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进展

2014-04-15徐星凯许金水

吉林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耳针体针腕踝针

许 茜,徐星凯,许金水

(江西中医学院,南昌 330006)

早在《内经》就有关于郁证病机和治则的记载,一直为后世所推崇。《神应经》《扁鹊心书》及《针灸大成》等古籍中亦载有多种针灸治法,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情绪低落的主症,还可以通过整体调节作用改善运动、消化、饮食、睡眠等多系统症状,因此医者将其作为一种较好的长期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刺激作用可通过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从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并能改善椎动脉供血情况,使脑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脑细胞的代谢。针灸亦可通过改善大脑皮质抑制状态,增强代偿功能,而提高皮质细胞的基本电活动[1]。以此达到改善并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各种症状的目的。 近年来虽然也有关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但大多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更少,而仅选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或个例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可信度较低。且从未有文章从刺灸部位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因此,本文从刺灸部位的角度,探究针灸治疗抑郁症方案的临床疗效,并近今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分为头针、体针、腹针、耳针等疗法归纳整理并综述如下。

1 头针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皮针、颅针。王萍等[2]以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取穴:语言不利取颞前线,两侧交替;半身不遂取顶颞前斜线,两侧交替;小脑共济失调取枕下旁线,用双侧;肢体麻木乏力取顶旁1线,用双侧。治疗1疗程后,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口服百忧解,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宋颖等[3]以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29例。选穴取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左)、额旁3线(双)。对照组予口服百忧解治疗。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7%,西药组为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孙远征等[4]以于氏头穴丛次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选穴神庭透囱会,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每次20 mg,总有效率为76.7%(P<0.05)。

2 腹针

程远等[5]以腹针治疗老年期脑卒中后郁证肝郁脾虚候患者19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大横。均为直刺,其深度为穿过皮下、位于脂肪层之间、在肌层之上。快进针,只捻转,不提插,无须得气的感觉。另设电针组与空白组。电针组选穴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神门。空白组患者不予任何针刺治疗,只给予应用基础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及基本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脑卒中基础治疗。结果显示腹针组总有效率为74%,优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65%。王小云等[6]以腹针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30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左)、中极,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片剂,每次1片,总有效率为85%。随访4周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9%。结果表明腹针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冯勇等[7]以薄氏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33例。以薄氏腹针中“引气归元”“天地针”及“八廓辨证”取穴为主,配合各风湿点。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外陵(双)、上风湿点(患侧)、上风湿外点(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点(右)均深刺,滑肉门、外陵均中刺,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总有效率为87.50%。

3 眼针

眼针疗法是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徐锦平等[8]以眼针疗法加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42例。对照组用百忧解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刺眼针疗法。取穴:肝区、中焦区;气郁化火证配胆区;忧郁伤神配心区;心脾两虚配心区、脾区;阴虚火旺配肾区、心区。针法:轻轻刺入,不提插捻转,如未得气,将针提出1/3,改换一个方向刺入或搔刮针柄至得气。治疗8周后测定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耳针

王华[9]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耳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30例。耳针选穴为心、脾、肝、肾、神门、皮质下、丘脑,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体针选穴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神门、委中、尺泽,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对照组仅以“醒脑开窍”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崔林华等[10]以针刺配合耳针治疗抑郁症患者50例。耳针取穴为肝、脾、心、三焦、交感、枕、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神经衰弱点。以王不留行籽贴敷,每穴1粒,稍用力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嘱患者每日按压4~5次,每次3~4 min。针刺主穴为百会、水沟、印堂、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心俞、膈俞、厥阴俞、肝俞、胆俞、肾俞;辨证配穴为痰气郁结加丰隆、阴陵泉;肝肾亏虚加太溪。总有效率为94.00%。说明耳针对抑郁症有较好疗效。

5 腕踝针

任建宁等[11]以体针配合腕踝针治疗抑郁症43例。腕踝针取穴为上1、上2、上6穴,按腕踝针操作要求,沿皮下刺入1.3寸,留针40 min。每星期针刺3次,10次为1个疗程。体针取穴百会、四神聪、大椎、身柱、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肝俞、脾俞穴。心肾不交加内关、太溪穴;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穴;心脾两虚加足三里穴;痰热内扰加丰隆穴;肝郁化火加太冲穴。对照组单纯采用腕踝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说明腕踝针对治疗抑郁症虽有明显疗效,但配合体针效果更优。

6 体针

张小兰等[12]以针刺治疗抑郁症患者35例,取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人中、内关、神门、风池、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临床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3%。贺军等[13]以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80例。治疗组选穴内关、水沟、印堂、三阴交(患侧),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周胜红[14]以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30例。取穴为肝俞、肾俞、心俞、足三里、三阴交(均取双侧)、神庭、本神、神聪,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0 mg。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张桂波等[15]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30例。对照组针对原发病予降脂、降糖、活血化瘀、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同时予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主穴取水沟、百会、印堂、四神聪、神门、合谷、内关、三阴交、太冲。其中肝气郁结者加用行间、肝俞;气郁化火者加行间、内庭、支沟;阴虚火旺加用太溪、肾俞。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

7 讨论

经过以上研究发现,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运用较为普遍的是头针、体针、腹针,而耳针、眼针与腕踝针的应用较少或仅作为配合治疗。经试验证明,以上各法针对抑郁症均有较好疗效且普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较为显著的是以头针为主的治疗方案,通过针刺头皮特定穴位区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神经元的功能及增强两种神经递质来治疗脑源性神志病。腹针治疗,直接在腹部施术,主要刺激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5条经脉,故效果虽佳,但更适合以肝郁脾虚为主的抑郁症,有一定的局限性。耳针治疗则甚少单独使用,多作为配合疗法结合其他疗法以增强疗效。同样眼针治疗及腕踝针亦常作为配合疗法使用,其取穴操作较其他疗法需要施术者更精准的操作,不便于临床广泛运用。相对而言,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则是体针疗法,以中医基础辨证取穴,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

[1]周磊,高维滨.电项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26-27.

[2]王萍,计庆明,霍晓丽.头皮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0):15-16.

[3]宋颖,梁浩荣.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1):10-11.

[4]孙远征,贾淑亚.于氏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64-565.

[5]程远,唐启盛.腹针治疗老年期脑卒中后郁证肝郁脾虚候的随机对照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791-7794.

[6]王小云,黎霄羽,邓霭静.腹针与西药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11):913-917.

[7]冯勇,肖慧玲,林仁勇,等.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0):33-35.

[8]徐锦平,王健,周鸿飞.眼针疗法加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9-120.

[9]王华.“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耳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10]崔林华,邢潇,马虹宇.针刺配合耳针治疗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4):40.

[11]任建宁.体针配合腕踝针治疗抑郁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27-528.

[12]张小兰,姜艳,殷凤凤.针刺治疗抑郁症35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53.

[13]贺军,申鹏飞.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1):58-61.

[14]周胜红.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60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817-7819.

[15]张桂波,杨玲,张倩.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36-637.

猜你喜欢

耳针体针腕踝针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
耳针与药物对人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