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学生资源的开发探讨

2014-04-26袁锦明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开发

袁锦明

摘 要: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这一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作了一点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课堂教学;学生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42-2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引起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视和探讨。但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来看,学生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富有活性的课程资源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没有对学生这种具有内生性、生成性、鲜活性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尊重,没有将学生也作为一种重要课程资源的课程资源意识,将会极大地影响课程改革的顺利、深入发展。学生资源是开发潜力最大、应用价值最高的课程教学资源。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强大的“内存”,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构成了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活性资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资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原则

学生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的课内外表现出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资源主要是指在生物课堂中来源于学生的、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或者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情绪等,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机会等。这一资源的合理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兴趣性原则。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必须考虑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产生学习兴趣。高中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①关注学生的发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一些学生讲解自己生活中的乐闻趣事、生活常识等,可以大大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使教学内容顺利展开,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②引发学生讨论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不仅使学生交流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从中学习到有关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在同一主题上,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地展开联想的翅膀,列举出生活中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事例。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在学习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获得知识。③重现生活经验。某些生活经验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重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将这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现象重现,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分析,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2.开放性原则。

研究表明,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温床”的培育,这个“温床”就是开放的学习环境。①心理因素的软环境。课堂教学存在心理场,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从教师角度来说,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心理自由安全的环境,建立一个没有批评,不同意见想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环境。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潜在的能量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这样,资源的生成便有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便会出现奇迹。第三,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有了开放的心态才能接纳不同意见、接纳学生的错误、接纳学生的差异,也才能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生成资源、捕捉并利用学生资源。②教学时空的硬环境。学生资源的开发,不必过于拘泥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向其他学科、家庭、社会和自然的开放,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促进课堂教学与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经验小系统相贯通,构建一个相互实施积极影响的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这种把课堂教学放在全局、全过程、全领域的背景下,可以把课堂教学的触角深入到更加宽泛的视野,为生成提供更为充分的条件。

3.在预设中生成的原则。

预设是生成学生资源的基础,没有预设就没有学生资源的生成。开发学生资源更多的功夫是用在课下的。首先教师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生物知识基础、生物技能技巧、个性特长等,了解学生后才能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为此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对学生相关的生物知识储备做一次先期检测(形式不限),通过检测,我们往往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携带的资源有一个粗略的感知,并由此确定利用学生资源的方式和时机。其次教师要深入地了解教材的教育意义,即所讲的生物内容在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的位置与作用,充分的预见本节生物课中可能会出现的那些学生资源,包括学生可能的提问、错误回答、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些其他有利于教学的隐性的学生资源。预设是一种多种策略的准备,也是一种多种能力的准备。学生的初始状态是课堂的潜在资源,学生的变化则是课堂继续生成的前提资源。教师只有课前充分预设,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开阖自如,对学生的各类资源也能游刃有余地开发利用。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的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法。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绪,不仅可以使学生成为一种享受,而且有利于培育“生成性资源”和“个体资源”。当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心情放松、思维敏捷,常会有奇思妙想,也可能忘乎所以、信口开河而引人发笑。此时的“奇思妙想”和“信口开河”均可成为活跃课堂气氛、引发教师授课的“生成性资源”。由于情境诱发、师生情感距离贴近,学生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常会有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的处理中显出优势,此时的“小成就”可能成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资源。

2.搭建讨论平台展示法。

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学生不同的知识经验、个体间不同的心理体验以及生成环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维系一定的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教与学主体间动态因素的多向性互动,是形成交往合作、集思广益、教学互补的重要途径。这种互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进一步拓展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生生之间的互动正是教学系统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由问题意识所引发的认知冲突、质疑以及暴露出来的错误,都可以看作多元思维差异的结果,并作为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探究、反思,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搭建讨论平台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这样学生之间的碰撞就可能引发学生资源的生成,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展示,那么这种资源就会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会涌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资源。这类资源通常会在小组合作过程得到利用,在小组汇报或展示时又会有集体资源出现,这时教师可捕捉并利用,也可采用“民主集中”法让小组同学来利用。

3.走下讲台巡视法。

教学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才能发现学生一些不易被发现的资源。如在课上教师可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教师以“观察员”的角色走下讲台巡访学情,巡访中会发现易生成的“情绪性资源”、“问题类资源”和“错误资源”。

“情绪性资源”:如遇到难题的学生抓耳挠腮,有了成就感的学生喜形于色,丧失信心的学生摇头叹气,精神倦怠的学生哈欠连天。这些都可能成为教师激情引趣、将教学过程引向深入的触发点。

“问题类资源”:如遇难题急于求解的学生可能举手发问、教师对情绪外化学生给予关注自然会产生“问题”资源,同一问题频繁出现则反映了这些资源的典型性。

“错误资源”:如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情况,可以以错误人数和同类错误在一个人身上复现次数为依据,确定此类资源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开发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初探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