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新生家长“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2014-04-11郝一玲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离焦虑入园新生

郝一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幼儿园,陕西杨凌 712100)

每到开学,幼儿园新生班活动室总会出现幼儿的哭声,有的躁动不安,有的缠着家长不愿留下,有的甚至拒绝饮食、睡眠等,这种在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表现出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1]。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顺利度过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期,是幼儿园关注的焦点。我们发现,幼儿的分离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家长,家长的焦虑会直接影响幼儿顺利入园。

研究发现,家长的分离焦虑对幼儿的不安情绪有强化作用,是幼儿产生环境适应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2]。有家长在外面哭,孩子在里面哭;有的家长依依不舍重复和孩子告别;有家长反复叮嘱老师照顾好孩子;更有甚者,连工作也顾不上了,每隔半小时给老师打一个电话……,凡此种种,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3]。作为幼儿园,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长克服分离焦虑,度过难关。

一、幼儿园新生家长“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

针对家长分离焦虑的现象,我们仔细分析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情感寄托缺失

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视线之中,在家庭中建立起来稳固的、单一的亲子关系,孩子一上幼儿园突然被外界的社会关系打破,必然会给孩子及成人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尤其是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更是家庭的核心,家人对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突然离开家庭,父母心里空落落的,情感寄托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缺失。

2.家长对孩子养育方式改变的不适应

在家里,成人围着孩子转,孩子的一切活动基本都是在成人的包办下进行的,形成了事事为孩子代劳的生活方式。而在幼儿园,两三个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凡事要孩子亲自动手的状态让家长不放心,产生了慌乱感,着急又帮不上忙。

3.家长对老师不信任

家长不相信老师会对孩子好,认为非亲非故的,怎么能对孩子好呢?担心孩子受委屈,得不到像在家里一样的照顾。再加上一些老师本身缺乏责任心或业务不够成熟,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家长不放心、不满意。

4.家长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

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得到的关心和爱护都是来自父母亲人等,而幼儿园的教育者却是陌生的老师,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不了解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5.幼儿的依赖性较强

个别幼儿依赖性较强、独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基本的吃饭、穿衣、如厕等都不能自理,甚至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家长担心孩子的生活受影响,也会产生分离焦虑。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因此,不管幼儿还是家长,产生分离焦虑都是正常现象。但是作为家长,如果处理不好分离焦虑的情绪,把它传染给了幼儿及周围的其他亲人,就会影响到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二、解决新生家长“分离焦虑”的应对措施

1.帮助家长做好孩子入园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1)入园前召开班级家长会,开展全园新生家长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了解不但幼儿有分离焦虑期,家长也有分离焦虑期,家长的分离焦虑表现直接对孩子的入园产生影响,需要适应幼儿园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需要尽快调整心态[4]。

(2)给家长人手一份《家长须知》,让其明白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要时时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带头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好家长”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保持愉快的心情,每天开开心心地送孩子上幼儿园,高高兴兴地和孩子说再见,用好心情帮自己和孩子减轻分离焦虑。

(3)帮助家长做好幼儿被褥、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等物质上的准备。如幼儿园提前公布幼儿床的尺寸,便于家长准备合适的被褥;提醒家长在幼儿的衣服、被褥上绣上孩子的姓名,便于老师辨认;让家长及时告诉老师孩子的小名和大名,好让老师快速地记住每个孩子的姓名……做细、做好有关孩子的每一件事情,让家长放心,帮助家长减轻分离焦虑。

(4)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和《给老师的一封信》活动。给家长的信中老师就幼儿初入园要注意的问题和家长们做细致的沟通,对幼儿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提前做说明;对需要配合的事项,也做一提醒,并要求家长在回信中对幼儿的各方面情况做一个基本介绍,便于老师提前了解新生特点,有的放矢做好每个新生的教育准备工作,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家长的分离焦虑便会得到一定的释放。

2.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集体生活方式的具体情况,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教幼儿学习自理大小便,会自己提裤子等。

(2)教会幼儿用小勺子独立吃饭,不要家长喂,吃饭的时候鼓励孩子尽量不要挑食,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同时锻炼孩子自己用杯子喝水。

(3)教幼儿学习独立穿脱衣服,尽量不要穿从后面系扣子的外衣,会使孩子失去练习的机会。教孩子穿鞋子时要先认清左右脚,现在小孩的鞋多为尼龙搭扣鞋,穿鞋时先把鞋摆好,尼龙搭扣都在两边,两个脚并起,两只手把搭扣拉紧按牢,站起来走一走,如果舒服了,就是穿好了。

(4)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包括入园、早餐、午餐、午休、离园等问题,在家里练习并让孩子适应,以便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作息时间。

3.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项活动包含的教育理念,形成思想上的统一

(1)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工作流程。向家长详细解读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情况以及新生班的重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具体清楚,让家长们清楚地知道孩子一天中的每一个时间段到底在干什么。这样可以逐渐打消家长心中忧虑,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同时家长的积极情绪也有利于孩子的入园适应。

(2)调整新生班幼儿的在园时间。新生入园第一天,中午12:00离园;第二天至第五天,下午4:00离园;第二周和其它幼儿一样正常5:30离园,这样做可有效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

(3)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不但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所以,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积极开展幼儿晨检和疾病预防等工作,共同培育健康儿童。

(4)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伙食管理,做到让家长放心。幼儿园的伙食管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伙食的安全、卫生、质量、营养等更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从食谱制定、食材采购、食堂加工等一系列环节上,幼儿园严把食品质量关和卫生消毒关,一方面让幼儿吃得开心,另一方面让家长放心。另外,在幼儿园大厅设置一个带有冷藏功能的食品展示柜,展示幼儿一日三餐,让家长亲眼看到孩子的一日伙食情况,彻底打消家长的疑虑。

(5)鼓励家长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表明:坚持一个行动,关键在头三天,如果能坚持21天以上,就能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想改变都很困难。所以,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月,如果家长能够坚持每天送孩子按时上幼儿园,对孩子养成上幼儿园的习惯非常重要。尽管孩子有时候会哭闹,但父母还是要态度温柔地坚持原则[4]。

4.增强家园互动,帮助家长和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1)在新生正式入园前,创设好适宜的环境,注意环境的儿童化、趣味化,所有棱角全部软包,防止幼儿碰伤。邀请新生班的幼儿和家长开展新生亲子游园活动,感受、参观班级的活动室、卫生间和午睡房,玩一玩各种有趣的玩具,听一听老师和风细雨般的声音,当家长亲眼看到幼儿园里温馨可爱的室内外环境、科学有序的活动安排、活泼快乐的集体生活以及老师亲切和蔼的关爱态度时担心和忧虑就会慢慢减少。

(2)幼儿入园后,建立良好家园互动机制,保证家园沟通渠道畅通。幼儿园抓住新生入园关键期,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早晚入园、离园时间,教师多谈一谈幼儿的在园表现,吃饭、睡觉、大小便、情绪等;利用打电话、手机短信、写便条等方式,及时反馈幼儿的各类信息;天气变化时及时温馨提醒幼儿的穿衣变化,还要耐心倾听家长的倾诉,及时处理、解决家长的各种问题,获取家长的信任。

(3)幼儿园为每个幼儿家长免费订阅报刊,开设班级家园联系栏,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建立良好的家园互动机制。定期填写家园联系册,及时互通幼儿家园情况,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和家长一起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建立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如幼儿园网站留言板、QQ群等,及时发布班级日誌,上传幼儿在园活动照片,答复家长留言,和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趣事、感人事、烦恼事等,让家长及时了解、亲眼看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照片;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陪伴孩子共度亲子快乐时光。

5.帮助幼儿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是化解家长分离焦虑的基本方法

孩子爽朗的笑声、甜甜的笑容是治疗家长分离焦虑的一剂良药。《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3]。”这对新生来说尤其重要,教师要营造温馨、自主、安全、愉悦的精神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方面使自己的行为更专业,对待幼儿更有爱心和耐心;另一方面利用幼儿园特有的环境设备,创设宽松的“家庭式”生活场景,允许幼儿暂时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满足幼儿安全需要[4]。通过有趣的故事、儿歌、音乐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肢体动作接触进行感情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吸引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5]2,”要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帮助每个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才能最终化解家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每年开学新生班幼儿绕不开的经历,更是家长们必须要面对的考验,朝夕相处的孩子忽然间要离开亲人的视线,到一个陌生的、不可预知的环境中生活,家长内心产生不安和恐惧是正常的,各种分离焦虑表现也是能够理解的,只要教师们细心观察,耐心解读,付出真心,就能和孩子、家长一起度过难关,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共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红玲.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9):30-32.

[2] 张媛媛.帮助幼儿和家长克服环境适应障碍[J].大江周刊(论坛),2013(3):34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黄真猛.家园携手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J].科技资讯,2007(4):22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入园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