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游记》明代插图本对孙悟空性格的阐释

2014-04-09张鹏张祝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阐释插图西游记

张鹏++张祝平

摘 要:明代,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和版画艺术的繁荣,为小说配置插图成为习常。《西游记》在明代多次被刊印,其中不乏插图本。由于小说插图的绘制是绘工基于文本解读的二次创作过程,不同的插图在阐释文本时各不相同,对孙悟空性格的阐释也是如此。

关键词:《西游记》 插图 孙悟空性格 阐释

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极为成功,孙悟空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形象之一。纵观整个文本,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讲的是孙悟空从出世到大闹天宫,最终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第二部分则是第八回至一百回,主要讲的是唐僧四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同样的,吴承恩对于孙悟空性格的塑造也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孙悟空具有上天入地的反叛精神,他追求自由平等,蔑视一切神圣权威,这一精神可以从他大闹天宫中看出,玉帝派出十万天兵天将竟不能将其收伏,孙悟空竟在凌霄殿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句话,足以看出其桀骜不驯的性格;第二个部分,主要表现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与各种艰难困苦做斗争的英雄精神。通过文本精彩的语言描述,一个立体的、丰满的孙悟空形象跃然纸上。

不同于文本的语言符号,图像是一种视觉符号,它以图绘的形式形象化、直观化、感性化地展示文学作品。由于绘图者在绘制插图时,首先会对小说文本进行阅读,而后根据理解进行创作,所以在语言媒介转化为视觉媒介的过程中绘图者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它掺杂了绘图者自己的意念、喜好和倾向性,使得相同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据已有研究成果显示,《西游记》现存明代刊本七种,均有插图。根据插图样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图下文样式,主要包括“杨闽斋本”“杨致和本”“闽斋堂本”“朱鼎臣本”“唐僧西游记本”;另外一类是单页大图,主要包括“世德堂本”和“李卓吾本”。不同的插图在表现孙悟空性格时,并不完全符合文本对孙悟空的定位。

以孙悟空的跪拜为例,文中对孙悟空跪拜场面的描写为数不多,比如向菩提师祖学艺时,孙悟空半夜偷偷来到师祖床前,跪在塌下,请求祖师传授技艺;在取经的过程中被唐僧贬逐时,孙悟空向唐僧跪拜告别;与妖怪斗法失败后,孙悟空向菩萨几次求救时的跪拜。除此之外,很少在其他场景中明确地描写孙悟空的下跪。对比世德堂与李卓吾文本与插图可以发现,两版本插图基本忠于文本对孙悟空形象的定位,但也有一些插图本比如杨闽斋插图在表现某一情节时,增添了孙悟空下跪的场面,意图以儒家的思想对其进行改造,但这种改造使孙悟空形象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世德堂与李卓吾插图共8幅和7幅明确地表现了孙悟空的跪拜场面,对比文本和插图,发现这些跪拜多符合文本描述。杨闽斋本涉及孙悟空跪拜图的共有35幅,其中18幅与文本描写的跪拜相符,即文本中有明确的描写孙悟空下跪的文字,而插图也描绘了这种跪拜场境;余下的十七幅图与文本的描述不同,即文本并没有明确的文字描写孙悟空的跪拜,但是绘工在绘制插图时强行让孙行者进行了跪拜。

杨闽斋插图有意消融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强调儒家的君臣有别,给孙悟空强行套上儒家君臣纲常伦理的枷锁,淡化其追求自由的性格。

杨闽斋第三回回目为“四海千山皆供状 九幽十类尽除名”,其中一幅插图描绘了太白金星向孙悟空招安的场面。如下图:

杨闽斋图3-12

对应文本描述如下:

金星领了旨,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对众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玉帝圣旨在此,请你大王上界快快报知。”洞外小猴一层上传至洞天深处。猴王急忙整衣冠迎接。金星径入当中,向南立:“我是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请你上天拜受仙录。”悟空叹道:“多感老星降临,教安排筵宴款待。”金星道:“玉帝圣旨在身,不敢久留。”悟空即唤四健将,分付:“谨慎教演,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却好带你们上去同居住也。”[1](P38)

插图题注为“悟空领旨同升上界”,从插图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双手拱起,跪拜接旨。对比文本和插图会发现,插图与文本描述并不相符。文本并没有写孙悟空跪拜接旨,但是插图却强行让孙悟空下跪。绘工如此绘图,夹杂了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即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都要遵循儒家的礼仪制度。

杨闽斋第五十一回,回目名为“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该回主要情节为孙悟空与独角兕大王大战,结果败下阵来,为了勘察妖怪真身来到凌霄殿。图51-2便是描画了孙悟空在云霄殿面见玉皇大帝的场面。文本对应描述为:“当时四天师传奏凌霄,玉帝命行者见,行者朝上唱个大诺,”[1](P618)行文并没有写到孙悟空跪拜玉皇大帝,而只说“唱个大诺”。但是插图却硬生生地将这一情节改为跪拜,以使孙悟空的行为更符合儒家君臣伦理纲常。

仔细查看杨闽斋插图会发现,绘工对于孙悟空的这种改造几成模式化复制,孙悟空遇到天上各路神仙要跪拜,到了人间还要跪拜官吏大臣,而文本均没有对应的描述,这些场景是绘图者在绘制插图时的主观改造,目的是使孙悟空符合儒家的君臣伦理纲常。殊不知这种改造虽符合现实,但并不符合文本对孙悟空形象的定位。

杨闽斋图51-2

小说第四回上半回回目为“官封弼马温”,描写了孙悟空第一次见玉皇大帝的场景。杨闽斋本没有针对这一情节配置插图,世德堂本则针对这一情节绘制了插图。

对比杨闽斋和世德堂文本会发现,两者的描述基本相同。

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了凌霄殿外,不等宣召,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伏拜参见,却该死了,却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诺。[2](P24)

世德堂图4-1

世德堂插图题注为“官封弼马”,左侧描画了金星领孙悟空朝见玉帝的场境,玉皇大帝接受两人礼拜的场境。从插图左侧中可以看出,太白金星双膝跪地正朝上礼拜,孙悟空则挺身立于一侧,双手抱拢,并未随金星一起伏拜参见。插图用此方式表现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蔑视权贵追求平等”的桀骜不驯性格,符合小说对于孙悟空桀骜不驯性格的定位。

杨闽斋插图除了强调儒家思想的君臣规范,还强调了儒家师徒行为规范,即文本中并没有明确地描写孙悟空向唐僧跪拜的文字,而绘工添加了这样的细节,使孙悟空的行为符合儒家师徒行为规范。这样的插图在杨闽斋本较为常见,以其中第二十六回中的插图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十六回回目名为“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讲的是孙悟空四处寻方来救治之前被其推倒的人参树,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使人参树恢复原状。其中孙悟空辞别唐僧去求方的情节,文本描述如下:

大仙谅他走不脱,即命觧放了三藏、八戒、沙僧。沙僧道:“师父呵,不知师兄捣得什么鬼,”八戒道:“什么鬼,这交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的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三藏遂叫道:“悟空你哄了仙长解放我等,如今往何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求。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圣法,管教医得他树活。”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好猴王,急纵筋斗云,别了五观庄,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急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1](P504)

杨闽斋图26-2

图26-2就是针对这一情节绘制的插图,该图题注为“行者辞三藏去求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端坐于屏风内,双手抱拢,成回礼状。而孙悟空跪于唐僧面前,双手抱笼呈辞别状。文本中并没有提到孙悟空跪辞唐僧的文字,但是绘工在表现这一情节时,以儒家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阶级观念进行了再创作,这里的孙悟空过多地背负了儒家的繁琐礼节,已不再是随心所欲、轻灵机智的孙大圣形象了。

对于同样的情节,世德堂插图以及李卓吾本插图均未刻意改造,而是忠于文本描述,以世德堂本为例进行说明。世德堂文字描述与杨闽斋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只是多字少字的差异,除此之外,故事情节基本相同。

世德堂图26-1

由于文本没有明确描述孙悟空与唐僧对话时的动作,世德堂插图避开此场境,选择了能够表现孙悟空上天入地、技法高超的一幕来描绘,即“好猴王,急纵筋斗云,别了五观庄,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急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2](P175)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凸显孙悟空的腾云驾雾,绘图者将踏着云彩的孙悟空置于插图中上,旁边是高山峻岭,云彩之下是矮矮的村庄、树木。插图通过这一情节凸显孙悟空的高超技艺。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表现孙悟空“桀骜”“技艺高超”方面,不同的插图本有各自的解读和表现,但杨闽斋插图本中的孙悟空更多地被戴上了儒家伦理纲常的枷锁。不可否认,《西游记》是一部宗教小说,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但如果只是宣扬宗教的著作,那么它不会受到如此的欢迎,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仍为其着迷。宗教只是《西游记》中的一部分,它所塑造的人物绝不是带着宗教枷锁的形象。

注释:

[1]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西游记》(杨闽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西游记》(世德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张鹏,张祝平 江苏省南通大学文学院 226019)

猜你喜欢

阐释插图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诗性的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