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2014-04-09陈菊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激发兴趣情感

陈菊花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了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见解和策略。

【关键词】激发兴趣 教学艺术 情感 策略

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关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光靠老师讲显然是不行的,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厌倦,而且往往事倍功半。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而自主性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面对的是十岁左右的儿童,他们跨入校门不久,对一切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从心理特点,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容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他们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因此,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作用。

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乐于教,就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久的注意力。如何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几点有效策略。

策略一:坚持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开蒙阶段,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直观的具体物件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够充分演示过程旳教具及多媒体电化教材更感兴趣。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同时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把那些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地在课堂上呈现,引导他们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

如教学中“把12根小棒分成两堆,共有几种分法?”问题研讨时,让学生每人都准备小棒,亲自动手分一分,再看有哪几种分法。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容易解决问题,使所学知识记得住,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活力。

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概念,我让学生课间准备9个纸盘和9粒豆子,在课堂上做分豆子游戏:

第一步,让学生把9粒豆子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个盘子里放的同样多,看总共可以分成几盘?结果有分3盘的,每盘放3粒;有分9盘的,每盘放1粒;有个别同学把9粒豆子都放在一个盘子里。

第二步,分组进行,尝试每盘放2、4、5、6粒等几种不同的分法。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产生许多想法和新的问题,思维非常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出现多余豆子时,有的学生把剩余豆子放在一边,有的不知如何处理,拿着剩下豆子问老师,希望老师出个主意;有的同学索性把剩下豆子放在一个盘子里。这时我抓住时机组织讨论,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要求9粒豆子每盘放2粒,这位同学放了4盘,还剩下1粒。“为什么剩下1粒呢?”学生回答到:“您要求每盘放2粒,这一粒不够放一盘了,只能剩下。”在同学们发现了分不完情况时,我指出:“在我们生活中,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恰好分完,分不完情况是大量存在的,这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带余除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策略二:借助故事和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的较枯燥,如不加上“调味剂”则难以“入口”。这里说的“调味剂”就是引起同学们兴趣的儿歌、小故事和小游戏。

笔者在乘法教学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编了如下顺口溜,让学生抢答结果。

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___条腿。

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___条腿。

一只蜘蛛8条腿,11只蜘蛛___条腿。

一只蜈蚣42条腿,2只蜈蚣___条腿。

在奇、偶数性质学习时,编写了小故事:“从前有位智者,考问船工:‘三十六只缸,九只船来装,装单不装双。装成双倍给运费。结果船员忙了半天,总达不到要求。同学们替船工想想办法,是否能把缸装成。”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画图计算忙个不停,结果无一能达到目的。我从奇、偶数性质分析到:九只船上装单数个缸,实际上就是9个奇数相加,由于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8个奇数和一定是偶数,再加一个奇数必是奇数,而36是偶数,它不可能是9个奇数和,所以不可能按要求装船。同学们恍然大悟,抽象数学概念在有形的模型下得以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策略三:变革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固定不变的老一套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堵。所以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动态变更教学模式,给学生以新颖感,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引入、知识讲解、课堂提问、巩固练习都要体现一个“变”字。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笔者设计了“打手势”和“悄悄算”两种练习方法。

“打手势”的具体做法是:在学习0~10各数时,教会学生如何用手势表示这些数,并进行加减的口算练习。随着知识的深入,我从让学生只用右手“打手势”发展到用双手表示100以内的数,这样在做加减乘除囗算练习时,只要得数在100以内,都可以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计算结果。

“悄悄算”的具体做法是:每出示一道口算题,先让单号组同学在同桌同学的耳边悄悄地把算出的结果告诉对方,听者负责检查,同意点点头,不同意则摇搖头。口算的同学发现对方摇头,可再算一次,对方仍不同意,再举手向老师报告,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练习几道题后进行交换。悄悄算时声音要小,仅让对方听见即可。

这两种口算练习,形式活泼新颖,易于引起低年级学生兴趣;方法简单易行,老师可随时调整课堂节奏,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全班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练习密度大,速度快,效率高;课堂安静,利于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动脑动手,有利于智力发展。

在教学小数乘法时,为了使简单的内容变得饱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我出示下列题目:海天酱油厂生产的海天牌酱油,每千克7.2元,如果买2千克需用多少元?

生1:7.2×2=7.2+7.2=14.4(元),因为7.2×2表示的是2个7.2相加的和是多少。对于生1的回答我笑而不答,示意他坐下,可其他同学却不同意。

生2:7.2元=72角,72角×2=144角,144角=14.4元。生2的回答我仍然笑而不答。

生3:7.2×2=14.4(元)

听完生3的回答,教室里出现了一小阵的骚乱,一会儿又归于平静,我发现刚才的两位同学脸上露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表情。学生口述:把7.2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10倍,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这时,我抓住时机进行评价:“这位同学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化新为旧、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这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数学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渗透。

策略四:灵活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能动作用。

这是一节生动的数学课。在学习“挑次品”一节中,对于至少几次能保证挑出次品这一规律的探索,我大胆采用了学生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小老师”负责讲解、演示,其他同学则有针对性地谈自己的见解和疑惑。课堂上,对于如何挑出八包糖果中的次品,“小老师”是这样讲解的:“要想挑出8包糖果中的次品,我先分两组(4,4),放在天平上,会有一头翘起来,那么翘起的这一头就有次品,然后把翘起的那一头再分成(2,2)两组,再称,还会有一头翘起来,这样三次保证能挑出次品。”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可小A却不同意,站起来反驳道:“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分成三组(3,3,2),两次就能挑出次品。”小A的发言在教室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同学们纷纷动手验证,在证实了小A的答案后,我给予小A这样的评价:“你精彩独特的见解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我为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要用心去关注,用情去体验,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 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技出版社.

[2]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

[3] 杨九俊.《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4] 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开发区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激发兴趣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