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甄嬛传》的宫闱透视

2014-04-09尹宝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甄嬛传

摘 要:电视剧《甄嬛传》通过对甄嬛等众多宫廷女子形象的成功塑造,揭露了封建宫闱文化的野蛮与黑暗,剖露了人性的异化与复杂。该剧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跌宕,文化气息浓郁,叙事细腻唯美,在古典价值与现代取向之间保持了良好的艺术张力,是一部极具认识价值与娱乐价值的流行影视作品。

关键词:《甄嬛传》 甄嬛 安陵容 甄嬛体

《甄嬛传》是一部制作精美、剧情动人的电视剧,开播伊始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无论男女老少,都对这部电视剧有着一定程度的痴迷。观者会一遍一遍地随着剧情或笑、或哭、或喜、或悲,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剧中人物之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甄嬛传》对“封建皇权的深刻批判”,对“人性本真的深度挖掘”[1],很容易博得当下青年及市民大众的情感认同。今天的青年成长于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媒体文化、流行文化让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天真快乐的童年,毫无顾忌地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堪称个性飞扬的一代。反观《甄嬛传》,则在讲述着另一个版本的青春与爱情故事。剧中女子身陷礼法制度尤为严苛的封建宫廷,异常鲜明的等级区分,不容亵渎的纲常名教,层出不穷的繁文缛节,凡此种种无不牢牢钳制着女性身心,使之沦为封建男权文化的玩偶与祭品。显而易见,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哀当推宫廷女子为最,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她们亟需得到皇帝的宠爱,哪怕手段肮脏卑劣,哪怕双手沾满血污……宫廷文化就像是个大染缸,无论一个人如何自爱自洁,都不可能洁身自好,因为这里的生存法则与恶性竞争滋长着人对人的仇恨文化。

甄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甄嬛是一个聪明伶俐、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她本不想入宫,只愿嫁与常人,相夫教子地过着平淡幸福的日子,无奈相貌美丽让她留在了深宫。历代后宫都是是非之地,后宫中有着三宫六院三千佳丽,甄嬛原想循规蹈矩,但这又谈何容易。初入皇宫,出众的容貌与才智已引起皇帝注目,这无疑会使后宫女人产生危机感,女人的敏感、尖酸、刻薄、嫉妒与暗算,让她卷入其中,几次受宠又几次失宠,令她看清了后宫的真面目。为求自保,连对待自己的夫君,她也要计上加计,想要在皇宫之中拥有一份真爱,那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后宫是女人的天地,富丽堂皇,春光旖旎,却又危机四伏。本是一群美貌温婉的女子,但又不得不为了自身性命和家族的命运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算计中耗尽一生的青春与美好,这似水流年的繁华背后充满了无奈与辛酸。“在这里,没有正义与邪恶,只有高明和愚蠢。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人。”[2]当她们站在权利与荣耀的最高峰时,虽然风光无限、万丈荣光,但谁又曾想过这高峰是由多少人的白骨堆积而成,恐怕就连她们自己也弄不清楚。

《甄嬛传》这部宫廷情感大戏,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情实感,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剧中的甄嬛深受大众所喜爱,她是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女蜕变成一个善谋权术的深宫妇人,她无数次跌落谷底,最终凭借她的善良与聪慧,成为一朝太后,但抱着心上人十七王爷尸体的她,终究不过是一千古伤心人罢了!有所喜定会有所厌,相信安陵容就是那个为观众所深恶的人。由于家庭的缘故,安陵容形成了极度敏感与自卑的畸形心理,因为生母在家里受气,所以她把自己装扮得很文弱,但其骨子里却有一颗出人头地、争强好胜的心,为达目的她不择手段、暗害他人,甚至残害自己的身体也在所不惜。为了争夺宠爱,她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落到了人人痛恨的地步,就连她自己也痛恨自己成了别人的棋子,她的孩子也是棋子,一枚使她能够获得宠爱的棋子。安陵容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出身卑微,因此有比别人更加强烈的自尊心,只是其自尊心在心中燃烧得过于猛烈,烧黑了心肠,烧坏了眼睛,使她毫无感恩之心,理所当然地享受甄嬛对她的照顾,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甄嬛传》中的女性形象十分鲜活,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狠毒、美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通过对人性多面性的刻画,我们看到剧中每个人虽不是十全十美的,却是独一无二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景观社会与类象社会。景观不仅是现实表现,亦构成我们的文化象征。”[3]《甄嬛传》中不仅人美,还有风景美、音乐美、舞蹈美、服饰美,就连语言也是美的。观众大多都会为剧中那古色古香的台词所倾倒,剧中人物对话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以至于大家把这种文体称为甄嬛体,甄嬛体也被大家争相效仿,制造出了无数的欢乐。《甄嬛传》中的语言非常考究,复古风格明显,语言风格十分接近《红楼梦》,那精心打造的台词,仿佛令人置身其境,略带古风的语言,却又不晦涩。从甄嬛出场时,自解名字寓意“嬛嬛”为“袅楚宫腰”,再到人物对话以及宫廷嫔妃之间的称呼等,众人所言都深深吸引着观众,许多名字让人过耳不忘,比如槿汐、浣碧、剪秋、眉庄……

其实电视剧看似是娱乐文化的产物,实则是当下人们的内心写照。《甄嬛传》这部剧不仅能让人们看到其中女子的辛酸无奈、她们对真爱的渴望、皇宫中的阴谋诡计,还一定程度上反射出当代人的价值观。正如论者所言:“《甄嬛传》之所以能流行,不是因为读者或观众看到了雍正时的情况,而是联想到了当下时代和个人的处境。”[4]现今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人们内心浮躁,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甚至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试想当好心搀扶摔倒的老人家,却被冤枉为撞到老人的坏蛋时,谁的心会不凉?《甄嬛传》中的甄嬛曾经单纯善良,但她最后懂得了一个道理:在残酷的宫廷争斗中,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狠毒辣,你的阴谋权术必须高于对手,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换言之,你必须更坏才能对付敌人。显然,甄嬛的生活结论并不等于该剧“对人物和行为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伦理判断”[5],毋宁说,该剧正是借助甄嬛这个深度扭曲的女性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罪恶窳败的宫廷文化与封建制度。

中国人表面上仇官,认为官员的上位手段是不光明不正当的,但是私下里却会学习他们的手段,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上位后则为自己开脱,为了生存自己是被逼无奈的,就像开始时甄嬛是单纯的,但阴谋诡计使她成长一样。无疑,不是每个人看完《甄嬛传》都会像甄嬛一样以恶抗恶、以坏抗坏,但是这样的作品多了,人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负面思想的侵蚀,这在缺乏批判能力的观众那里尤为如此。其实,甄嬛的自强不息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精神会使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持下去,找到前进的方向,勇往直前!

(本文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流行文化语境下高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XJ14099。)

注释:

[1]刁生虎:《宫廷剧的成功之作——电视剧<后宫甄嬛传>评析》,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4期。

[2]张慧瑜:《<后宫·甄嬛传>的文化启示录》,艺术广角,2012年,第5期。

[3]黄大军:《<一九四二>:历史指谬与空间想象》,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

[4]孙佳山等:《多重视野下的<甄嬛传>》,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4期。

[5]彭杰:《罪行·救赎·男子气概——莫里森新作<家>中的叙事判断与伦理归旨》,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尹宝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157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甄嬛传
浅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策略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从《甄嬛传》到《芈月传》
小黄人团队打造新宠 何炅称其宠物界“甄嬛传”
海外版《甄嬛传》“神翻译”现象及成因
中国清代后宫嫔妃称谓的中英翻译研究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