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愈演愈烈的“幼小衔接”

2014-07-18李津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观念幼儿园

李津

专版要目

●提前起跑还是拔苗助长?

●为啥要在夏天采撷秋天果实?

●“幼儿教育小学化”要不得

●规范管理是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利器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病根在哪 ?

●“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对幼儿永久的伤害

近几年,经过各方努力,各地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园的“小学化”倾向得到了较好地规范和纠正。但是,社会上许多民办早教机构举办的“学前班”,却打着“幼小衔接”的幌子,继续对幼儿提前教授小学文化知识,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灾区。本期专题资讯我们将关注“幼小衔接”,对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进行剖析。

不少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班里的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上课时,提前学过课本知识的孩子频频举手,有的不经老师允许就抢着回答问题;一部分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总是一脸茫然,甚至不敢开口说话。面对孩子们截然不同的表现,家长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

●新生出现两极分化

“谁能给老师示范一下这个拼音怎么读?”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一所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负责语文教学的老师指着手中的拼音展示牌,班里的10多名孩子立即举起了小手。可是还未等老师点名,有的学生已经读出了这个拼音的发音。而与这些积极分子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另一些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面对老师询问的目光有些不知所措的孩子。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呼和浩特市4所小学,发现这样的现象出现在一年级新生中。“其实提前学的孩子中有不少人的拼音发音都不准,但是由于这些知识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扎了根,老师们要用更多的时间予以改正。”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的张老师认为,“孩子在入学时的表现并不能代表今后的综合素质,而且孩子的第一次认知十分重要,如果小时候学习的知识不准确,那么上了小学后很难被纠正。”

“孩子到底该不该上幼小衔接班?”每年寒暑假,总有家长会被这个问题困扰。一方面,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地学习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直接从幼儿园到小学会有很多功课跟不上。

●争抢生源的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内蒙古幼教协会秘书长马存锁告诉记者。

然而,在连日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民办幼儿园教学违背了国家对幼儿园的要求,教育指导幼儿园纲要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本幼儿园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了蒙台梭利、电脑、珠心算、电子琴、围棋等特色课程,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这是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附近的一家民办幼儿园看到的招生广告。每到入学季,民办幼儿园为招揽生源,这种招生广告铺天盖地。大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有更多的生源,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开设的课程与幼儿的接受能力完全脱节。

●超前学习弊大于利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都会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上过衔接班的学生可以和没上过衔接班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一所小学的杨老师说,有基础的学生完全可以将每一堂课当做一节复习课,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上。同时,这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有底子的优势多参加课堂领读、示范等活动,以此巩固知识。而没上过衔接班的学生在学习上要紧跟老师的脚步,认真完成老师的每一项要求,将每天学到的新知识吃透,在课下做好必要的预习和复习。杨老师强调,无论学生此前有无基础,家长都应该重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这样才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真正有益。

马存锁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不仅扼杀幼儿天性,而且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究竟谁是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后黑手?马存锁认为,首先,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掌握文化知识越好。其次,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再次,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够专业,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管理幼儿,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最后,小学招生采取考试的方式更为不妥,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下,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一时很难改变。

(摘自《北方新报》)

每年的3月和8月前后,许多公办幼儿园都会出现这样一阵“转园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退园的孩子又去了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在辽宁省大连市一家很有声誉的公办幼儿园,记者看到,大班的孩子人数已经很少了,幼儿园不得不将原来的3个大班合并为1个,中班也有个别孩子退园。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把孩子转到了民办培训机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多学点,现在(公办幼儿园)大班基本不教什么。”

与公办幼儿园的大班冷冷清清相比,不少民办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则热闹了许多。在一所民办幼儿园里,记者看到一个“学前班”(关于这些班的称谓五花八门,有的叫“学前训练营”,也有的叫“学前辅导班”,等等)里坐满了孩子,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拼音。记者在该园的招生广告上看到,该园开设的课程有十几门,除了舞蹈、钢琴、轮滑等特长类课程,还有英语、古诗文识字阅读等文化课程。“孩子毕业时可达4000字识字量。现在接受9月份学前班报名,报晚了就满了。”该园负责人对记者说。

学习艺术等特长可以理解,为什么要送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呢?在走访中,家长的回答出奇地一致:“现在不学,上小学就跟不上了。”从家长的回答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家长送孩子提前学习文化课并不是出于本意,语气中都透出一种无奈。

在当地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小学门口,家长崔丽告诉记者,她孩子所在的班级是按照正常进度开展教学的,不过班级里确实有许多孩子提前学习过,所以老师有时候会讲得快,但是整体进度还是正常的。“根据经验,即便老师按正常进度讲,事先学一点还是有用的,孩子学起来不那么累。”崔丽说。

大连市教育局已经连续三年向社会公布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进度,希望以此让家长了解孩子刚入学的第一学期里,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并对一年级教学内容进行监督,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要克服“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真正让孩子快乐、科学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希望家长不要在夏天采撷秋天的果实,能够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状态,不要催促他们,耐下心来等待,允许孩子慢慢成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

社会上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应试教育模式对素质教育的长期压制,合力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生成。

从小学到中学,优质教育资源总体来说是匮乏的。为了能让自家孩子上教学质量好些的小学,家长不敢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掉以轻心:一方面要调动人脉资源和财力物力疏通关系,争取获得“择校”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以便在面试时顺利通过,在入学后占得先机,获得老师的喜欢和关照,实现幼小的“无缝对接”。幼儿园和某些校外早教机构正是抓住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打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帜,堂而皇之地把小学课程搬到了学前教育的课堂上。

表面上看,小学课程是孩子早晚都要学习的内容,早两年学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幼儿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必须遵从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教育法则。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强学小学课程往往只能重复训练,死记硬背。这种超负荷的学习方式、超阶段的学习内容,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心理压力,既影响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有损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之产生厌学情绪。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幼儿成长天性,带有“拔苗助长”的明显特征。

孩子所能用于学习和游戏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课程的学习安排得多了,就必然占去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在某些早教专家看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牺牲了幼儿参与游戏和动手感知世界的时间,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也就是说,在家长和老师的合谋下,幼儿虽然提前掌握了某些加减乘除知识,却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自由伸展天性和智力的良机。而且,过早运用强制性方法会抑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其自我意识成长之后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以各种方法抗拒学习,拂逆家长和老师的意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不可不察。幼儿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可扭曲。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有二:一是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让他们健康成长;二是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帮助他们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幼儿园里即使开展某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必须按照游戏为主和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切不可以一种过于急切的心态,早早就把孩子绑上应试教育的战车。

(摘自《北京青年报》)

大部分幼儿园以发展学前教育为出发点,但亦有一部分幼儿园因为一个“利”字,为了争抢生源,加之某些“小神童”等社会影响,迎合家长,不断“拔苗助长”。

是否真是家长的要求才导致幼儿园“小学化”?我们认为,这并不仅仅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只有真正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才能让教师去转变家长的观念。这几年,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比如,湖南省桃源县于2011年成立了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采取四条强硬措施加强幼儿园的规范管理,遏制“小学化”倾向:在全县确定了一套优质的“课程体系”,开展多次培训活动,让教师接受新观念、新理念,帮助他们使用好“课程体系”;指导各园抓好环境创设,使之更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并制订好《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力求做到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求各园开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把家长请进来,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明文严禁幼儿园组织考试等“小学化”行为,把没有“小学化”倾向作为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对行为规范的幼儿园进行大力表彰,对违规办园行为进行通报批评,扩大社会影响。全县上下总动员,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得到家长认同,大家争相把孩子送到办园条件好、行为规范的幼儿园。经过近3年的整顿,全县幼儿园越来越规范,大多数幼儿园迅速转变观念,几乎没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作者系湖南省桃源县教育局副局长,本文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中国的教育之痛,也是中国的教育之病。病根在于不了解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违背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而不自知。

由于缺少对儿童世界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中国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教”知识、道德、技能的层次上,即从外部向儿童灌输大量信息,这其实也是西方传统教育的原貌。传统教育是教材本位的,想方设法通过教材将大量信息灌输给儿童,儿童因而显得知识广博。但它牺牲的是儿童在其表现天性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的成长。

不过,传统教育让儿童显出基础知识扎实的表象,一直也在诱惑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每当看到有些美国人艳羡中国的基础教育如此扎实而发起辩论的时候,许多中国人便对自己的基础教育倍增信心,中国的教育改革便多了一份阻力。但是,美国国会和社会无论怎么辩论,都还是以儿童为本位、为中心毫不动摇。他们的教育立场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能撼动的。

在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主流背后,暗藏着些许具有“现代”气息的教育观念。先秦时期的 《学记》中有“禁于未发”的观点,其实是说儿童的发展尚未到位时,相应的教育是不能登场的。这是相当“现代”的教育观念,是一种主张等待的“消极教育”主张,是教育尊重儿童发展并以儿童发展为教育前提的观念。

中国的民间也有很“现代”的教育观念。目不识丁的老太太谈论孙辈什么年龄入学,会爱怜地说:“让他晚个几年再上学吧。”

这些老人的观点很了不起,她们的教育观点可能并不自觉和系统,但暗合了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就是目前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儿童本位”或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念。这种现代立场是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儿童的生活和世界。这种现代观念是教育即自然发展,或教育即生长,是卢梭所说的“消极教育”。

反对传统的教材中心,将教育的重心从教材或知识转移到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世界;强调教育适应儿童成长的自然节奏和速度;尊重儿童的天性、本能、兴趣和需要;课程设计和内容主要是为了儿童天性的自我表现和潜能表达,尽可能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强调儿童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同时将教育作为社会改造和国际竞争最有效的工具。

儿童本位的迷人魅力在于,它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的天性并帮助其充分表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天之予人者”即人与生俱来的最为珍贵的天性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个体的创新精神。所以,一旦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成为某个国家的教育理论核心和教育制度基础,这个国家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并因而拥有国内各民族每个个体最珍贵的天赋资源,每个个体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从而这个国家就可以将自己的子弟培养成现代人才和现代公民。

在西方,随着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的生成和成熟,反过来对西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反哺,为西方社会提供了现代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说教育就是生产力,毫不夸张。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的“小学化”,对幼儿的伤害都是多方面的,甚至是永久性和无法弥补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有损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之中,非常脆弱,易受伤害。如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容易疲劳,甚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坐的时间过长或坐姿不正确都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还不具备小学生那样系统学习的能力,超越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无视幼儿阶段学习的综合性和游戏性,人为割裂幼儿的学习内容或采取强化训练的不适当方式,都有损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易使幼儿缺失最重要的早期经验。研究表明:三四岁是幼儿发展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年龄,要多给幼儿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更需要伙伴,逐渐积累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四五岁是儿童发展友谊和伙伴关系的关键年龄。此时,父母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和活动、有没有好朋友。被同伴接纳,能够结交到要好的朋友,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美国一项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证实:儿童早期积累的社会性经验更具有长效性,早期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后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幼儿小学化”不利于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相关经验也表明,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进入小学阶段的重复学习会让一些孩子感觉到小学的学习没有挑战性,很容易就能应付,不用特别用心。这种认识和”经验”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动机和习惯的养成。当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习难度加大时,这部分孩子会出现畏难和厌烦情绪,学习成绩出现滑坡,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本文摘自作者博客)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观念幼儿园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爱“上”幼儿园
健康观念治疗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