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著梦想 歌剧使命
——记辽宁歌剧院院长、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车英

2014-04-24邱陆英王兆森

音乐生活 2014年3期
关键词:歌剧舞台音乐

★文/吴 君 ★图/邱陆英 王兆森

执著梦想 歌剧使命
——记辽宁歌剧院院长、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车英

★文/吴 君 ★图/邱陆英 王兆森

喜欢中国歌剧的人,一定都熟知他的名字。

他,自幼热爱艺术,喜欢唱歌,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成长的经历中,即使是当知青,做工人,也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追求;他,唱功扎实,表演细腻洒脱,在歌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他,从艺30余年,从演员到院长,始终执著于歌剧事业,默默耕耘,只因为歌剧是他神圣的使命……

他就是辽宁歌剧院院长、辽宁交响乐团团长、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车英。

1.最初的歌剧情结

像许多艺术家一样,车英走上歌唱之路,似乎是上天注定的。

1957年,车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虽然远离艺术的熏陶,但他天生一副好嗓子。车英说:“我从小对唱歌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爱好,那些优美的旋律就是我音乐人生的根。”在他的家乡大连,声乐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尽管那个年代只能接触到革命歌曲和样板戏,车英还是饶有兴致地跟着收音机学唱歌,他一学就会而且唱得特别好。学校宣传队到各班选拔队员,车英一张嘴,他的大嗓门和良好乐感就吸引了音乐老师的注意,当即拍板收下他。

进入校宣传队让车英开心不已,因为那里有专业音乐老师的指导,还有参加演出的机会。可是没两天,他却自己主动退出了宣传队。老师舍不得放弃这棵“好苗子”,直接找到了家里。原来,车英的父母工作都很忙,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所以每天放学后,他都要照顾弟弟,还要给晚归的父母准备晚饭,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宣传队的排练。老师感念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吃苦、有担当,将来长大了也错不了。于是竭力劝说车英的父母,不要叫孩子失去这个学习进步的好机会。后来家里人一致投了赞成票,车英总算如愿以偿。

在宣传队里车英进步飞速,很快成了“台柱子”,经常代表学校出去演出。车英还把宣传队的同学们组织起来,排演他自己编创的节目,近似于现在的“表演唱”,有唱有表演还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演起来很是热闹。车英笑着说,他对歌剧最初的热爱,可能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2.天地舞台上放声高歌

中学毕业后,车英和同学们一起,打起背包,戴上大红花,伴着广播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歌声,去偏远的农村插队。

车英插队地点是大连庄河塔岭公社道岭大队林下小队,那是个群山环绕中的小山村,偏远且土地贫瘠。虽然在下乡插队前,已有一些心理准备,但眼前的现状和生活条件各方面的艰苦,都超出了当初的想象。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吃不完的大饼子和咸菜,无不考验着年青人的心态和意志。

刚到农村没两个月,车英便遭遇了一次“劫难”。因为水土不服,他身上开始起红疹,后来越起越多连成一片,疹子溃烂流脓,痛痒难忍,折磨得他夜不能寐。尽管车英体力不支,但他还硬撑着,劳动时不肯落在别人后面。本以为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谁知道还真就没挺过去。一天,在整修大寨田的工地上,正挑着土方的车英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大家围过来,一摸他身上烧得滚烫,赶忙将他送往医院。当医生给车英做处置时,都不禁倒吸口凉气,因为血泡已和贴身的衣服粘在一起,往下脱时就好像是生生地揭下一层皮,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令他终生难忘。医生嗔怪道:“你真够能挺的!再挺,命就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溃烂的皮肤长出了新的肉芽,总算慢慢地好起来了。车英一直觉得,在他的知青岁月里,这次“劫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那种苦和痛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相信,以后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松劲儿,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4年的知青岁月,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挥动着锄头,披星戴月地修理着地球,插秧、除草、麦收,铺路、打井、修水库……单调繁重的劳动,贫乏枯燥的生活,几乎磨灭了知青们对所有事情的兴趣,理想实在太过遥远,车英经历着心灵的炼狱与挣扎。在彷徨的日子里,是音乐,是歌唱,给了他莫大的慰藉和鼓励。

“知青点”的房后是一座山,山上林木茂盛。下工后,大家呆在宿舍里,有的打扑克,有的侃大山……车英不想参与其中,便一个人出了屋,沿着那条小路向山上走去。

夜幕降临,黑暗包裹着整个山林,天地间万籁俱寂。抬头望,黛蓝的天穹上繁星点点,银河在夜空斜亘着,仿佛一条似亮非亮的光雾。突然间,车英很想唱歌。开头他只是小声地哼唱,后来就开始放开歌喉,大声唱歌……他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在那寂静的苍穹下,歌声一波一波地传出好远、好远……歌声让车英排遣掉心中的寂寞,尤其是在广阔的天地里歌唱,更有一种抒发情怀的快感。

车英的唱歌专长由此“重见天日”,之后在田间劳动时,或是在宿舍休息时,更多的是在后山的山林里,只要大家要求,他便会爽快应允,高歌几曲。他的歌声,为乡亲们和知青战友们带来了欢乐,驱散了忧愁。转眼间到了冬季,也是农闲演出季节,公社要举行文艺汇演,大家一致推举车英代表林下小队去参加。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没有乐队伴奏,他大大方方地走上舞台演唱,没曾想一鸣惊人,竟然博得了满场热烈的掌声。车英在公社一下出了名,还被公社的文艺宣传队选中,有了更多为大家演出的机会。

音乐是黑夜里的光,多么温暖的光亮,照亮了青春和梦想,车英用歌声唱出了心中的希望。多年以后,成为一名专业演员的车英参加过多场盛大的演出,登上过无数个辉煌的舞台,但在他的心目里,没有哪一次可以跟“那个夜晚的歌唱”相比。天地是他的舞台,月亮和星星是他的观众,那效果是多么的震撼,那场面是多么的动人!

3.坚持梦想,成就辉煌

回城后,车英曾在大连第二机床厂当工人,他的生活里,一度只有铁锤和机器的鸣响。面对生活的压力,面对劳动的辛苦,车英仍然坚持着他的音乐梦。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大连工人文工团的演出。那段梦想与现实拉锯拔河的时光,对他来说却是心志的磨砺。回忆起酸甜苦辣的过往,车英说他要感谢那些经历,让他日后塑造舞台人物时,对角色个性的揣摩有了更深的体悟。太简单的人生和太舒适的生活,只会使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显得苍白,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基层演出经验的积累为车英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1年他先后获得大连市、辽宁省青年业余歌手比赛一等奖,因此被沈阳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师从胡静华教授。在校期间,车英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并荣获辽宁省首届“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比赛”的一等奖。

随着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英深深地爱上了歌剧艺术。1985年,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辽宁歌剧院,正式走上了“歌剧之路”。当时剧院正在排演世界著名轻喜歌剧《快乐寡妇》,车英幸运地获得了饰演男主角达尼洛的机会,这是他塑造的第一个舞台形象。1986年该剧晋京演出时受到了观众及同行的热情赞誉,各国驻华使节均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的成功给车英的戏剧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在歌剧舞台上脱颖而出。此后,他相继参演了多部歌剧。1989年饰演歌剧《潘金莲》中的武松;1990年饰演歌剧《桃花湾》中的梁厚民;1991年饰演《归去来》中的逄蒙;1995年饰演歌剧《苍原》中的渥巴锡汗;1999年饰演歌剧《沧海》中冯锡范;2012年饰演轻歌剧《远方的胡杨》中的金光 …… 多年来,车英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形象迥异的舞台人物,在歌剧艺术的画廊里,留下了一个个熠熠生辉的身影。

车英是活跃在中国歌剧舞台上的优秀男中音歌唱家,他音域宽广、音质优美、行腔圆满,多年的艺术实践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他的舞台表演情真意切,收放自如,受到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车英的艺术成长道路上有艰辛的跋涉,有寂寞的坚守,有耕耘的快乐,也有收获的喜悦。他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优秀演员奖”,第1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两次摘取国家最高舞台表演奖——“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获得辽宁省“五一”奖章。特别是由他担任主演的歌剧《苍原》,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囊获了当年所有的戏剧类大奖,被誉为中国原创歌剧的一面旗帜。

4.歌剧路上的追梦人

时光流逝,转眼间车英已从艺30余年。当年那个喜欢音乐的普通学生,已经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省级歌剧院的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而这些年从未改变过的,是车英对歌剧事业的一腔热情。一提起歌剧,他的双眼就充满了深情,车英说:“我热爱歌剧,因为它带给我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满足,歌剧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歌剧被称为艺术金字塔上的明珠。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成为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标杆”之一。作为高雅艺术的歌剧,将音乐与戏剧融为一体。古人云,歌咏言,诗言志,乐传声,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歌剧艺术中,能够产生强大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车英说,近年来,中国歌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没有一部能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叫得响的作品。中国歌剧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脚踏实地地做更多的努力。通过这些努力,创造出真正跟国际接轨的优秀中国歌剧,它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能够完美地展示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音乐的灵魂。

2002年,车英出任辽宁歌剧院院长。歌剧院建院50年来,一直坚持走歌剧民族化的道路,致力于打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歌剧精品。车英秉承辽歌的光荣传统,带领新一代歌剧人继续在中国歌剧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执著前行。他像一位勤勉的追梦人,穿行在中国歌剧艺术辽阔的原野上,不断地思考、探索与实践着。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歌剧创作投资大、周期长,而观众对歌剧的关注度却较低,排演歌剧可能会导致入不敷出的局面。作为省级剧院,车英带领艺术家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不断地推出新剧目。轻歌剧《红海滩》和《远方的胡杨》的演出,在歌剧的创作形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车英说:“国外的经典歌剧主体是音乐,就是对白加旋律这么简单,而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往往是要看故事。一部歌剧演下来,观众更关注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情节的走向怎样?所以我们要注重把歌剧的故事写好,把人物写好,在有国际化音乐的同时,还要保留中国的特点。”

打造中国特色的歌剧,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是所有歌剧人的愿望。中国的歌剧市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如何让歌剧真正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如何在媒体狂欢时代,开拓歌剧市场的前景及未来,是车英多年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他说:“歌剧走向市场是一种必然,关键是怎样将艺术性和社会性完美地统一起来,通过轻歌剧《红海滩》和《远方的胡杨》的创作演出,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觉得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延续歌剧艺术的生命力。歌剧要以雅俗共赏的姿态走向剧场,走向观众。”

5.衣带渐宽终不悔

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经典歌剧《艺术家生涯》中有一段唱词:“我生活在清贫而快乐的时日里/但我的热情和幻想/使我像在空中的宫殿里/我是精神上的亿万富翁”。众所周知,搞歌剧的人生活是很清贫的,豪车、别墅往往都和他们无缘。车英说:“在金钱与享乐、清贫与甘苦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因为艺术需要我,我更需要艺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待艺术,车英始终心无旁骛。他说:“如果看重金钱和名利,那么你大可不必选择从事歌剧。艺术家要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献给歌剧,献给观众,越是真诚、自然、纯粹,就越能接近歌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的歌剧艺术家是最勤奋的、最敬业的,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无怨无悔地坚守着。支撑他们的是对民族、对国家、对党的文艺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是对歌剧事业、对广大观众的深深热爱。这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好像心里面装着一团火,这团火让你不断地去发奋、去努力,任何坎坷、困难都阻挡不住。

从西洋歌剧到中国歌剧,车英跨越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融合传统与现代,并在每个角色中找寻到自己。他说,让中国歌剧走向世界,一直是他的梦想。过去他们为西洋歌剧的中国化做了很多工作,今后还要尝试着把中国歌剧介绍到国外去,因为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站在了中国歌剧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上,车英和他的同仁们一直在努力着、行动着。他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们承载着歌剧的梦想。车英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担负着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伟大的时代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想,我们一定会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求新求变,为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俗话说得好,‘十年磨一剑’,我们要保持那种恒心与韧劲,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精益求精,把最好的剧目、最精彩的演出奉献给广大观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真正的行者,会踏上永无止境的旅程。为了歌剧的梦想和希望,他们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我们在敬佩车英院长和辽宁歌剧院今日成就的同时,更要把发自内心深处的那份敬意,献给在歌剧艺术求索的道路上默默耕耘、执著前行的开拓者。我们相信,他们的励精图治,他们的孜孜以求,一定能铸就中国歌剧明天的辉煌!

猜你喜欢

歌剧舞台音乐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音乐
音乐
我们的舞台
歌剧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