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战斗精神培育之路

2017-01-20任甜甜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期
关键词:军校学员培育

摘 要 军队院校因为培养对象特征、主要职能任务、客观现实条件、外部环境氛围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所以在开展学员战斗精神培育中不能简单套用基层部队战斗精神培育的方法途径。本文着眼军队院校实际,从培养对象身份双重性、培养体系结构性、培育活动创新性、培育步骤递进性、培育氛围感染性五个突破点入手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战斗精神培育之路。

关键词 军校学员 战斗精神 培育 院校特色

基金项目:信息工程大学社科基金课题“军事信息文化培育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战斗精神研究”成果(编号:2014607007)。

作者简介:任甜甜,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指挥与管理教研室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109

战斗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军人基于爱国热情、民族感情、个人信仰以及职业素养,在战争中激发战斗勇气以完成使命任务、达成政治目的的一种内在动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包涵个人的意志品质、必胜信心、战斗作风、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和纪律观念等要素。作为战斗力的基本构成,战斗精神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已被无数的战争实践所证明。军队院校因为在培养对象特征、主要职能任务、客观现实条件、外部环境氛围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所以不能简单套用基层部队战斗精神培养的方法途径,应该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战斗精神培育之路。

一、在培养原则确立方面,应针对学员身份注重战斗精神培育目标的双重性

军校学员一方面作为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未来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是军队力量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从现在来看,他们是战斗精神培育的直接对象;另一方面作为部队未来的指挥军官也是党和军队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执行者,因此从未来来看,他们也是战斗精神培育的组织者。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院校战斗精神培育目标的双重性,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

首先,要立足学员实际,以培养合格军事人才为指向,将强化学员战斗精神作为培育的基本目标。在现实中,导致学员忽视战斗精神塑造的原因是非常多样的。当前学员在和平环境下长大,忧患意识淡化,对国家面临的现实与潜在威胁缺乏警觉;作为青年人自我意识较强,面对严格的教育管理和紧张的学习训练存在抵触情绪;作为大学生头脑聪明,但因为经历单一,辨别能力不足,也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侵蚀思想;有些学员过分强调信息化战争中技术、武器的作用,忽视战斗精神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诸如此类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加强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军队院校应该立足于我军历史使命任务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以“不变质”、“打得赢”为要求,坚定学员政治信仰,树立学员战备意志,严格学员纪律作风,增强学员辨识能力,鼓舞学员英雄气概,努力为部队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其次,要立足学员发展,以培养指挥生长干部为指向,将深化学员战斗精神作为培育的深层目标。军校学员不仅是未来战场上的战斗员,也是平时思想教育的组织者、日常训练的教练员以及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人。因此打牢与党同心、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坚定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形成英勇顽强、牺牲奉献、敢打必胜的意志作风不仅对学员个人而言意义重大,对于多带部队更是能起到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示范表率作用。军队院校在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时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战斗精神的内容要求,更要使学员理解战斗精神培育的深层意义,掌握对所属人员战斗精神培育的基本方法,为其部队任职以及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思想教育引导方面,应结合教学规划注重战斗精神培育体系的结构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战斗精神培育的中心环节,而教学活动是院校工作的中心内容。因此军队院校在设计战斗精神培育体系时应该将这两个中心有机结合,把教学活动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从宏观设计方面就将思想教育引导充分融入本校教学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育体系的结构性。

每个军队院校都有不同的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但大体都包括以下几大类:

首先,政治理论类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阵地。第一,可以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坚决听党指挥、绝对忠诚可靠的当代革命军人;第二,可以通过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以及我军优良传统教育,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员的军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其勇于奉献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第三,可以通过研析党和军队建设理论成果,深化学员对党和军队的方针政策、路线指示的理解程度和认同感,提升战备意识和忧患意识;第四,可以通过讲述马列毛邓等基本理论,帮助学员提高运用正确立场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世界观、全局观以及方法论层次上打牢战斗精神的理论基础。

其次,人文社科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肥沃土壤。人文社科类课程涵盖了哲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在授课过程中,教员可以在资源丰富、意蕴无穷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战斗精神培育,以更生动形象、更深入浅出、更情理分明的方式塑造学员远大理想、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价值体系以及信心底气。例如通过国际关系课程使学员认清国际局势表面平静下涌动的巨大暗流,了解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从而增强战备意识和使命意识。

再者,科学技术类课程。科学技术类课程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关键所在。在信息化战争中,敌我双方都企图通过新式武器、电子对抗、心理干扰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来打一场高科技战争。因此通过科学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员在提升科技素养的同时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学员对高技术的过分夸大,认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才是战争的重要“支撑点”。

最后,军事专业类课程。军事专业类课程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核心之地。军事专业课程是围绕培养军队所需各种军事人才开设的相关课程,具有浓重的“军味”。在学习军事专业课的过程中,学员可以了解战争规律、研练最新战法、掌握军事理论、塑造战略思维,将战斗精神培育落实到实践中来,满足“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任职需要。

军队院校可以结合四类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融合方式,有层次、有纵深、有组合、有跨度的搭建战斗精神培育体系。

三、在军事实践锤炼方面,应贴近训练内容注重战斗精神培育活动的创新性

战斗精神的成功培育还必须经过军事实践的长期磨砺和反复锤炼。而军事实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战争一种是为准备战争而进行的训练。对于军队院校而言,培育学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主要依托于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军事训练。正如习主席强调:“在缺乏实战检验的情况下,锻炼战斗精神主要靠训练。”而且因为在训练对象、训练环境、理论层次、装备水平与基层部队存在差异,军队院校在贴近军事训练开展战斗精神培育活动时更应注重创新性。

首先,体现为军事训练的信息化。未来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军队院校作为指挥生长军官的培养基地,应该基于信息化战争的特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围绕“敢打必胜”来展开训练。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逼真的战场环境和武器操作系统,使学员能够更近距离更具象化的感知信息化战争的氛围,提高核心军事技能、熟练最新武器装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更好地培育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沉稳坚韧的战斗心理。

其次,体现为军事训练的开放化。因为环境条件限制和装备条件限制,军队院校日常开展的军事训练多为基础性训练,以体能训练和基本军事技能训练为主,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和缺乏挑战性,无法起到调动学员战斗积极性的目的。因此院校在开展军事训练时应该秉持走出去的开放原则,走向校外,在长途拉练中磨练意志,在驻训演练中体验战场环境的残酷;走向基层部队,依托部队参加大型综合演习培养服从精神和团队意识;参与灾害紧急救援、暴乱地区维稳等重大活动增强应对危机的勇气、形成永不放弃、英勇奉献的品质;走向外军,参加各种国际军事比武和军校交流活动,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提升战智善谋的战斗素养。

四、在日常养成积淀方面,应适用条令规范注重战斗精神培育步骤的递进性

军人的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日常,关键在养成。学员作为未来的一线带兵人,其战斗精神并不是天生的,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有其生成规律的。因此军队院校在对学员进行战斗精神培育时应贯彻教养一致、依法管理的原则,把对条令规范、纪律法规的学习、遵守、内化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纳入学员培养方案循序渐进的开展。

首先,深化条令法规的学习。条令法规是部队建设规律的总结,是正规化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军人的行为准则。军校学员作为未来基层指挥军官,应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条令条例、制度法规的要求以及内涵,将其和军人职业素养、战斗作风形成挂钩,促成战斗精神的形成。此外,军队院校还应组织学员学习《军队院校教育条例》、《军队院校学员学籍管理条例》等凸显院校特色的条令条例,使战斗精神培育更富有针对性。

其次,落实条令法规的执行。军队院校应该通过条令法规的落实来规范学员的行为,凝聚军心士气,保持紧张有序的行动节奏。通过依法管理、从严管理来强化其命令意识和纪律观念,为应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战场环境提供战斗力保障。最终实现举手投足见战斗作风、生活起居见战备观念、言谈举止见军人风范,在点滴渗透中完成战斗精神的培育。

最后,构建依法管理的机制。军队院校应该建立符合学员成长规律的依法管理体制。着重从新学员抓起,按照入学入伍、专业学习、毕业分配三个阶段的时间纬度和学习、工作、训练、生活四个方面的空间纬度,将战斗精神培育融入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的每个环节,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阶段性要求,既要有总体性安排又要有针对性举措,务求取得实效。

五、在战斗文化熏陶方面,应融入校园环境注重战斗精神培育氛围的感染性

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结合校园环境打造具有特色的战斗文化是院校开展战斗精神培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军队院校在营造良好战斗精神培育环境时应该依托院校各种人文资源和文化资源,针对学员的作为青年人的个性特点,强化氛围的感染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多样。军校学员年龄轻、思维活跃、文化程度高,对刻板直接的思想灌输比较抵触,对一成不变的活动方式缺乏热情。因此军队院校在开展以培养战斗精神为核心的各种活动时要更加新颖。例如更多的借助网络如微信公众号、论坛创建富有“兵味、军味、战味”的传播平台和交流平台。鼓励学员拍摄宣扬战斗精神的短剧,进行展播评比。

第二,注重活动内容的贴近现实。越是身边的事触动性越大,越是身边的人感染力越强,所以军队院校在营造战斗文化氛围,塑造示范典型时要多从学校、学员的身边实际出发。从学员中寻找富有战斗精神特质的各种典型,以此为激励,激发学员创先争优的拼搏锐气。从本校、本单位的文化传统、精神积淀出发,将战斗精神培养融入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建设中来,例如摄制反映学校战斗历程的纪录片将学员的荣誉之情化作责任动力等等,打造独有的战斗文化品牌。

第三,注重活动成员的积极参与。军队院校在设计战斗精神培育活动时必须注重学员是否能够参与进来,而且应该达到广泛参与的程度。战斗精神培育不能仅仅是我讲你听,我演你看。应该使学员充分融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耳濡目染中锤炼战斗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战斗精神。

参考文献:

[1]白春民.浅析新形势下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武警工程大学学报.2014,30(1).

[2]王栋、白军兴.信息化战争中军人战斗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空军院校教育.2014,26(5).

[3]张辽宁、赵师、汪明杰.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刍议.装甲兵学术.2014(5).

[4]聚焦强军目标审视和强化院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军事.2015(1).

猜你喜欢

军校学员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浅谈军校学员创新素质的综合检验方法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培育有血性军校学员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回归经典,学好“看家本领”
唱响军歌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