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际语法隐喻的角度解读《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的差异

2014-05-21吕文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情态陈述

吕文萍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广东广州 511368)

一、引言

笔者曾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角度解读过《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的差异,发现更多的概念语法隐喻出现在原著中。及物性隐喻和名词化在指代人们的经验时都是隐喻式的且在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性格和叙述故事中有特殊的作用”,英语学习者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时”才能掌握[1]137。而人际语法隐喻中的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也发现被更多地运用于原著中,前者使说话者的观点客观化更令人信服,后者增添新的语气类型能更完整地表明言语功能,两者在原著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人际语法隐喻因为其复杂的词汇语法结构而不易被英语初学者掌握,所以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分阶段和有选择地指导学习者阅读原著和简写本。

二、人际语法隐喻

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与听话者间交流所表明的前者的身份、地位及判断、评论的功能。它包括情态系统和语气系统。人际语法隐喻通常被分成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两种形式。

(一)语气隐喻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语言有多种现象而功能语法学家倾向于认为这只是隐喻现象的一方面。言语行为与两种物品交换相联系:物品-服务和信息。我们能够识别的共有两种基本的言语角色,一个是给予一个是要求。如果将给予/索取和物品-服务/信息两个范畴结合起来,便得到表1。

表1 给予或索取,物品-服务或信息[2] 69

因此,共有四种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如果将它们与语气类别结合,我们会发现提供是给予物品-服务,它能以多种语气类别表达;陈述是给予信息,通常且典型地由陈述语气表达;命令是要求物品-服务,通常且典型地由祈使语气表达;提问是要求信息,通常且典型地由疑问语气表达。上述体现的是言语功能与语气类别一一对应的(一致式)的关系,但是在词汇语法层,依然能够通过语气的隐喻式来表达同样一种言语功能,见表2。

表2 言语功能的典型和隐喻的语气实现类别[3]

例如陈述语气是表达陈述的典型一致式,那么疑问和祈使语气便是表达陈述的隐喻式。另外,语气隐喻是一种言语功能的混合,这被称之为言语功能的"双面(多面)性”[4]115-117,即一类语法范畴含有两个(或多个)语义特点。如祈使语气 I wonder if we hand in our paper in this month 是陈述意义和疑问意义的混合;Don't forget that I sent you to school yesterday 是陈述意义和祈使意义的混合。

(二)情态隐喻

韩礼德用归一度指肯定和否定之间做出的选择,归一度特征如did,didn't;can,can't等。但在我们的语言中,可能性并不只有肯定或否定,还有“过渡状态”[2]88,即一些中间类别,如sometimes或maybe。这些过渡类别,统称为“情态”(同上)。

情态隐喻的基础是“投射的语义关系"[2]354。投射是小句间的逻辑语义结构,另一种为扩展。言辞或思想,是次要小句通过主要小句投射而来。对于情态隐喻来说,语法隐喻发生于说话人观点中的可能性并不是以"情态成分"(可能的一致式)表达,而是以“主从复合句中独立的投射小句”[2]354表达。韩礼德结合情态的“取向”[5]619即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列出了可能性的表达式如表3:

表3 可能性的表达式[2]355

从上表可以看出,显性主观性和显性客观性不是以通常和典型的方式--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而是以投射从句来显示说话人观点的可能性。这种意义表达的变体被称作情态隐喻,因为“它们都把情态表征为实质性的命题”[2]362。情态隐喻的实现形式有多种,在原著中有情态副词,动词复合体和事物三种。

三、文本分析

(一)从语气隐喻的角度分析《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之间的差异

例1:陈述的隐喻式表达——祈使语气

O1: Let it come off as soon as you like[6]142.

S1: We will do it as soon as you like[7]44

上例的背景是:比尔.赛克斯和老犹太正在讨论Chertsey的一个新盗窃计划。开始两个人对于如何买通佣人有过争论但之后两人达成一致要从外面做这个事情。所以此时,比尔.赛克斯说出他的决定即按照老犹太的意思来做,如同小句所指出的 "as soon as you like"。对于一个陈述来讲,它的一致式表达应该是简写本所用的陈述语气。然而原著改写了陈述语气将它以隐喻式的祈使语气表达出来,因此可被视为语法隐喻的形式。

原著中,"let"是一个命令的标志而不是一个陈述。它传达的意思是比尔.赛克斯要求老犹太和自己尽快执行计划。命令的言语功能一致式的语气表达是祈使语气。根据语气隐喻的双面性,原著中祈使的语气隐喻包括祈使和陈述两种语气,即多于简写本中的单一语气类型。从言语功能的角度来看,原著实际上含有命令和提供。狄更斯将原陈述语气隐喻地表达为祈使语气,表明除了陈述语气,比尔.赛克斯也运用一种祈使语气,暗示他既能够做出决定也能够给出一些命令而不是仅仅要服从老犹太。此种语气隐喻使得对人物性格的描绘语言更加真切因为在事实上,一个人的语气往往是复杂的。

然而,对于简写本来说,它的目的就是要将隐喻的语气类型简单化。所以改写者才会将它以最有可能和最一致的语气呈献给英语初学者阅读。

例2:命令的隐喻式表达——陈述语气

O2: You don't mean to say, you'd be hard upon me to-night, Bill.[6]294

S2: Don't be too hard on me tonight, Bill.[7]74

上述句子的背景是南希病了,她太虚弱而不能像往常一样忍受比尔.赛克斯的粗鲁行为。因此她央求比尔对她好一些。表达这种命令的一致式是祈使语气,如简写本所写。然而,在原著中,狄更斯使用了另外一种语气类型——陈述语气来间接实现南希的命令,因此它也被视为一种隐喻式。

为什么狄更斯要用陈述的语气隐喻来指祈使语气呢?分析过后,我们可以看出南希实际上并不仅仅要求比尔.赛克斯友善的行为,她还希望这种愿望能马上变成现实。进而她重述想法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劝说比尔能够这样照做。那么这种语气隐喻包括了两种语气类型:祈使语气和陈述语气,它比一致式的祈使语气有更多地内涵。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必然的,而且对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必要的。

但是,对于英语初学者或是儿童,他们此刻理解的内容便是南希请求比尔不要对她粗鲁,这是她最低的愿望。所以改写者只保留了她的命令和它一致式的实现形式——祈使语气。

(二)从情态隐喻的角度分析《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之间的差异

例3:情态隐喻的实现形式——情态副词

O3:And that many people were still in the streets; of who surely some might be found to give credence to his tale.[6]151

S3:And that many people were still in the streets who might help him to get free.[7]

上述例子发生的背景是奥利弗由南希带往去比尔.赛克斯那里的路上。他担心自己会被逼迫同比尔做坏事,因此他思前想后,最终想到一个逃跑的可能的办法,便是路人的帮助。在简写本中,采用了表达人们观点最典型的方式即采用限定的情态动词might,这也是情态的一致式。但是,原著不是用情态动词而是用情态副词surely表达了情态的客观显性,因此被视作一种隐喻式。

与简写本中用情态动词might的一致式的方式相比,原著中的情态副词surely使得奥利弗对可能性观点的表达变得客观化。当奥利弗认为某些事情是确定时,他实际上还有一些疑虑。狄更斯希望隐藏奥利弗正在表达不确定性观点的事实,给予它更多的客观色彩。同时,情态隐喻比一致式给与了情态更高赋值。它形象地描绘奥利弗对人们将来行为的一种判断并暗示出他对于自己会被善良的人们解救这件事是非常自信。可以看出,原著中的情态隐喻增强了奥利弗将会被解救的可能性。读者也能从中看到奥利弗的决心、善良和他美好的愿望。这也正是狄更斯想告诉读者的。

对于英语初学者和儿童,他们能够接受情态用一致式表达,例如who are sure 或who might。所以,改写者改变原文,将它以简单的情态动词来表达奥利弗对可能性的观点。

例4: 情态隐喻的实现形式 ——动词复合体

O4:“A woman," replied the gentleman. "It is supposed-"[6]374

S4: "A woman," replied the gentleman. "They say-".[7]98

这些句子的背景是人们正在讨论伦敦发生的凶杀案。一个警卫询问一个男人死者的性别,但是男人并没有直接目击而只是听说此事。简写本当中,我们并没有看到隐喻的特征因为小句they say 没有包含任何关于可能性的表达。但在原著中,it is supposed是一种情态的客观显性,被韩礼德认为严格来讲,都属于隐喻[2](362)。原因在于同情态的一致式表达法——情态动词相比,it is supposed本身是一个动词复合体和一个命题,它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的观点因为说话者表明意见的事实被掩藏起来。

可以看出,当情态被it客观化后,原著中的it is supposed表明了高赋值的可能性。男人的措辞it is supposed让人感觉这并不是他的观点而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似乎更接近于事实。然而,简写本中的they say并没有表明说话人的任何意见,它只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因此,基于原著中的情态隐喻,警卫会更相信男人的话。

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初学者或是儿童,他们很可能并不知道it指代的是什么。这种情态隐喻对于他们可能太过陌生而不能理解甚至使他们进一步的阅读受挫。这就是为什么改写者要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they say来替代男人对可能性的判断。

例5: 情态隐喻的实现形式——事物

O5: The certainty of immediate detection if he fired flashed across his mind even in the midst of his fury.[6]368

S5: Even in his anger, he realized that it would be dangerous to fire it.[7]95

上述句子的背景是当比尔.赛克斯知道南希出卖了他们的计划时非常恼怒,因此他决定烧死她但怕可能会被人注意。表达这种可能性的一致式是通过情态动词,如简写本的would。然而,原著采用了事物the certainty,狄更斯希望客观显性地表达观点,所以这是一种情态隐喻。正因为the certainty 使得可能性客观化,读者相应地对更多地来依据这种观点,狄更斯达到了其写作目的。

但是对于英语初学者以及儿童,他们可能不能明确地理解情态的客观显性实际上能表明说话者的判断。同时,名词化the certainty的采用,同时生成了更多的信息,例如名词词组immediate detection和扩展过程flashed across his mind。这些无疑增加了阅读量和阅读难度。因此,简写本选择用一种最典型方式,即情态动词would来指明说话者的态度,从而变得简单容易。

四、结语

通过对《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的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人际语法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同概念语法隐喻一样更多地存在于原著中。在本文语料中,语气隐喻的例子分别是陈述由祈使语气隐喻地表达;命令由陈述语气隐喻地表达。前者不仅仅传递出陈述的言语功能还表明了命令的言语功能,即说话者既要给予信息又同时索取服务;后者不仅仅传递出命令的言语功能还表明了陈述的言语功能,即说话者既要索取服务又同时给予信息。这些例子表明人们所运用的语气并不仅仅要实现一种言语功能,隐喻的表达式能完整再现真实的语义。情态隐喻的例子主要是显性客观的隐喻,通过情态副词、动词复合体和事物等得以体现。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说话者的观点被客观化并使读者易于接受说话者对可能性的判断,进而能加强情态的功能。然而无论是情态隐喻或是语气隐喻,英语初学者和儿童并不能理解这种词汇语法的复杂性以及语义的复杂性,所以典型和通常的一致式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发现人际语法的确存在于真实的文本中, 正是通过对比,我们更能理解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特殊的作用,这是一种发生在词汇语法层的意义表达的变体,但比我们理解的典型的一致式所表达的意义要广,

或者多了言语功能或者加强了说话者观点的客观化。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正是要表达这类多层意义。然而另一方面,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他们认知上及语法学习中还未达到高级的程度,这些多层的意义并不能被合理吸收。因此如何适时引导阅读经典原著,分阶段阅读原著或是简写本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认真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吕文萍.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角度解读《雾都孤儿》原著和简写本的差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4).

[2]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3] 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2000(4).

[4] 范文芳.语法隐喻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 Halliday, M.A.K. & Matthiessen, C.M.I.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 [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6] Charles Dickens. Oliver Twist[M].London:J.M.DENT & SONS LTD,1907.

[7] Charles Dicken, Retold by: Latif Doss. Oliver Twist [M].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99.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情态陈述
Which Is Important?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陈述刘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