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家的终极关怀:探索性分析与群体细分

2014-07-05

财经论丛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题项终极关怀

辛 杰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企业家的终极关怀:探索性分析与群体细分

辛 杰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企业家终极关怀是管理哲学命题,它促使企业家不断地追求“终极目标”,从而达到全面自由发展的境界。通过对587位中国企业家调查问卷分析,中国企业家的终极关怀包含三个构成维度:利他贡献、成就超我;财富声望、彰显本我;竞争整合、挑战自我。根据企业家终极关怀因子的得分再进行聚类分析,企业家群体分为四类:竞争整合导向型、利他贡献导向型、财富声望导向型、终极关怀淡漠型。将这四类企业家群体与企业类型和企业家类型的变量进行广义对应分析,得到更为确切的企业家细分群体及类型特征:有信仰的企业家更注重利他贡献;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更容易淡漠终极关怀;中等规模、处于成长期企业的企业家更注重财富声望;高学历企业家更注重竞争整合。

企业家;终极关怀;因子分析;价值观;群体细分

企业家是市场机会的发现者和利用者、市场经济中的创新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担者、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和主要推动力量,只有把中国企业家的内在人格与价值观特征分析透彻了,所谓中国奇迹的图景才会自然、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目前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存在个人价值观缺失与信仰迷失的现象。吴晓波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似乎正陷入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都十分紊乱的时期,中国不缺商人,不缺机会主义者,中国缺少的是胸怀远大理想的企业家[1]。王育琨认为企业家是当今中国最强势的阶层,是最被羡慕和最受欢迎的人,但同时也是有“原罪”的人,我们已经到了为价值取向的长期扭曲支付代价的时候了,也到了一个让一切价值和使命全面回归基本面的时候了[2]。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但伴随的是企业家的“异化”,中国的发展付出了牺牲环境、牺牲诚信、牺牲平等的代价,企业家们也牺牲了信誉、牺牲了安宁、牺牲了幸福。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瓦解企业家们原有价值观、伦理观与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及时整合出新的信仰、价值观与终极关怀共识[1]。许倬云曾经指出:如今的中国,不但政治化,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商品化,所以就出现了信仰真空的问题[3]。一些企业家利用不成熟的市场和消费者,疯狂造名,争取一夜成名,进而一夜暴富。牟其中由曾经“首富”沦为“首骗”,英雄落幕;禹作敏目无法纪,以言代法、以身试法,未能善终;资本枭雄唐万新以命豪赌,霸业随风飘逝;一代标王胡志标,人生潮起潮落最终无言;国美帝王黄光裕,内幕交易终至锒铛入狱;国企掌门人王效金,贪婪终酿古井腐败大案……。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企业家的终极关怀对于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有关企业家价值观、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比较少,另一方面即便是有的少量研究也大多着眼于企业家道德等层面,没有一直追问到企业家的终极关怀问题,而要揭开中国企业家这一黑箱则需解读其终极关怀这一关键通道,本文将在此方面做些探索性研究,以期在群体细分的基础上把握中国企业家的终极关怀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建议。

一、文献回顾

“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最早由蒂利希于20世纪初提出,蒂利希认为,面对空虚和无意义的忧惧、罪过和谴责的忧惧、命运和死亡的忧惧等人类生存的终极困惑,人类必须寻求终极意义、终极价值和终极依据。这种人类精神生活终极性的、无条件性的、整体性的和无限性的关怀就是蒂利希所谓的“终极关怀”。[4]马克斯·韦伯认为当人们为工具理性所摆布,无限追求效率、功利、成功时,也就消解了人和企业作为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陷入了目的迷失的境地[5]。马克斯·韦伯的终极关怀论对企业从形式合理性到实质合理性进行了观照,从而克服物化的异化状态,重新回到人本身和合理的企业人格之中。近年来西方关于“终极关怀”的研究大多与个人的幸福度、动机与认知、灵性(Spirituality)等心理学领域有关,Emmons认为,很多人都受到宗教或精神等终极问题的困扰,其“圣灵的果实”会决定个人的健康和幸福,终极关怀是评估人格差异的一种重要方式[6];Michael认为,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更高的生活幸福度,需提升人的终极关怀,并指出终极关怀是一种超越一己之私而照顾别人的道德追求[7];Emmons认为,终极关怀具有整合的适应功能,能指引人们形成精神信仰、承诺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标准,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婚姻满意度和生活稳定性等,并指出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取决于灵性智能,而灵性智能主要受终极关怀的影响[8]。

国内亦有不少学者在研究终极关怀的问题。张岱年先生曾将古今中外关于终极关怀的思想概括为三种类型:皈依上帝的终极关怀,返本归原的终极关怀,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9]。朱珊认为企业通过“终极关怀”调控、指导其中的每个人,使个人在他人认可的范围内把自己与角色认同,终极关怀提醒人们在工业活动中必须考虑其价值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有利于社会,使人回到其在自然界应有的位置,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没有终极关怀和神圣世界对现代工业起着平衡的张力,现代化本身将演变为对人类的一次大浩劫[10]。王会平认为“终极关怀”为人活着寻找最为根本的生存根据,使人的生存具有一定的生存意义,并试图从深层次的结构上、从总体上来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确认人在世界中的价值和地位,给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寻找最为根本的价值目标和最终根据,使人们能够安身立命,“终极关怀”所体现的乃是神秘和无限的力量,它能够在精神上把人从有限人生的痛苦和困扰中解脱出来,产生宽慰、宁静和神圣感[11]。卞敏认为终极关怀源于人是一种有限而追求无限的存在物,是对宇宙、人生形而上层次的思考,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终极关怀承载着人类精神的绝对意识与信仰价值,具有哲学与宗教两种形式,人的自我实现过程,是不断从有限向无限扩展的过程,是终极关怀意识生成的过程[12]。李士菊认为终极关怀表达的是人对世界最高统一性的追问和对人生意义的寻觅,终极关怀是通过人们对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主体与客体、精神与肉体、现实与理想、理性与非理性等等矛盾的不断超越过程,终极关怀要求:通过对世界最高统一性的追问,确定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探索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人对自身命运的透彻认识,解决世界时空无限和人的生命有限的矛盾,包括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能不能获得永生;通过不断探索生命的要意,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并追问和审视自身生存状况,求得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统一[13]。李祥永认为终极关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作为人类超越现实、走向理想的终极关怀的精神,它既来源于人类生活的实践,更是作为人类的一种信仰,支配着人类的意义世界,但信仰危机却成为现代人的“文明通病”;如若人们缺乏对自然世界的正视,则不可能形成一种健全的“世界观”,缺乏对“文化他者”的正视和平等尊重,很难建立一种健全的社会历史观和人道主义精神[9]。

目前学术界缺乏针对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研究,然而与之相关的责任型领导、道德型领导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社会责任型领导过程是“有目的的、合作取向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引领积极社会改变的过程”[14]。责任领导力是与组织内外多方利益相关者建立、培养和维持相互信任关系,协调责任行为,以达成有意义、共享的企业愿景的艺术和能力[15]。Maak认为商界领袖应该把他们自己看作全球公民和世界利益的代理人,在我们相互关联的世界中,商界领袖们位于社会和经济结构网络中的特殊位置,他们承担着比其他人更多的责任[16]。Maria和Lozano(2010)指出责任领导力能激发企业领导者采取负责任决策行为,从而为世界作出贡献[17]。Northouse认为道德型领导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公正、诚实和正直[18]。Resick等通过跨文化样本调查,将道德型领导的内涵维度界定为4个:正直、利他、集体动机与鼓励[19]。De等提出道德型领导包含三个维度:道德和公平、角色界定与权力分享[20]。国内的学者中,杜莹提出企业家的“儒商”人品、感召力、远见卓识、见利思义、真善美的统一及超越自我等二十种道德规范[21];齐善鸿等从人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的时间性、自我感与空间感、人际关系、思维方式六个角度对中西方企业家道德观念差异进行了研究[22]。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认为企业家终极关怀是企业家对经营企业、经营人生以及人类生存命运的全面性、整体性、根本性的关怀,不仅要对当下的种种危机与困惑做出最深入最彻底的思考和应对,而且要指向管理企业与管理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它能导引企业家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短暂走向永恒,从此岸到达彼岸,从对立走向统一,从肉体升华到精神,从器物升华到信仰,使得企业家朝着“终极目标”而不断地自觉追求,从而达到全面自由发展的境界。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问卷设计

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确定初步题项。对终极关怀、企业家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把握企业家终极关怀的涵蕴,探讨基于中国组织情景的企业家终极关怀的初步定义及维度,初步提炼测项。其次,通过企业家访谈确定项目题库。本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家,借鉴丁栋虹、陈忠卫等学者关于企业家可以分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在企业中有关键决策作用的副总经理三类人群的建议[23],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也锁定这三类人群。借助开放式问卷在山东大学EMBA、MBA(含济南本部与青岛、深圳、苏州、郑州、石家庄等外地教学点)中符合三类人群特征的企业家中进行抽样并做深度访谈,同时对山东省企业家协会中三千多家在册企业的企业家进行随机抽样并做深度访谈,共成功访谈44人,去除其中语意不清及未能反映企业家终极关怀的题项,研究团队对剩下的题项进行整理、归纳、合并,开发出一个由38个题项构成的指标库,并按照题项出现的频率进行了重要性排序。最后,通过座谈会研讨确定最终题项。召开由研究哲学、宗教学、企业伦理、领导学、企业社会责任的专家6人组成的焦点座谈会,请专家们筛选合适的题项,并给出删除、合并或添加的理由。结果20个题项被删除或合并,2个题项被添加,删除或合并的原因包括不属于普遍现象、问题过于抽象、难以排除非终极关怀因素的干扰等,最后得到20个题项。

(二)样本选择

2013年7-12月,对山东省、江苏省企业家协会的企业家以及山东大学管理学院EMBA、MBA(本部和青岛、苏州、深圳、石家庄、郑州、烟台、昆明研修班)中符合三类人群特征(董事长、总经理、起关键决策作用的副总经理)的企业家发放问卷2930份,收回问卷1124份,有效问卷587份。回收的问卷以2013年10月1日为节点,之前的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研究,之后的有效问卷进行验证性研究。问卷采取7级里克特量表,题干是“您经营企业一辈子,最终为了什么?”。调查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

将第一次162份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信息统计汇总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初步揭示企业家终极关怀的维度结构。首先对所有题项进行因素分析适合度检验,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并用正交方差极大法进行因素旋转,以特征根大于1为截取因子的标准,参照碎石图来确定题项和因子,共获得3个因子。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912,非常显著(p<0.01),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文采用以下四条标准来逐步筛选合适的测度题项:一是题项在某一因子上的负荷最小值为0.45;二是题项与其他题项之间只有很低的交叉负荷;三是某一题项的内涵必须与测度同一因子的其他题项的内涵保持一致;四是杜绝在两个以上因子上负荷值同时超过0.40。经过这一反复的筛选过程,2个题项被删除。

对第二次问卷调查的425个样本,采用统计软件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该三维模型的合理性,并将该模型与其他竞争模型进行比较,对其拟合优度作出判断,以证明企业家终极关怀结构的构念效度。按照验证性因素分析理论,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负荷较高,而在误差上的负荷一般较低时,表示模型质量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维结构模型的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负荷在0.71-1.25之间,每个项目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较大,而观测变量在误差上的负荷基本上都在0.5以下,个别负荷大于0.5,但不大于该项目与对应维度的负荷,误差较小。RMR、RMSEA、AGFI、NFI、CFI、IFI分别为0.07、0.08、0.79、0.90、0.91、0.91,拟合度较好①限于篇幅,在此省略相关表格,有兴趣者可与作者联系。。

(二)进一步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对保留18个题项的问卷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916,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卡方值为4727.5,自由度153,非常显著(p<0.01),表明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企业家终极关怀分布在三个维度上,总体方差解释率提高为64.56%,各题项共同度均在0.6以上。计算测项总体以及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所有计量指标的Cronbachα值在0.85与0.96之间,表明各个概念的计量指标都比较可靠。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我们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三个因子以企业家终极关怀的三个维度进行命名,并进行相应阐释。

表2 企业家终极关怀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转置)

维度1:利他贡献、成就超我。与该维度对应的是因子1的组成题项,主要反映企业家将帮助和成就他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贡献以及自我修为、实现超我等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几乎所有的政党和宗教都主张利他爱人、善行天下的价值观,因子1恰恰说明企业家放下自我利益而将顾客价值、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心态,这也应了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讲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同时,这个“成就超我”也重在内心的修行和把握人生规律,正所谓“君子不器”,因子1体现的企业家的终极关怀是人生大道,即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不是“为稻粱谋”。

维度2:财富声望、彰显本我。与该维度对应的是因子2的组成题项,主要反映企业家将财富积累、光宗耀祖、身份地位等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多从财富、声望的角度切入,企业家希望通过财富、声望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这种关怀更加的现实。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来讲,将企业做大做强以及让自己变得富有和让人尊敬的理想显得比较务实。

维度3:竞争整合、挑战自我。与该维度对应的是因子3的组成题项,主要反映企业家将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攀登新的业绩高峰、整合资源以及挑战自我等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往往来自于竞争导向,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并不断刷新纪录成为一部分企业家群体的终极归宿,他们为竞争而生,也往往在竞争的姿态中度过一生。

(三)聚类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3个因子对587个有效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由于样本量较大,采用迭代聚类法(K-Means-Cluster)进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的分类数(企业家群体的个数)并比较分类结果,发现4类结果较为理想(见表4),表中数据的得分值越低,表示该指标的被认同程度越高,0表示中性。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企业群体在3个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①限于篇幅,在此省略ANOVA结果,有兴趣者可与作者联系。。我们对这4个企业群体进行命名,并对各群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特征进行深入阐述。

表3 企业家终极关怀的聚类分析结果

企业家群体1:竞争整合导向型企业家。这一类型的企业家往往将毕生的价值追求锁定在参与市场竞争、获得企业领先优势方面,并在这个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个中意味。聚类群体内数量(Number of Cases in each Cluster)显示这类企业家群体占企业家总数的10.74%,在四类群体中的比例最低,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家中仅将竞争作为人生归宿的人并不占多数。

企业家群体2:利他贡献导向型企业家。这一类型的企业家认为自己的终极关怀是帮助他人、利益众生、振兴民族,重在付出和贡献而不是索取和回报,他们站的视野更高更广阔,超越了自身利益的藩篱,追求自度的同时还要度他。聚类群体内数量显示这类企业家群体占企业家总数的29.59%,所占比例较高。

企业家群体3:财富声望导向型企业家。这一类型的企业家视财富、声望等高于一切,认为通过财富积累这一路径而实现光宗耀祖、泽被后人并让他人尊敬才是企业家的终极归宿。聚类群体内数量显示这类企业家群体占企业家总数的16.23%。

企业家群体4:终极关怀淡漠型企业家。这一类型的企业家没有所谓终极关怀的问题,他们并没有思考过经营企业和经营人生的终极价值问题,聚类群体内数量显示这类企业家群体占企业家总数的43.44%,这一比例是四个群体中最高的,也就是说,目前更多的企业家群体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践行过终极关怀的相关问题。

(四)对应分析结果

图1 企业家聚类群体与企业家类型变量对应分析图

4个企业家群体在各企业家终极关怀因子上得到了较好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广义对应分析法探寻企业家群体与企业家类型、企业家群体与企业类型的关系,对企业家群体进行基于企业家类型变量和企业类型变量的细分,并描

述不同细分群体的差异和特征。卡方检验(Chi-Square)结果表明,不同企业家群体在企业家类型变量(企业性质、销售收入、生命周期、企业规模、是否上市公司)上具有显著差异,在企业类型变量(企业家身份、教育水平、年龄、性别、有无信仰)上也具有显著差异,Asymp.Sig.值均为0.000。由于变量较多,用两张对应分析图来表达,分别是图1和图2。

图1显示:竞争整合导向型企业家往往是中年、具有较高学历且没有信仰的一个群体,与性别、企业家身份没有明显对应关系;财富声望导向型企业家往往是中年以上的企业创始人,与学历、性别、信仰没有明显对应关系;利他贡献导向型企业家往往有信仰且学历多是大专本科的一类群体,与年龄、性别、企业家身份没有明显对应关系;终极关怀淡漠型企业家多是有信仰情怀的男性第二代领导人,与教育水平、年龄、信仰无明显对应关系。

图2显示:竞争整合导向型群体往往是销售收入在500-1000万元、非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家,与企业生命周期、企业规模没有明显对应关系;财富声望导向型群体往往是销售收入在3000万-1亿元、企业中等规模、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家,与企业性质、是否上市公司无明显对应关系;终极关怀淡漠型群体往往是处于成熟期的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利他贡献导向型企业家群体与各个企业类型变量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图2 企业家聚类群体与企业类型变量对应分析图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企业家群体细分。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企业家终极关怀是管理哲学的命题,企业家需要对对当下的种种危机与困惑做出最深入最彻底的思考和应对,而且要指向管理企业与管理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家的终极关怀包含三个构成维度:利他贡献、成就超我,体现的是企业家“以他人心为心”和探索人生规律的价值观;财富声望、彰显本我,体现的是企业家通过积累物质财富赢得他人尊重的价值观;竞争整合、挑战自我,体现的是对外探求、不断攀登事业高峰的价值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类企业家群体分别是竞争整合导向型企业家、利他贡献导向型企业家、财富声望导向型企业家、终极关怀淡漠型企业家。目前更多的企业家群体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践行过终极关怀的相关问题。

处于生命周期中成熟期的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相比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企业家更容易淡漠终极关怀问题,这是个值得去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二十年前我们在探讨委托代理错位情况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缺位问题,今天我们更应该探寻中国的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价值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国有企业应重新定位,而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们也该深入反思自身的价值和终极归宿。有信仰的中等学历(本科、大专)企业家更注重利他贡献,所以形成企业家群体正确的信仰尤为关键。对于企业中等规模、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家来说,财富声望可能是他们最终关注的东西,中小型企业的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更注重竞争整合。企业创始人更注重财富声望,而第二代企业领导人更容易淡漠终极关怀问题,因此“企二代”的价值观重塑和信仰的确立成为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可能更需要IBM前老总大托马斯·沃森将IBM传给儿子小托马斯·沃森所讲的那样:传给儿子的不是IBM的厂房设备或是制度流程,而是经营IBM的一整套价值观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最该传承下去的,实则是一种价值观和信仰。高学历企业家群体并没有表现出比低学历企业家群体有更多的利他心,而更容易对竞争整合感兴趣,在这个过多的注重“企业家财商”的时代,我们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目前数目众多的各种商学院、EMBA教育在教给企业家们如何参与竞争和整合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强化企业家道德、企业经营哲学、人生信仰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让企业家们了悟人生智慧与参与竞争获取资源都很重要。

反观现实,经过30多年社会转型时期的磨练,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家们的地位、利益、观念等都经历了相当剧烈的调整。在信仰、道德及固有的社会关系变化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家失去了自己内心的约束,追求个人利益肆无忌惮。最关键的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社会性约束、心理修复与心理救济机制。与财富增长相伴随的是礼教、宽容、温情等的丧失,法律和秩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管住了“身”,却没有管住企业家们的“心”。王石在客居耶路撒冷这一举世闻名的三教圣地和信仰之城时写曾下这样的文字:我们生活、工作、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人离开这个世界时,生命的意义何在?很多企业家在实现财富积累和地位提升之后就会感到生活的无意义,就如尼采所感叹的:我长,我长得寂寞了,我长这么高,我等待,可是我什么也等待不着。所以,财富并不能解决企业家们安身立命的问题,企业家在追求财富积累的同时,还要关注价值观与信仰的塑造,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国学宝藏,儒释道三家的经典著作和要义就为一些企业家们提供了重塑价值观与信仰的途径,也为企业家评判自己的所作所为提供了标准。同时,宗教的世界观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在引领企业家思考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的深刻与丰富,帮助企业家们对生存和终极追求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企业家们找到终极意义的支撑。未来,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更应诉诸于最本真、最终极的生命状态,重新审视自身与财富的关系、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自身与宇宙生灵的关系,从而体悟生命之道,追问生存的终极价值,带着初心去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

[1]吴晓波.被夸大的使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王育琨.商业领袖底蕴[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许倬云.一百年的路是“正反合”的过程[J].江淮文史,2011,(6):26-30.

[4]赵凌云.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J].东南学术,2001,(5):55-58.

[5]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6]Emmons Robert A.The Psychology of Ultimate Concern[M].New York:Guildford,1999.

[7]Michall leffel G.Who Cares?Generativity and the Moral Emotions,Advancing the Psychology of Ultimate Concerns[J].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Theology,2008,36(3):161-181.

[8]Emmons Robert A.Is Spirituality an Intelligence?Motivation,Cognition,and the Psychology of Ultimate Concer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2010,10(1):3-26.

[9]李祥永.论儒家人学终极关怀思想的当代价值[J].新疆社会科学,2011,(4):58-64.

[10]朱珊.人类的终极关怀与企业价值观的构建[J].学海,2004,(6):112-115.

[11]王会平.论哲学“终极关怀”[J].社会科学辑刊,2005,(3):26-33.

[12]卞敏.终极关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J].江苏社会科学,2005,(5):60-67.

[13]李士菊.终极关怀的哲学断想[J].中国宗教,2008,(8):120-123.

[14]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de.A Social Change Model of Leadership:Guidebook Version[M].College Park MD: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Leadership Programs,1996.

[15]Maak,T.,Pless,N.M.Responsible leadership in a stakeholder society:A rel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6(7):99-115.

[16]Maak,T.Responsible leadership,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capital[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74(2):329-343.

[17]Maria,J.F.,Lozano,J.M.Responsible leaders or Inclusive globalization:Cases in nicaragua and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3(10):93-111.

[18]Northouse,P.J.Leadership:Theory and Practice[M].Second Edition,Thousand Oaks,London and New Delhi:Sage Publication,Inc.2001.

[19]Resick,C.J.,Hanges,P.J.,Dickson,M.W.,Mitchelson,J.K.A cross cultural examination of the endorsement of ethical leade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3(4):345-359.

[20]De hoogh,A.B.Ethical and despotic leadership,relationshipswith lead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Top management team effectiveness and Subordinate's Optimism:A Multimethod Study[J].Leadership Quarterly,2008,19(3):297-311.

[21]杜莹.企业家道德规范及其实现形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3):44-48.

[22]齐善鸿.中西方企业家道德观念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13,(4):3-6.

[23]丁栋虹.企业家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The Ultimate Concerns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Exploratory Analysis and Group Segmentation

XIN Jie
(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The entrepreneur's ultimate concern is a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of management,which promotes entrepreneurs to pursue the“ultimate goal”through continual and self-conscious efforts,and thereby achieve their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587 Chinese entrepreneurs,the study identifies 3 dimensions to group the ultimate concerns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altruist contribution for superego achievement,wealth reputation for selfmanifestation,and competitive integration for self challenge.A clustering analysis based on factor score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ultimate concerns clarifies four types of entrepreneurs:one of integration-competition orientation,one of altruist contribution orientation,one of wealth-reputation orientation and one of ultimate concern apathy.A general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the 4 types in combination with such variables as types of enterprise and features of entrepreneur generatesmore precis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business segments and entrepreneur traits:those who have faith paymore attention to altruism;thos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more likely to be indifferent to ultimate concern;those ofmedium-sized growing enterprises aremore prestigefocused,and finally,those of highly educated te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mpetition and integration.

entrepreneurs;ultimate concern;factor analysis;values;group segmentation

C933

A

1004-4892(2014)12-0082-09

(责任编辑:闻 毓)

2014-04-20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2YJC63024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3GQ015);山东大学自主创新研究项目(IFW12058)

辛杰(1978-),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后。

猜你喜欢

题项终极关怀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终极发明师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终极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