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性与直觉效用的非线性关系
——基于个体双元能力视角

2014-07-05陈传明

财经论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内向专业性直觉

张 静,陈传明

(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专业性与直觉效用的非线性关系
——基于个体双元能力视角

张 静1,2,陈传明1

(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专业性是影响直觉效用的重要因素,但二者之间的作用路径尚不明确。基于个体双元能力视角,本文提出专业性与直觉效用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超越了适度中心性的高内向程度中心性与直觉效用正相关,高专业水平对直觉效用具有积极影响,个体双元能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专业性;直觉效用;非线性;内向程度中心性;个体双元能力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KIBS,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指基于领域内专业知识向用户提供知识型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是目前发展最快、附加值最高的产业之一[1]。KIBS企业的员工普遍属于“知识型员工”,专业性强[2],所处的环境具有复杂、动态、不确定和模糊的特征,在KIBS企业中,员工直觉决策具有普遍性。研究显示,专业性会增加直觉决策频率[3][4],而动荡、松散的环境也易成为直觉应用的触发器[5]。国内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直觉效用,即直觉决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且缺乏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研究。近年来,国外学者日益关注专业性与直觉效用之间的关系,尽管普遍认可专业性对直觉效用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论尚存在差异。有研究发现专业性的提升会降低决策者的灵活性[6][7],影响直觉效用,但也有研究显示,专业水平越高,人们思考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越强[4][8],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直觉决策效用。专业水平究竟促进还是阻碍直觉效用?其作用机制如何?基于KIBS企业员工直觉决策的实证研究,本文探讨了专业性与直觉效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从个体双元能力视角寻求这一非线性关系的作用机制。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上世纪30年代,Barnard在《执行者职能》一书中谈到,管理者应对复杂任务时常使用直觉决策,自此,管理学界对直觉决策的研究日益丰富[9]。Dreyfus&Dreyfus认为“直觉体现为决策者敏锐、流畅和系统的问题处理方式”,Dane&Prat提出直觉“是带有情感的判断,来源于快速、非意识的整体联想”[9][10]。这些概念揭示出直觉的核心特征为非意识、快速的整体联想,与因果推理的逻辑思路不同,整体联想指个体将环境刺激与既有认知模式、结构和框架相匹配的过程[10]。此时,个体的认知图式(通过外显和内隐学习获取的知识在长时记忆中以认知图式存储,包括属性和属性间的联系)越复杂,属性节点越多,属性间的联系越丰富,整体联想效果越好[10]。Baylor将直觉划分为不成熟和成熟型两种,成熟型直觉的有效性更高,是即刻反应、理性分析和寻求关联三要素结合的产物。个体在某一领域的知识结构(即专业性)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寻求关联的能力,因此,与Dane&Pratt划分的直觉类型相对应,成熟型直觉为基于高专业性的直觉[11]。而Dane&Pratt认为启发式直觉源自缺乏领域专业知识的简单认知图式,属性节点少,属性间联系欠丰富,与复杂认知图式形成的专业型直觉相比,整体联想的效果缺乏可信性[10]。

然而高专业性未必为直觉效用提供保障,专业性可能造成对过去经验的路径依赖[12],由于不断重复调用认知图式形成固化的属性和关系结构(即认知沟壑),缺乏灵活性[7],产生“定势效应”,阻碍突破式创新[6],这些都将降低直觉有效性。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专家能关注环境细节、更好地提纯信息,记忆的专长效应使信息搜寻更抽象、不再局限于具体步骤,而去展望未来,在扩充决策者记忆容量的同时提升问题处理速度[4]。Bilalic et al的研究显示,发现熟悉方案后,一般水平的象棋选手(3段水平)不去探索更好方案,显示出不灵活特征,而大师(5段水平)较少受到定势效应的影响,说明高专业性带来了更强而不是更弱的灵活性[8],直觉决策效果更好。总体而言,专业水平与直觉效用的研究较为零散,结论存在分歧,有待构建进一步整合的内在逻辑框架。

(一)专业性与直觉效用的非线性关系

知识和信息流动是KIBS企业的一大特征,员工在咨询网络中向同事请教工作事务、相互间交流工作信息。内向程度中心性是承认与某个体有咨询关系的其他网络成员的数量之和[13],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个体的专业性——专业知识越丰富,越容易成为众人咨询的焦点。我们用“内向程度中心性”来衡量个体的专业水平,总体而言,内向程度中心性越高,个体的专业性越强,另外,内向程度中心性高的个体能够从咨询网络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其认知图式的复杂性,表现为图式中属性或节点数量的增多,以及属性或节点间的联系更为丰富。但随着内向程度中心性增强,认知图式节点间、模式间的联系容易固化[7]。由于认知沟壑,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产生“定势效应”,方案一旦产生便不再考虑其它可能。

突破认知沟壑需要提升认知图式灵活性,即对环境变化低损耗、快速反应的能力[14],,以实现属性重组甚至图式的重新整合,这需要变化的愿望和能力。而超过适度中心性的高内向程度中心性可能赋予个体变化的愿望和能力。首先,占据中心位置的个体更了解网络中的信息流动,更具影响力,这让个体感到较大的权力和决策自由度,在决策中愿意承担风险[15],有助于创造力提升[15][16],实现认知图式中属性和属性间关系的灵活性重组。另外,咨询网络中获得他人咨询和倾诉的个体能够接触到组织中更多相对封闭的小集团,增加了获取多元、异质信息的机会,在丰富领域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眼界,能够调用组织中分散的相关资源[15][17]。这意味着高专业水平并不欠缺灵活性,相反,决策自由度和个体调用资源的能力促使决策者适时调整认知图式整体联想的方式,因此,研究显示高水平专家具备更强而不是更弱的灵活性[8][18]。

由此可见,内向程度中心性在增强认知图式复杂性的同时可能带来认知沟壑,造成灵活性缺失。但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越了适度中心性的高内向中心性能够有效整合不同于原有思维模式的异质性视角,具备打破过度稳定专业图式的动力和能力,提升认知图式灵活性。直觉效用是认知图式复杂性和灵活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内向程度中心性对认知图式复杂性和灵活性的影响,专业性与直觉效用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内向程度中心性有助于形成复杂认知图式,而与认知图式灵活性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伴随内向程度中心性提升,认知图式复杂性增强,认知图式可能欠缺灵活性,不能随外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整体联想方式。但超越了适度中心性后,个体又可能具备灵活性,结合不断提升的认知图式复杂性,产生更高的直觉效用。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超越适度中心性的高内向程度中心性与直觉效用正相关。

(二)个体双元能力对直觉效用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知识密集型工作的绩效取决于“获取正确信息解决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17],因此,灵活性对KIBS企业员工尤为重要,双元能力是提升灵活性的有效手段[19][20]。Mom et al将个体双元能力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结合开发和探索活动的行为倾向”,其中,开发关注现有能力挖掘,探索强调新能力、新知识扩展[21]。由于KIBS企业具备高知识企业和服务类企业的特点,在探索和开发能力上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市场能力和业务能力两个维度——为顾客提供价值,既要关注企业技术层面的开发与探索,又要考虑顾客需求现状和可能的变化[19]。由此,KIBS企业中个体双元能力可划分为市场探索开发能力、业务探索开发能力、市场探索业务开发能力和业务探索市场开发能力四种类型。

行为上具备双元能力的个体在认知层面形成了发散和收缩的思维方式[22],或“悖论式认知”[23]。尽管开发与探索活动差异颇大,但二者并非相互排斥,可能在保持冲突的同时寻求关联整合。探索的发散(认知分化)过程突出要素矛盾,丰富了认知图式中属性之间的关联,为图式的创造性组合提供素材[23];开发的收缩(认知整合)过程关注潜在联系,打破要素间的典型性关联[24],通过远隔联想和交叉索引进行整体联想,具备灵活性,提升了直觉效用[25]。由此形成以下假设:

H2a:个体的市场探索开发能力与直觉效用正相关;

H2b:个体的业务探索开发能力与直觉效用正相关;

H2c:个体的市场探索业务开发能力与直觉效用正相关;

H2d:个体的业务探索市场开发能力与直觉效用正相关。

(三)个体双元能力在专业性与直觉效用间的中介作用

由于开发活动强调现有能力挖掘,关注直观确定的结果,而探索活动强调新能力和新知识扩展,展望不确定和模糊、耗时的长期目标,二者之间的平衡与整合较难实现。高内向程度中心性有助于个体双元能力提升。首先,内向程度中心性增强个体决策自由度,增加了责任感,促进个体在决策中不再桎梏于短期利益,形成长短期结合的目标。此外,高决策自由度增强了控制感,有助于个体在不同任务类型间分配资源,同时追求高水平的开发与探索活动[21]。其次,内向程度中心性高的个体往往需要处理不属于自身业务范畴的任务,任务的正式性不强。非正式任务有助于个体摆脱规则依赖,提升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形成多元目标,还可增加与他人沟通协作的机会,促使个体理解自身任务与整体目标的联系,增强适应能力[21],这些都能同时促进开发和探索的提升。由于内向程度中心性对个体双元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而个体双元能力又对直觉效用具有正向作用,高内向程度中心性对直觉效用的正向作用可能通过个体双元能力产生。由此形成以下假设:

H3a:个体的市场探索开发能力在高内向程度中心性与直觉效用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H3b:个体的业务探索开发能力在高内向程度中心性与直觉效用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H3c:个体的市场探索业务开发能力在高内向程度中心性与直觉效用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H3d:个体的业务探索市场开发能力在高内向程度中心性与直觉效用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青岛市一家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市场运作成熟的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样本,该院约有专业技术人员200人,以研究所为单位。直觉效用研究需要被访者具备一定的行业从业经历,本研究不包括从业较短的实习人员。另外,由于10人以下的整体网络规模较小[13],符合被访条件的研究所员工人数需为15人以上。最后,有6个所、共128人纳入本次调查范围,数据收集时间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8份,最后得到1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符合社会网络研究中65% -90%的回收率[16]。其中,A所28人(有效问卷率93%),B所15人(88%),C所17人(77%),D所20人(83%),E所15人(79%),F所13人(81%),基本符合80%的有效问卷要求[13]。计入统计分析的108份问卷中,被访者与20位未统计者在人口统计特征和咨询网络中被他人选中的次数上均未出现显著差异,整体网络调研中未见重要性人物遗漏[13],问卷回应者具有代表性。

(二)变量测量

1.因变量:研究选择管理学中普遍使用的直觉测量方法,询问被访者在决策中是否使用和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直觉,以及直觉应用的效用[26]。测量个体直觉应用有6个条目[27][28],选用Likert7分量表。直觉效用测量参考Dayan&Elbanna[27]的量表,包括4个条目。

2.自变量:咨询网络问题和询问方式参考罗家德、Perry-Smith和Cross&Cummings[13][16][17]的设计,调查时,给被访者提供整个部门的成员列表以获取整体网络信息,最后应用UCINET6计算个体在咨询网络中的内向程度中心性。

3.中介变量:个体双元能力借鉴Mom et al[29][21]的测量,包括探索和开发两个量表,每一量表有7项条目(涵盖市场和业务维度),然后将探索和开发活动的乘积作为双元能力指标[19][20]。测量选用7级量表,从1(代表程度非常小)——7(代表程度非常大)进行打分。

(三)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直觉效用量表、个体双元能力量表各子维度的Alpha系数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s大于0.6,超过阈值,平均萃取方差(AVE)大于或接近于0.5,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此外,测量模型整体拟合良好,x2/df小于3,RMSEA小于0.08,CFI超过了0.9,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KIBS企业中员工的直觉应用水平较高(mean=5.35>4,p<0.01)。直觉效用方面,运用spss18.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显示。从相关系数的显著水平来看,社会网络变量(内向程度中心性)、双元能力变量(市场探索开发、业务探索开发和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均与直觉效用有正向的显著相关性,且内向程度中心性与四个双元能力变量均显著正相关,这些情况初步支持研究假设。

表1 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选择层级回归分析以进行增加效度的测试。在多元回归中首先引入控制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影响直觉效用的控制变量为年龄和任职年限(均转化为虚拟变量)。其中,年龄分为4个类别,分别是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和50岁以上(此处人数为零);任职年限划分为4个类别,分别是2年以下、2-5年、5-8年和8年以上。另外,环境的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可能对直觉效用产生影响。当环境高度不确定时,任务类型更具判断型特征,此时,直觉决策效果较好[10]。自第二步起,根据假设,结合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将自变量逐一放入模型,如表2所示。在层次回归中,各模型的DW均大致等于2,VIF值小于10,可认为模型的残差无自相关,多元共线性可接受。

模型1显示控制变量对直觉效用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市场环境动态性对直觉效用具有正向作用。模型2a-2b在此基础上加入内向程度中心化和内向程度中心化平方变量,此时,年龄和市场环境动态性对直觉效用的作用均有所下降,尽管内向程度中心化对直觉效用具有正向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性标准,而中心化平方项对直觉效用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Rsquare=0.026,假设1获得支持。模型3a-3c检验双元能力对直觉效用的影响,模型3a中加入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变量,年龄和市场环境动态性对直觉效用的作用继续下降,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双元能力对直觉效用其显著的积极作用,△Rsquare=0.038,假设H2c获得支持;模型3b中加入市场探索开发变量,对直觉效用的影响为负值,不显著,假设H2a未获支持;模型3c中加入业务探索开发变量,对直觉效用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Rsquare=0.044,假设H2b未获支持。另外,相关分析未能显示业务探索市场开发与直觉效用的相关性,假设H2d未获支持。

表2 直觉效用的影响因素

假设3指出,个体双元能力在内向程度中心性平方对直觉效用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四种类型的个体双元能力中,业务探索市场开发与直觉效用相关性不显著,市场探索开发对直觉效用作用不显著,业务探索开发对直觉效用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只有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对直觉效用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按照Baron&Kenny(1986)和温忠麟(2004)[16][30]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假设H3a,假设H3b和假设H3d未获支持,需要进一步验证假设H3c市场探索业务开发是否在高内向程度中心性与直觉效用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指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中介变量实现,如表3所示,模型4b-4c,在加入市场探索业务开发能力变量后,内向程度中心性平方对直觉效用的影响不再显著,市场探索业务开发能力对直觉效用起到显著的积极影响(p<0.01),模型解释效力显著提升(△Rsquare=0.071)。另外,内向程度中心性平方又对市场探索业务开发能力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模型4a,p<0.01),由此,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双元能力在内向程度中心性平方对直觉效用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假设H3c得到验证。

表3 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双元能力的中介作用验证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一定数值,内向程度中心性对直觉效用具有积极影响,累计解释变异量Rsquare=28.8%。双元能力变量选择指标为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市场探索开发和业务探索开发,其中,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对直觉效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市场探索开发对直觉的影响不显著,业务探索开发对直觉效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共解释变异量Rsquare=37%。中介作用的研究显示,高内向程度中心性对直觉效用的积极影响通过个体的市场探索业务开发能力产生。环境动态性数据显示,样本企业的市场环境动态性(均值=5.25>4,p<0.01)和技术环境动态性(均值=4.64>4,p<0.01)均较高,员工需要从市场和技术两个维度培育双元能力。因此,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双元能力对直觉效用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市场探索开发双元能力的作用不显著,而业务探索开发双元能力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市场环境动态性与技术环境动态性的差异显著(p<0.01),说明创新在市场维度非常重要,个体有必要从事较多市场探索活动。因此,市场探索业务开发双元能力与直觉效用的相关性更强,而市场开发业务探索与直觉效用相关性不显著。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关注工作领域中基于专业性的问题解决式直觉,从认知图式复杂性和灵活性角度分析专业水平对直觉效用的作用路径,验证了专业性与直觉效用的非线性关系——超过适度专业性的高专业水平对直觉效用具有积极影响,作用路径为灵活性提升。内向中心性是团体中其他成员承认与某个体有咨询关系的数量之和,更直观地体现了团体中的专业性权威[31],有助于提升认知图式的复杂性[15][16],增强直觉效用。但复杂认知图式容易固化,缺乏灵活性[7],降低直觉效用。高内向程度中心性可能通过个体双元能力对直觉效用产生影响。大家愿意向团体中占据网络中心位置的成员请教问题、交流工作事务,丰富的信息量有助于个体了解领域现状,更重要的是,此处交流的信息多为尚未解决的难题或领域内的最新发展,有待内向程度中心性高的个体给出回应。这对个体认知方式不断提出挑战,正契合了悖论式认知中认知分化与整合的条件,能够培育开放、灵活的多维视角,形成包容模糊和不一致的思维方式,提升个体双元能力[24]。而双元能力变量对直觉效用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核心是提升认知图式灵活性,促使个体不再应用两极化的简单方式区分事物[23],意识到矛盾特质、将冲突作为变革动力,在保存对立感的同时发现事物间互补关系,不断寻求新的融合方式[24]。对于问题解决式直觉,内向程度中心性对直觉效用的影响可能是加速的——超过适度数值,内向程度中心性对直觉效用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

直觉型决策并非决策简单化,相反,基于专业性认知图式的整体联想是复杂、非线性的系统过程,因此适用于KIBS企业所处的复杂、动态、不确定和模糊的环境。除专业知识累积外,结合环境特征对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调用是提升直觉效用的核心,此时,个体双元能力培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本文主要验证专业性与直觉效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个体双元能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模型中未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解释效力有待提升。未来有必要检验直觉效用影响因素的更多作用形式,并分析个体双元能力的建设机制,社会网络可能在此发挥有益作用。学界近年来日益关注个体双元能力的影响因素,如跨职能接触、社会网络大小和密度、垂直和水平知识流等[21][29]。这些研究与社会网络中关系强度以及关系类型有较强的联系,可进一步分析社会网络变量对个体双元能力的贡献。

[1]柳卸林.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兼与上海高技术发展战略的比较[J].中国经济快讯,2002,(33):11-13.

[2][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0.

[3]Simon H.A.Making management decisions:The role of intuition and emo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87,1(1):57-64.

[4]Gobet F.,Chassy P.Towards an alternative to Benner's theory of expert intuition in nursing:A discussion pap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8,45(1):129-139.

[5]Dayan M.,Benedetto C.A.D.Team intuition as a continuum construct and new product creativity: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team experience,and stress[J].Research Policy,2011,(40):276-286.

[6]Bilalic′M.,McLeod P.,Gobet F.Why good thoughts block better ones:The mechanism of the pernicious Einstellung(set)effect[J].Cognition,2008,108:652-661.

[7]Dane E.Reconsidering the trade-off between expertise and flexibility:A cognitive entrenchment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0,35(4):579-603.

[8]Bilalic′M.,McLeod P.,Gobet F.Inflexibility of experts—reality or myth?quantifying the Einstellung effect in chess masters[J]. Cognitive Psychology,2008,(56):73-102.

[9]Hodgkinson G.P.,J Langan-Fox J.,Sadler-Smith E.Intuition:A fundamental bridging construct in the behavioural sciences[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8,(99):1-27.

[10]Dane E.,Pratt M.G.Exploring intuition and its role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33-54.

[11]Baylor A.L.A u-shaped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uition by level of expertise[J].New Ideas in Psychology,2001,19:237 -244.

[12]Bonabeau E.Don't trust your gu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5):116-123.

[13]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第2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88-191,128,215.

[14]Singh N,Sushil.Flexibility in product development for success in dynamicmarketenvironment[J].Global Journal of Flexible Systems Management,2004,5(1):23-34.

[15]Perry-Smith J.E.,Shalley C.E.The social side of creativity:A static and dynamic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1):89-106.

[16]Perry-Smith J.E.Social yet creative: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facilitat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1):85-101.

[17]Cross R.,Cummings J.N.Tie and network correlates of individual performance in knowledge-intensive work[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6):928-937.

[18]Moxley J.H.,Ericsson K.A.,Charness N.,Krampe R.T.The role of intuition and deliberative thinking in experts'superior tactical decision-making[J].Cognition,2012,(124):72-78.

[19]Gibson C.B.,Birkinshaw 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209-226.

[20]Lubatkin M.H.,Simsek Z.,Ling Y.,Veiga J.F.Ambidexter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tomedium-sized firms:The pivotal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management,2006,32(5):646-672.

[21]Mom T.J.M.,Van Den Bosch F.A.J.,Volberda H.W.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managers'ambidexterity:Investigating direct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of formal structural and pers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812-828.

[22]Bonesso S.,Gerli F.,Scapolan A.The individual side of ambidexterity:Do individuals'perceptionsmatchactual behaviors in reconciling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rade-off?[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4,(32):392-405.

[23]Sm ith W.K.,Tushman M.L.Managing strategic contradictions:A top managementmodel for managing innovation streams[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5,16(5):522-536.

[24]Miron-Spektor E.,Gino F.,Argote L.Paradoxical frames and creative sparks:Enhanc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 through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1,(116):229-240.

[25]Hayashi A.M.When to trust your gu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2):59-65.

[26]Blume B.D.,Covin J.G.Attributions to intuition in the venture founding process:Do entrepreneurs actually use intuition or just say that they do?[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137-151.

[27]Dayan M.,Elbanna S.Antecedents of team intui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cces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28(1):159-174.

[28]Elbanna S.,Child J.,Dayan M.A model of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uition i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evidence from E-gypt[J].Long Range Planning,2013,(46):149-176.

[29]Mom T.J.M.,Van Den Bosch F.A.J.,Volberda H.W.Investigatingmanagers'exp 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ctivities:The influence of top-down,bottom-up,and horizontal know ledge inflow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44(6):910-931.

[3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31]Kilduff M.,Krackhardt D.Bringing the individual back in:A structureal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market for reputation in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87-108.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ti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uition——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Individual Ambidexterity

ZHANG Jing1,2,CHEN Chuan-ming1
(1.School of Busines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46,China)

Expertise is a key element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uition.However,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has generated results of sharp contras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ambidexterity,this paper proposes and also tests a nonlinearmodel of expertise and intuition effectiven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inner-degree centrality over a critical point exert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tuition effectiveness,in which individual ambidexterity works as a mediator.This suggests a positive effect of high expertise on intuition effectiveness.

expertise;intuition effectiveness;nonlinear;inner-degree centrality;individual ambidexterity

C931

A

1004-4892(2014)12-0074-08

(责任编辑:闻 毓)

2014-04-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058);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12SJB630038)

张静(1981-),女,辽宁铁岭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讲师;陈传明(1957-),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内向专业性直觉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