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市海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探究

2014-04-06张学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岸段潮间带海堤

张 健,宋 科,张学辉

(1.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沧州 061000;2.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 沧州 061000)

沧州市海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探究

张 健1,2,宋 科1,2,张学辉1,2

(1.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沧州 061000;2.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 沧州 061000)

文章全面介绍了沧州市海岸利用现状和特点,在结合岸线自然属性和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岸线利用、保护修复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海岸线;保护修复;开发利用

海岸线是指沿海潮间带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海陆过渡地带即大潮高潮时的海陆分界线。岸线资源是稀缺的且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心地带,对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 “十二五规划”和河北省打造 “沿海经济隆起带”工作的开始,沧州海岸带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承受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海岸线在成为承载沧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的同时,自身的承载力正在接受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科学的利用和保护修复及管理,将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甚至产生危害,致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1 沧州市海岸线自然属性及其优势

1.1 岸线自然属性

沧州市海岸线总长为129.7 km,岸线北起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与天津海域交界,南至海兴县大口河河口姬家堡子岛,与山东海域交界。按照地貌及物质组成差异,沧州的海岸类型属于粉沙淤泥质海岸类型。

1.2 岸线特点

沧州市每平方千米土地拥有的海岸线长度(岸线系数)为0.006 78 km,低于全国沿海地区0.012 5 km/km2的平均水平。但是,临海陆域、海域和海洋资源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沧州海岸线资源中,优势比较突出的有以下4种:① 开发潜力较大的滩涂浅海资源。沧州沿岸地势平坦,潮间带面积为307 km2,0~10 m等深线浅海面积1 051.2 km2,潮上带10 km范围内多为盐碱荒地,海域和滨海陆域都有较大的开发潜力。② 海洋生物资源。近岸海水水质肥沃、风平浪静,是多种海洋生物生息繁衍的场所,分布着80余种鱼类和220余种底栖生物。丰富的饵料资源和大量的滩涂荒地相结合,有利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③ 港口资源。沿岸有大口河、歧口、李家堡三处港址,其中神华黄骅港和沧州综合大港的运营,已成为西煤东运和冀中南、鲁西北,以及晋、陕西、内蒙古等西部地区连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发挥 “东出西联”桥头堡和带动腹地发展的 “发动机”的作用。④ 丰富的油气资源。沧州市沿海是渤海油田的主要油区,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且具有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和配套产业的有利条件。

2 海岸线利用现状

沧州市大陆岸线已全部开发利用,其中,渔业利用岸线占61.35%,港口岸线占24.72%;工矿岸线占13.93%。

2.1 渔业岸段

沧州市渔业岸段共有3个,岸线长度为45.925 9 km,包括北排河口至张巨河村农渔业岸段、后唐堡村至辛立灶村农渔业岸段、大口河农渔业岸段。

2.2 港口岸段

沧州市港口岸段1个,岸线长度为16.136 7 km(南起大口河河口,北至黄骅港冯家堡与黄骅市徐家堡交界处),为黄骅港港区港口岸段。

2.3 矿产能源岸段

沧州市有1个矿产与能源岸段,岸线长度为7.205 2 km。

2.4 自然保护区岸段

沧州市有1个保护岸段,岸线长度为0.685 9 km,为黄骅古贝壳堤保护岸段。

3 海岸线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人工岸线不断增加,自然岸线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人工岸线占沧州市岸线长度的比例不断增加,海岸线的自然属性在不断地减弱。人工岸线主要为填海造陆 (神华港、综合大港)、防潮堤坝、油田人工岛、养殖区、盐田等。对自然岸线的属性破坏比较大,改变了其原属性,真正的原始自然岸线已很少见到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沧州海岸线多为粉砂质岸线,有大规模的原始贝壳堤),海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等功能不断减弱 (在原来黄骅市新村乡新村海岸和黄骅市南排河镇赵家堡村海岸种植有小麦、玉米等经济植物和大量的绿化树木),海岸侵蚀、海滩退化和海岸环境污染等现象不断发生。

3.2 岸线利用粗放,利用效益低下

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沧州市岸线资源的利用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直以捕鱼、养殖、盐田为主,20世纪后期新兴石油化工、油田、港口等产业,岸线的利用处于资源主导型发展模式,产业规模较小,效益低下,单位岸线产值水平较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低,没有充分发挥岸线的最大效益。

3.3 海岸线利用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海岸线是海陆交互的地带,海岸线的利用涉及海洋、土地、港口、海事、水产、城建、环保等领域。相关部门只从本行业发展的角度,制定相关海岸带利用的规划,而且各领域间的行业标准也不一致,各有自己行业的特点,所以这些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宏观把握,规划和标准之间也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

4 岸线保护与修复

4.1 古贝壳堤历史遗迹保护岸段

黄骅古贝壳堤位于沧州黄骅市张巨河村南海岸,岸线长度685.9 m,是渤海西岸7 000多年来成陆过程的重要产物,对研究古海洋变迁和环境演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属自然历史遗迹。该地区应保护现有贝壳堤的完整性,禁止大规模养殖池塘建设及在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开展农业种植活动,防止古贝壳堤遭到破坏。

4.2 滩涂养殖退出机制

目前黄骅沿海在海堤向海一侧进行池塘养殖的很多,通过取土等方式利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严重破坏了潮间带的自然属性、水流动力及方向等,省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海域管理条例,使养殖户退出海堤向海一侧利用潮间带养殖,政府对其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以恢复潮间带的原来属性。建议制订潮间带保护条例,利用法律有效保护潮间带生态环境。

4.3 岸线环境整治

有些岸段的环境破坏严重,比如取土、岸线环境污染、岸线退化等,建议在重点保护岸段进行岸线环境整治修复,禁止取土、取沙,并对岸线进行树木绿化试点工作,即保持水土防止岸线退化,又能美化环境。

4.4 岸线海堤建设

为了保证岸线的自然属性,加强岸线的保护。目前歧口一带海堤不连续,存在风暴潮灾害隐患,建议对岸线海堤不连续段进行岸线海堤建设,提高歧口一带防御风暴潮能力和沧州沿海风暴潮警戒潮位,2006年以前沧州沿海风暴潮警戒潮位为5.0 m,由于歧口一带海堤不连续,使沧州的风暴潮潮位定位4.8 m。同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及岸线退化。

4.5 重要工业与城镇建设保障岸段

渤海新区:发展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将成为“东出西联”桥头堡,带动腹地发展的 “发动机”,将辛立灶至狼坨子岸线划为渤海新区工业与城镇建设功能岸段,以保障目标的实现。目前,该岸段以养殖为主,但由于海水水质污染严重的现状及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养殖业将逐渐退出,而大片地势低平的潮滩为其填海形成建设用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4.6 重要港口开发岸段

黄骅港:渤海新区冯家堡至大口河为黄骅港港口与航运岸段,岸线全部为港口利用,主要发展大型综合泊位和专业化煤炭泊位以及煤炭仓储、物流、深加工区,岸线后方10余千米内的盐碱地和滩涂可以为大规模建港和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岸线及土地资源。

5 保护修复措施的保障建议

5.1 加强领导,完善海岸规划实施措施

成立有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委、财政、国土 (海洋)、交通、水利、建委、环保等涉海有关部门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组织落实 《沧州东部海岸线开发利用规划》的实施。

5.2 科学管理,落实海岸保护目标

根据规划建议及海岸基本功能,制定管理措施,使之既能满足海洋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能对重点的海岸资源实施有效的保护。

5.3 依靠科技,提高海岸管理水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及地面动态监测队伍,建立无缝隙覆盖沧州市海域的海岸监测管理系统,对海岸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及海岸整治修复实时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海岸现状。

5.4 宣传教育,增强海岸保护意识

深入开展海岸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积极宣传海洋知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海岸可持续利用意识,为实施 《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单位和个人维护海岸开发利用秩序的自觉性。

猜你喜欢

岸段潮间带海堤
杭州湾北岸临港新片区岸段潮滩沉积特征
人类活动对盐城海岸线与滨海湿地的影响研究
基于海陆融合DEM的大尺度潮间带提取方法
防范未来风暴潮灾害的绿色海堤蓝图
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海堤加固技术分析
潮间带4.0MW风机吊装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连金普新区海岸线开发现状与分级管理研究
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