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学思想对当今中医的影响

2014-04-15陈燕妮虞坚尔

吉林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医德素问医患

陈燕妮,虞坚尔

(1.上海市中医医院 儿科,上海 200071;2.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上海 200071)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对医学亦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心思想体现为:“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因医学主要是指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活动,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学界对医学是“人学”的呼声很高[1]。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及保障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格的肯定[2]。儒家人本哲学的发展和确立与我国古代人的思想也是密切相关的[3]。

纵观古代医学与儒家之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儒医大致可分如下5种[4]。第一种称为良医。原矢志从儒,或屡试不第,或父母痼疾,或自染沉疴,或仁爱生悯,遂弃儒习医。第二种名为儒医。虽未能取得功名博通,医儒相兼的医家,但他们功德盖世,业绩显赫。第三种则为仕途医。深谙儒学,且曾步入仕途大雅之堂的医家。走方医则是四方游走,走乡串巷,又名“串医,草泽医”。由于行为举止非雅,故又称之为“小道”或“江湖郎中”。最高权威机构就职的则称为国医。是一种医儒合一的儒医。他们融医儒于一体。在儒家“唯我独尊”的历史条件下,医家和儒家关系密不可分。诚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5]中说:“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者,见事则不能默而识之,若能俱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在医患关系上,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也应该提出“医医”“患患”,这样的理想状态。作为一名医生,应该修身,以提高自身医学水平,更应该具备更高的道德修养,以仁爱之心关爱患者,以患者的健康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患者则应该充分信任治疗自己的医师,对医生的医嘱充分执行,不应该质疑医师,应存感恩之心。只有这样的理想状态,医患关系才能和谐,暴力伤医悲剧才不会继续上演。《菜根潭》提出“德者事业之基。”只有有医德的医师才是好的医生。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医师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患者待医师如同自己的家人,“仁者爱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逐步做到“泛爱众”,也就是爱所有的人。相信在儒家提倡的大同社会,再也不会有紧张的医患关系。希波克拉底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男女老幼、无论高贵与卑微,我之惟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

在中医学上,也有严格的“君君”“臣臣”之别。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根据五脏生理特点按照官臣之分称为: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肾为作强之官。心主神明,主血脉,居脏腑中最重要位置,统摄脏腑故称之。《素问·灵兰秘典论》[6]:“位居南面,灵应万机,故为君主之官。清静虚灵而主存神,故神明出焉。”又《礼记·郊特性》[7]:“君之南向,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主宰身体内部的权衡治理。《素问·灵兰秘典论》“位高近君,犹之宰辅,主行荣卫阴阳,故治节出焉。”将肝称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蕴含生机。《素问·灵兰秘典论》“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脾,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输布四方。《素问·灵兰秘典论》“脾为土脏,藏意与智,居心肺之下,从卑,故位谏议之官。脾者裨也,裨助胃气,五味入胃,脾为转输,故知周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能巧妙的制约心之君主,相当于国师与军师兼并的地位。故在中医学也有“水火相济”之称。

在文化上,很多儒家优秀的思想品质在当今依旧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8]中国医学汲取孔孟重德视才的思想,坚持医德为重,德才兼备。[9]《礼记·儒行》就提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宋·朱熹《劝学文》:“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而作为现阶段的医学生而言,则应该抓紧学习时间,结合临床实践,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医师生涯筑造牢固的地基。这样才能肩负人民生命的重任。《礼记·大学》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伦理思想博广幽深,对中国传统医德的指导和影响,决非至此。儒家伦理思想的闪光精华,对于医学道德不仅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可贵的现实意义。

在道德修养上,孔子的思想是一种心灵减压,让我们在朴素而简单的生活中回到本真[10]。他认为,儒家思想就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11]。在物欲横流的当今,许多不得已的硬指标对于医生而言是苦不堪言的紧箍咒,无论是床位的周转率,还是科研课题,或者是门诊的药占比。很多医生看病的同时又兼顾做着会计的事情,既要考虑患者用药情况,又要计算有没有超过药占比。而对于患者来说,他们来医院看病的心理已经变成了被宰的羔羊,医生开的药一定是有回扣等负面心态。这同时加剧了医患矛盾。而儒家给予我们的是,和谐的心灵需要君子之心。何谓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真君子是上善若水。人生不能受局限,生命的宽度在于心。君子要有圣人之心,仁爱天下为己任。君子道者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五行:恭者不侮,宽则得重,信者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作为医生,更应该加强自我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严格遵守医学之“礼”,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医学道德基础。范仲淹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12]这种古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情怀,始终体现了对人本身的深切关爱和对生命的敬重。更提出了作为良医而应有的高标准。曾经主导中国两千多年伦理发展的儒家文化,在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医德主体都有传统的积淀,成为沟通医患多方关系的桥梁,患者常常以此来看待和评价医务人员,因此医务人员应注重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13]。医学人文关怀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14]。

[1]周海春.中国医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8.

[2]印爱平.实践医学人文关怀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7,5(1):20-22.

[3]齐秀生,齐超.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形成考略[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25-29.

[4]杨铮铮.祖国医学的伦理道德观与儒家文化[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1):54-58.

[5]孙思邈.千金备急药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6]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李慧玲.礼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8]韩小燕.浅谈儒家人本哲学的现代医学价值[J].卫生软科学,2014,28(5):293-295.

[9]李文鹏.儒家伦理与医学道德[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4(4):7-9.

[10]郝喜明.培桃育李主沉浮:孔子德育主体思想探析[J].教学与管理,1996(4):32-33.

[11]冯友兰,赵复三.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2]陈宇.古代文学中的中医文化[J].现代养生,2013(24):27-28.

[13]杨可.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价值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1:78.

[14]卢建敏.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与制度创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66-67.

猜你喜欢

医德素问医患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