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体育研究

2014-04-14胡达道阳芸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敌人

胡达道,阳芸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体育研究

胡达道,阳芸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基于对影响井冈山根据地军事斗争的因素如作战地理环境、武器装备条件、战术需要、后勤保障等的分析,井冈山根据地领导人从军事体能、军事技能、战术训练、军事体育表演、实战演习等方面对广大指战员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体育在后来的革命中得到很好的延续发展,影响深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体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革命摇篮”著称。朱德同志称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是指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而言。[1](P1)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引起了敌人的恐慌,时刻面临着敌人进剿、汇剿,战斗频繁。毛泽东说,“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2](P63)为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根据地军民必须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提高部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从根据地创立开始,井冈山根据地的军民就开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体育的实践探索,并逐步发展成熟,为之后的中央苏区、延安时期军事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一、井冈山根据地军事体育产生的背景

任何形态的军事体育建设都必须根据当时的作战环境、武器装备、战术需要、后勤供给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方略,以适应战斗的需要。

(一)作战地理环境

井冈山根据地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湘赣两省交界处。红色区域主体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注:宁冈县现已并入井冈山市,酃县现更名为炎陵县)以及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这一区域森林密布,重峦叠嶂连绵不断,地势非常险要,山地面积占85%以上,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到1500米之间,最高峰是位于酃县境内与江西交界的酃峰,海拔2115米。这里交通非常不便,多是山林小道相连,出门就要爬山。这样的山地地理环境要求指战员们要有一双铁脚板,具备很好的体能,能跑善爬,能长时间急行军。军事体育训练要选择能尽快提高这些体能、技能的内容。

(二)武器装备条件

井冈山时期部队武器装备非常简陋,远落后于敌军。即便是正规红军,主要装备也只有步枪、单响枪、鸟铳、手榴弹、大刀、马刀、梭镖等,另有少量的机枪和迫击炮,甚至于“井冈山会师后,湘南农军近万人上山,枪支显得特别紧张,陈毅为十二师师长,几乎是‘梭镖师’”。[1](P217)游击队、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的装备还不如正规红军,尤其是弹药很少,红军作战时要求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射击要接近射击,不到一百米以内不射击”。[3]针对这样的武器装备条件,要求军事体育训练时要能射得准、投得远(准),尤其要突出刺杀技能。

(三)战术需要

井冈山根据地处于四面敌人的包围之中,红军经常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进攻,武器装备又落后,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井冈山广袤的山林成为红军天然的屏障,为之提供了回旋的空间;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使敌人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基于这样的生存环境,毛泽东受到井冈山绿林武装“朱聋子”对付官兵围剿“不要会打仗,就要会打圈”策略的启发,提出“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等作战策略,进而于1928年1月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游击战术,到1929年4月发展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1](P202-204)战术。游击战成为井冈山时期最主要的战术,也成为之后我军长期坚持的战术。围绕这一战术,要求部队比敌人能跑、比敌人快、比敌人准、比敌人能拼(刺杀),即军事体能和技能要更强。[4](P21)

(四)后勤保障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处于“四周白色恐怖”之中,敌人除了频繁的军事进攻之外,还实行经济封锁,导致物质缺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对此,毛泽东讲过:“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有时真是到了极度”。[2](P53)因此,井冈山军事体育训练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天然地理环境开展训练,自制简易器材开展训练。

正是毛泽东等根据地领导人能及时把握井冈山根据地的作战背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军事体育发展方略,才保证了井冈山军事体育训练能正确发展,为提高部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打下基础。

二、井冈山根据地军事体育训练内容

基于井冈山根据地的作战背景,井冈山军事体育训练主要从体能、技能、战术等方面开展,发扬艰苦奋斗、勇敢顽强的精神严格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体能训练

1.跑步

跑步历来是军事训练的基本内容,井冈山时期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部队要适应游击战和山地作战环境的需要。迂回退守时要让敌人打不着,就要比敌人跑得快;进攻时要出其不意,往往需要长途奔袭。因此,红军的跑步训练非常艰苦,“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一听见哨声,立即集合,照例是二三个小时的跑步”。[5](P536)而且,跑步训练时经常要全副武装。陈伯钧在步云山改造袁文才部队练兵时,“下操时一跑就是几十个圈、上百个圈,一听稍息,大家把帽子卸下来,头上的汗就同下雨一般”。[3]艰苦的跑步训练练就了红军“飞毛腿”的本领。唐天际回忆井冈山根据地著名的草市垇战斗说:“我二十八团到高陇(注:地处湖南茶陵)以后,敌军杨如轩见我军主力在湖南,企图攻我不备占领宁冈县城,没有料到我军从高陇一夜急行军一百几十里来到了浬田(注:地处江西永新)。天还没亮,在浬田没有休息,又从浬田跑步到草市垇附近埋伏起来。埋伏不久,敌人七十九团进入我们的埋伏圈内,我们便向敌人猛袭,一下把敌人打垮了,还打死敌团长刘胡子。在草市垇把敌人打垮以后,我们一直追……我们追到永新时和敌人发生巷战,不倒一小时就攻下了永新城。”[5](P341-342)

2.爬山

要和敌人在井冈山“打圈圈”必须会爬山。爬山不但要求体能好,还是一项技术活,要手脚并用、身手敏捷。爬山是毛泽东最喜爱的运动之一。毛泽东在井冈山更是重视爬山训练,并身体力行。“毛泽东同志虽因长途行军穿草鞋磨破了脚,但仍亲自带领战士们一起爬山”。“据一些老同志回忆说:1927年旧历9月左右,毛泽东同志曾带领红军战士在井冈山上茅坪附近的步云山练习爬山”。[6](P418-410)当时把爬山叫做“打野操”,获胜者还有奖励。1928年冬季整训时,28团训练抢占山头时每个人还要背上二三十斤的石头,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的重来。井冈山山多,经常把跑步和爬山结合起来训练,往往跑步就在崎岖的山路上进行。宋裕和回忆,“茨坪四周都是高山,一跑步就是爬几个山头”。[5](P536)1929年1月底,井冈山失守,黄洋界被敌攻破的时候,李灿率领战士把绑腿结成绳子,从悬崖上攀岩而下,成功突围。之后,王佐带领32团也是凭借平时练就的爬山本领,坚持在深山老林与敌周旋数月之久。

3.力量训练

井冈山时期简陋的武器装备,少量的弹药供给,决定许多时候要凭刺杀解决战斗。步枪、大刀、马刀、梭镖,甚至木棍、板凳、农具都是武器,在刺杀搏斗中力量往往起决定作用。俗话说,“莽汉打死老拳师”,因此,官兵们都自觉重视力量训练。但是当时条件简陋,没有齐备的力量训练器材,一切只能“土法上马”。简单的俯卧撑、扳手腕、角力游戏是官兵经常训练和游戏的内容。另外,官兵们还制作了许多石锁、石担、石力举等简易器械来训练力量。现在,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还保存着红军训练力量时用过的石力举和石磨盘,井冈山博物馆还保存着王佐练力量的石锁。

(二)技能训练

1.队形、队列

队形、队列是古往今来军事体育训练不可缺少的内容,古代作战讲究阵形、队形,各种变化纷繁复杂。近现代军队中队形、队列的训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极具表演和观赏性。井冈山时期常用的训练内容是立正、稍息、开步走等。队形、队列训练强调遵守纪律,体现服从,展示军威。当时的队形、队列训练突出实用性,摒弃了过于复杂的变化。针对不同的训练对象,队形、队列训练的要求不同。对新战士,队列练习是主要训练内容之一,改造绿林武装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整训和地方武装训练时队形、队列也是主要科目,目的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军人规范。而对老战士,队形、队列训练次之。“四军……在军事训练方面,应以巷战、冲锋、游击、散队、袭击……为重要学科,稍息、立正、开步走……比较次要”。[7](P139)陈毅也谈到:“只是把那些摆架子的与作战无多大关系的繁冗虚文去掉,大概注意传令、侦探、警戒、瞄准及野外实习。”[7](P365)这也表现出井冈山时期部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2.射击

射击是井冈山时期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当时部队使用的武器可谓五花八门,有步枪、鸟铳、单响枪、九响枪等,还有少量的机枪和迫击炮。步枪射击的姿势主要有立姿、跪姿和卧姿三种,都是无依托瞄准。战士们经常交流射击经验,自己琢磨射击训练的技巧。比如贺子珍在她住房后边的小平地插上一根竹竿,上面挂上一面旗子,用手枪练瞄准。[8](P53)当时弹药少,训练中难得有实弹射击,就采取“开弓不放箭,瞄准不发弹”[5](P536)的办法。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用心刻苦训练,涌现出许多神枪手。例如,伍若兰能骑马左右开弓,是双枪女将。她练双枪是因为“多一支枪就多一份力量,如果右手负伤了,还可以用左手消灭敌人”。[9](P56)莲花县赤卫队队员李海云,精于射击。龚铁回忆:“说起李海云真是了不起,天上飞的鸟,他一举枪准能打下来”。[5](P412)

3.刺杀

红军人多枪少,弹药也不足,因而注重各种刺杀训练。刺杀的武器是多种多样,有步枪、大刀、马刀、关刀、梭镖、匕首,等等。刺杀首先需要勇气,训练中要注重拼杀精神的培养,同时要有很好的技能,特别需要一些武术功底。湘赣边界民风强悍,习武成风,尤其是客家人男子有练武防身的传统,王佐就是客家人中的武术高手,他们练起刺杀来更得心应手。战士们经常在训练之余切磋武艺,吴光照回忆:“晚饭后就在白云寺门口搞文艺活动……发动战士打拳、耍大刀。”[3]红军官兵经过严格训练练就了过硬的刺杀本领,而敌人“最害怕面对面的拼杀,一见我们冲锋,他们转身就逃”。[5](P412)

4.投弹

当时手榴弹(注:为麻尾手榴弹,形似大鸭蛋)是威力较大的武器,数量有限,部队难得有实弹训练机会,战士往往用形似的石块来训练,比赛谁投得远、投得准。唐天际回忆五斗江战斗时说:“我们组成排子手榴弹,在排子手榴弹前面是驳壳枪……我们接近敌然后,用排子手榴弹向敌人一个猛打(那时是用麻尾手榴弹,因用步枪火力不强)。”[5](P339)

5.跨越障碍

这是一种组合练习,有低姿势快跑、匍匐前进、翻滚、攀爬、跨越壕沟等。当时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训练都是在野外进行,利用天然的地形地物。这种训练难度更大,更接近于实战,因而效果更好。毛泽东非常重视作战时利用地形、地物,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他在教导队讲课时特别强调这一点。跨越障碍训练很好地体现了毛泽东这一思想。

(三)战术训练

井冈山时期红军采取的基本战术是游击战,而这里所讲的战术主要指战斗中的进攻队形。朱德根据多年的实战经验和在德国、苏联学习的军事知识,发展了红军进攻队形。他在梨埔头就搞了新的军事战术训练。李奇中回忆:“新的军事学说从战术讲,以连为单位,疏开队形,品字型,梯型,这样敌人一个炮弹下来伤己就少,叫梯次配备。战术上叫弧形散兵群。国民党那时还是搞得一字散兵形。弧形散兵群可以避免敌人集中火力,从一字散兵形到弧形散兵群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是一件大事。这样能够以少胜多,一个连可以对抗敌人几个连。新的军事学说战术,一个是疏开队伍,梯次配备,一个是弧形散兵群,我们学了近半个月。”[3]朱毛会师后,朱德创新的战术队形在红军中广泛使用。

(四)军事体育表演

军事体育表演是展示军威、娱乐官兵的很好形式。井冈山时期大型的庆祝活动和联欢晚会上经常有军事体育表演项目。1928年底,在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的庆祝大会上就进行了军事表演,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都观看了演习。在军民联欢大会上,一些表演没有音乐的伴奏,就是集体的刺杀;一些表演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有了伴奏,军事动作也更具艺术化。当时经常表演的项目有《军事演习歌》、《马刀舞》、《杀敌舞》、《梭标舞》、《红缨枪舞》等。[10](P419)

(五)实战演习

重视实战训练是井冈山时期军事体育的特点,因为有些战士“昨天入伍,今天就要参加战斗”,不能等训练熟炼后才参战。实战演习可以使新战士尽快地成熟起来,达到实战的要求。一般实战演习分为两部分,“红军”和“敌军”,演练各种技战术。袁文才部在步云山练兵时,毛泽东组织战士分为“红军”和“白军”,打野操抢占山头,获胜者奖励“三颗子弹,两片烟叶或一双草鞋”。[11](P3)1929年,红四军和红五军在江西瑞金会师,两军进行了军事演习,演习后朱德还进行了讲评。

在科学、合理的建设方略指导下,井冈山军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组织训练,形成了井冈山军事体育的特色,初步形成了我军军事体育的优良传统。这种特色和优良传统成为部队流淌的血脉和精髓,并随着红四军、红五军的转战和发展壮大得到很好的延续,影响深远。

三、井冈山根据地军事体育的延续

井冈山根据地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条件和作战需要,确定了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内容。后来红四军、红五军下山开辟了新的根据地,基本延用了井冈山的军事体育训练体系。在之后很长时期内我军都是战斗生活在四周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活动区域基本在边远山区,装备是“小米加步枪”,采取的主要是游击战术。因此,井冈山军事体育得以延续。

中央苏区时期,在毛泽东“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11](P4)思想指导下,各项体育活动尤其是军事体育蓬勃发展,部队和地方武装开展了以军事体育训练为主的大练兵。中共中央局也提出了“提高军事技术”与“体育军事化”的口号。[11](P6)1933年“五一”体育运动会后,毛泽东指示:“应该把苏区的体育活动很好的开展起来,尤其是军事体育和田径运动。”[6](P421)中央苏区举办过十多次大型运动会,运动会一般设有军事体育竞赛、政治文化竞赛、体育运动(注:田径、球类等常规运动项目)竞赛。1933年福建军区赤色运动大会,军事体育的比赛项目有“劈刀、刺枪、抢山头、实弹射击、着装、武器检查、目测距离”。[11](P361)1933年8月1日前后,为纪念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在江西永丰召开体育大会,“军事体育项目有刺枪、投弹、射击、武装越野和队列等”。不但是部队和地方武装,少年儿童的军事体育也受到重视。1933年9月,毛泽东在瑞金沙洲坝检阅了全县儿童团的红缨枪刺杀、投手榴弹、打马刀花等比赛项目。1933年5月,闽赣两省少先队军事体育比赛大会在瑞金召开,内容为“步伐操练、散兵群、瞄准、投弹等”。[6](P423-424)

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边游击队整训时,“军事上,进行了队列、射击、刺杀、投弹等技术训练”。[12](P231)湘赣红军学校的军事课有三大教程,“一是操典,二是射击教范,三是筑城……首先进行基本动作和队形训练及班、排、连的操练,然后进行侦察敌情,利用地形地物等战术训练……在训练跨越障碍物中,教员摆下五道障碍物,要求我们接连跨越过去……至于拚刺刀、练劈刀,更是我们军事课训练中很过硬的必修课”[1](P119-120)。在湘赣革命根据地少年儿童也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时刻准备成为革命的接班人。1932年5月,湘赣儿童局举办全省儿童总检阅,有二十余县儿童团的代表参加,“内容有三:一是集体军事演操,项目有正步、跑步、齐步走,以及刺杀、投弹等”,“接着永新县在埠前街举行全区少年先锋队操练检阅比赛……比赛以后有500余名青年集体报名参加了红军”。[12](P99)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在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根据作战的需要,确定了射击、刺杀、投弹三大技术为训练重点科目。[13](P88)“军事体育的热潮,尤为空前,特别是各团把武装爬山,武装爬障碍,手榴弹掷远,实弹射击作为必须经常练习的课目,武装泅水也特为表演,边区保安司令部的体育干部训练班即专门为军事体育开展而设”。[13](P26-27)贺龙指示部队,在加强军政训练的同时,也要抓好体育训练,要着重训练射击、投弹,刺杀、超越障碍和越野赛跑等对作战能起到直接作用的项目。[13](P88)

朱毛领导的红四军、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之后不断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它们都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着深厚渊源,井冈山军事体育也随之传播开来。并且,随着毛、朱、彭在党和军队领导地位的不断加强,他们的军事体育思想对我军军事体育发展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1]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A].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忆录[Z].内部资料,1986.

[4]彭勇,胡达道,等.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意志品格教育——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M].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6]谷世权,杨文清.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1.

[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M].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8]陈冠任.贺子珍[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9]毛秉华.罗霄红旗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10]刘云.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

[11]曾飙.苏区体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2]回忆湘赣苏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13]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A Study of the Military Sports in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HU Da-dao,YANG Y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Military sports wer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Based on the factors that effect the Red Army's fights such as typological features of battle field,condition of arms,tactic needs and logistics guarantees,military sports trainings were carried out over the Army's commanders and soldiers in terms of body strength,military skills,tactic discipline,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war games. Such experiences of military sports were well inherited and thriving in later history of CPC-led armies.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military sports

K263.4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4.04.002

1674-8107(2014)04-0010-05

(责任编辑:韩曦)

2014-01-10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体育研究”(项目编号:12TY09)。

1.胡达道(1969-),男,江西永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2.阳芸(1970-),女,江西安福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井冈山诗五首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敌人派(下)
井冈山抒怀
足够是够的敌人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最后一个敌人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