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间工艺成失地农民致富金矿

2014-04-10

金点子生意 2014年4期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民间工艺绣品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的出路何在?如何解决他们的生计?苏州高新区沿太湖一带乡镇汇聚了众多传统民间工艺,村民们扬长避短,从传统民间工艺这座金矿中挖宝,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征地动迁中,厂房拆了,企业改了,大部分通过建厂征地走进工厂的村民重新回到农村,成为无业无地农民。苏州外资企业虽多,但是由于村民普遍文化低,进工厂做工缺乏技术,难以胜任,然而却掌握一门养家的手艺。苏州高新区大力发展传统民间工艺,他们往往引导村民从传统民间工艺这座金矿挖宝。

苏州高新区沿太湖一带的乡镇,具有深厚的吴文化底蕴,刺绣、缂丝、香山帮建筑、青铜器制作、玉石雕刻、红木雕刻等传统民间工艺代代相传,村民们不分长幼、不分男女,大都掌握一门手艺,能工巧匠遍布乡村,其中,队伍最庞大的当数飞针走线的绣女。

苏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州号称拥有10万绣娘,其中刺绣技艺出色的3万绣娘集中在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东渚镇、通安镇一带。“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是这一带农家的真实写照,下至垂髫幼女上至耄耋老妪,无不是刺绣好手。

传统民间工艺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就业灵活,能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保障其基本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仅东渚镇就有四五百人从事玉石雕刻,三四百人从事缂丝,千余名男子是香山帮匠人,精通木作、泥水作、砖雕、木雕、石雕、彩绘、油漆等多种建筑工种,原来靠轧石谋生、从田里刨食的三四千名村妇转而拿起绣针,以贴补家用。

苏州高新区太湖之滨的农村,因为环境保护的需要,工业项目寥寥,堪称无烟工业的刺绣作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镇湖街道总人口为1.9万人,从事刺绣、装裱、绣框制作的刺绣从业人员达1.1万人,其中,绣女8000余人,百余名有较高苏绣造诣的巧手在各项博览会上摘金夺银。2003年,镇湖街道的绣品销售收入为2亿元,占镇湖街道国内生产总值的60%,刺绣加工业为镇湖农民创造了亿元收入,镇湖人均刺绣收入为4000元,刺绣成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2000年,镇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称号。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东渚镇、通安镇一带的刺绣,不仅占领了国内的刺绣市场,还销往海外,究其原因,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与时俱进,市场定位准确,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民间艺术之路因此越走越宽广。绣女们运用各种针法、色绒、面料,以针作画,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人物肖像、山水油画无所不绣,许多出自镇湖绣娘之手的苏绣珍品,或被赠送国宾,或被珍藏。

除了精美绝伦的苏绣艺术品,苏州高新区的刺绣从业人员还把触角伸进了日本和服、韩国民族服装。东渚镇现有日本和服、韩国民族服装加工厂10余家,有日本和服大王之称的苏州市锦途绣品厂是私营企业,每年设计生产七八千件日本和服,生产的和服腰带占日本国内市场需求量的90%。有韩服大王之称的苏州市江新刺绣工艺品有限公司,也是私营企业,每年接四五万套韩国民族服装订单,因为注重产品质量,讲求信誉,从2000年起,产品在韩国免检。这些龙头企业采用集中生产和外发加工等灵活形式,接绣活的万余名绣女星罗棋布般遍及东渚镇及其周边10余个乡镇,每家每户就是流动的车间,她们在家绣活,年收入平均5000多元,绣技高的年收入逾万元,接活的绣女大都是大龄农村妇女,其中不乏八旬老妪,刺绣成了大龄农村妇女的生活依赖。东渚镇刺绣年出口总额逾亿元,其中,出口到日本、韩国、中东的绣品分别占全国刺绣出口总量70%、35%和30%。靠着绣女的一针一线,村民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并且越来越好。

在苏州,镇湖刺绣之所以名声远扬,在于其在历史传承、群体性、普及率上具有独特优势。镇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因势利导,把弘扬苏绣艺术作为农民增收、繁荣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政府全力搭台,让身怀技艺的绣女唱好戏。镇湖街道修建了长1670米的绣品街,280多家绣庄前店后坊,楼上楼下陈列着精美的苏绣艺术品,作坊内绣工们屏息静气地潜心刺绣。除此之外,镇湖绣品街上还有与刺绣配套的电脑辅助设计、丝线面料销售、装潢包装专业商店40余家。镇湖街道现已形成了集刺绣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刺绣专业市场。镇湖人还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了200余个苏绣专卖店、专卖柜台。据统计,30%的镇湖苏绣艺术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被外国人购买或收藏。

镇湖刺绣协会则担当了培养绣女、提高绣技、管理市场的职责。刺绣是特殊产品,它的质量优劣体现在多方面,其中技术制作水平、艺术含量水平最为关键。镇湖刺绣协会在成立之初就把全面提高刺绣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定期辅导刺绣艺术、举办学术讲座、评展刺绣作品,绣女们积极参加。镇湖刺绣协会培训具有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的绣女,由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刺绣大师及美术学院教授讲课,原计划培训70人,结果教室里涌进了150余人,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现如今,镇湖街道涌现了一批既有艺术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新型刺绣女工,200多名绣女是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2人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她们大多开办了绣庄、工场,招收的女工多则60余人,少则1-20人,女工们边学刺绣技艺,边绣制订单,绣品按件计酬,既能学到技术又能赚到钱。

东渚镇政府竭力宣传本镇传统民间工艺的优势,以吸引更多海外客商,提高市场分额,一改以往被动等订单的局面,绣女因此有了选择订单的余地,工价因此提高。东渚镇政府筹划修建刺绣基地,把刺绣加工厂集中管理,在租房、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做大做强。红木家具、玉石雕刻、青铜器、艺术灯笼等民间工艺,一并统筹规划,形成传统民间工艺产业链,替代开山采石等粗放型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州高新区民间工艺绣品
522亿元,68个项目苏州高新区对接大湾区一起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高新区枫桥工业园公司发行5亿元公司债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苏州高新区重“新”出发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梅州举办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艺术研究之精髓,装帧设计教学之楷模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