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态安全观及其应对措施

2014-06-26袁翠莲

关键词:应对措施特点

袁翠莲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日益尖锐,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由此,生态安全问题也对国家的传统安全观提出了挑战,并成为国家新的安全观的重要方面,扩大了非传统安全观念的研究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生态安全的含义、特征的论述,进一步指出我们在当今生态安全的挑战中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生态安全观;特点;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19-02

近些年来,人与自然关系急剧恶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在当今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经突破国家和区域的限制,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提出严重挑战,亟待解决。据此,区别于国家其它安全或保障体系,生态安全问题日渐被提上日程,开始成为国家新的安全观的重要方面。

一、生态安全的定义与特点

从安全观念方面看,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作为构成综合安全的两个重要内容包含各自不同的安全理念。就传统安全观来说,由于其主要涉及传统意义上的事关国家政权与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主权、领土纠纷等方面的高政治安全问题,因而向来在国家安全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一种区域性概念,是国家本位的安全观。而“非传统安全观是一种广义的安全观,它以人类为本位、以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安全为核心,是一种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内容广泛的安全理念。所以,非传统安全的研究范畴是一个以人类‘生态安全研究为中心的广阔研究领域。[1]”而生态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一个中心视域,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界作为一种新的安全观出现并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此可知,生态安全作为一种新近提出的安全理念,它是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一不可辩驳的事实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国家安全中其它安全保障体系一道力求确保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1989年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对生态安全作了一个定义:生态安全是指人的生活、健康、安全、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来源、社会次序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其中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社会生态安全。[2]”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就生态安全这一新概念的定义达成共识,因此还不能对其进行较为本质的概述。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生态安全又称环境安全,可以从它的两层基本含义方面对其进行阐释:“一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从而维护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二是避免由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并引起暴力冲突,从而防范环境问题对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3]”当前在有关生态安全的国际性讨论中,它的第一层基本含义主要涉及各国环保部门所开展的资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环境污染方面的工作;而它的第二层基本含义则更多地同国家与区域内部或国际间的高政治安全问题有所关联。

二、生态安全的特点

同国家传统安全相区分,生态安全概括来说具有以下几方面较为鲜明的自身特点:

1.全球性。这种全球性也可概括为整体性,全球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相互贯通的大系统,即使局部生态环境遭遇破坏或危机也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灾害,甚至会威胁到全球的生存条件,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土地荒漠化等各种关系全球生存状态的环境问题,已经向人类提出了挑战并威胁人类的生存条件。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亟待世界各国的通力协作和全球人民的联合行动。

2.综合性。“生态安全的综合性是指它是全部生态安全要素——森林、海洋、草原和农田四大生命系统,大气、水源和能源等矿产资源三大环境系统——安全性的综合,而不仅是指其单个要素的安全性。[4]”这足以表明生态安全涉及到各个主权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由于生态破坏所导致的生态安全的威胁直接关联到全人类的生存条件以及整个人类文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生态问题的维护与解决需要全球性的紧密合作。

3.不可逆性。这里的不可逆性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再可能恢复,它意在说明在当今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条件下,必须有赖于庞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并相应地借助已具相当规模的环境科技才能对较大范围的生态破坏问题有所解决,并且由于科技作用的双面性,在利用环境科技修复生态问题的同时依然会对其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另外,众所周知我们将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一旦被无休止的开发利用,其再生依然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并且可替代性小;其次,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更是不言自明的,具有单向度的不可逆性。据此,生态安全的不可逆性和单向性都更加的表征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发展绿色经济。

4.长期性。生态破坏的不可逆性就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和高代价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人们历史性活动破坏的结果,因此其治理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荒漠化的恢复,滇池的污染治理,水资源危机、沙尘暴等对国家社会安全的影响也非十年所能解除。[5]”

5.外部性和公共性。这是对生态安全成因与其危害对象不一致现象的一种表述。某些个人或集团等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在不考虑环境破坏和治理成本的前提下开发自然资源或组织经济活动,最终不可避免的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性的结果却超越造成这一危害结果的人,进而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甚至是全人类和全球性的生命体。也就是说更多的人为造成生态破坏这些行为者买单,从而要支付巨大的发展成本。

三、维护生态安全的应对措施endprint

首先,树立正确平衡的生态观和生态世界观,这就需要人们能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到首先从意识观念中对人的定位回归自然,明确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在自然之上,更不能欲求统治自然。“我们赖以进行交流的一切群众性机构以及生命本身,取决于我们和生物圈之间的明智的、毕恭毕敬的相互作用。忽视这个原则的任何政府或经济制度,最终都会导致人类的自杀。[6]”据此,维护生态安全的实现,首先倚赖于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转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一发展的平衡的生态观和生态世界观。

其次,任何一个成功的防范生态威胁的战略,必须树立“全球安全观”。由于生态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树立“全球的安全观”,打破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区别的限制,加强区域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发达国家应加大对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高效率方面的技术支持,欠发达国家与地区也应加大环境保护与整治方面的资金与技术投入,通过国际间的紧密合作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力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生态安全。

再次,维护生态安全还需要建立生化武器防范机制,谨防各类安全问题相互转化,增强综合安全意识。“生物武器扩散本来是传统安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与国际恐怖主义因素结合起来,也成为生态安全中的一个严重问题。[7]”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控制生物学研究在基于伦理和道德的基础上进行,严防恐怖分子把疾病当作武器来实施恐怖活动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极端恐怖分子所利用,从而对生态安全乃至人类生存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又要注意在应对手段上严格遵守和维护相关的国际法则,以防别有用心的国家或团体借此推行霸权主义。

最后,应该发挥国际组织的重大作用,使生态安全这一紧迫性问题在整个国际社会中得到关注与重视。对此,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主权国家的最大联合体的全球性政府组织对于维护生态安全的全球合作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推动联合国在关乎人类生存安全的关键性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联合国形成促进国际合作以维护生态安全乃至人类文明的协议,使联合国成为代表全世界人民利益的全球性政府组织。

综上所述,生态安全作为一种新近提出的安全理念,既关系各主权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与战略安全,又关系到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社会整体的长期发展;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采取措施有效维护生态安全,防止生态恶化以及生态恐怖主义威胁,把生态安全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肖剑鸣,张川.“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J].犯罪研究,2010(4).

〔2〕〔7〕徐继承,易佩荣.人类的终极安全:生态安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3〕李忠友.生态安全问题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8.

〔4〕余谋昌.论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5〕陈国阶.论生态安全重庆环境科学[J].清华大学学报,2002(3).

〔6〕卡普拉,等.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M].上海:东方出版社,1988.66.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特点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