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提高阿司匹林抵抗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

2014-06-09谢志玲朱小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抵抗阿司匹林服药

谢志玲,朱小琴

护理园地

循证护理在提高阿司匹林抵抗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

谢志玲,朱小琴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内科,广东湛江524057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EBN)在提高阿司匹林抵抗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价值。方法收集130例拜阿司匹林抵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让患者服用医师处方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用心绞痛量表比较心绞痛的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服药总依从率达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1(Hc=2.012,P=0.026);干预前两组的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知程度(DP)及治疗满意程度(TS)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5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帮助提高拜阿司匹林患者服用替代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可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循证护理;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依从性

服用口服药是冠心病患者预防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其中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预防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药物。但临床上不少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导致心绞痛频繁发作而需要返院调整药物[1]。在这种情况下,该类患者往往需要更换更为高级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类患者往往不能很好的遵嘱服用新药而影响治疗。为此,笔者探索循证护理在提高此类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旨在提高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内科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采肘静脉血,分别使用花生四烯酸(AA)及二磷酸腺苷(ADP)试剂,采用比浊法进行PAR测定,评判标准:AR:用10 μmol/L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70%,或0.5 mmol/L,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20%;若不符合AR任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则判断为阿司匹林敏感(AS)。判断为阿司匹林抵抗后,医师开具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75 mg,每晚睡前服用[2]。共入选以上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73.12± 12.16岁;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71.29±13.04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无差异。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提出循证问题、建立循证小组遵循循证护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有针对性的筛选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影响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对冠心病危险性认知不足、忽视阿司匹林抵抗的危害性、不愿意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3]。

1.2.2 循证护理A:认知干预:可通过科室自行制作的爱心名片、每周病友交流会等形式,给患者讲解治疗冠心病的的危害及防治方法;重点让患者认识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可帮助患者使用手机的定时提醒功能辅助按时用药,并嘱咐嘱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量[4];阿司匹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可以通过药物调整来解决,因此不需恐慌;由于冠心病的患病群体均为老年人,该类人群本身就生活节俭,大多数不愿意花费子女太多医药费,因此往往不同意使用药物治病,因此引导患者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该问题:如果不规则服药,很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花费更大,并且可能失去生命,给子女带来无限的遗憾。B:心理护理:介绍冠心病治疗成功的相关病例或通过榜样说教的方式,建立患者治疗性信心。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适度放宽探视,增加患者社会支持度,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减少孤独感[5]。C:行为干预: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如早操、太极拳、步行锻炼等;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少对病情的过度关注。指导患者规律作息,改善饮食结构,多进食含纤维素高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粗细搭配食用,防止便秘。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6]。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绞痛的发作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S)进行评估,SAS包含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知程度(DP)以及治疗满意程度(TS),5个大项19个问题。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冠心病病情越稳定[7]。

1.3.2 依从性评价A:完全依从: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B:部分依从: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督促下患者才能基本做到按时服药;C:不依从:患者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剂量或不能按疗程服药[8]。

1.4 统计学处理

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的指标变化。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分析数据,当P<0.05认为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例数达54例,总依从率达93.85%;对照组完全依从例数为43例,总依从率为84.61%。经秩和检验,两组的依从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012,P=0.026,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n=65,%)

2.2 心绞痛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的AS、AF、PL、DP及TS评分均无组间差异,治疗后两组上述五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五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量表评分指标(n=6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更是循证心血管病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以临床护理实践中遇到的较尖锐、棘手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与所遇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可行性等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找出最佳证据,制定护理措施,从而让患者获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最高的一种护理手段[9]。由于综合了多种常规护理模式的优点,因此循证护理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因此其临床使用价值较高[10]。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价格相对其他专科疾病较昂贵,因此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受影响,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尤甚。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完全依从例数高达54例,亦即大部分患者已遵医嘱按时服药,使其总依从率达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1%。该现象说明循证护理明显提高了阿司匹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觉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S、AF、PL、DP及T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经循证护理干预,患者可处于稳定性心绞痛状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发作程度较轻微,躯体活动多不受障碍,并且通过护患沟通过程中患者提高了对阿司匹林抵抗更换药物的认识;在上述干预取得效果的基础上,患者了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循证护理可帮助提高拜阿司匹林患者服用替代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可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被证实是冠心病患者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

[1]周鹏,蒋利成,杨震,等.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再发的预测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7):160-2.

[2]曹益红.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4):3873-5.

[3]申英平,高莉.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影响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15-6.

[4]汪志青.循证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1-3.

[5]刘洪珍,梅燕萍,吴蕾,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循证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65-7.

[6]薛志萍.循证护理对冠心病遵医行为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9):1945-6.

[7]丁春芬,张霞,蒋华.循证护理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5):135-6.

[8]黄金莲.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4):616-8.

[9]张友爱.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83-4.

[10]吴萍,王传秀,余娟.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循证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6):84-5.

2014-03-24

谢志玲,主管护师,E-mail:nyhlxzl@126.com

猜你喜欢

抵抗阿司匹林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