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肌肉萎缩影响的研究

2014-04-18李肖媚罗东斌叶间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3期
关键词:周径患肢置换术

李肖媚 罗东斌 叶间欢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800)

穴位按摩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肌肉萎缩影响的研究

李肖媚 罗东斌 叶间欢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80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预防髋关节术后下肢肌肉萎缩的效果。方法将78例髋关节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穴位按摩联合患肢功能锻炼,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周、2周、3周、4周及2个月患肢大腿周径。结果两组患者的肌肉萎缩统计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预防髋关节术后下肢肌肉萎缩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穴位按摩;肢体功能锻炼;髋关节术;肌肉萎缩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上已日趋成熟[1],术后15年随访成功率达95%以上。但如果术后护理不当,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不但影响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还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穴位按摩联合患肢功能锻炼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肌肉萎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78例髋关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67~81.8岁,平均年龄71.5岁,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2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68~82.5岁,平均年龄72.3岁,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2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全部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所有研究对象均严格执行准入标准,伴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以免其他疾病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病情、手术方式及基础疾病影响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髋关节术后护理常规,内容包括疼痛护理、术口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等。功能锻炼在术后第1天开始,先对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认识到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功能锻炼每天两次,被动运动是持续配合被动活动仪(CPM机)练习[2],每次20~30 min,每天2次,1周为1个疗程。完成CPM机被动运动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运动和髋关节运动,股四头肌运动方法: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 s。术后第2天进行站立位训练:扶站时保证安全,指导患者髋关作前屈和后伸动作。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主穴:环跳、承山、阴陵泉、阳陵泉、梁丘、风市、殷门等穴位进行按摩。辩证选穴:气血不足选穴足三里、脾俞、肾俞、膈俞、血海等。肝肾阴虚选穴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等。脾肾阳虚选穴昆仑、足三里、脾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等。每个穴位按摩3~5 min,每天按摩2次,1周为1个疗程。

1.2.3 观察内容:①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先测量术肢大腿周径,测量定位以髌骨上缘上10 cm处测量大腿周径为准,周径较前缩小≥1.5 cm为肌肉萎缩[3]。②记录术后1、2、3、4周及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数据,计算出两组患者的肌肉萎缩发生率。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对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大腿周径数据比较,见表1、表2。

表2 2个月后两组患者发生肌肉萎缩数据比较

3 讨 论

肢肌肉萎缩是股骨头坏死后比较常见的症状,萎缩的程度每个患者不同,一般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因肌肉组织内的供血供氧部分恢复,萎缩症状通常会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终生不能恢复或恢复得较慢,大腿肌肉萎缩直接限制了患者肢体功能及运动能力,对患者恢复造成极大的影响。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式,术后患者借助助行器轻度活动及进行站立训练,但此时患肢处于不能负重的状态,因过早负重活动会引发置换关节的损伤[4],所以锻炼时术肢肌肉仍不能正常运动,这时患者的患肢虽然恢复血供,但缺乏正常运动和锻炼,如果此时护理不当,就会因废用、缺血和横纹肌营养障碍等原因引发下肢肌肉纤维变细或消失而致肌萎缩;而肌肉的牵张力、肌肉的负荷是影响骨骼抗弯、抗压、抗扭的主要原因[5],所以下股肌肉萎缩会造成下肢关节僵硬而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增加基础护理工作量,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Limb Function Exercise on Prevention of Lower Limb Muscle Atrophy after Hip Arthroplasty

LI Xiao-mei, LUO Dong-bin, YE Jian-huan
(Guangzhou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Guangzhou 5108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limb function exercise on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limb muscle atrophy after hip arthroplasty.Methods78 patient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fter the opera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th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limb functional exercis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wounded limb thigh before operation, after 1 weeks, 2 weeks, 3 weeks, 4 weeks and 2 months.ResultsCompare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uscle atrophy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limb function exercise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lower limb atrophy after hip arthroplasty is obviou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Limb function exercise; Hip arthroplasty; Muscle atrophy

R687.3

B

1671-8194(2014)13-0010-02

猜你喜欢

周径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