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4-04-19马杏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防范

马杏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河南 西华 466600)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马杏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河南 西华 466600)

【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我院儿科8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及患儿护理质量。结果护理组患儿在并发症、疾病康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风险方法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儿科医护工作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风险防范;儿科护理;护理应用效果

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比较缺乏,治疗的配合度较低,使得在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比较大,而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质量,需要采用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对儿童患者进行护理[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为2~11岁,平均为(6.5± 4.5)岁;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患儿;其中护理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3~11岁,平均为(7.5±3.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为2~10岁,平均为(5.5±4.5)岁;两组患儿在一般统计资料及病症类型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儿科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抗感染护理等;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对风险度进行评估研究,护士长组织本科护士对以往发生过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常见风险主要有窒息、碰撞、静脉炎、摔倒等,针对可能出现这些护理风险的患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案。②应对护理风险,在患儿接受完医师的治疗后,对患儿的床位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防止坠落事件的发生;检查患儿的卧姿,避免其四肢因卧姿不正确而受到挤压;检查包扎束带和棉带的松紧度;对患儿家长进行住院风险方面的教育指导,对于具有清晰表达能力的患儿,要经常与其进行交流,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而对于年龄较小或意识不清的患儿则需增加巡房次数,第一时间确认患儿的情况[2]。

1.3 护理效果评定

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护理质量评定,对患儿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3个方面进行评定;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分级评定方法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打分,其中10分表示非常满意,0分表示非常不满意;并发症,记录患儿在护理期间发生并发症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定结果采用统计工具SPSS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0.05表示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见表1,在护理质量方面,护理组患儿在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家长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组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4%,P<0.05。

3 讨 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儿科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由于儿童患者的年龄较小,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并且情绪不稳,使得儿科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较高。常见的意外事件有患儿在接受输液过程中情绪躁动不安,到处走动导致输液架倒落或液体外渗;患儿在住院期间误食玩具等物品;护士在为患儿输完液或打完针之后将针头或空安瓶等遗忘在患儿病床刺伤患儿;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患儿从病床上坠落或走失等。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在本次研究的护理组中,护理人员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研究总结,并对其处理预防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对患儿的病床及周围进行了严密的检查,加强了对患儿的看护力度,并对家长在风险防范方面进行了指导教育,有效减少了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护理质量。

二是药品使用不准确。患儿的体质与成人不同,在用药方面要额外小心。在用药方面的风险主要有:①用药剂量不准确,对儿童的用药应该根据千克体质量计算;②在给药时出现重复用药或交叉用药的失误;③药物与溶媒的搭配出错,影响药效发挥。针对用药风险,儿科护理人员应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认真按照医师的嘱托进行药物的配给,同时减少镇静剂的使用,加强药物溶媒方面知识的学习。

三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儿科人员比较繁杂,对儿童患者的护理难度又比较大,使得一些护理人员产生烦躁心理,缺少耐心和责任心。对于家长的询问,有的护理人员语气比较激烈而引起护患纠纷。有些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对患儿的看护疏忽,导致刺伤、摔倒及重复给药等护理风险事故出现。针对这一方面,儿童护理科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素质方面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

护理组由于实施了风险防范护理,其护理质量明显由于对照组患儿,这说明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中护理组对患儿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风险提前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各项护理风险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有效降低了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给予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护理培训也使得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护理技术得到了改善,有效减少了因护理人员的护理失误导致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3,4]。

对儿童患者采取风险防范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儿科护理工作中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促进儿科护理人员护理素质的提高,在儿科临床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儿科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瑞莺,梁远关.风险防范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68.

[2] 李衍菊.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8-89.

[3] 万会明,董艳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2011,12(19):352.

[4] 肖萍,焦风华.新生儿病房的安全与风险防范管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35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60-02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风险防范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