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的每一种模样

2014-06-11嘉倩

记者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上台梦想

嘉倩

交换梦想,做这个独立采访项目的第十五个月。两千多个人曾与我面对面,亲口说自己的故事。

我越来越发现,其实梦想什么都不是,勉强说,不过就是一个借口,有了它,你可以忙碌,你可以有力量,然后,成为越来越喜欢的自己。

找了个时间,把过去走遍全国,对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故事,一一写出,看一看梦想的每一种模样。

梦想是—件很私人的事

在你看来不值一提的。也许是别人一辈子拼命追寻的心之向往。

“我提前上学,比周围人都小,我在农村长大,有一个姐姐。我的梦想是毕业了去天津工作,然后把爸爸妈妈还有姐姐接到那里去生活。我觉得天津不错,很喜欢那里。”重庆大学的情人坡,惬意的午后,一群人围坐在草地上批判学霸,非常烦恼,给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却有一个皮肤黑黑高瘦的男孩,淳朴地说。

——2013年3月17日于重庆大学

他是南开大学那一场,第二个上台的人,他的梦想是能流利地说话。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流利说话。人生就会彻底不一样,就能交到朋友,终于能谈恋爱。还能去做喜欢的事情被人认可。

当他开口,“我……我……今……天……天……想…………第……第一……次……在……那……那……那么多……多……人……人……面……面前……说……说话!”

全场以为他是过分紧张才说话结巴时,我已经想起来他是谁,我曾收到过他报名采访的邮件,一个语言障碍症患者。他满头大汗,努力说话的样子,表情有几分挣扎,几乎要哭出来。

很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张开口,发现不会正常讲话了。一发声,舌头就打结。20多年来,在众人的场合,他从来都是沉默的那一个。

为什么别人都能好好说话,这么简单的事,自己却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没有人可以体会。当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明明他知道答案,想举手,却因为说不来话,只能低头看书桌憋坐着的煎熬;没有人可以体会,想要交朋友,却没有人有耐心听他半个小时说完一句完整的话,只为一个小心思的表达;没有人可以体会,填报志愿的时候,别人是因为兴趣,而他却只有一个选择:不需要说话的工科。

——2014年4月25日于南开大学

一个十八岁刚进大学的小女孩,拿着一本捏皱的小笔记本上台,严肃开口,“我的梦想,是把这本本子里,我小时候写下的‘我想去做的一百件事,一样样做了以后划掉,就可以了。”

我拿过本子,白纸黑字,像是法律条款,明明白白写着一二三四。看到其中一条,我边读边忍不住笑出了声,“五,吃零食吃到吐。这也算?你划掉了耶!”

她自豪地说,“是啊!有次我拼命往嘴里塞零食,其实本来已经吃了一下午,爸爸开车来接我,车一发动,我吐了一地。”

那个画面,可爱得很。小女孩零食吃太多,反胃,本应难过作呕,怎料想,居然得意欢快,从怀里掏出小本,认真划—条横杠在她的人生梦想小本上面。

“最近一次。我划掉的一条是‘数学考到一百分。从小对我来说数学就像是噩梦。一百分简直要登天一样难,我就拼命学拼命学,终于被我拿到一次满分了,好开心!”

——2014年3月20日于华东政法大学

活在世上,无时无刻,你都是以被绑架的状态活着。

别人的眼光企图伤害你,别人的价值企图捆绑你,最龌龊的人用道德伦理观撕票你。但任是谁,也绑架不了你的梦想。

当她说她刚从美国回来,世界名校退学,全场突然安静。这样的人物。好像从电视新闻和广播里蹦出来的。她就坐在我们中间,只是和在场所有人一样,要是开心乐意,上台说说自己的故事,不为了任何目的,反正谁也不认识谁,“我学商,好不容易考到了想去的学校,想读的专业,可是学着学着,我发现我听够了理论知识,想去真正实践一番,所以我退学了。我喜欢穿好看衣服,也喜欢漂亮鞋子,所以开了一家淘宝店,从电商做起。”

——2013年4月27日于上海财经大学

“最近一阵我闭上眼,常常可以看见自己在殡仪馆的模样,就是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这个来自河直的县城少年,其实他有梦想,从小他想当一个演员。虽然现在,他是北大的理工科研究生。

河南,著名高考大省,人口多竞争压力大,加上本省父母辈的名校情结,他和他身边的同龄人一样,从小被灌输:你要好好学习,上清华北大。

虽然很明确,他喜欢的是表演,也在小学时候试镜出演过,但没日没夜的学习,和被爸妈灌输下,渐渐的渐渐的,他活着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北大。

“高三复读了两次,还是没有考上北大,灰心地去了郑州大学,本科读完,考研又考了三次,终于才如愿,坐在此刻的北大课堂里。可是,不是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又怎么样?每天醒来,觉得没有意义。”

——2013年10月26日于北京大学

“刚进初中的时候,我喜欢做广播操,一开始跟着老师学,几节体育课都没有学会,回家继续练。终于,老师让我站在前面领操。另外,嘿嘿,我喜欢的那个女同学在另外一个班,我站在领操台上,人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我觉得她可以看到我。不过,后来她看到我,也只是每天抬头看看我。唉,不是我一开始想得要建立的联系。”

“很失望。我发现大学不做操了。我很想念做‘时代在召唤(第二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的日子,我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所以有时候,我还是会自己一个人去操场做操,”

——2013年10月27日于北大咖啡馆做你喜欢的事,渐渐的,也就成为了梦想。

没有实现最初的梦想,那又怎样呢?也许,梦想不过是一个借口,最后的目的,不过是让我们每个人,去学会与这个世界讲和,接受现在的模样,在未来,成为越来越喜欢的自己。

一个牙套姑娘,十七岁,高个子,黑框眼镜,手腕上一块黑色手表。因为她一直戴着黑帽子。上台后,我开玩笑说,“这是室内游泳帽吧?”

“那我就说说头发的故事。戴这帽子吧,经常被同学嘲笑,他們问,你没有问题吧?没得奇怪的病吧?有一段时间,好朋友都紧张地和我说,你要坚强,不要过段时间我们发现你不在了。”

今年冬天,放学后,一直梳着马尾辫子的她,走进理发店,把头发剃光了。接下去几天,一片训斥,“连我爸妈都觉得我有病,终于有天晚上,我爸爸爆发了,他说,你都不知道你这样给了我多大的压力,作为你的父亲,你还是一个女孩,这样让我怎么面对别人!这样别人会怎么看我!”

“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因为我在人之前很喜欢说话,在底下其实胆怯,不是很会和人交流。我头发现在长出来了,好了,我还是有头发的。我就是想试一下,听听别人会怎么去看我,别人觉得我奇怪,我想知道别人说我的时候,我会怎么面对,我会不会脸红,还是憋着一肚子气。或者其他怎么样的反应。”

“我不敢去女厕所,有一次去饭店,洗完了手,我就在纠结,要去女厕所还是男厕所,去男厕所的好处就是没有人会发现,去女厕……就是沒有好处。我进去女厕所,刚把门一关,我就听见一个阿姨大叫,‘哎呀,一个男的进去了,你们给我拉住。我就把门赶紧锁上了,自己在那里笑笑笑,很有意思。我就是没有后悔。”

她在一所不错的北京中学念书,身边人只知道读书,听到她会拉小提琴,就觉得她很奇怪。“以后,我不想千篇—律地活。”

2014年4月27日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一个研究生,功课之外喜欢人偶,因为“娃衣”(专业术语)昂贵,自学后,亲自动手制作,借此机会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娃妈”友人,接着,在淘宝开了一家卖“娃衣”的店,只是好玩,没想到有时候月收入偶尔还会过万,不仅如此,通过人偶的兴趣爱好,她还结交了几个外国朋友,分享兴趣的同时又练习英文。

——2013年12月17日于浙江大学人与人,相互了解已经足够,何必认同。

至于梦想,它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如同黑夜行走,各管各摸索,又何必寻求慰藉。偏偏,看起桌冷静木讷的人,其实,往往心中有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他坐得离我很远,几乎在咖啡馆另一个角落。现场每个人都自我介绍了一番,在哪里,做什么。轮到他的时候,他说,他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看着他的模样,长发,中分,戴眼镜,一股艺术家气息,后来,和同在现场的朋友闲聊,说起这个男生,她也惊叹,“当时我一看,也以为是汪峰。”

原来,他从小出生农村,父母老实务农,他念书努力。家里亲戚、认识的人里,从来没有^是做艺术的,更别提画画。长发,中分,是他中学就是这样的造型,他觉得简单,自己喜欢。

高三的时候,要填报志愿,他喜欢画画想要画画,所以填报了川美。

但是,农村保守(其实大城市亦然),爸妈误解,一听校名,以为一向学习优异乖巧懂事的儿子,竟然要考职校,极力反对。他觉得委屈,和他们说,“为什么去画画就是坏孩子?”同学和老师也没有人能理解,他孤独地坚持,填报了,考取了。

我问他,“学习艺术的学生,生活是不是很精彩?”

他说,“每天下课后,除了画室练习,就是去打工赚生活费。”

“你们学习艺术的人,估计都是有钱人的小孩,不愁将来,不用背书不用考试,天天吃饭喝酒唱歌吧?”

这个问题,我可以替他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有我的生活,其他的,与我无关。”

——2014年2月22日于重庆磁器口的咖啡馆

一个男医学生站上台,他说他喜欢B-box,就是那一种可以模仿各种乐器的口技。嘴巴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唱”出旋律。在大家鼓掌下,他红着脸表演了一段,效果就是全场情绪被点燃。

一个女医学生也上台,她说,“我喜欢时尚,喜欢打扮,今天下午,我把一条买来的宽腿牛仔裤改了改,下面收紧,做了些破洞。”说着说着,她在黑板上展示服装设计草图。

一个男医学生起身说自己的故事,他喜欢骑车去很远的地方,曾一个人去了阳朔去了丽江。“都是一个人骑车去的。”

我闭上眼,幻想一脸严肃的医生们,当中午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拿下口罩,关上诊室大门,卸掉面具,有的对着麦克风b-box,有的跟随节奏跳街舞,有的研究自行车装备,有的设计晚上约会的连衣裙……

——2014年4月23日于中国医科大学

我最常被问到的,有两个问题。

1.我怎么样可以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我总觉得自己经历得太少?

2.我很迷茫,不喜欢现在的状态,我该怎么办?

关于觉得自己经历太少:

我发现旅行、说走就走,成为梦想的代名词。旅行与其说是从一个人活腻了的地方到另一个人活腻了的地方,不如说,是转移活腻地方的过程中,希望能有挫折,希望能发生一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让自己回忆。“说走就走”的背后,是不计划不准备,故意找挫折,而挫折欺负,就意味着故事。“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这句话挺有道理的。

关于迷茫,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情绪是不稳定的,同样一件事,今天你不喜欢不开心,明天却有可能感谢那件事,让你意外收获了些当时你没看到的好处。所以,没有必要一定要振作啊!奔跑的时候,享受健康的愉悦;生病吊点滴的时候,享受躺下来的病痛。

人不偏执枉青春。梦想,也是如此吧。

梦想是心内千军万马拉不回的偏执,义无反顾朝前奔走的力量。说不出来为什么那么热爱,因为根本没有原因,就是偏执,就是想去做,然后就去做了。偏执是将价值赋予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东西,一旦被赋予后,意味着从此再也没有计较,只有心甘情愿。

梦想是做你开心的事情,帮助你成为你想要的样子。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去过你想要的生活,成为想要的模样,而梦想,是让你抵达的一座桥。

梦想是我们的病,我们都无药可救,那种感觉,就像在谈一场倾国倾城的恋爱,说得悲壮,但,谁又不会死呢?每个人活着,注定倾国倾城,甚至倾宇宙,因为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

猜你喜欢

上台梦想
快看
如此梦想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小梦想
上台说汉服
班长上台(节选)
梦想
梦想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