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测量健侧股骨偏心距的临床意义

2014-06-01何平龚翰陈子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偏心患侧假体

何平 龚翰 陈子华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术方法[1]。随着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 其对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2]。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偏心距重建越来越重视。本组对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因股骨颈骨折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病例, 术前对建侧股骨偏心距等数据进行精细测量, 数据值作为参考, 选择匹配的患侧假体, 术中适当调整, 术后患侧股骨偏心距进行测量, 研究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情况, 并进行髋关节恢复功能作Harris评分,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 男58例, 女42例,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1岁, 为跌伤或扭伤等轻微外力所致。股骨颈骨折均为移位型、粉碎性骨折, 按Gardon分型:Ⅲ型68例, Ⅳ型32例。合并症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死、老年性痴呆、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性内科疾病者66例, 合并骨质疏松症23例。手术时间为入院后2~7 d, 平均4.5 d。生物型全髋69例, 骨水泥型全髋31例。随访时间0.5~3年。

1.2 检测方法 ①术前健侧股骨偏心距测量: 均行骨盆正位X线片(DR), 将健侧下肢内旋15°,患侧尽可能内旋拍片,据X线片, 在髋臼的圆弧内作两条弦及其中垂线, 两中垂线的交点为圆心, 确定为旋转中心, 作股骨干纵轴线, 测量股骨头旋转中心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距离, 按X线比例换算得到实际长度, 此长度即健侧股骨偏心距。②根据假体厂家提供不同假体头、颈、假体柄的数据, 及根据假体头的大小、颈长、假体的颈干角、假体柄纵轴线, 可换算不同组合成套假体的股骨偏心距数值, 根据术前健侧股骨偏心距数值, 每例病例选择成套匹配的假体, 要求数值尽量接近健侧股骨偏心距。为手术准备。③术后双下肢内旋15°,同法拍X片测量两侧偏心距差距在4 mm内为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定标准 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 评分越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其中90分以上为优, 80~90分为良, 70~79为中, 低于70分为差, 优良率为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与评分为良的患者比例之和。

2 结果

2.1 患者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的差距比较 本组术前测量健侧股骨偏心距平均38.8 mm(23~57 mm), 术中根据术前健侧股骨偏心距数值, 每例病例选择成套匹配的假体, 视术中具体情况作调整, 非特殊情况要求数值尽量接近健侧股骨偏心距。术后测量健侧股骨偏心距平均38.7 mm(23~58 mm), 测量患侧股骨偏心距平均38.5mm(22~61 mm)。术后患者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的差距≤4 mm为重建组, 患者例数为69例, 比例为69%;非重建组为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的差距>4 mm的患者例数为31例, 比例为31%。

2.2 两组Harris评分结果比较 术后随访时间0.5~3年, 术后重建组患者Harris评分为优良的患者比例为92.75%, 显著高于非重建组的67.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 两组Harris评分结果比较[n (%),%]

3 讨论

髋关节是一个偏心结构, 其股骨头的负重中心股与股骨长轴并不在一直线上, 它们之间的距离称为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 即股骨头旋转中心到股骨长轴间的垂直距离。髋臼杯和假体柄位置、大小, 保留股骨距的长度、选用假体颈的长度等可以影响股骨偏心距的重建。有效恢复患者股骨偏心距, 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4], 股骨偏心距重建在患者术后臀中肌力臂的恢复和髋关节功能的康复中有着重要的意义[5,6]。偏心距未能重建, 造成的双下肢不等长、关节软组织平衡失调等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不稳的潜在因素。如偏心距过小, 臀中肌张力过低容易发生撞击和髋脱位, 并导致患髋疼痛、跛行;偏心距过大, 则增加术后股骨颈假体折断的风险及增加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骨水泥鞘的压应力等, 使其易松动和下沉。故重建偏心距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程序。本组选择100例患者病例, 均为股骨颈骨折,目的便于本次研究。术前对建侧股骨偏心距等数据进行精细测量, 数据值作为参考, 选择匹配的患侧假体, 遇术中具体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术后对股骨偏心距进行测量, 术患者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的差距≤4 mm为重建, 患者例数为69例, 比例为69%, 重建率高。并对本组病例进行髋关节恢复功能作Harris评分, 术后重建组患者Harris评分为优良的患者比例为92.75%, 显著高于非重建组的67.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 术前对建侧股骨偏心距等数据进行精细测量,数据值作为手术者参考, 选择假体, 明显提高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率, 从而提高患侧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1] 丁少华.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1):1-4.

[2] 沈延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早期疗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 25(1):120-122.

[3] 宋立明,张铁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折的原因及处理.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 25(8):968-971.

[4] 梅迎雪,陈希,牛东生,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2):105-107.

[5] 殷浩,黄彰,江华,等.股骨偏心距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0, 28(1):10-13.

[6] 李永旺,何荣丽,白晓亮,等.全髋置换是否重建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4):505-510.

猜你喜欢

偏心患侧假体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更 正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妈妈不偏心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偏心的母亲
巧妙应对老师的“偏心”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