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是力场的踪迹

2014-05-18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任督电磁场经脉

宋 瑞*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事业部,黑龙江 大庆 163453)

经络是力场的踪迹

宋 瑞*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事业部,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气和经络是中医的核心部分,前人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出了它的一些性质和开发它的作用,但从未有人把它和力联系起来。本文介绍的是从感觉得知,气的含意是流体和电磁场的综合作用。从分析人体的电磁场可知,过去生理学所述的电位扩布本文称为内道电位,而生理学忽略的外面电磁场的影响,本文称为外道电磁场,这是生理学没有注意到“气”存在的根本原因,同时得出气具有流体和电磁场的双重性质。“气”不正常传导时称为气滞,“气”的运行路线就是经络。在力量强时,表现出电磁场和流体强的特点,得出力和气多数情况下的正比关系,从而最终得出经络和周天气场。

气;生物电;外道电磁场;力;经络

关于气和经络的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科学的中医学,众说纷纭,前人研究出了它的一些性质和开发它的作用,但从未有人把它和力联系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随人炼鹤翔桩接触气功[1],知有经络与周天之说,在此基础上通读《内经》[2]。后读张维波所著《经络是水通道》[3],张人骥所著《经络科学》[4-7],李定忠在《中国针灸》[8]杂志里著有“经络与人体物质系统、能量信息系统的关系”、还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等一系列资料,掌握了丰富的知识[9-17]。加以整理,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不断研究进取,并经实践检验,形成由力而建立的气和经络理论。

1 气的感知定义

气是人可以在体内感觉到的,表现出胀、冷、热、疼、痒或者听到有声,对人的生理有影响的,像液体或气体流动的,如波的震动或风的吹动等现象。因此气的多少完全靠人的神经系统去感觉,是相对量,不容易提出绝对的量化指标,所以仪器测定后难以准确定义。这样人为性质非常强。概括起来就是:气是流体和电磁场的综合作用构成。

2 人体的电磁场

2.1 细胞的生物电场

关于生物电活动的产生,多以离子学说进行阐述,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粒子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是普遍的生物电现象。典型的例子有神经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的生物电活动、脑电和心电等现象。其他方面产生电场的还有离子氛和自由基等。

2.2 组织活动和电磁场的关系

组织活动和电磁场的关系,可以这样进行定性描述,见图1。

反过来,当电磁场增加时,组织液供应充分的情况下,用下图定性描述,如果不是这样,后面按气滞来分析。见图2。

2.3 内道电位和外道电磁场

上文中动作电位的扩布最典型的是心电见图3,回顾心脏细胞的兴奋传播过程,动作电位扩布的次序是非常严格的。

以上的电位扩布,是无外界干扰的电位扩布路线,本文称为内道电位引起,比较典型的还有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这是生理书详细描述的。把以上的某个环节,用其他物质代替,不再是心脏的一部分组织,而功能依然起到上述的作用,那么这个电位扩布过程,还能继续吗?回答是肯定的,已经投入使用的是心脏起搏器,这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假如设置一个远距离起搏器,不是安在心脏上,而是离心脏有一段距离,但是电场作用依然起到。当这个起搏器的频率和相位与窦房结相同时,则心脏的跳动加强了,当这个起搏器的频率和相位与窦房结不同时,心脏跳动受到抑制了。这样的非内道电位的作用,本文称为外道电磁场。

其他类似,细胞除受内道电位兴奋之外,受外道电场作用时,也会兴奋。这种外道电磁场的作用,是生理学忽略的,这也是生理学没有对“气”进行分析的原因。另从以上分析得知,电磁场是普遍存在的,而流体含有电离子的,这样流体借助电磁场可以相互作用,可穿过不同的组织。也就是“气”具有电磁场和流体的双重性质,而这种特殊的流体,借助电磁场桥的作用,可以穿过不同的组织而运行,同时因为体内的带电粒子或官能团运动是缓慢的,所以气运行也是缓慢的。

2.4 气的传导和气滞

气的正常传导是指某一处的生理活动产生的电磁场以外道电磁场的方式,影响邻近组织里的离子或官能团,同时邻近组织里的离子或官能团做出相应反应,这种符合生理需求的为正确传导,称为好气,当这种反应对生理有副作用的,称为坏气,如果不反应称为气滞,即气不传导。气滞分为虚滞和实滞,虚滞是指体液不足时,出现的气滞,实滞是指体液充足时出现的气滞。

3 经络的设定

按照上文的结果分析,我们以综合力引起的电磁场增强和流体增加一致时,以及无气的偏上、偏下、偏左和偏右情况下来才能很好分析经络。这样力量大时,就形成一个正源,由此向四周扩散,也就是一个气源,向四周传播,一般情况下,力的路线就是气的路线。肌肉力、重力、流体力和神经四部分,那个表现出最强,则以那个为代表论证气的运行。

3.1 小周天气的运行

①躯干气运行:弯折和伸展是人体腰腹部的形体运动形式,伸展一般不超过180°。见图4a,是人体腰部最大的弯折形态。图4b是屁股以上发力的模拟图,A为固定点,位置不动,可转动,B点需要动,受两个力,一个是支力,另一个拉力。D是力量传导的发起点,力由D发出通过C传到B。B点受拉力F2,支力F1作用,合力F3为B点的合力向上,见图4c,由此确定B点的气是向上运行的。伸展时发力的肌肉和骨头都是靠近后背,所以气由腰部向头部运行指的是后背的气,见图4d。当形体最大程度打开以后(图4e),开始弯折,这个力最大发力点在腹部,力的方向为由两头向腹部运行(图4f),起作用的肌肉力是在体前的,由此确定弯折时,躯体前面的气向腹部运行。这是全身气定向运行的中枢,决定全身气的运行方向。②体前和体后的气运行,除肌肉例外,重力对流体的作用也必须考虑。非卧时,重力作用帮助任脉,仿碍督脉气运行,卧时则无此动力。③呼气时属于微收缩的发力过程,促使气下降,吸气时属于微展开的发力过程,促使气上升。④躯干侧面的经脉,非卧时,受重力影响向下,卧时这种重力作用消失。而肌肉力表现的方向性不明显。因此此部分气的方向性确定,完全靠重力作用引起。

以上论证了,道家称为小周天气运行的单向性和客观存在。小周天指任督两脉系构成,一切气运行方向的都是单向性,但与道家不同的是,脑后、后脖子以及躯干后面,整体气上升,不仅是督脉,面、前和侧脖子以及躯干前面和侧面,整体气下降,不仅是任脉。同时对小周天其主要作用的是呼吸、腰部、胸背、脖子等前后运动和重力。其方向的单向性是由身体结构所致,是人体固有的规律。

3.2 大周天气

①腿部弯折动力对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影响最大,因为两脉正好从腿部曲度最大的地方通过。由于两脉的方向性,完全受任督两脉的控制,腿部运动只能是帮助两脉的运行而不是改变气运行方向。②推出手三阳经后,手三阴经则以胳膊中心为对称轴,与阳脉相对称就可推出,动力源是肌肉和重力的双重作用,方向性由任督两脉系统的气运行单向性确定。足三阴经的动力源,主要是翘屁股时对腿内侧的拉力,重力作用是反的,因此有时此部位,容易出现气逆行。③腿外侧的经脉,非卧时,受重力影响向下,卧时这种重力作用消失,气的方向性主要影响是重力,而肌肉力表现的方向性不明显。因此此部分气的方向性确定,完全靠重力作用引起。

这些不完全与中医提到的经络对应,大致吻合。以上小周天带动其他手足的12条经脉一起构成大周天。由此推断,经脉的设定是按照人体力场设定的。

3.3 横经脉

①人体由于旋转作用,带来的流体旋转,方向正好垂直于上述提到的经脉。内经的经脉和络脉(除带脉外),都未涉及此事。腰部带脉主要起到调节阴脉与阳脉的作用,脖子应该设脉,它的调节阴脉和阳脉的作用,仅次于带脉,身体两侧的躯干部分和头部两侧都起到调节气的作用。有时由阴脉流向阳脉,有时由阳脉流向阴脉。穴位是顺经力和旋转力的交点。从流体场论角度出发,则是流函数和势函数的交点。②脏器与经络的关系:按照场的观点,每一脏器可以独立的作为一个气源而存在,那么它与经络的关系是靠波场的作用而发生联系,如某一脏器的波场作用不好,那么靠近它的经络也气循环不好,即某一脏器气滞,则附近的经络部分也气滞,反过来经络的某一部分气循环不好,直接影响靠近它的脏器的生理作用。这样也得出一些穴位如俞穴,则是完全靠近脏器而得名,即由波的现象而引起。③足三阳经和手三阳经的能力强弱,这方面与叫法是一样的,足、手太阳经靠近督脉,受督脉的制约,气力最强,称为太阳。足和手阳明经,受腿和手部的弯折动力比较强,屈居第二,称为阳明。足和手少阳经,则因受到肌肉力量小,称为少阳。同样可论述足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但排序有所差别,次序为太阴、少阴和厥阴。

3.4 平衡状态下内气的分布

以上分析以后,可得出平衡气的分布也称为平衡气论,是指短时间力和长久力,都是平衡的,即无气偏上,偏下,左偏和右偏的情况下。关于气偏问题,以后有论述,见图5。

图3 心脏电传导次序

图4 腹背运动的力图

图5 平衡情况下的气场分布

3.5 实际气的定性分析

进行定性分析时,在某一时刻的力总可以分解为左右平衡力和上下平衡力。①左右气的关系:除了力落在任督两脉上,剩下的力可认为是剩余的单独左侧或右侧的力,左侧是左腮、左臂或左腿引起,右侧是右腮、右臂或右腿引起。也就是总使右臂或右腿的人,左右力的中心不在任督两脉上,而偏向右侧。但气的中心轨迹不一定偏向右侧,多数情况下,引起任督两脉的气心是右偏的。少数情况下,是向左偏的,由于姿势特殊,流体引起的气大于肌肉引起的气强度引起。无左右偏时,为左右的平衡。②上下气关系:因为呼吸作用和前俯后仰的腰腹部动作是没有侧偏的,又是始终支持小周天的运动,其力的轨迹始终落在任督两脉上。也说明人的周天气始终不停运动。假如这个周天力可带动5单位的气,而在某一处发力太强产生10单位的气,这种情况是带不动的,这就影响周天力场的运行,如果这个力发生在下肢,则气偏下,如果发生在上肢,则气偏上,无气上下偏则上下气平衡。另一个是神经的特殊作用,指看书或打游戏引起的头疼,即气偏上。

4 结 论

①以上从力的角度解释气和经络的存在和作用,这是经络学说的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此文是粗糙的,但理论上是可自圆其说的,并能接受实践的检验。②文中阐述气运行是客观存在的,经络是人为定义的。但由于气运行不是管量场,所以一般表示为趋势性和面积性地沿经脉运行,按场的梯度计算较准确。道家所说的小周天场和大周天场也是客观存在的,实际的场是平衡气场和偏重气场共同作用的结果。③从力的角度找不出理由每个经脉必对应某一脏器,可能利用其他方法可揭示某经脉和对应的脏器相联,有待于探索。④本文是运动、健身、养生和气功很好的参考,也是中医学理论的补充。⑤本文从力的侧面解释气和经络,难免有些偏频,中医更深的道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 赵金香.中国自在气功[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12.

[2] 甘肃省医学研究所.内经类要[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3] 张维波.经络是水通道[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4] 张人骥,潘其丽.经络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3.

[5] 陈军德,秦邦.经络实质解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出版社, 2002.

[6] 杨峰著.新医学气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7] 国际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8] 李定忠,傅松涛,李秀章.经络与人体物质系统、能量信息系统的关系[J].中国针灸,2005,25(2):115-118.

[9] 刘泰槰.心肌细胞电生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 白波.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1] 湖南医学院.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12] 邱一华,彭聿平.生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4]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15] [美],Salguero CP,唐明川,译.泰式按摩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6] [美],Bauer W,Westfall GD.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n Phyic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7] [美],Metting PJ,Kleshinski JF.Physiology[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版出版社,2010.

R224.2

A

1671-8194(2014)21-0275-03

*通讯作者:E-mail:songrui@petrochina.com.cn

猜你喜欢

任督电磁场经脉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解题训练:打开数学学习的“任督”脉象
外加正交电磁场等离子体中电磁波透射特性
如何打通传说中的任督二脉
汽车共享,打通云南旅游“任督二脉”
电磁场能量守恒研究
打通高校与中小学体育的“任督”二脉
基于函数语言的并行FDTD算法新实现及其在航空母舰甲板表面电磁场分布问题仿真中的应用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浅海中四桨运动舰船产生的轴频电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