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初期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创办探源

2014-04-11陈忠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建校师范学校协和

陈忠辉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 350007)

我国公共学前教育肇始于清末,公立蒙养园的师资多来自官办女子师范学堂,私立幼稚园多由英美教会创设,师资多由教会系统的幼稚师范学校或幼稚科承担。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就是后者的代表。

福建近代幼儿教育在国内领风气之先。福州协和幼师培养的师资分布于福建、台湾、香港,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该校由美国美部会(公理会)、美以美会(卫理公会)和英国安立甘会(圣公会)等联合创办[1]232,英文校名是Foochow。

Union Kindergarten Training School[2]292。1951年9月,该校由人民政府接收,并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次年改名福州师范学校,1956年分立福州幼儿师范学校,2012年实现向二级师范的蜕变,成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屡经变迁的办学史是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一个样本。因档案散佚,该校创办时间莫衷一是,1914、1915、1916、1927年等各有说法。本文爬梳钩沉,试以一个学校的创办还原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最初场景。

一、1914年说含混不清,不足征信

持1914年建校说的主要有《中国师范教育史》《中国幼儿教育史》等教育史志。

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述及“正式的幼儿师范教育机构开始出现”时列举:“这其中较有名的是福建厦门怀德幼稚师范学校(1912)、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1914)、浙江杭州弘道女学幼师科(1916)、江苏苏州景海女学幼师科(1917)等。”[3]95至于具体的创办时间并无考证。

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说:“1914年,教会在福州创办福州怀德幼稚师范学校。”[4]224不仅没有说明时间的来历,连校名都与厦门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混作一谈。

1914年建校说最早见于袁昂《中国幼稚教育之瞻望》一文,其附表《四十五年来中国幼稚教育之发展》有“第一所私立幼稚师范学校,福州教会主办,1914年”的字样[5]。

袁文附有许多当时幼稚教育的统计数据而为研究者所重视,唐淑、寇崇玲考订的《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也根据袁文确定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创办于1914年[6]。

1912年由英国长老会创办的厦门怀德幼稚师范学校被公认为我国最早的幼师学校。袁文说法含混,将协和幼师与怀德幼师混作一谈,故1914年说不足为征。

二、1916年说原始出处不实,亦不足信

1916年建校说最早见于1990年出版的《福建师范教育史》。但其原始出处不实。

檀仁梅《福建师范教育史》一书记载:“1916年,美英在福州的美以美会、公理会、圣公会等三教会在福州鳌峰坊合办一所幼儿师范,称福州协和女子幼稚师范学校,这是外国教会在福建省设立的第二所幼儿师范学校。”[7]22

追寻作者标注的史料来源,系黄毓法在《福建文史资料》回忆文章,说:“一九一一年美以美会、公理会、安息间会三教会在烟台山麓设立‘福建协和大学’……一九一二年三教会又联合……设立……‘福州协和职业学校’。不久,三个教会又在城内鳌峰坊合办一所师范学校,称为‘福州协和幼师女子学校’。”[8]169该回忆文章并未具体提及协和幼师的创办时间,只是说在1912年之后。而《福建师范教育史》却据此认定“1916年”,当为不确。

其实,作者对1916年这一说法自己也不敢肯定。书中多处以“民国初年”这一含混的说法来表述协幼的创办时间[7]45,足见作者对1916年说亦不自信。

但1916年说被地方史修志所采用。以1998年版的《福建省志·教育志》为例:“民国5年,美英三个教会在福州联合设立协和女子幼稚师范学校。”[9]489地方志影响很大,就使得1916年说常被引用。

其实就是在省市区三级地方志中都同时存在协和幼师1915年建校的说法(下文再加详述)。

三、1927年说系孤证,明显有误

1927年建校说见于林家漆《略忆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民国16年前后……三个公会联合筹办协幼学校,负责创办人为安师姑、力师姑、齐师姑。”[10]393

还有另一个出处也支持1927年说。因当年协和幼师落址于鳌峰书院故地,位于福州于山北麓,所以《于山志》“鳌峰书院”一节就顺带提及协和幼师,“1927年,由美国美部会、美以美会和英国安日甘会(简称‘三公会’),在原鳌峰书院旧址合办‘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专修女生,毕业后充任幼儿教师。”[11]36

其实此仍出于林说,该文后附有“史料辑要”说明其来源是《福州坊巷志》。而该书正是林家漆的手稿[12]。

所以1927年说乃是孤证,举一反例就可说明其不成立。协和幼师第一任华人校长黄世明原系该校学生,毕业以后“在兴化任教两年后,因母校需要,调回福州协和幼师附属的幼稚园任园主任兼师范部教师。由于她工作出色,1923年教会送她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育系幼稚师范专业深造。”[13]128-134由此可见在1923年之前该校就早已经有自己的毕业生,1927年建校就是不可信的。

尽管林家漆关于办学的其他记载具有相当价值,但在建校时间这一点上,林家漆的回忆有误。

四、1915年说得到档案史料的证实,是确切的

1915年建校说主要见于《百年中国幼教》《福建省志·教育志》《福州市志》《鼓楼区教育志》等。

《百年中国幼教》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撰的一本史实性文献。以时间为序勾勒了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发展的历史轨迹。书中介绍“福州幼师的前身是福州协和女子幼稚师范学校,1915年1月由美国传教士创办于福建省古田县,后迁至福州鳌峰坊14号,与初级小学与幼稚园合署办学。”[14]98

《福建省志·教育志》在介绍“福州幼儿师范学校”时说其“前身是福州协和女子幼稚师范学校。民国4年(1915年)由美国传教士安毓明创办于古田县,旋迁至福州鳌峰书院旧址。”[10]558《福州市志》《鼓楼区教育志》都有相似的说法。

1915年建校说素来为该校所采信,1992年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曾经据此举办过77周年校庆活动,该校校友和社会各界均广泛认同。郑健成在《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百年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就持这一观点[15]。

笔者查阅的档案史料确证了这一说法。福州市档案馆藏有1947年福州市政府教育科存档的《私立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关于本校附设小学幼稚园概况表及教职员名册清查照备查由》的(榕)协教第二十九号文件,是当时校长陈维华具名的呈文:“本校附设小学及幼稚园,创于民国4年,其教育方针原以普及小学与幼稚教育为宗旨,且为本校师生实习之园地,并依据小学课程标准办理以来垂三十二载矣。其成绩素为教育主管机关及社会人士所称许。惟溯自榕垣两度沦陷,一迁洋口,再迁闽清,在此播迁之间,本校仍属继续办理,未尝间断。迄今抗战胜利,本校奉令迁回原址以开学,徒以内迁日久,致失联络。窃以教学为不断事业,其教学应日益求精以合时代之需,尚赖教育主管机关加以指导而改进,除另行遵章呈请立案外,相应检同本概况表及教职员名册函请查照备查为荷。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八日。”[16]该档反映了该校创办之初就坚持教育实践在培养中的优先地位,同时也附记了该校准确的创办时间。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教会档案,因为当年协和幼师是英美教会创办的,接受教会的经费资助,所以教会组织有案可查。创办该校的三公会之一美部会编有《美国海外宣道理事会年报》,其第110-114卷汇编明确记载: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创立于1915年,是由三个差会美部会、美以美会和安立甘会联合组建。年报记载该校附设幼儿园,还记载了第一座校舍的捐赠人和落成时间、学费及膳宿费、外籍教师姓名及兼职教师人数、在校幼师生与幼儿的数量、幼师毕业生数及优秀毕业生的去向等[17]。在本编后的其他年份汇编本中也有类似内容,数据、人员有所变化,但成立于1915年的说法是一致的[18]28,36,79。

至此,协和幼师创立于1915年当无疑义,这是近代中国继厦门怀德之后的第二所独立建置的幼儿师范学校。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建校记载中多处提到“古田县”。

五、关于协和幼稚师范前身的问题

据《古田县志》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英籍女教士惠师姑在英教会创办的萃英女校开办幼师训练班。民国4年(1915年),美国人安毓明在美教会创办的后巷幼稚园开设幼师班。两者皆为福州协和女子幼稚师范前身,为全省最早的培养幼师的场所。”[19]721

这一条史料与《福建省志·教育志》相呼应:“古田萃英女子学校最早附设幼师训练班”[10]758。这印证了萃英女校及其幼师训练班的存在,但省志没有涉及时间等更详细的信息。

据《福建省志·教育志》第二章所记,萃英女校是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英国圣公会女教士颜师姑在古田新义山创办的育婴堂发展起来的,内设幼稚园[10]88。

萃英女校幼师训练班与协和幼稚师范学校的关系也为福州师范学校的校史记载所证实。因福州幼师在1952-1956年间曾作为福州师范学校的幼师科,所以福州师范的校史记载协和幼师时提及“1898年澳大利亚教士聂保办有基督教萃英学校,设有幼儿培训班。”[20]20虽然时间(1898年)、创办人不一致,但肯定了“萃英学校”与协和幼师是有渊源的。

至于萃英女校幼师班是怎样并入协和幼师的,目前仍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萃英女校幼师班是从属于萃英女校的。作为独立建置的协和幼师从1915年开始建校是确定的。

六、一所民国初期幼师的创办场景

现在可以描述建校当时的场景:安毓明(Bertha H.Allen)是美国公理会的布道者,被派到福建省,1915年在当时福州郊县古田建立了一个幼师培训班,同年就搬迁到福州,在福州最中心的鼓楼区择鳌峰书院旧址办学,三家教会联合以“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为名,附设幼儿园作为教学实践学校。这是国内第二所独立建置的幼师学校。创办初期,学校规模不大,学生有两年制正科20多人,一年制预科10多人,附属幼儿园有80余名幼儿。初期教师不足10人,有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外籍教师,更多的由本地教师充任。第一期校舍是由美国教友捐建的,1923年大楼才完工。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半天教幼稚园、半天上课学习,毕业生在省内外各地都成为当地幼稚园的创办人或教师。以1924年为例,当年有8名学生毕业,其中一名远赴婆罗洲工作,一名参加全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大会。有些年份还选送优秀毕业生到美国留学深造,其中黄世明学成归国后回母校任教,1932年成为第一任华人校长。即使在抗战中福州两度沦陷,协和幼师内迁顺昌与闽清坚持办学不辍。该校以协和为名,前后凡36年,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培育了大量优秀师资。

[参考文献]

[1] 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 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M].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2] 黄光域. 外国在华机关公团名汇(十二)[A].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 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第27辑[C].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3] 崔运武. 中国师范教育史[M].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

[4] 廖其发. 中国幼儿教育史[M].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

[5] 袁昂. 中国幼稚教育之瞻望[J]. 教育杂志.1947(1).

[6] 唐淑、寇崇玲. 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续)[J].学前教育研究.2003(4).

[7] 檀仁梅,庄明水. 福建师范教育史[M]. 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8] 黄毓法. 福州“三·二四”学生运动[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福建文史资料 第13辑[C]. 1986.

[9]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建省志 教育志[M]. 北京市:方志出版社, 1998.

[10] 林家漆. 略忆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学校[A].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文史资料选编 第5卷 基督教天主教[C]. 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11] 谢其铨. 于山志. 北京市: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12] 刘媛. 耗时6年首本《福州坊巷志》出炉[N].东南快报,2013-10-15(A8).

[13] 黄筱明.忆妈妈——为幼教事业奉献一生的黄世明[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卢湾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卢湾史话 第4辑[C]. 1994.

[14] 唐淑,冯晓霞. 百年中国幼教 1903-2003[M]. 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15] 郑健成. 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百年历史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探究. 2008 (1).

[16] 福州市档案馆存,编号906-1-677.

[17] Annual Report - 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 Volumes 110-114, P157-158.

[18] Annual Report - 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 Volumes Volumes 120-125.

[19] 李扬强;古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古田县志[M]. 北京市:中华书局, 1997.

[20] 黄典文. 福州师范百年史[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建校师范学校协和
主编寄语
——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高申作品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我校举行建校70 周年校庆活动
衡士玉美术作品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福州大学喜迎建校60周年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