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的影响

2014-05-18邬迎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障碍状况

邬迎鸽

(河南煤炭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13)

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的影响

邬迎鸽

(河南煤炭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13)

目的探讨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患者120例,都给予常规药物干预和家庭及社会支持,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性格、情绪、适应、人际、认知维度得分都明显降低,干预后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得分都明显升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家庭及社会支持应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能有利于缓解精神心理状况,增加社会支持,从而改善预后。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

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多为外伤因素导致的精神疾病,常常可复发,严重的可导致患者的迁延性严重精神病性障碍,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在治疗中,虽然药物能改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许多阳性症状,并对复发预防有效,仍有残余症状及受损的社会功能[2]。采用家庭及社会支持作为药物维持治疗的补充手段,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及社会支持是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研究提示家庭及社会支持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心理状况对比(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心理状况对比(分,)

指标干预前(n=120)干预后(n=120)P性格19.52±1.259.21±0.24<0.05情绪22.56±2.8010.36±1.25<0.05适应18.56±2.759.26±0.96<0.05人际15.62±4.639.28±1.36<0.05认知18.21±2.3211.24±0.86<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状况对比(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状况对比(分,)

指标干预前(n=120)干预后(n=120)P客观支持8.12±2.129.56±2.231<0.05主观支持19.56±5.6021.63±4.25<0.05支持利用度7.40±1.288.42±1.96<0.0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患者120例,入选标准:符合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目前处于临床恢复水平,PANSS评分≤60分;年龄16~40岁,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伴精神发育迟滞或脑器质性疾病。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6岁,平均(29.34±2.12)岁;平均病程为(1.56± 0.43)年;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5.33±0.78)年。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的氯丙嗪药物干预,同时给予家庭及社会支持护理。采用自行编印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指导手册》,规范和记录治疗全过程,评估各项心理社会功能。强调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服药管理,护士工作的合理安排,安排各班的工作职责,防止各种意外情况,如患者逃跑,自伤伤人等。患者的工娱治疗,如下棋、打牌、跳舞、看电视、散步,生活护理,督促饮食起居,对不能自理的喂饭喂药,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协调护士及患者的关系,进行病房管理,和医师及各科室的配合。科室还有个别酒依赖的患者,要发挥对恢复期患者的管理,对家属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家庭与社会成员要积极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和心理的康复。干预的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精神心理状况调查:采用一般精神心理状况调查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包括性格、情绪、适应、人际、认知5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精神状况越差。支持状况调查:采用家庭与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得到的支持越多。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精神心理状况对比

经过调查,干预后患者的性格、情绪、适应、人际、认知维度得分都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社会支持状况对比

经过调查,干预后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得分都明显升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 论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进行性的暂时性精神障碍,多发病于青年人,以暂时的个性改变、记忆障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的临床表现[4]。在此疾病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家庭与社会支持便是社会心理因素的主要内容[4]。

在恢复期中,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现实情况及周围环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情绪波动较大,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社会与家庭地位担忧等,严重的可出现偏激、冒险和自杀行为,不利于康复[5]。为此需要进行积极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及时消除焦虑和抑郁等受困情绪,有助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对其回归家庭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6]。在具体的干预措施中,首先要让患者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提高了他们对疾病、对生活、对情感的理性认识,并且提高了他们对于精神疾病治疗和改善的自信心,促进了患者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和互动[7]。参加团队活动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之间逐渐建立起亲密朋友的关系,并在分享的过程中得到同伴的回应、支持与帮助,起到了良好的情绪宣泄与疏导作用[8]。本文经过调查,干预后患者的性格、情绪、适应、人际、认知维度得分都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得分都明显升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

总之,家庭及社会支持应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恢复期能有利于缓解精神心理状况,增加社会支持,从而改善预后。

[1] 邹义壮,崔界峰,王健,等.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临床信度及效度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9,42(1):29-34.

[2] 董毅,李晓驷,汪凯,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认知障碍的初步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2):108-109.

[3] 董清,张弘,刘文慧.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自闭症社会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65-67.

[4] 胡健,王鹏,冷娅男,等.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综合医学会诊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1):54-55.

[5] 盛嘉玲,崔巍峥.社工小组活动干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3(11):3080-3081.

[6] Eack,Shaun M,Newhill,Christina E.What Influences Social Workers' Attitudes Toward Working with Cl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J].Fam Soc,2008,89(3):418-427.

[7] Krueger C,Lewis C.Patient and Social Work Factors Related to Successful Placement of Long-term Psychiatric In-patients from a Specialist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South Africa[J].Afr J Psychia try,2011,14(2):33-34.

[8] Grav S,Hellzèn O,Romild U,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HUNT stud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J Clin Nursing,2012,21(1/2):111-120.

R749.4

B

1671-8194(2014)21-0198-02

猜你喜欢

情感性精神障碍状况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