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沿海地区智慧城市建设

2014-04-11王静静邰欣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智慧建设

王静静,邰欣欣

(1.山东胶州市产业新区管理委员会,山东 胶州 266300;2.青岛工学院,山东 胶州 266300)

浅析我国沿海地区智慧城市建设

王静静1,邰欣欣2

(1.山东胶州市产业新区管理委员会,山东 胶州 266300;2.青岛工学院,山东 胶州 266300)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对城市发展提供的新的契机,也是解决当前众多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在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管理方面及居民生活方面等都具有传统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沿海地区以其良好的区位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优势在建设智慧城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也存在对智慧城市认识不足、过度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等问题,这就需要沿海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其优势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城市发展;沿海地区

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涌入城市,城市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随之带来了城市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接踵而至的是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人们开始对城市产生怀疑与失望。如何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人们开始反思如今的城市运行模式,“智慧城市”应运而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也大幅度的提升,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中国城市的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智慧城市的出现给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借鉴。

1 智慧城市的内涵及特点

1.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是由“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演化而来。2008年11月,I B M公司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关系理事会上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随后在世界各国引发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

关于智慧城市的确切含义,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研究机构也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给出了不同的定义。I B M公司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通信技术来感知、分析、整合,并智能地影响应在其管辖范围内市民关于环境、安全、城市服务、民生、当地产业活动及需求,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城市来生活、工作、休息及娱乐。”[1]《中国智慧城市体系结构与发展研究报告》对“智慧城市”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构建了支撑城市发展的智慧化环境。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2]

1.2 智慧城市的特点

1.2.1 经济上高效低碳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传统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之上的,从短期效益来看,经济获得了突破性的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本质的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的消费量急剧攀升,能源的总需求已经大于总供给,这不仅会制约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此外,能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带来了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这些又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智慧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科技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一方面改变以往高投入、高产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传统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实现经济的高效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断开发清洁新能源,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能、风能等新能源应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从而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的城市经济发展体系。

1.2.2 管理上方便智能信息化

在现有的城市管理体系中,各类资源与信息往往是分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来管辖,这就割裂了城市管理功能的整体性,导致城市管理功能分散化和滞后化,大大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效率,这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也是不相符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变全能型、审批型、高成本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智慧城市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政府通过由物联网、数字化、云计算的智能化的支撑体系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不仅能为市民提供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信息,还能够构建一站式的审批服务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1.2.3 生活上舒适便捷充满活力

沿海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优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等优势条件,吸引了大批的居住者,然而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竞争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等,这些都使城市原本拥有的优势大打折扣,如何使城市更适合人类的居住,这是全世界都在探讨的问题。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使这一理想变为现实。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将城市生产、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需求联系到一起,并通过云计算将物联网感知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使公众对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及时感知,充分享受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休闲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同时智能化的监控管理体系,可以及时检测到城市污染,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城市的生态与安全。

2 沿海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2.1 沿海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

2.1.1 经济实力雄厚

自古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较内陆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借助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抓住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契机,积极吸引外资,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发展,据相关统计,“2012年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为301811.284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4%。”[3]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更高一级形态,建立智慧城市需要较高的经济基础来发展相应的配套设施,从这一角度讲,沿海城市较内陆城市建立智慧城市更具优势。智慧城市的发展还需要智慧型的产业,东部地区拥有良好工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之丰富的招商引资经验,不仅有利于引进国外相关的跨国企业,也有利于发展本土智慧型企业,推动原有传统企业向智慧企业的转型。

2.1.2 科学技术先进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因而智慧城市的建立,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一直是制约中国发展的软肋,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不仅经济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科技水平也不断提升。从两弹一星到八六三计划再到目前我国载人航天、计算机等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的科技发展由自力更生逐步发展到自主创新。沿海地区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其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条件,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产出更多的高科技的成果。

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掌握高薪技术的各类人才。当前我国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各高校或科研机构,而大部分的优秀高校及科研机构都建立在沿海地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897所高等学校名单(不含高职类院校),有428所普通高校分布于沿海12省(含北京,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所有高校的48.7%。沿海地区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占优势,而且凭借其经济优势也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各类专业人才占全国人才总量的43.2%。这些都为智慧城市的建立提供了技术与人才支撑。

2.2 沿海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建设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首倡于2009年,到如今的发展也不过四五年,国内外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尤其是在国内,还并未掌握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所以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民众,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存在偏颇。有些人将智慧城市等同于“网络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盲目地启动更多方面的信息、数字、互联网等方面的应用,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因而形成了很多智慧孤岛。民众更是视智慧城市为政府政绩工程,对其缺乏热情。

2.2.2 技术上过度依赖外国公司,威胁国家信息安全

智慧城市由智慧地球这一概念衍生而来,而这一概念的首倡者I B M公司目前掌握着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中国本土的智慧城市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仍处于研发起步阶段,我国沿海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等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很多都是由I B M公司量身打造的,这样就造成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技术上过度地依赖外国公司,容易受到外国公司的垄断威胁。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需要传输和处理的信息量极为庞大,这就导致我国在与外国公司合作的同时必须加强信息监控,防止外国公司以合作的名义窃取我国的企业商业机密、政府机密乃是国家的机密,从而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

3 沿海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提高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有步骤地展开建设

在认识到智慧城市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指导,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层面进行设计与规划。智慧城市的规划不仅要有高标准,还要具有前瞻性和连续性,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建立统一的国家城市信息化管理标准和物联网标准,提升全国范围内信息的联通性与协调性。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的规划要必须立足当地民众的衣食住行,以人为本,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实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智慧产业的引进与发展,再到后期各种管理系统的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步步有计划的开展实施。此外,还需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做好法律保障,同时,对出现问题的环节也要做好问责,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沿着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3.2 研发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基础是信息,它需要智能识别技术、泛在网、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信息化产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尚处在发展初期,还没有开发出能够覆盖全国的高品质、系统化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加强对智慧城市相关的新兴技术产业的支持,加强资本与技术投入,将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慢慢摆脱对国外公司的技术依赖,逐渐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自主开发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智慧产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此外,还要加强数据信息的审核和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

3.3 改革当前教育体制,培养高科技人才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智慧产业,这也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就业情况看,一方面是每年一次的“史上最难就业季”,一边是各类企业的用工荒,尤其是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智慧城市的建设及与其相适应的一些配套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当前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在高科技人才方面,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适时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新兴专业,如增设物联网等专业,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培养专门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研发能力的高端人才。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用工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所以必须加强职业院校人才的技能培训,强化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1]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中国信息产业网.中国智慧城市体系结构与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wwwzikoocom/reports/4muypm4lz.html. 2012-2-3.

[3]蔡建荣.浅析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原因及对策[J].区域经济,2013,(6):156.

责任编辑:邓荣华

F299.27

A

1672-2094(2014)05-0019-03

2014-07-18

王静静(1987-),女,山东胶州市产业新区管理委员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邰欣欣(1987-),女,山东胶州市,青岛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智慧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上海市沿江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