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领袖”习仲勋的群众观念及其实践

2014-04-06高民政

湖湘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习仲勋干部群众

高民政,邢 晋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在当前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人们无不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强烈的群众路线观念及其光辉实践的感人事迹发出由衷的赞叹,并以各种方式不断表达发自内心的深切怀念。习仲勋就是人民群众深切怀念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模范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之一。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遴选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时,毛泽东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1]时年习仲勋仅33岁。习仲勋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奋斗中,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执行群众路线,同时又善于把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在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一、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当成领导工作的根本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但一个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方法手段的运用能否体现这个宗旨,有效地把目的与手段统一起来,也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世界观及其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与水平。在这方面,习仲勋能够恰当地处理好目的伦理与实践伦理两者的关系。

(一)群众路线是各级领导者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

如何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关系,如何密切联系群众,这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习仲勋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把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问题,当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大事来抓,当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大事来抓,这是稳定国家、稳定社会的重要措施。”[2]P478因为密切联系群众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我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离开了人民群众,我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重要标志。

习仲勋认为,要贯彻群众路线,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才能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战争年代,由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靠群众的必要性很强,脱离群众的倾向不很明显。革命胜利后,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会不会有所削弱呢?解放以后,习仲勋更是强调树立群众意识和群众观念。“在形势、任务发生新的变化之下,需要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什么传统呢?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真意的为人民服务。”[2]P251这是1957年他在全国来信来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重要观点。习仲勋认为,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树立坚定的群众观点。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事事为群众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1985年江西省原省委书记万绍芬陪同习仲勋在江西省老区调查研究时,曾记述了习仲勋讲过的一段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毛主席早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老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为民造福。”[4]

(二)把群众利益作为领导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把群众利益作为领导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由我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的。一切为了群众,是习仲勋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习仲勋深刻地认识到党和人民的依赖关系,所以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认为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因为习仲勋有坚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能够提出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才能在“文革”结束不久很多人思想还很僵化的时候,基于对人民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勇于开拓、探索创新,成为创立经济特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急先锋。虽然习仲勋从1978年到1980年主政广东不到3年,但他带领广东人民完成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实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转变。尤其是他为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向中央提出申请试办经济特区,带领广东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格局中先走一步,至今为广东人民深深感念。[5]

一切为了群众,首先体现在及时听取民意,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习仲勋到广东后不久,就不断接到许多要求平反的信件和电话。作为省委重要领导,面对群众来信,习仲勋不满足于省信访办筛选后送来的少数信件,而是指示秘书贾延岩到信访办直接倾听来访者呼声、到大街上观看和抄写平反冤假错案的大字报。[6]一次,贾延岩因在街上指导老百姓怎样去信访室申诉,而招来同事批评。原来有一天,贾延岩被一群披麻戴孝、悲愤不已从远处赶来的老少贴出的大字报吸引,内容事关数百条人命的血案,鉴于兹事体大,贾延岩出于同情和义愤,忍不住出主意叫他们到省委门口信访室去直接申诉,并指点门路。想不到这样做招来同事批评,说他感情用事,一个领导的秘书不该叫百姓到省委闹事,影响多不好!习仲勋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严肃地说:“你没有做错,共产党的机关,共产党的干部怎么能怕老百姓,对老百姓没有感情,那能叫共产党的干部吗?这样的干部在封建社会都算不上好官!”[7]习仲勋没有批评身边工作的秘书,这绝非简单的袒护,而是对伸张正义的支持保护、对遭冤受苦群众的百般呵护!

其次,一切为了群众,还体现在既要争取群众的政治权益,又要维护群众的经济利益。1979年1至5月广东省发生“偷渡外逃”风潮后,习仲勋多次到宝安与香港交界处调查研究。当看到被关押在收容站的私渡农民时,他流泪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差,问题解决不了,怎么能把他们叫偷渡犯呢?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能把他们当作敌人。不能只是抓人,要把我们内地建设好,让他们跑来我们这边才好。”[8]作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遭受16年牢狱劫难的他没有哭过,当调研视察时见到群众受关押,看到群众受苦难时,他却哭了!这便是习仲勋对群众的真感情。[7]

二、领导者要善于发挥群众的力量把党的决策变成人民的决策

习仲勋早在1950年就提醒我们的党政领导者们注意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不是学旧衙门作风,发下一纸命令,叫群众照此行事,而是要和群众商量。就是将集中起来的群众意见,又向群众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群众中有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只要我们把群众动员起来了,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办成功的。这就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正确领导方法。只有真正学会这种方法,才能有保证地做好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地教育和提高群众,使之觉悟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自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2]P130习仲勋认为,共产党人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党的纲领与政策,不论是怎样正确,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直接的拥护和坚持到底的决心,都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民众积极来保护其本身利益的时候,民众才会或才可能以同样的积极性来保护国家与民族。未有对于本身利益尚不知或不敢起来保护的民众,而能起来积极保护国家民族利益的。

(一)只有尊重群众才能发动群众

习仲勋认为,之所以要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是因为党必须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的意见和经验集中起来,实行正确的领导。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认识之上的。因此,习仲勋才能提出只有切实关心群众利益,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协助、合作,等等一系列观点。而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只凭少数人的主观愿望办事,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只会把事情弄糟。

习仲勋不仅语言上强调尊重群众,行动上也为我们尊重做出了榜样。习仲勋是尊重干部团结干部的模范。有干部曾这样评价习仲勋:“习老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胸开阔,能团结人。关中人和陕北人常常闹不到一块,可习老这个人不管是关中人还是陕北人,没有说他不好的,这真不容易。”[9]P503善于团结人是习仲勋的一大美德。

习仲勋更是尊重社会底层普通人民群众的楷模。也有人这样回忆革命时期的习仲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习书记和沿路老百姓亲切无间的关系。从绥德到清涧到延安,都是我们见到的大人小孩,农民工匠,无不亲切地跟习书记打招呼,而由习书记称姓道名地问候。而且,他往往还会问到他家里人的具体情况——如‘爸爸的腰疼好些了吗?’‘婆姨已经满月了吗?’‘孩子的课本问题解决了吗?’等等。我当时觉得很惊奇,怎么可能同时对那么多人熟悉呢?”[9]P505类似的证述何止一人。

在担任国务院秘书长和副总理期间,习仲勋关心和爱护民主和党外的人士,千万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其真情赢得党外民主人士的称赞,使他们与习仲勋无话不谈、成为亲如兄弟的朋友。[10]每当逢年过节之际,习仲勋一家都会亲自登门拜访他们,表达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慰问。在宴请这些党外朋友之时,他每一个细节都要亲自过问,比如菜单、座位序列等,可见其真心和细心周到。[11]

(二)利用多种方式教育发动群众

习仲勋认为,“其实群众运动必须是也必然是通过群众亲身的经验,通过群众自己去开展。”[2]P75尊重群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够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去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反对简单生硬的工作方式。在历史上,“左”倾路线曾在中央统治时间很长,给各级党的群众工作带来巨大的危害,他们不懂群众的要求,不知群众的现状,一味提出一些为群众难以接受的口号,结果引起群众的反感。

习仲勋经常利用各种报纸和刊物,对群众进行政策宣传教育。他认为报纸和刊物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能够发挥宣传党的政策、教育群众的作用。1933年,习仲勋就派人秘密到西安购买办报的用品,先后出版了《西北旗帜》、《布尔塞维克先生》等报纸以宣传教育农民,被老百姓亲切的评价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9]P19。习仲勋在庆贺《边区群众报》六周年的讲话上指出:“报纸就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就是对边区人民进行指导和组织的,告诉边区群众和干部要团结抗战,生产建设。”[2]P42当时他的要求就是办群众看得懂的报纸,让报纸变成一个与人民沟通的工具,利用报纸来教育人民。[12]

习仲勋对报纸工作的重视反映了他对新闻工作与群众工作关系有深刻认识,这一点从他在西北区报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工作者就是群众工作者,是比工会、青年团、妇联、农会等更加广泛,更多方面的群众工作。深入群众、熟悉群众,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和广大工人和农民交上朋友,知道群众心里最想知道、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才能编得出群众爱看的报纸。”[2]P154习仲勋的讲话精神,对今天新闻工作和报纸工作开展群众教育也有启发意义。

(三)反对迎合群众落后意见的尾巴主义

习仲勋曾经指出,在组织民众时,除了反对命令主义外,还要反对另一种错误倾向,就是尾巴主义。习仲勋认为尾巴主义是一种崇拜群众的自发性,放弃党对群众的领导,迎合群众的落后意见的思想和行为。这显然也是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习仲勋强调发动群众,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搞命令主义,必须用适当的方法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我们党强调尊重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反对命令主义,但同时坚持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而不能违背这个原则搞尾巴主义。

习仲勋也提醒人们注意,当群众还没有觉悟时,不犯急性病,不搞命令主义,耐心地加以等待,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决不能因怕犯命令主义错误而把等待理解为听其自然的消极等待。党讲的对群众觉悟的等待,是积极能动的等待。它要求在等待中创造条件,做好工作,积极启发群众的自觉和自愿。

习仲勋的上述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

三、强调加强监督和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党组织肌体上滋生的毒瘤,它降低了行政效率,也阻碍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官僚主义的错误倾向在党执政后呈漫延趋势,成为党不得不下大力气予以解决的一大难题。习仲勋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实际上从西北局调到中央人民政府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时,习仲勋就认为文艺批评也要有高度的批评艺术,批评的恰到好处,而不是倾盆大雨,狗血淋头,结果弄得不欢而散。他反对上纲上线,扣大帽子,不实事求是,乱找岔子。[13]习仲勋的讲话,就是对当时在文艺工作领导上出现官僚主义的批评。

(一)强化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列宁曾经指出:不受节制的权力,必然导致不受节制的堕落。失去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绝对化,绝对化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由于个人掌握的权力过分集中、失去监督而导致个人专断,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沉痛教训。

习仲勋认为,能够最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干部,才是最好的干部。党的干部要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前,由于长期处于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因此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就不能生存。但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由于党的生存没有直接的迫切的威胁了,就容易在一些党员特别是干部中逐渐产生不关心群众疾苦、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毛病,群众往往反过来上门要党解决问题。对此,习仲勋曾警告说:这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严重妨碍着国家民主生活的发展,妨碍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的发挥,妨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

官僚主义的滋生,往往起因于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因此,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反对官僚主义的前提。习仲勋指出党执政后的党群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亦即“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公仆”为“主人”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只要是共产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做人民的勤务员,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仲勋认为自己不过是人民的勤务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习仲勋才能一直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在西北军委成立的大会上习仲勋就说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个普通的为人民办事的勤务员。[2]P113

习仲勋反复强调,党重视干部,是从重视人民的观点出发的,决不是为重视干部而重视干部。他要求党的干部,到群众中去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只有真正当好学生的人,才能当好先生。而先生的作用,只能是人民公仆的作用,决不是骑在人民头上,当官作老爷。[14]

作为从陕西走出来的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习仲勋1958年到陕西视察工作的时候,当地的干部组织群众和小学生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受到他严厉批评,说这是不正之风,虽然他的“官”是做大了,但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民公仆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没有必要兴师动众。[15]在出国访问的时候,习仲勋既不带警卫员,也不带医生护士,只带必要的工作人员。身边的人往往都是身兼数职,既是勤务员又是警务员还是秘书等。[16]在广东任职三年期间,无论上班、开会、下乡,甚至是外事活动,习仲勋都一直坐一辆普通的小面包车,机关给他配备的豪华进口小轿车,坚决不要。在一次去江西的考察路上,前面的警卫队在去农村的路上鸣笛,习仲勋极其反感,他严厉批评工作人员说:“要考虑群众的安全,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我们又不是老爷!不要动则八面威风,我们是来给群众办事的,不是来给群众添麻烦。”[17]P608这一串串的小故事,无不生动地表现出习仲勋可贵的为民品格。

(二)真正把群众信任拥护的干部选拔出来

习仲勋深深懂得,必要的监督对于防止滥用权力、密切党群关系至关重要。党执掌全国政权后,同人民群众的矛盾就有可能凸显出来。建国后,习仲勋看到伴随着巨大成绩而党内出现了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党群关系,而且也破坏了党的自身建设,深感痛心和忧虑。他指出,必须制定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的监督制度,防止干部滥用权力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习仲勋认为,要想有效地遏制住官僚主义,还必须正本清源,把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关,真正把群众信任拥护、作风优良的干部选拔出来。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任务的完成,党的路线的贯彻,主要依靠广大干部;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充实和调整干部;由于自然规律,干部需要新老交替。习仲勋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因为,好的干部是在群众实践中涌现和锻炼出来的。

习仲勋认为,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发现和选拔能够得到群众承认和信任、公道正派、作出实际贡献的好干部;也只有倾听群众的意见,才能及时调整那些相形见绌的不称职干部,清除那些腐化分子,真正做到选贤任能。如果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群众没有发言权或发言权不多,各级基层组织的发言权也不多,只凭一时一事的表现和个人好恶及主观印象就提拔重用,那就会出现任人唯亲的不良倾向,那些善作表面文章者和惯于拉拉扯扯、吹牛拍马的平庸之辈会青云直上,而真正的优秀人才却受到压抑和埋没,这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贻害无穷。事实证明,只有真正切实地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用人者和广大群众相结合,自上而下的选择与自下而上的推举相结合,才能克服不正之风,建设好干部队伍。

习仲勋的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理解和模范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之情,对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关切与关怀之情,值得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怀念和学习。

[1]王全有.毛泽东五次盛赞习仲勋[J].21世纪,2010,(12).

[2]习仲勋文选编辑委员会.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杨西鄰.认真总结经验,千方百计把老区经济搞上去[N].江西日报,1985-11-28.

[4]万绍芬.随习老下乡[J].时代潮,2002,(11).

[5]张汉青.改革开放:习仲勋带领广东先走一步[J].炎黄春秋,1997,(4).

[6]田方,范新民,张志功,曹振中.毛泽东称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J].中国老区建设,2008,(4).

[7]巴山泥.习仲勋的“一哭一护”显境界[J].红广角,2010,(11).

[8]卢荻.习仲勋与广东反偷渡外逃[J].百年潮,2007,(10).

[9]怀念习仲勋编辑组.怀念习仲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0]黄铸.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个关键问题——回忆习仲勋同志对非党知识分子问题的三点批示[J].时代潮,2002,(14).

[11]朱韫慧,叶美兰.试析建国后习仲勋的统一战线思想[J].党史文苑,2009,(4).

[12]李文.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6).

[13]陈利明.历经磨难品自高[J].党史文苑,1998,(6).

[14]贾巨川.公仆的楷模习仲勋[J].广东党史,2003,(6).

[15]张志功.高风亮节励后人[J].秘书工作,2005,(11).

[16]李福长.实事求是,心系群众[J].党史博览,2009,(6).

[17]习仲勋革命生涯编辑组.习仲勋革命生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习仲勋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