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

2014-06-15杨彩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后测协方差团体

杨彩霞 王 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是人生中心理发生最剧烈变化的时期。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王艳红等[1]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可见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Rotter[2]在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团体辅导在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矫正行为偏差、发挥个人潜能、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过程[3]。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内容主要涉及改善社交焦虑[4]、改进人际态度[5]、克服人际敏感[6]、改善两性关系[7]、改进人际关系[8]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关注的都是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个体,通过矫正和辅导来解决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除矫正问题行为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应重视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目的的班级团体辅导应运而生。

班级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和预防为主要功能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9]。班级团体辅导在西方并不多见,是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辅导形式。班级团体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0],对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11],能改善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12]。班级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班级人际关系影响如何?是否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为考察班级团体辅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对延安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大三的学生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班级团体辅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并加入了对照组来验证其成效,以探讨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延安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一个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共31人,初等教育专业一个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共37人。

1.2 方法 ①信任量表[13]:本量表共18个项目,分为可预测性、依靠性和信赖3个维度。量表采用7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信任度越高。整个量表的a系数为0.81,各维度的信度指标也均在0.80以上;②容纳他人量表[13]:该量表共20个条目,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③班级团体辅导方案。本团体方案以人际关系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主要从信任、容纳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总目标为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案共包括5个单元,具体见表1。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对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后测成绩进行协方差分析。

表1 班级团体辅导方案

2 结果

为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本研究采用协方差分析来考察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班级人际关系的影响。经检验,在各测量维度上,组别和前测分数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可以使用协方差分析。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对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后,除依靠性外,大学生的各项得分均有改善,在可预测性(F=5.123,P<0.05)、依赖(F=11.574,P<0.001)、信任总分(F=7.967,P<0.01)、容纳他人(F=5.435,P<0.05)方面都表现出显著差异,见表2。

表2大学生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协方差分析()

表2大学生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协方差分析()

注:*P <0.05,**P <0.01,***P <0.001

项 目 实验组(n=31)前测 后测对照组(n=37)F前测 后测可预测性 26.29 ±6.35 27.00 ±5.03 26.54 ±4.97 24.73 ±3.19 5.123*依靠性 25.94 ±7.01 28.13 ±5.79 26.16 ±5.12 26.14 ±5.39 2.100依 赖 24.81 ±5.53 28.00 ±5.68 25.11 ±5.92 23.68 ±4.75 11.574***信任总分 77.03 ±15.17 83.13 ±14.53 77.81 ±12.99 74.54 ±10.31 7.967**容纳他人 58.03 ±5.65 60.58 ±8.23 56.46 ±6.98 55.78 ±8.07 5.43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班级团体辅导前后,大学生在信任和容纳他人方面都有改善,说明成员之间的交流使得成员逐渐地信任和容纳彼此。究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①班级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同时又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和氛围,使参加者在共同的交往情景中彼此了解,相互影响,从而提高人际信任能力和容纳他人水平;②团班级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成员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团体就像一个社会生活实验室,成员可以自由地去观察、体验、分析经由这个实验场所表现的资料,去体会自己平常在社会环境中与人相处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员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积极模仿适应行为并获得社交技巧,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③班级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针对性较强,有的放矢,所以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此外,本研究在班级团体辅导结束后还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很多同学表示“此次班级团体辅导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我比原来善于表达自己了”、“在团体中很开心,可以自由地与人交流”、“信任别人的感觉真好,同时我也变得更加包容了”等。因此,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实验组成员对本次团体的活动设计多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团体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使大家在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水平提高了,这说明班级团体辅导对改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研究结论可见,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当的班级团体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十分必要。学校应该不定期地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王艳红,王瑞红.团体咨询方法在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7,8(4):83-85

[2]Rotter.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35:651-665

[3]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6:1-3

[4]邓明星,王芳,李业平.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23-525

[5]李凤兰,郑晓边.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19-520

[6]李力生,郭华星,赵冬梅.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839-1840

[7]李欣珍.大学生两性交往成长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939-941

[8]王瑶.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254-1256

[9]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4-194

[10]张嘉虹.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技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631-633

[11]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2]芦朝霞,李海星,侯彩霞.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78-80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84-190

猜你喜欢

后测协方差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一种改进的网格剖分协方差交集融合算法∗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维随机变量边缘分布函数的教学探索
基于关节信息和极限学习机的人体动作识别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