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节能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理念

2014-04-21范小方张京龙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规划建筑学发展方向

范小方 张京龙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代建筑规划设计亟需创新,创新的灵感来源之一就是将其它学科中有用的东西,融入到现代建筑规划设计当中。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1 绿色节能建筑的探讨

绿色节能建筑概念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逐渐成熟,但是因各地的天文地理的影响,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不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所以而在节能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的气候差异,自然资源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比较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所以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所以开展的较晚,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提高全面的思想意识,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建设,既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又要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2 节能型绿色住宅规划设计思路节能型绿色住宅规划设计重点应放在住宅节能、常规能源系统优化与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利用三个方面。在住宅节能方面,总能源放在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上,使住宅节能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对电、燃气、煤等常规能源进行分析,采取优化方案。        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与产品。室内装饰和装修设计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问题;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要使房间拥有充分的空间,来容纳大自然的光线与色彩,巧用自然光源,减少电耗,创造质朴、自然情趣的生活环境。尽可能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小区共用供热系统,设计明厅、明卫、明厨等,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从而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这些都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有效途径。3 节水型绿色住宅规划设计思路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国家大计,节水系统设计应放在节水、水的重复利用与水环境系统集成三个方面。在水的重复利用,重点应放在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方面,在室外系统中要设立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景观用水系统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    4 生态型绿色住宅规划设计思路    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一是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绿地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二是休闲活动功能,小区绿地提供户外活动交往场所;三是景观文化功能,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雕塑等提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更应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应减少硬质铺地,加强垂直绿化。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还要让每花的一分钱都物有所值。住宅小区绿化规划应坚持“方便、安全、整洁、环保”,从改善城市小气候,能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出发,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生态景观。在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30%,高档住宅区甚至要达50% ~60%。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对树种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同时各种树木花草相搭配,形成立体空间,制造出一种纯自然的氛围    5 环保型系统规划设计思路    一是建设生态小区;二是小区住宅房间应能实现自然通风;三是有效控制住宅室内、外的噪声源;四是在自然采光和节能灯具的使用上,应尽量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采光,防止光污染;五是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的使用上,应结合小区建设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作为小区采暖、空调的热、冷源。在住宅设计中,我们不妨在每家每户的屋顶设计一小型风能发电机或在屋顶设计一种风能发电机,将风力所发之电有效利用,减少热力点的需求和供应。这样既有效地利用了可再生资源,同时,产生了效益而节约了电能。对住宅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提出要求,以保证室内热环境满足舒适性要求,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住宅小区废弃物管理与处置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收集应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原则。小区垃圾的收集、处置率应达到100%,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各种垃圾处理、处置措施应配套、齐全。小区垃圾可在小区内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应充分利用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并由小区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内,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上要求与时俱进,用发展中的科学技术,结合人性化的设计,建造出美丽的绿色城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志靖.浅谈绿色生态建筑的规划与设计[J].才智,2009(05).

[2]胡珣.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比较分析[J].知识经济,2009(7).

[3]李方良,杨勇.和谐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中外建筑,2007(05).

[4]初虹.城市建筑规划的实施管理社会效应分析[J].城市建设,2010(29).

[5]蔡琦.对城市建筑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J].知识经济,2009(07).

[6]石磊;吕大为;;节约-生态-环保型绿色住宅规划思路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4期

[7]颜京松,王如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Ⅰ)背景、概念和要求[J];农村生态环境;2003年04期。

猜你喜欢

建筑规划建筑学发展方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建筑规划探析
探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设计
生态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