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2014-07-19潘亚琴陈越男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葡萄球菌菌株病原菌

潘亚琴 陈越男

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状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本院2012年ICU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所分离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ICU感染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分泌物等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到的病原菌株。同一患者的相同标本分离出同种细菌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计入统计范围。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2-compact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M-H平板,英国Oxcid公司的药物敏感纸片,经质控合格后使用。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2011年)判读\[1\]。

1.3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

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测

采用K-B法,用头孢西丁纸片,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环直径≤21 m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直径≤24 mm,判为MRS菌株。

1.5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3讨论

2012年1—12月,我院ICU共分离出各类病原菌1 088株,其中G-菌占89.52%。引起感染的主要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5种条件致病菌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2\]。这可能是由于ICU集中了全院各科室的重症患者,且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使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广、种类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上频繁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使获得性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导致ICU内医院感染率高,耐药菌株多,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3-5\]。因此,了解ICU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对抗菌药物经验性选择有重要意义。

在ICU分离到的1 088株病原菌中,有55.33%病原菌来自痰液标本,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三者合计占痰液标本总菌株数的69.60%(419/602),提示呼吸道感染为ICU医院感染的首要部位。其原因可能与下列诸多因素有关:① ICU患者多为病情危重,排痰能力下降,致痰液滞留引发感染。② 气管插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带入病原菌,同时气道开放造成病原菌的直接侵入。③ 患者使用呼吸机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④ 长期预防性及治疗性应用广谱抗生素,致正常菌群失调,使非发酵菌定植生长,成为呼吸道主要病原菌。⑤ 气道开放致重视痰液标本的送检而出现高送检、高检出率\[6\]。本组检出的13株真菌均来自安置导尿管的患者,一方面这与抗菌药物和激素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保留导尿管是尿道真菌感染的诱因。

细菌感染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患者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本文结果显示,我院ICU感染的主要G-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强且呈多重耐药的情况。由于地区差异及各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不同,各医院感染菌种的分布和耐药性也不一致。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对ICU感染患者必须遵循“根据本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足量并联合选用有效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以防止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播散。

ICU由于其特殊性,比其他病房更易发生院内病原体感染。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ICU采取严格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完全必要的。① 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培养良好工作习惯,提高清洁人员消毒技能。② 严格手卫生制度,工作期间医护人员做到一操作一洗手。③ 保证室内通风消毒,对吸引器、面罩、吸氧、呼吸机管道、雾化器等进行严格消毒。④ 慎用侵入性操作,制定侵入性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7\],严格侵入性操作消毒措施。⑤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或避免长期用药和预防性用药。⑥ 一旦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播散。

4参考文献

[1]CLSI.M100-S21: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rnicrobi Al Susceptibility Tesing; 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e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1.

[2]林泉,邱磷安,王诗端,等.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3):219-221.

[3]李革,卢仙娥.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4]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51-153.

[5]周立新,李轶男,温伟标,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08-709.

[6]梁锋鸣,许红阳,沈波,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流行菌株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71-1174.

[7]方桂珍,张丽杰,于杭英.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0-1352.

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状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本院2012年ICU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所分离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ICU感染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分泌物等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到的病原菌株。同一患者的相同标本分离出同种细菌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计入统计范围。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2-compact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M-H平板,英国Oxcid公司的药物敏感纸片,经质控合格后使用。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2011年)判读\[1\]。

1.3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

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测

采用K-B法,用头孢西丁纸片,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环直径≤21 m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直径≤24 mm,判为MRS菌株。

1.5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3讨论

2012年1—12月,我院ICU共分离出各类病原菌1 088株,其中G-菌占89.52%。引起感染的主要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5种条件致病菌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2\]。这可能是由于ICU集中了全院各科室的重症患者,且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使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广、种类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上频繁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使获得性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导致ICU内医院感染率高,耐药菌株多,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3-5\]。因此,了解ICU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对抗菌药物经验性选择有重要意义。

在ICU分离到的1 088株病原菌中,有55.33%病原菌来自痰液标本,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三者合计占痰液标本总菌株数的69.60%(419/602),提示呼吸道感染为ICU医院感染的首要部位。其原因可能与下列诸多因素有关:① ICU患者多为病情危重,排痰能力下降,致痰液滞留引发感染。② 气管插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带入病原菌,同时气道开放造成病原菌的直接侵入。③ 患者使用呼吸机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④ 长期预防性及治疗性应用广谱抗生素,致正常菌群失调,使非发酵菌定植生长,成为呼吸道主要病原菌。⑤ 气道开放致重视痰液标本的送检而出现高送检、高检出率\[6\]。本组检出的13株真菌均来自安置导尿管的患者,一方面这与抗菌药物和激素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保留导尿管是尿道真菌感染的诱因。

细菌感染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患者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本文结果显示,我院ICU感染的主要G-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强且呈多重耐药的情况。由于地区差异及各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不同,各医院感染菌种的分布和耐药性也不一致。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对ICU感染患者必须遵循“根据本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足量并联合选用有效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以防止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播散。

ICU由于其特殊性,比其他病房更易发生院内病原体感染。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ICU采取严格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完全必要的。① 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培养良好工作习惯,提高清洁人员消毒技能。② 严格手卫生制度,工作期间医护人员做到一操作一洗手。③ 保证室内通风消毒,对吸引器、面罩、吸氧、呼吸机管道、雾化器等进行严格消毒。④ 慎用侵入性操作,制定侵入性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7\],严格侵入性操作消毒措施。⑤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或避免长期用药和预防性用药。⑥ 一旦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播散。

4参考文献

[1]CLSI.M100-S21: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rnicrobi Al Susceptibility Tesing; 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e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1.

[2]林泉,邱磷安,王诗端,等.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3):219-221.

[3]李革,卢仙娥.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4]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51-153.

[5]周立新,李轶男,温伟标,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08-709.

[6]梁锋鸣,许红阳,沈波,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流行菌株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71-1174.

[7]方桂珍,张丽杰,于杭英.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0-1352.

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状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本院2012年ICU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所分离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收集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ICU感染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分泌物等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到的病原菌株。同一患者的相同标本分离出同种细菌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计入统计范围。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2-compact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M-H平板,英国Oxcid公司的药物敏感纸片,经质控合格后使用。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2011年)判读\[1\]。

1.3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

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测

采用K-B法,用头孢西丁纸片,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环直径≤21 m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直径≤24 mm,判为MRS菌株。

1.5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3讨论

2012年1—12月,我院ICU共分离出各类病原菌1 088株,其中G-菌占89.52%。引起感染的主要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5种条件致病菌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2\]。这可能是由于ICU集中了全院各科室的重症患者,且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使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广、种类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上频繁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使获得性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导致ICU内医院感染率高,耐药菌株多,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3-5\]。因此,了解ICU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对抗菌药物经验性选择有重要意义。

在ICU分离到的1 088株病原菌中,有55.33%病原菌来自痰液标本,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三者合计占痰液标本总菌株数的69.60%(419/602),提示呼吸道感染为ICU医院感染的首要部位。其原因可能与下列诸多因素有关:① ICU患者多为病情危重,排痰能力下降,致痰液滞留引发感染。② 气管插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带入病原菌,同时气道开放造成病原菌的直接侵入。③ 患者使用呼吸机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④ 长期预防性及治疗性应用广谱抗生素,致正常菌群失调,使非发酵菌定植生长,成为呼吸道主要病原菌。⑤ 气道开放致重视痰液标本的送检而出现高送检、高检出率\[6\]。本组检出的13株真菌均来自安置导尿管的患者,一方面这与抗菌药物和激素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保留导尿管是尿道真菌感染的诱因。

细菌感染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患者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本文结果显示,我院ICU感染的主要G-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强且呈多重耐药的情况。由于地区差异及各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不同,各医院感染菌种的分布和耐药性也不一致。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对ICU感染患者必须遵循“根据本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足量并联合选用有效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以防止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播散。

ICU由于其特殊性,比其他病房更易发生院内病原体感染。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ICU采取严格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完全必要的。① 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培养良好工作习惯,提高清洁人员消毒技能。② 严格手卫生制度,工作期间医护人员做到一操作一洗手。③ 保证室内通风消毒,对吸引器、面罩、吸氧、呼吸机管道、雾化器等进行严格消毒。④ 慎用侵入性操作,制定侵入性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7\],严格侵入性操作消毒措施。⑤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或避免长期用药和预防性用药。⑥ 一旦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播散。

4参考文献

[1]CLSI.M100-S21: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rnicrobi Al Susceptibility Tesing; 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e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1.

[2]林泉,邱磷安,王诗端,等.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3):219-221.

[3]李革,卢仙娥.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4]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51-153.

[5]周立新,李轶男,温伟标,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08-709.

[6]梁锋鸣,许红阳,沈波,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流行菌株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71-1174.

[7]方桂珍,张丽杰,于杭英.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0-1352.

猜你喜欢

葡萄球菌菌株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环境中抗药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甘肃省南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研究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MSSA的耐药比较研究
生防菌株GD—2和HZ—31生长特性分析
猪腹泻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