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1例效果观察

2014-04-01庞永平

海南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栓术栓子肠系膜

庞永平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

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1例效果观察

庞永平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

目的探讨取栓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通过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51例,采取经皮动脉长鞘抽(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取栓术进行治疗,51例患者均顺利将栓子取出,动脉打通。治疗痊愈47例,有效4例(其中有1例患者动脉打通以后开口位置出现严重狭窄,因患者家属拒绝治疗,2 d后发生死亡),患者在治疗出院后1个月内均没有出现疾病复发,也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介入取栓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这对降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术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因其起病较为隐匿,初次明确诊断率并不高。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其诊断率水平逐年提高,依靠血管造影技术,对于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栓子可以介入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开展取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的通过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5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34~81岁,平均(61.2±12.4)岁;具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疾病史者23例,血栓形成19例,慢性肠道缺血性疾病的急性发作者6例,左心房黏液瘤3例。5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前没有心脏疾病过往史,在取出黏液样栓子后,复查心脏多普勒诊断为左心房黏液瘤。入组患者的主诉均为急性腹部疼痛,从起病到检查血管造影时病程为3.5~11 h,其中有7例患者还出现轻微腹膜炎的临床症状。

1.2 血管造影途径均采取正侧位主动脉血管造影方法,其目的是排除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位血管阻塞,或肾动脉栓塞等[2];然后进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确定阻塞的位置、面积、严重程度等。

1.3 取栓术操作过程常规对患者操作区域皮肤消毒后选择超滑导丝进行引导经过动脉梗阻区域,将长动脉鞘管(通常选择型号为8F型)代替造影管进行动脉内穿行,与动脉内导丝并行穿过动脉梗阻区域,缓慢退出扩张导管,选择10 ml针管回抽,直至看到有鲜血进入针筒内,再将针筒内血液推出至血管,从而再次确认有无栓子,进行二次动脉造影以充分了解动脉内血流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操作流程必要时可以重复,从而保证血管内栓子的充分取出。另外,独对于一些动脉的细小分支,由于其动脉管径不同,可以依据各个管径大小选择不同管径的导管,抽取的则是方法一致的,判断栓子的新鲜程度,来选择是否选用人纤维蛋白溶酶。在取栓术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静脉输液泵持续输入肝素钠以抗凝,输注速度一般在800 U/h左右,如遇到造影时患者动脉出现痉挛发作,通过动脉导管可以使用少量罂粟碱来稳定动脉平滑肌痉挛,改善动脉血流动力学。51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通过院外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疾病恢复情况,随访时长1个月,每星期一次,共4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腹部疼痛消除,通过相关检查,持续1个月以上不具阳性的体征;有效:腹部的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缓,腹膜刺激表现有所减轻或局限,需要转入外科进行治疗;无效:临床表现没有好转的迹象,腹部疼痛持续严重或者发生腹膜刺激的临床特征,需要转入外科进行治疗。

2 结果

2.1 血管造影情况51例患者血管造影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血管栓塞患者42例(占82.35%),空肠动脉栓塞患者5例(占9.81%),回肠动脉栓塞患者2例(占3.92%),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血栓栓塞患者2例(占3.92%)。

2.2 治疗效果51例患者中治疗痊愈者47例(占92.16%),有效者4例(占7.84%),无效者0例。在成功取栓后5例慢性肠道缺血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了置入支架治疗;1例慢性肠道缺血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在其肠系膜上动脉打通后,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开口位置严重狭窄,由于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于2 d后死亡。其余50例患者在治疗出院后1个月随访期内均没有出现疾病复发,也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一旦发病,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确诊,并且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对患者的肠道损害极大,甚至可以引起大面积肠道缺血坏死,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现代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操作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提高了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的首次确诊率。目前,采取介入治疗成为应对缺血性肠道疾病的首选治方法,特别是将血管扩张药物由导管注入肠腔、通过导管注入溶栓药物等技术,运用尤为广泛[4],而采用机械手法在肠系膜上动脉上操作,将形成的血管栓子取出,是一个较为大胆的尝试。笔者采取动脉内鞘管吸取肠系膜上动脉的栓子,从本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治疗效果良好,其优点是有效避免了因使用单纯大量溶栓药物而带来的不良反应,手术操作的并发症与疾病复发率较低。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的确诊,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来协助诊断,尤其是找出病变闭塞动脉的位置,在进行介入操作时,观察要细致,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动脉内壁。如果在取栓操作时出现动脉痉挛或者血栓较为新鲜的情况,可以酌情使用罂粟碱以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人纤维蛋白溶酶来溶解血栓,以迅速开通动脉通路,恢复血液灌注,值得注意的是,当肠道缺血时间大于10 h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恢复动脉的血流灌注,缓解腹部疼痛症状,必要时可以放置支架,另一方面也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展,以免出现腹膜炎症症状,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则建议转开腹治疗以确保患者生命。

取栓术的开展与具体操作流程中需注意的事项:首先是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判断标准问题。当前,缺血性肠道疾病的诊断要以血管造影结果为最终依据,血管造影结果在目前依然是血管性疾病判断的金标准[5],一旦患者出现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近似症状时,要第一时间进行相关造影检查,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力准确的依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CT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诊断的水平与传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相上下,因此,在患者出现肠道缺血可疑症状时,也可以采用CT或者磁共振造影的方法来协助诊断[6];其次是采用血管长鞘管进行取栓的操作,这种长鞘管具有几点优势,一是管道的开口较大,对于吸取栓子的效果较好,二是鞘管质地较软,且扩张管的轴线与导丝的轴线平行,在进入病变闭塞血管时可以顺利通过,而且对于血管内壁具有保护作用[7]。此次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可以看出,这种操作方法安全、有效、经济,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不高,此外,对于动脉各个粗细不同分支,可以采用各种不同腔径的鞘管进行操作取栓,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三是对于血栓形成的缺血性肠道疾病,在血栓形成的初期,栓子新鲜,易于溶解,可以先尝试采用溶栓治疗,当然在溶栓治疗中,对于从心脏脱离的栓子要尤其注意,慎重溶栓以防栓子沿动脉血流至管腔较窄的冠状动脉或脑部动脉,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对于慢性缺血性肠道疾病的患者,在取栓治疗的同时,可以放入支架以保持动脉基本形态,从而保证血管的持续供血,降低疾病反复发作的概率。

[1]汪忠镐,张建,谷涌泉.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6-459.

[2]林永辉,田华,张法红,等.国内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诊治特点[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3):166-168.

[3]周汝航,李晓强,段鹏飞,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1):1046-1047.

[4]刘金朝,王东林,丁同文,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导管取栓溶栓治疗[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7):457-459.

[5]宋德余.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0(4):1681-1682.

[6]庄艳,杜杰,郑松柏,等.国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874例临床荟萃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11-2213.

[7]马永强,杨宁,张晓峰,等.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经皮动脉长鞘抽吸去栓的实验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2): 144-147.

R543.5

B

1003—6350(2014)05—0736—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5.0286

2013-11-21)

庞永平。E-mail:383750767@qq.com

猜你喜欢

栓术栓子肠系膜
留守儿童栓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取栓术的护理分析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蓝狐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新疗法:脑动脉“取栓”
栓子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