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煤炭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2014-06-11

记者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技校技师办学

1954年,大同矿务局技校伴着新中国“一五”建设的高潮,在“共和国煤炭工业长子”大同矿务局的建设起跑中应运而生。

2014年,同煤集团技师学院走过了光荣与梦想、艰辛而辉煌的六十年。60年间,学院作为同煤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也随着同煤的沧桑巨变,在中国煤炭职业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学院从一所只能培训497名在职工人的普通技校,成长为今天代表中国技工教育最高办学层次的技师学院,成为中国煤炭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六十年风雨兼程铸辉煌

历史是现实的根。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加清醒地认识现在,更加正确地走向未来。弹指一挥间,同煤技校风雨兼程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从1954年建校至今,经过几代技校人的艰苦创业,学院实现了60年的跨越发展,铸就了60年的辉煌成就。

(一)校园环境风景如画

60年来,经过几代人呕心沥血的建设,鸟瞰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亭台楼榭,“风景这边独好”。特别是近五年来,先后建起了勤勉园、清正园、沁怡园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耕耘广场、正德广场、超越广场,实施了灯光工程,為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命名,赋予了校园景观以人文内涵和教育功能,环境文化实现了由“好看”到“育人”的提升,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办学条件誉满三晋

建筑,是凝固的雕塑,是办学的基础。建校60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同煤历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今非昔比。近五年来,建设了具有现代职教功能的教学楼、公寓楼、学训一体化大楼和模拟矿井,实训条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当前,学院可以满足5000名在校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占地253亩,建筑面积达到11多万平方米。学院基础设施誉满三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堪称一流。

师资队伍在同类院校中实力雄厚。建校60年来,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招聘了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20多名,200多名教师都参加了各类培训。学院现有教职工506人,其中教师215A,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6A,中级职称的40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一流技能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专业设置与采掘一线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目前,学院共有综采维修钳工、综采维修电工、采掘电钳工、矿井通风工、电子技术应用等20多个专业和工种,全方位满足了同煤集团转型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办学资质“多层次”推进

1993年以来,学校先后成为省部级重点技校、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技校,2004年,增挂大同煤炭技师学院牌子。2012年,依托学院的同煤集团安培中心被命名为“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示范基地”。依托学院的技能鉴定所(站)被命名为“全国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特别是2013年,是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省政府下文设立同煤集团技师学院,学院正式成为全省首批七所技师学院之一。

(四)校企合作“多渠道”拓展

校企合作深度推进。一方面按照集团“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愿景要求,力求在“集团公司帮扶员工子女就业”中,发挥提升员工子弟素质、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拓展市场,尽力增加就业渠道。多年来与京煤集团木城涧煤矿建立了长期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先后为京煤公司培养了400名生产技术骨干。与京煤集团、保利能源集团、天津泰达、山西煤运、山西诺成制药、华润集团、芬雷公司、瑞萨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就业关系。

实习形式多样化,感知实习、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各种形式并举,从“课堂感知”走向“现场认知”,从“现场认知”走向“实战顶岗”,实习模式不断逼进实践与应用。

(五)办学体制“多功能”发展

目前学院已形成了集技工教育、职工培训、安全培训、技能鉴定、成人教育等五项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体系。近5年来,培训工作业绩突出,共完成各类培训近10万人次;鉴定工作扎实推进,共完成各类鉴定任务6万多人次;中专教育发展顺利,共招生5000人次;函授教育拓展资源,取得了与8所院校合作办学建立函授教学站点的资格,并取得了研究生函授教育资格。

(六)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建校60年来,学院共培养出两万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百里煤海,多数已成为煤炭生产建设的骨干,有100多人走上了矿处级领导岗位,或在其他领域做出了突出业绩。同时,培训在职员工近30万余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5万余人次,为同煤集团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文明之花香飘百里煤海

近五年来。学院着力打造“绿色活力、育人塑形、文明和谐”三大工程,积极开展“三大精品”活动,以“我是光荣的技师学院人”为主题,开展月评“三好”、季评“十优”、年树“十星”活动,形成了党政一体、上下同心、内外和谐的浓厚氛围。

“文化塑人”工程结出“丰硕果实”。在家庭里、校园中、实习基地、就业单位,到处都能感受到《弟子规》对学生言行的深刻影响,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校园文化实现了由“学习经典”到“积极践行”的提升。

(八)党的建设“创先争优”作先锋

近五年来,学院党委以建设“廉洁净地、成才沃土、和谐乐园”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惩防体系建设,倾力打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实现了“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的;尤其近一年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实,效果好,

“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有序推进,改进了作风,锻炼了干部。

学院连续20年蝉联同煤集团“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多次被评为大同市“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山西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绿色学校”,连续六届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和省属企业“文明和谐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二、六十年的经验与启示

启示之一:秉承并恪守“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校训,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煤集团技师学院的历史,是一部荡气回肠、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的改革与发展史。

60年来,历史长河,潮起潮落,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技校几代师生“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更能感悟到他们始终秉承“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所结出的丰硕果实。五年前,新一届党政班子着眼中国职教的发展大势,立足于同煤转型跨越的发展战略,总结前55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绿色学校、阳光运行,成就老师、成才学生,内涵发展、造福员工”的新思路,确立了“管理提升、重建扩源、跨越发展”三年三步走新战略,实施了“教学立校,质量兴校,管理强校,文化塑校”办学新理念,学院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五年實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启示之二:践行“同煤精神”,是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人活着总要有一点精神的,办企业办学校同样如此。新中国成立60多年,同煤不仅为共和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也为煤炭工业战线铸就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技师学院作为同煤培养产业工人的“摇篮”,无疑是同煤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者。客观地讲,随着煤炭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矿工的劳动强度有所下降,但矿工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最艰苦的职业。因此,多年来,不管哪一届领导,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强企报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教育、创新发展的进取意识教育,始终把同煤精神中的“三特”教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启示之三:“依托主办企业,面向社会需求”,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近五年来,学院紧紧围绕集团产业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育人”与“用人”上,实现了“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产业结构相对接,针对非煤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增设电力、煤化工等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与企业现场要求上相对接,着力打造“讲文明、有知识、高技能”的适用人才;在办学层次上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合理安排中、高级技工和技师的招生比例,努力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启示之四:“学历教育为基,多功能协调发展”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办学方向

近五年来,学院瞄准企业及社会需求,拓展合作范围,提供多元服务,在做好技工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多功能办学,大力开展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中专教育、函授教育,全方位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学院教学资源的作用,努力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启示之五:“突出煤炭专业,注重品牌建设”,是增强市场竞争的办学特色

近五年来,随着煤炭职业院校竞争的加剧,同煤技师学院十分注重品牌专业的建设,集中优势,扬长避短,注重品牌,重点发展,将“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电气设备维修和煤矿机械设备维修”三个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并努力将这三个专业打造为学院的品牌专业。

启示之六:“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推进一体化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煤炭职业教育的功能就是为煤矿采掘一线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因此,学院始终坚持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把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作为学院的立校之本。近5年来,学院选择综采维修电工、矿井通风与安全、车工三个专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取得了明显成绩,多次在全省、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喜人成绩。

启示之七:“坚持自编教材,实行标准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坚持自编教材,因材施教。5年来,学院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能力和生产现场需求,自行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先后编写了《煤矿电气设备检修工艺》等四种校本教材,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规范教学管理,推行“标准化”教学。学院在备课、讲授、辅导、考试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程序运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启示之八:“强化职业培训,打造培训基地”是煤炭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学院十分注重培训工作,着力打造一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安培中心二级资质培训功能,在培训工作中总结推行了“五关一创新”,即“把好培训调研关,把好方案制定关,把好教学组织关,把好考核考试关,把好总结反馈关,不断创新培训方法”,以规范程序保证质量,用科学方法提高质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4年,学院将再次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

我们相信。在山西省人社厅等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同煤集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同煤集团技师学院一定能够在中国煤炭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再铸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技校技师办学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