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高效物理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2014-06-09周玉欣贾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探究

◆周玉欣 贾强

1 前言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点拨为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较为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检测三段组成,每段在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比例约为3:5:2。本文结合“功”这节课,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对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2 “学案导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分成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在课下,学生通过教师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和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并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功”这节课中,首先复习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力做功的情况;其次,通过表格预习力在什么情况下做正功、什么情况做负功的问题;最后,预习求合力做功的方法。在课堂上,此过程在教学中占用时间为“3”。首先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预习学案中遇到的迷惑性问题,总结小组解决不了的困惑问题。

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课堂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在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的教学内容已经掌握全部或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出来讲解自己预习的过程,让他们充当“学生教师”角色,到讲台前进行讲解。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本部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第二环节为小组展示;第三环节为巩固检测。本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占用时间为“5”。

1)小组讨论。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给学生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在“功”这一节课中,首先结合物理情境讨论如何推导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其次根据公式W=Flcosα中cosα有正负,讨论如何判断力做正功还是负功;最后,当物体受到多个作用力时,讨论如何求解合力所做的功。学生讨论的过程要充分体现小组合作,针对预习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展示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①纠正错误,完善答案;明确疑问,准备质疑;②拓展研讨,准确提升;③对展示、补充、质疑等作出具体分工;准备展示讨论成果。

2)小组展示。这一环节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它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在展示时由小组的一名学生进行主讲,其他人进行补充。在进行交流展示时,教师应引导汇报展示小组通过一定的形式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比如:在汇报小组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如果发现汇报小组汇报内容与自己或本小组意见不一致,应立即进行补充和提升。通过其他小组的补充和教师进行适时引导、调整、追问,使各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使课堂形成讨论、质疑、争论的良好氛围,这样课堂将成为互动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点拨和评价。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指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学生想不到、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讲学生易错的;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如在“功”这节课中,功的计算公式的两种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和求解合力做功的两种方法等问题难度较大,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实现组内、组际间的补充、质疑、释疑。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进行启发、点拨、精讲,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升华,使学生掌握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巩固检测 教师了解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手段,最好是当堂检测。在题目选取时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本部分占用时间为“2”,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当堂检测,课堂巩固检测题的设计要着重体现对探究过程的巩固性和对探究问题的反馈作用,它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达成度,以便教师及时反思;第二环节为反思总结,在课堂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存在问题。反思总结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 “导学案”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评价

精心编写学案,题目要有梯度 学案的编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案要有梯度,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为了用好导学案,教师应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两次批改 第一次在上课前,教师在批阅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利于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反馈了解自身的不足,在课堂集中精力解决相关知识。第二次批改在课后,此时大多数学生能把导学案整理得有条不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将导学案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入小组竞争机制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引入竞争机制,竞争犹如一剂兴奋剂,驱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利用组间竞争,不仅有利于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还可以增强小组凝聚力,有效地引发组内学习伙伴间较强烈的协作动机,从而营造一种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而这样的学习氛围对中、高年级学习来说尤为重要。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进行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组或个人,让所有的学生都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习技巧的指导 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而应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及时指点和点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和技能。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思考、学会整理、学会过关、学会总结,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各自的学习水平。

4 结束语

学案导学模式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与目标,设计相应的学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选取各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才能够发挥教学效益,增强教学效果。

[1]楼松年.“学案导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10):1-5.

[2]王静.高效物理教学中双案导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93-94.

[3]红荣.关于物理学科在“35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3(7):258-259.

[4]苗亮.论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3):209.

[5]居树山.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J].文理导航,2011(1):31.

[6]郭思乐.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J].教育研究,2003(2):15-21.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