APP下载

末位淘汰管理在军校学员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2014-07-21陈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军校学员

摘要:末位淘汰制度最初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在被引入到军校学员体育教学之后,带来了诸多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军校学员合理实施末位淘汰制度。

关键词:军校学员;末位淘汰;分流推优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21-02

近年来,“末位淘汰”制成为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随后被一些地方引入了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之后末位淘汰制度又被引入军校体育教学管理当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一、在体育教学中对军校学员的培养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现状

我们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对军校学员培养时,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带来的诸多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此进行科学剖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使之成为培养优秀军校学员的有效工具。

(一)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带来的枳极因素

1.实施末位淘汰制,使学员之间充满了竞争与活力。实行末位淘汰制充分体现了能级管理的思想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化组合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后,使部分学员蒙混毕业的思想受到了威胁,很快就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也强化了学员的竞争意识,这也是末位淘汰制这种竞争机制的优势和魅力。

2.实施末位淘汰制,适应了院校体育教员老化现状,强化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在对学员实施淘汰的管理中,一个现实的难题是:一些管理者不愿意得罪人,或是存在一时的“恻隐”之心,或是对一些学员存在主观看法等等。这都会使许多原本制定的非常周详实用的考核考试制度形同虚设。通过科学的制度和政策,实行末位淘汰制,使得学员的考核结果不是由某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制度说了算。实现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考核机制,逐步解决考核问题上的难题。

3.实施末位淘汰制,可以增强体育教员责任心,确保学员的培养质量。院校是培养干部的摇篮,实施末尾淘汰可以起到筛选的作用,使那部分不符合培养要求和各项标准都处于末尾的学员不至于蒙混过关,通过对这部分学员的淘汰和分流,确保生长千部学员的总体质量。

(二)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带来的消极因素

1.实施末位淘汰制度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当今社会的主题是“以人为本”,人本管理也是军队院校的根本管理理念,以尊重人性、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使学员和管理者之间和谐沟通,努力创造一种宽松、信任的外在环境,人本思想注重长远效应,而非短期效应。而现行的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典型的强势管理,注重的是短期效应,主张通过学员的竞争从而提高质量,在这种环境下学员的心理压力会很大,同学关系变得紧张,这种竞争是被动的,最终甚至会导致恶性竞争,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

2.末位淘汰制会影响学员的团结合作,不利于学员队的发展。无论学员学习、训练多么刻苦,都有人排在后面,都有人被淘汰,为保全自己,学员之间关系更紧张了,竞争各自为阵。在学习交流等方面会互相有所保留,甚至相互之间会产生猜疑,这不仅不利于学员学习成绩、管理能力的提高,还会使彼此之间关系变得紧张,非常不利于学员的培养和学员队的发展。

3.末位淘汰制会给学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影响学员的身心健康。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典型的强势管理模式,如果学员学习训练都很努力,表现都很优秀,但仍然要实施末位淘汰制的话,就势必给学员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每日惶惶不安,从而严重挫伤了学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学员的身心健康,不利学员潜能的发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这种特有的腼腆、含蓄、矜持的性格比较的突出。这种性格的人不喜欢将心中的苦闷、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向外人表露,这样憋在心里不进行疏导就极易诱发心理疾患。

4.末位淘汰制会导致作弊的泛滥,甚至恶性竞争。如果实施末位淘汰制度,那些基础较差或是平时过于注重体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而导致课程学习较少的学员往往成为了潜在的被淘汰者。于是,考场作弊、私下走动关系、和管理者套近乎等等便成为了他们逃避“末位”的有效方式。这样一来,原本无忧的学员便增加了被淘汰的可能性,于是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而之前的那些潜在的被淘汰者可能将会采取更加高明的手段,于是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就这样产生了。

二、扬长避短,如何有效合理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末位淘汰

实施末位淘汰制度之后有利有弊,如何趋弊就利、扬长避短正是我们现阶段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对之前问题的分析和考虑,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有效措施和建议:

(一)全面统筹协调,慎用末位淘汰

鉴于末位淘汰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用之应该慎之又慎。具体在实践的落实中应考虑该学员队是否具备适用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制定了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否确保了制度的落实,是否建立了合理的补偿制度。

1.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使用末位淘汰制时,必须设定一套非常科学而合理的指标体系。否则,考核的结果就不会科学,淘汰的学员也就不正确了,将直接影响到生长干部学员的培养。同时,考核体系的制定除了文化课程之外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体能素质、日常表现、群众基础等方面)。如果目标不清楚,考核涵盖范围单一,势必造成学员素质在某些方面产生偏差。

2.确保末位淘汰制度的落实。标准明确了,制度确立了,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落实的好与差是能否真正提高军校学员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通过考核,对那些确实不合格的学员,无论谁打电话写条子都要一视同仁照章办事,否则末位淘汰制不仅会失去意义也难以服众。

3.使用末位淘汰制后应该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末位淘汰制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人性关怀,过于残酷,势必会给学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实施末位淘汰制的同时实施一定的补偿制度,给被淘汰的学员提供一定的相关保障措施,尽管使这种制度的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趋弊就利,推行替代式的末位淘汰制度

针对末位淘汰制度在诸多方面的利弊,笔者在充分考虑之后,提出亦可使用替代式的末尾淘汰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末位分流制度。根据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对排在末尾的学员进行分类,之后从体能素质、指挥素质、文化成绩、日常表现等对其进行分流和专项补。如:体能、指挥等素质不好但文化课程好的学员可以在提高弱项的同时,分流到地方工程类院校进行学习,发挥其技术人才的特点:文化成绩不好但体能、指挥素质好的也可以根据情况分流到指挥类专业进行培养:同时如果各方面都排在末尾的学员,在对其警告后可以组织各项补习。这样的目的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摈弃不合格人才。对于军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也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心理素质过硬、思想政治素质合格的祖国未来的青年军官。

2.竞争推优制度。根据各项考核的结果,评出总分第一和单项第一的学员,加以公布和奖励,并在外出交流学习和平时特长训练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特殊权力。这样的目的是使其成为其他学员学习的标杆,各个学员相应找出自身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保护了末尾学员的自尊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优树标”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作者简介:陈艳(1974—),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校学员
军校学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浅论军校英语教学中军人道德的培养
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战斗精神培育之路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培育有血性军校学员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回归经典,学好“看家本领”
唱响军歌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