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和把握“三维目标”的提升和整合

2014-04-10卞永成宗凤昌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预设文本

卞永成+宗凤昌

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如果目标不明或者有偏差,教学行为就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然而诸多原因导致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误区甚至困惑。其主要表现是:无目标、目标笼统或目标单一等。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做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倪思春,2012)简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和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序的基本依据。有效的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需认识和把握“三维目标”的提升和整合。下面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3的Rea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为例。

【课文简介】这是一篇全文共59行、不到600字的对话。三位分别来自中国、英国和文莱的中学生Ma Li, Peter 和 Waled通过谈论送礼物、婚礼习俗、生活习惯及节日等话题,相互介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对话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有少量新词汇:Brunei(文莱),acquaintance, wedding reception, get accustomed to,Bonfire Night, appropriate,等。

阅读表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我们很清楚地得出结论:“知识与能力”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整体,缺一不可。而只有“知识目标”一维设定的课堂教学是低效且无生命力的。

一、教学过程

1.话题导入。

课前3分钟开始播放来自韩国、风靡全世界的《江南Style》视频,教师让学生自荐或推荐他人上台模仿跟跳。上课铃声响后学生全体起立,教师顺势让所有学生随剩下的2分钟视频跳舞。

T: Why is Gangnam Style so popular these days?

Ss: Energetic, simple, funny,...

T: Korean culture, especially Korean drama, is spreading so quickly, why? Here comes our topic today—Culture(板书). What is culture?

(学生思考片刻觉得难以准确回答,但教师没有立刻给出完整答案,而是继续话题讨论。)

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Lets have a quiz.(PPT投影展示)

(大部分答案学生是要么知道,要么猜测的,但觉得其中有些文化差异真的令人费解)

2. 文本介入。

T:Today three students will talk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Read the first 10 lines and find who they are. (快速阅读)

Ss:They are Ma Li from China, Peter from the UK and Waled from Brunei.

T:In China, how do we offer and accept gifts?

(教师让两名学生上讲台使用汉语及肢体语言表演,学生都能抓住中国人相互送礼的行为及语言特点。)

PPT展示以下内容。(学生读着觉得很有趣)

T:In the West, how do they offer and accept gifts?

(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观看一段网上下载的视频《让女孩大哭的礼物》,视频时长约3分钟,拍摄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高兴地打开包包拿出妈妈买的一件件礼物,当得知那天是自己的生日时,突然大哭,然后又转为高兴。孩子的天真可爱让学生很感兴趣。教师让学生接着阅读文本并回答该问题。)

T:So there exists difference, why?

S:Its rude not to open a present when someone gives you one. We like to see how the person reacts. We think its strange not to open it. (课文原句)

T:Lets move on. What made Peter surprised in Korea?Why do Koreans have a live hen and a rooster as a part of their wedding ceremony?(教师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母鸡和一只公鸡的简笔画,形象逼真。)

S:Roosters are supposed to drive bad spirits away from the wedding ceremony, and hens are thought to ensure good luck for the marriage.

T:What is interesting at wedding receptions in Brunei?Lets go on reading.

S: Men and women have to sit in separate areas. Alcohol is not permitted. People play loud drums even throughout the night.endprint

T:What other things do people do in Brunei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countries?

S:People use their thumb to point.(教师重复一遍并做手势)You must take off your shoes before going into someones house.

3. 故事欣赏。

读一则幽默故事Joke appreciation for cultural diversity,再次感受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因文化差异带来言行方面的差异。

A young ladys miniskirt was accidentally torn open by a young man. Please decide where they come from according to their responses to this incident.

(因版面所限,此处略)得出不同国家的人们处理问题的特点(文化差异)。Japan:over-courtesy and male-dominated; America:a place where law talks;England:gentle and conservative;France:friendly and romantic;China:hot and irritable;Thailand:ladyboy.(PPT逐一展示)

4. 话题深入。

T:Now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put forward just now—what is culture?

Ss:What people think(concepts),what people do (behaviors) and material products (artifacts).

括号内容为教师补充归纳,学生对文化的内涵有了较清晰的界定。

T:Can you use metaphors(隐喻)to talk about culture?(PPT 展示)

3个生动形象的答案分别是:iceberg,water,grammar。此时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更加到位。其中第一个隐喻教师借助于图1加以说明。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至少会用5个词归纳出文化的特点(图2)。

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化差异应该持有的态度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Right attitude towards cultural differences—we are alike, we are different;appreciate similarities, accept differences.

应该说本节课至此算得上圆满结束,但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有对美国、韩国等国的文化过度推崇,而对自己祖国文化不屑的现象,教师本人甚感忧虑,于是设计了第五个环节。

5. 话题反思。

T:When we are admiring American and Korean cultures, how much do we know about our culture.

教师播放《中国国粹文化》视频,时长4分钟,以中国古典音乐作为背景,由于没有解说及字幕,教师本人就其中依次出现的中国书法、万里长城、古筝、武术、戏剧、旗袍、剪纸、太极、国画、京剧、茶艺、刺绣、传统节日等逐一进行英文配音。如:1.Chinese Calligraphy form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2.A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in the world,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as become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ts culture.3.The guqin is Chinas oldest stringed instrument.Chinese music has a long history,and its essence is best expressed on the guqin...

应该说学生看后听后无不以生我养我的祖国的灿烂文化而骄傲。本节课在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中结束,留给学生的是无穷的思考和回味,教师预先设定的“三维目标”基本实现。可见“教什么”并不只是一个选择“知识点”的简单过程,也不是一个单纯“教学法”的问题,而是教师依据自己对语言、学习、教学、学生、课程大纲、教材等问题的理解,为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的问题。(韩刚,2011)

二、如何提升和整合“三维目标”

1. 目标设计需重视。

教师必须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来解读文本。一旦确定了合适的教学目标,就带着批判的、审慎的目光走进教材,检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向导,文本解读过程才能运行在理性的轨道上。调查显示,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大家更重视的是教学方法的探讨,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考不到位。当然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应设计得过多,而应是具体、可行的。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程晓堂, 高洪德, 2006)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2. 课标精髓需把握。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五种素养为支点,建立高中英语课程学习的总体框架。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等冲击着不合时宜的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英语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endprint

3. 文本内容需依靠。

目标设计偏执往往是脱离具体文本所致。尤其新课程强调“开放”“拓展”“延伸”,但这不意味着教师自己尽可以凭着兴趣爱好“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而是应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最根本的就是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因此学生首先要对文本有正确的理解和解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内容的确定均不可离开文本而随意想象。

4. 教师主导需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到底由谁来确定,是教参?还是教师或师生共同?由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现在出现的新问题是,有些教师一味地强调自主,把确定教学目标的权力完全交给了学生,一节课只见学生盲目地提问,教师忙碌地解答。教育的根本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怎么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呢?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能忽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

5. 意外生成需接纳。

预设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交往互动活动。预设目标的制定是以所有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英语素养提高的相关因素为基础的,不是教师简单地依据自己的主观假设和喜好来制定的。预设不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是完成最佳教学方案的第一步。确立好准确到位的教学目标,然后灵活机动地实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思春. 从“老三维”到“新三维”——单元统整教学与全面发展目标之间的效度检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4).

[2]程晓堂,高洪德. 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与高中英语教师的对话[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韩刚. 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南京市第一中学)endprint

3. 文本内容需依靠。

目标设计偏执往往是脱离具体文本所致。尤其新课程强调“开放”“拓展”“延伸”,但这不意味着教师自己尽可以凭着兴趣爱好“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而是应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最根本的就是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因此学生首先要对文本有正确的理解和解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内容的确定均不可离开文本而随意想象。

4. 教师主导需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到底由谁来确定,是教参?还是教师或师生共同?由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现在出现的新问题是,有些教师一味地强调自主,把确定教学目标的权力完全交给了学生,一节课只见学生盲目地提问,教师忙碌地解答。教育的根本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怎么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呢?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能忽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

5. 意外生成需接纳。

预设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交往互动活动。预设目标的制定是以所有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英语素养提高的相关因素为基础的,不是教师简单地依据自己的主观假设和喜好来制定的。预设不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是完成最佳教学方案的第一步。确立好准确到位的教学目标,然后灵活机动地实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思春. 从“老三维”到“新三维”——单元统整教学与全面发展目标之间的效度检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4).

[2]程晓堂,高洪德. 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与高中英语教师的对话[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韩刚. 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南京市第一中学)endprint

3. 文本内容需依靠。

目标设计偏执往往是脱离具体文本所致。尤其新课程强调“开放”“拓展”“延伸”,但这不意味着教师自己尽可以凭着兴趣爱好“独辟蹊径”“别出心裁”。而是应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最根本的就是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因此学生首先要对文本有正确的理解和解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内容的确定均不可离开文本而随意想象。

4. 教师主导需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到底由谁来确定,是教参?还是教师或师生共同?由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现在出现的新问题是,有些教师一味地强调自主,把确定教学目标的权力完全交给了学生,一节课只见学生盲目地提问,教师忙碌地解答。教育的根本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怎么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呢?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能忽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

5. 意外生成需接纳。

预设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交往互动活动。预设目标的制定是以所有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英语素养提高的相关因素为基础的,不是教师简单地依据自己的主观假设和喜好来制定的。预设不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是完成最佳教学方案的第一步。确立好准确到位的教学目标,然后灵活机动地实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思春. 从“老三维”到“新三维”——单元统整教学与全面发展目标之间的效度检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4).

[2]程晓堂,高洪德. 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与高中英语教师的对话[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韩刚. 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南京市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预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