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次管理在提高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中的效果

2014-05-18孙艳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住院护理人员

孙艳春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分层次管理在提高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中的效果

孙艳春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对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72例我院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自述疲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服务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分层次管理;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服务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会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而且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当前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护理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护理服务过程中问题相对较多[2]。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很多医院已经逐渐开始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实施分层次管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本次研究对住院治疗患者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1±1.4)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2.2±0.5)年;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0.2±1.5)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3±0.4)年。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①对照组管理模式: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②治疗组管理模式: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主要内容:采用由上而下的分层次管理模式,按照护理能力将护理人员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护士长层、责任护理层、基础护理层。每个层次在实际工作中均需对自己的上层和下层负责,护士长层负责任务的分配,各级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对自身的工作负责,还要应该尽可能的参与到下属的工作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4]。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护理人员自述疲劳程度、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改善幅度、疾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相关观察指标数据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在预计时间内结束治疗康复出院;有效:疾病症状表现明显减轻,相关观察指标数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患者住院时间有所延长;无效:疾病症状表现没有减轻,相关观察指标数据水平没有任何改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延长[5]。

1.5 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6.17±1.33)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共计持续住院接受治疗(8.74±1.59)d;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3.27±0.61)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共计持续住院接受治疗(6.02± 1.26)d。两组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护理人员自述疲劳程度、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过程中有23例护理人员自述护理过程中感到疲劳,比例为63.9%;观察组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过程中有9例护理人员自述护理过程中感到疲劳,比例为25.0%。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有不良反应出现,比例为22.2%;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有不良反应出现,比例为2.8%。对照组患者中有28例对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7.8%;观察组患者中有35例对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7.2%。两组护理人员自述疲劳程度、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三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65.29± 2.17)分,管理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76.95±3.06)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护理管理前操作技能评分为(66.03 ±2.44)分,护理管理后操作技能评分为(71.93±3.01)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分层次管理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64.37±2.46)分,管理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81.29±3.36)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护理管理前操作技能评分为(65.47±2.98)分,护理管理后操作技能评分为(78.92±3.34)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人员上述两项观察指标在护理管理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管理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4 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住院接受治疗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69.5%;观察组住院接受治疗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

3 体 会

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与现代临床医学模式更加符合,可以随时对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状态进行调整,保证护理服务能够更好的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在尊重广大护理人员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其潜力和才智的发掘,使其在工作中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提高。在分层次护理管理过程中除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外,还应该注重其心理方面的变化,实施心理上干预,同时对工作创新给予充分支持,使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及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建立良好宣传引导体系,使工作的整体绩效得到显著改善[6]。

[1] 王妮,文锋华,张玉梅,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中的实践[J].当代医学,2008,12(13):105-106.

[2] 刘红.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研究,2011,25(16):1563-1564.

[3] 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32):119-120.

[4] 贾会波.护理管理中分享层次管理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2, 31(35):128-129.

[5] 钟赛银.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0):110-111.

[6] 周雪霞.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3(29):223-224.

R473

B

1671-8194(2014)21-0288-02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住院护理人员
妈妈住院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