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教育思想探析

2014-04-14张承龙

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

张承龙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教育思想探析

张承龙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视野下的新思维、新思路、新举措。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创作与演出正是将井冈山精神为内核的红色音乐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成功范例,也是高等学校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教学的成功尝试。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动——活性的探索”、“静——理性的思考”、“情——人性的光辉”三个层面,对高校学生等受众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教学研究;教育思想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革命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1927.10—1930.2.),时间虽然不长,但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成功之路,更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怎样将井冈山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将红色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创作与演出正是将井冈山精神为内核的红色音乐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成功范例,也是高等学校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教学的成功尝试。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是井冈山大学根据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实,在吸收地方民歌等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创编的歌舞剧。全剧以“序”、“引兵井冈”、“星火燎原”、“伟大创举”、“尾声”五个部分结构全篇,以时间为线索,采用音乐、舞蹈、朗诵、戏剧、情景、多媒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全景式展现了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艺术地再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深情地颂扬了伟大的具有原创意义的井冈山精神。

笔者在井冈山大学工作期间,有幸成为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主创人员之一,全程参与了该剧的创编工作,体会颇多。在此,欲就该剧寓含的教育思想作些剖析。

一、“动”——活性的探索

《论语·雍也》云:“智者动”。所谓“动”就是改变事物原有的位置或状态,有“活性”、“行动”之意;还意味着人的心理、情感发生某种变化。《说文》曰:“动,作也。”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就是本着“动”的理念贯穿全剧的。

譬如《序》中所描述的无数革命志士,他们面对生死,前仆后继,毫无畏惧。在白色恐怖下的野蛮杀戮中,他们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揩干自己身上的血迹,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冲天豪气,肩并肩,手挽手,为了心中那崇高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英勇前行!“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是无数革命者发自肺腑的豪迈和信心。[1](P9)记得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韭菜”:它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尽管割韭刀一次次扫过,可不死的生命却一次次葱绿。这是一种何等壮烈的新生啊!如同革命者的壮举,这一切都足以令高山仰止,大河横流。革命永不停步,生命永无止息。这里描述的虽然都是诸如“革命”、“生命”之类,但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却能发现蕴含其中的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毫无例外地都处于运动变化当中。“动”是改变事物物理现状,也是改变人类心理和情感现状,获得新生的唯一行为状态。“动”是生命的本质,是不息生命的活性显现。

反观当今教育的某些领域,的确存在一些弊端。山东省教学名师李秀伟,就曾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总结为“四缺”,其中一缺就是缺“氧”,即课堂环境单调、沉闷,在这种压抑的空间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也没有个性化的学习。[2]各个层面“只有智力教育,而不是完整知识教育,更没有德和美,人格的,体育的教育。”[3]我想,这样的教育是不是需要“动”一动了呢?是不是也需要一场“动”的教育革命呢?改革就要拿出勇气,知难而上,付出代价。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动态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进步,需要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科技领域,在众多的领域里面发展社会经济,增进社会发展。”[3]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活”字,活生生地揭示了事物“动”的本质及其“活性”面貌。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中的革命志士,他们怀揣着高于天的理想,不停息、不退缩、不固步自封,用气吞山河的生命行动注释着“革命”的本质、诠释着对“活性”的探索。这些崇高的行为不仅仅对于过往的革命是划时代的,对于新时代的教育革命来说同样弥足珍贵,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在第二篇《星火燎原》中,“十送红军”是描写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实施战略大转移的一个场景。红军转移的过程就是革命火种燎原的过程,蕴含着上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需要,下井冈山同样是中国革命的需要的深刻主旨。[1](P154-182)一上一下,动感强烈,活性十足。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概括红军的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显然,红军战略大转移在军事上是“动态生存”的一个经典范例。所谓“动态”,即运动着的变化着的状态;所谓“生成”,就是形成或造成许许多多不可预见不可估量的资源。这就是动态活性探索的真正意义。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意思是说树挪动了,活的变死;人挪动了,死的变活。借指思想、思路、方法、工作岗位如果在原来的状态很难取得突破的话,不妨改变一下置身的这个状态,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变得可能了,以前我们认为的死路往往就变成了活路。这是“动态生成”的又一经典诠释。由此我又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动变化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动态生成”的教学就是在上述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中活性地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将来学生的“用”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活性发展。

二、“静”——理性的思考

《论语·雍也》云:“仁者静”。“静”,指思想宁静,有“审”、“谋”、“安”之意。荀子认为,做到“虚一而静”,就能达到“大清明”的境界,做到“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理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荀子·解蔽》)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在跌宕起伏、纵横捭阖之“动态”情节贯穿下,时而又有深邃的宁静。如在第二篇《星火燎原》中,“八角楼的灯光”就是在“黄洋界的炮声”中静静拉开的。随着战斗的号角渐渐远去,喧嚣的战场也趋于止息,此时,在竖琴宁静的拨奏中引出了《八角搂的灯光》那令人无比温暖的主题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跳跃的灯光。灯光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1](P154-182)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其中的一部分初步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是毛泽东同志于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文章分为湘赣边界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形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共八个方面。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它所点燃的星星之火燃遍了中华大地,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起点。

在儒家经典《大学》里有这么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就是作者“知止而后有定”,经过长时间冷静分析,深邃思考后的审时度势之作。它像两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拨开迷雾,冲破黑暗,照亮前进的道路。

教育也便如此,惟有静,方可雄!心静是一条道路,而在这一条道路上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唯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引导出正确的效果。《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只要将‘静心’二字贯穿在学习中,你就能成功。”因为静思则通心灵深处,唯宁静方可致远。

三、“情”——人性的光辉

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都可以谓之情。《礼记·礼运》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可谓在“情”上下足了功夫。《就义歌》、《国际歌》和《秋收起义歌》唱响时,强烈的革命情怀油然而生;《做军鞋》、《分田歌》、《双双草鞋送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响起时,一股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扑面而来;朱毛会师标志着一段划时代的伟大友谊;《八角楼的灯光》是发自肺腑的崇仰;《映山红》是来自心灵的呼唤;《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西江月·井冈山》洋溢着满怀的豪情;《十送红军》倾述了依依惜别的亲情;《一封家书》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崇高的爱情;《小井英烈》中的悲情;《成长》中的真情·……林林总总无不显现出人性的光辉。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正是抓住了这条“情”的主线,以宏大的气势、深厚的思想性及其强烈的感染力、震撼力、冲击力成为了对青年学生、部队官兵、领导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等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国防大学政委童世平中将在观看演出以后感慨地说:“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歌颂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和光荣的井冈山优良传统,以文艺的形式引领我们走进了雄伟的井冈山,感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学习了光荣的井冈山优良传统。”这部音乐舞蹈史诗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童世平总结说:“一是因为这部作品反映的光辉历史为人民群众所景仰;二是因为这部作品充满了革命激情,具有无穷的力量。有了革命的激情,岁月才难忘,事业才兴旺,人生才不老;三是这部作品代表了先进的文化,有巨大的教育功能,能深深地感染人和鼓舞人。”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在看完本剧后,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以艺术的形式精彩演绎了井冈山精神的真谛,展示了革命先辈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我们大家看了演出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江西吉水三中的一位教师在看完演出后说道:“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这种厚重的历史题材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它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革命情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引导作用。”[4]

教育最本质的目标不外乎两个,即智力教育(IQ)和情感教育(EQ)。人的教育是一项最复杂的工程,因为人拥有最复杂的情感。情感教育聚焦的是教育过程中被教育者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被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并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现在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对被教育者社会性情感品质的引导,发展被教育者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而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李镇西语)的劳动者。所以,情感教育是梳理人的内心秩序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是井冈山大学学生情感教育活的教材,必将在莘莘学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人性的光辉。[5](P18-21)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除了具备了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外,理应要具备教育功能,但作为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一项创造性探索,如果仅仅停留在教育功能这个层面上,似乎还显得不够饱满、不够到位。作为一所大学的“作品”或者一个教育示范基地的“示范”教育来说,其“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有教育思想的提炼、升华和贯穿。我想,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它透过教育活动现象,以蕴含其中又贯穿始终的“动”、“静”、“情”,即教育的“动态探索”、“静态思考”和“人性光辉”表达了出来,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1]张泰城,等.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2]陶继新.读书与教师成长[EB/OL].http://www.jnszjy.net/info_pic.php?fid=11481.

[3]陆雄文.终结教育歧途开启学习革命[EB/OL].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586,20140113353100465.html.

[4]井冈山大学网.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报道[EB/OL].http://www.jgsu.edu.cn/xyxw/201306/tz2013060L26021.htm.

[5]彭一敏,欧阳绍清,彭音来.谈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创新意义[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On the Education Thoughts in Jinggangshan,the Music-Dancing Epic

ZHANG Cheng-long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efforts of“Model Base of Red Classic Arts Education in Highlearning Schools”display the Ministry’s new thoughts,approaches and endowments for reforming highlearning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age.A successful example of this initiative is the Jinggangshan-spiritscored music-dancing epic Jinggangshan,through which red music resources are transformed into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employed for classical red art educ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schools.The profound education thoughts embodied in the epic can be elaborated as a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education over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dimensions of“movement,the exploration of dynamic”,“stasis,the rational meditation”and“emotion,the humanist lights”.

Jinggangshan,the music-dancing epic;education studies;education thoughts

G40-09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4.04.005

1674-8107(2014)04-0028-04

(责任编辑:曾琼芳)

2014-03-25

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重点立项项目“对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的‘示范’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XJG-11-15-2)。

张承龙(1968-),男,江西永新人,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
井冈山诗五首
《丝绸之路音乐舞蹈大系》出版
当当鼓
基于音乐舞蹈融合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史诗
井冈山抒怀
黑人音乐舞蹈文化对桑巴舞的影响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