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 力 与 突 围
——京津冀会展格局中河北会展人才队伍建设方略

2014-04-06高彩霞毕会娜

关键词:会展经济京津会展业

高彩霞,毕会娜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5大会展产业集群,而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2)》称:中国会展业又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主,产业集中度比较高。其中,以京、津、青、济等城市形成的环渤海会展产业集群在中国会展经济中的龙头地位凸显[1]。

京津冀位于环渤海核心地带,拥有1.2亿人口的高端消费市场,区位优势独特、会展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京津现已形成以北京举办大型综合国际会议、论坛和博览会为主,天津则以经贸交易会、高技术含量的专业会议和高附加值的主题展会为主的会展业态,双城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的局面[2]。

河北内环京津,外依渤海,属京畿之地,是中国唯一与北京、天津接壤的省份,是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和国内南资北移的热点地区,也是承接京津经济辐射的第一梯度地区,具有会展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和便利条件。然而,相对于蓬勃发展的京津会展,河北的会展业起步较早,发展却明显落后,未形成本省会展的整体格局和独特优势,在国内外会展界的影响不大。个中原因,应当深入调研和分析。

笔者以为,同属环渤海经济圈,京津会展发展的经验值得河北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中,采取积极正确的人才发展战略和策略,重视对会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河北在制定自身会展经济发展(包括会展人才培养)的目标、战略和策略时,应着眼于京津冀会展经济的整体格局,又要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要借力京津会展人才聚集的优势,又要化解京津两地对该省会展人才的“掠夺”压力,即成功“突围”,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提升该省会展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方能实现在会展经济发展中人才强省的目标。

一、京津会展经济及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分析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认为,京津地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直径不足100公里的地域内集中了两个超大型城市群的地区,拥有各类科研院所近千所,高等院校百余所(本科院校),是中国知识最密集和科技实力最强的区域。在会展业发展方面,确实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以下笔者通过综合考量场馆规模、展会数量和级别、会展的直接经济收入等项指标,首先观察京津会展经济发展取得的可喜成果,进而分析两地会展经济蓬勃发展背后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概析

北京作为环渤海会展集群的核心,是中国北方会展经济发展最早、品牌展会最多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北京会展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起呈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经过2008年奥运会,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表现出展会数量大、国际化程度高、品牌优势明显、会展场馆多、建设规模大及基础设施完善等特点。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仅2010年展览总面积就近900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近1/4;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收入为172.5亿元,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3.1%[1]。在“十二五”期间的2012年,北京已拥有7个展览馆,与上海同为国内展馆数量最多城市;北京的展览面积和举办100万平方米以上展会数量在全国城市中均居于第三位;北京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约占中国市场的1/3[3],居全国首位;按照组展单位数量30个以上地域分布分析,北京也居首位,占25%[4]79。2012年,北京会展收入超过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就会展综合实力考量,北京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广东。显然,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引擎。

(二)天津会展经济发展现状概析

比照北京、上海和广州,虽然从会展项目数量、从业人员以及场馆数量面积、会展环境和设施来看,天津目前仍然属于中国会展城市的第二梯队,但显而易见的是,天津近年来会展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会展设施初具规模,展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化运作趋势不断增强。

2010年,天津市会展收入超过6.4亿元,同比增长50%,对GDP的拉动达64.47亿元(人民币)。2011年,天津市举办展会165场,直接收入7.8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70亿元。据好展会网统计,2012年,天津举办展会203场,其中较大型展会35场,展览涉及20多个行业领域,直接收益6个亿[5]。2013年举办国内外重要展会150余个,是近几年来一线城市中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城市。

2012年3月,商务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国家会展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使天津成为继广州和上海后,商务部与地方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家级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到2015年,天津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会议举办城市和会展中心城市。显然,天津会展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步入快车道,会展业对天津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渐明显和重要。

(三)京津会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才是关键,这已经是人们的普遍共识。观察京津会展业的迅速崛起,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后盾对会展经济和产业形成的强有力支撑是不争的事实,两市的人才战略优势从中也可见一斑。

1.地方政府对会展人才队伍建设充分重视,目标明确,人才需求类型定位准确,政策、措施得力

北京市《“十一五”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对会展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3个重点:(1)注重核心和专项人才的培养;(2)加强人才交流;(3)加强职业培训。并就“核心”、“专项”人才的内涵、交流的范围以及职业培训的渠道、办法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十二五”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强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会展培训基地建设”目标,明确了北京此间会展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型,并从培养机制体系建设、会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形成、加强会展人才引进与交流力度和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等诸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这些政策和规定无疑为北京市会展人才建设指明了方向。

天津“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会展业纳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之中给予了充分重视。2011年12月1日,天津市政府正式施行《天津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办法》,该《办法》对会展项目、企业、场馆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的发展、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会展宣传和招商推介进行资助和奖励,规定对高级会展人才享受户籍迁入、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对高层次会展人才的引进采取了积极的激励政策,体现了靠人才战略发展会展业的思路和远见。

2.京津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以及人才引进和流动形成的良性机制,为会展人才的培养和人尽其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京将建设“中国政治、文化、科技会展的首位城市,国际经济贸易、社会环境、科技文化、专业品牌会展的主要亚洲会展城市”作为自己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型国际性、国家级高端会议、体育赛事、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开展频繁,客观上为高端会展人才的培育、引进和才华施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环境。

天津曾为直隶省府,具有厚重独特的北方文化积淀;近代以来,是中国北方工业重镇,也是中国开放较早的口岸之一,且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往频繁,中西合璧、中洋结合交融。加之毗邻北京且为沿海商埠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在经贸交易、技术交流等方面独具优势,也为会展人才的成长与引进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3.会展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对会展经济和产业的研究为会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照

会展人才培养的主体首先是高校,北京从2003年即有高校开办会展专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是中国最早开办会展专业的高校和城市。到2013年,北京设置会展专业且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院校已达8所①。目前,天津招收会展专业的高校共有10所,其中本科4所(天津商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专科和独立学院6所。2012年天津已有了第一届会展本科毕业生。在会展经济和教育研究方面,京津亦走在全国前列。

另外,北京还是最早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的城市。成立于1998年的北京展览业协会为政府和会展企业搭建沟通合作桥梁,为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北京的会展培训也十分活跃,成为会展教育的必要补充。

天津市会展协会在2005年即以天津科学技术进修学院、天津连邦职业培训学校作为定点培训机构,在国内首次推出会展职业人才梯次培养计划[6];同时积极助推会展学历教育,力求通过多层次、多样性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会展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升天津市展览经营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京津会展经济的繁荣与会展人才队伍的培育和造就密切相关,认真分析研究京津会展人才战略和队伍建设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河北学习和借鉴。

二、河北会展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河北省在地缘上对京津形成环绕或曰包围之势,特别是承德、张家口、廊坊、唐山、保定等市与京津毗邻,直线距离大多不超过200公里。如此区位特点,加之河北会展经济发展与京津的差距很大,使得京津对于河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河北会展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

1.京津会展人才济济,可为河北所用

与河北相比,京津会展产业发展成熟,会展经济收入丰厚,每年在京津举办的各种展会多如牛毛,而且,国际性、高级别的大型展会数量可观;京津高校云集,会展专业教育和会展经济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加上丰富的展会举办经验,使得京津两地的会展人才知识雄厚、专业性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河北可以通过政策和其它措施的制订和实施,采用引进和兼职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使之引领和带动该省的会展经济发展,帮助提升该省的会展人才队伍素质。当京津会展人才饱和之时,更容易直接引进,为我所用。

2.京津展会云集,可为河北会展锻炼队伍、提供就业岗位

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公布的《2012年全国会展数据分析报告》称,2012年北京共举办展会422场,在全国位列第七。而据商务部驻津特派办提供的数据[7],近5年,天津的展会数量基本都是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2年,天津举办的展会数为200场左右,其中全国性、国际性展会达6成。

如此数量的展会近在咫尺,河北得天独厚,河北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和会展从业人员有机会在各种展会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高校会展专业可以将京津作为广阔且高水平的实习基地,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由于京津全国性、国际性展会数量多,对会展核心人才的需求客观上对河北省会展教育是一个有力的促动,也为高层次会展人才的锻造提供了极好的环境和机遇。

3.京津会展经济和会展教育研究发达,对河北人才培养可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如前所述,北京是环渤海会展中心的核心,已经形成具有国际地位的国际会议和博览会举办地的声誉。加之有商务部、贸促会、全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直接推动,以及驻京国内著名高校对会展经济和会展教育的研究的前瞻性成果引领,北京对周边省市会展发展的辐射作用显而易见。天津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无论会展经济和教育,河北与之相比都差距很大。

河北省与京津的近邻关系,使得河北省更容易了解国际和国内会展经济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成果,用以指导河北的会展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培育。同时,京津的会展教育和培训资源,河北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比照其他省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提升自身的会展水平和队伍素质。而且,宏观上,对河北会展政策的制订和调整、会展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制订、会展实践的开展,都将起到明显的引领、带动和促进作用。

4.京津以至于整个环渤海地区对会展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河北会展人才提供了就业市场

随着环渤海会展经济的崛起,会展对该区域所辖省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日渐明显,对于解决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将大有作为。而京津相对成熟和繁荣的会展经济和市场、河北具有广泛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会展经济形势,一方面呼唤着河北的会展教育尽快形成自己的体系、结构和特色,提高会展专业教育和社会培训的水平和层次,也为河北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只要乘势而上,河北的高等教育完全可以在为京津和自身输送大量合格的会展专业人才的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行使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与此同时,河北省的会展经济和教育研究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河北省会展发展的劣势

当然,无论发展会展经济,还是开展会展教育、培育会展人才队伍,京津对于河北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毗邻京津,对于河北的会展人才队伍的打造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和影响,值得冷静分析、认真对待,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和措施。

1.优秀人才外流,“为他人做嫁衣”现象屡见不鲜

常常听到河北的会展企业这样抱怨:河北省花三五年培养的人才,都跑到京津(特别是北京)去发展了。京津展会多,层次高,锻炼机会多,待遇也高,更适合事业发展。而河北由于会展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举办展会数量少、层次低,市场化程度不高,需要的会展从业人员多为现场服务和一般管理人员,而且往往是两者兼做,待遇低、工作繁重、稳定性差,因此,不仅难以吸引京津两地的会展专业人才来河北就业,反过来倒是自己培养的人才流失到了京津两地,这便使得河北会展人才需求雪上加霜。

2.唯他人马首是瞻,使得河北会展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缺乏个性

河北与京津亲密的地缘关系,使得自己常常向首都看齐,向天津看齐,唯京津马首是瞻,有时甚至不顾客观情况,操之过急,缺乏战略谋划和科学布局,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河北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会展活动的省份之一,会展经济却发展缓慢和相对滞后,京津的优势未能很好地被河北利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会展教育的现状亦不容乐观,目前在河北开办会展专业的高校,以专科为主,缺乏专业领域和行业协会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学校各自为政,摸着石头过河,其人才培养模式还远远谈不到为河北会展经济服务的个性化特色打造。另外,按照河北会展“十二五”规划设定的“一核五极”发展模式,其涉及的6个重点发展城市,目前专业培训机构不发达,大部分城市没有成系统的职业培训;会展人才的职业认证体系尚未形成,会展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3.河北会展经济产业链尚未形成,直接影响到会展人才培养的驱动力、质量和水平,也影响到会展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众所周知,会展教育是在会展经济迅猛发展而在近10年在中国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为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和受动于经济的特点极其明显。河北会展产业不成熟,会展经济在该省国民经济中还未形成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未达到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输送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程度。

根据课题组对河北6所会展重点发展城市的调研,目前,省内大部分城市会展行业主要做的是一般性的庆典活动和普通商贸展览,诸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开业庆典、婚礼、商品贸易促销活动、年节庆祝活动等等,国际性、国家级、甚至地区级的展会数量较少,在有的城市几乎没有。会展企业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企业员工数量多在10到20人之间,遇有庆典展事活动,常常从社会上临时雇用、临时培训,在校大学生往往也在其中。这些公司由于承揽的会展及相关活动层次不高,规模不大,也不需要多少会展专业人才。需求制约着供给,虽然河北省大部分设置会展专业的高校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但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已经摆到面前,学生自己对就业前景也颇感忧虑。

4.河北会展企业多为京津进行现场布展和服务,影响人才队伍的结构和核心会展人才培养

调研显示,河北大部分城市与京津会展业联合做的项目,落户到某个城市布展,通常是京津方面已经将展会的设计策划做好,本省办展城市所做的往往是现场布展和服务等操作性工作,较高端的设计、招商工作早已完成。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京津方面人才资源丰富,能驾轻就熟;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担心展览城市没有足够能力来做这些高端和专业性较高的工作,而这种担心又绝非没有根据和道理。久而久之,河北会展核心人才的培育环境难以改善,高层次会展人才的培养更显得困难重重。

三、河北会展人才队伍建设方略

按照《河北省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述:“十二五”期间,河北省会展业将构建以省会石家庄为核心,以廊坊、唐山、沧州、邯郸、秦皇岛为增长极,以张家口、承德、保定、衡水、邢台和部分县域经济发达县(市)为增长点的“一核、五极、多点”的会展业布局。但从市场、产业、人才等方面来看,目前河北还不具备大型展会落户成长的突出优势,大规模发展会展业困难重重。

从河北会展人才培养现状看,人才培养的主体高校方面,至2013年,河北省招收会展专业的高校共有9所,其中本科院校2所(河北经贸大学和廊坊师范学院);专科7所(包括一所分校办学点)。培养方向有: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会展策划与管理和广告与会展(专科),主要指向会展经济、会展策划、会展设计和会展管理4个方向。河北省本科院校目前尚无会展专业毕业生;2013年有毕业生的专科院校4所,专科毕业生累计300余人。由于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会展专业尚处于摸索办学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尚未形成体系,仍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另外,绝大部分地市没有会展行业协会。

对照京津会展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不难找到问题和差距。京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和环境与河北有诸多不同,其间的落差显而易见,河北必须找准自己的会展经济发展的目标(长短期目标)和路径,与此同时,会展教育的发展应与会展经济的发展统筹和协调。毗邻京津,对于河北来说可谓喜忧参半。笔者以为,欲改变河北会展业发展的落后现状,需要先从京津会展的包围和影响下“突围”出来,杀出一条生路。同样,河北会展人才的培养和打造也需科学布局,在战略和策略上通盘考虑,“借力”京津而又成功“突围”,以求必胜。为此,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基于京津冀会展格局和发展现状,准确定位河北会展人才培养目标,分阶段实施和推进

面对京津强、河北弱的现实和京津已经形成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会展经济格局,河北往何处去,河北的会展如何在强者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这的确是一道难题。从会展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上考虑,笔者以为,河北会展“十二五”规划制订的“一核”、多极”会展战略的实施,应当分阶段进行,以求稳扎稳打。石家庄的核心地位已经形成,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求大求多,而是找准优势和特色鲜明的展会,打造知名品牌,扩展影响力。“多极”的发展应首先以廊坊、唐山和保定为重点城市,其发展策略是在做好原有展会的同时,加强与京津的沟通联系,将京津的一些中型展会拉到这些城市举办,借助京津的经验和人才、资金优势,助推河北会展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河北现阶段3到5年内的会展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以国内展会、中型展会的设计招展、展台设计、现场布展和管理服务的一般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本科院校可以侧重展会设计、展示策划和招商策划等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外语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这样逐步推进,在本省高校度过人才培养的探索期,同时帮助本省会展经济实现“突围”和长足发展,那时,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调整。

(二)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使会展人才供需趋于平衡

河北省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无论气候、物产、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都有很大差异,目前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有5个城市:石家庄、邯郸、邢台、廊坊和秦皇岛。尽管目前人才流动的自由度很大,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就业城市。然而,这些院校的生源地2/3以上在河北,受家庭经济状况、个人能力、社会关系、乡土观念、生活习惯等制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多会选择家乡或临近家乡的城市。因此,高校在会展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毕业生就业少走弯路,使会展人才供需顺利对接。

(三)加强政府、行业指导,形成河北会展人才的合理结构和不同层次

河北省商务部和贸促会以及各市相关部门,要对本省会展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检测和调研,公布相关数据,指导会展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机构对河北会展人才需求有明晰的认识,以便结合地方经济、学校和学生实际,培养不同层次的会展人才,使河北会展人才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各市应在河北省会展协会的指导下建立分会,用以指导本市的会展活动和会展教育的开展。

(四)制订政策和措施,鼓励政府有关部门、会展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省、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关部门、会展企业和行业协会主动参与到高校会展人才的培养工作中,通过指导性培养、订单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对应性,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期,实现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机构的双赢。

同时,应逐步建立起规范、完备的会展人员培训体系,形成学校、行业协会和会展企业相互配合的社会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会展从行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保障各项展示活动的顺利运行。

(五)鼓励会展科研立项,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各有关部门和专业研究学会,应鼓励会展科研立项。目前河北会展研究的高水平成果不多,针对会展经济发展和会展教育开展的症结研究不足,研究的层次较低。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学会积极引导,在政策和研究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提升河北会展研究水平。

高校依然是研究的主体,在积极开展会展经济和教育等相关研究的同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都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惟其如此高校才不至于仅仅被动地去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是积极主动地预测和引领会展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指导河北会展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早日实现与京津并驾齐驱的目标。

环渤海会展集群已然形成,京津会展已率先发展起来,河北会展经济和会展教育方兴未艾,需要做的工作和努力才刚刚开始,可谓任重而道远。同时,河北会展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市场也在召唤和激励着业内同仁。只要河北找准目标,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扎实推进,着眼环渤海会展集群,瞄准京津,迎头赶上,实现河北会展经济和教育大发展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注释:

① 2013年北京招收会展专业的8所院校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参见《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收计划》。

参考文献:

[1] 李铁成,刘力.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特点及优势[J].经济纵横,2012,(7):80-82.

[2] 孙毅.北京天津等错位发展互补环渤海会展业形成集群[EB/OL].http://www.022net.com/2012-04-19/2014-4-14.

[3] 余荣华.2012年北京会展收入超过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3-06-21/2014-04-11.

[4] 过聚荣.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 翟媛,张秀风.天津2012年展会203个带来直接收益6个亿[EB/OL].http://www.022net.com./2012-12-31/2014-04-11.

[6] 孟华,雪涛.天津正式启动会展专业人才专项培训工作[EB/OL].http://.www.tj.xinhuanet.com/2005-11-30/2014-04-11.

[7] 王宇鹏,马根.天津市会展业高速发展,近5年展会数量年增20%[EB/OL].http://tjtb.mofcom.gov.cn/aa/2012-09-17/2014-04-11.

猜你喜欢

会展经济京津会展业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初探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来自京津的游客
对中外会展经济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