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报编辑视角解读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篇

2014-03-30刘小平治丹丹

关键词:条理刘勰学术论文

刘小平,治丹丹

(河北北方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篇对谋篇命意,布局结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然长期以来此篇未能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识。现从学报编辑的视角对该篇进行解读。

《附会》是《文心雕龙》创作方法论中重要的篇章,刘勰设专章阐述这一问题其用意是深刻而独到的。《镕裁》篇主要是讲文意(或内容)如何提炼,文辞如何剪裁的问题;《章句》主要讲如何分章造句。虽然《附会》《镕裁》《章句》三章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是围绕文章作法来讲的,它们之间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在分章时必须要考虑练意会义,在造句时必须要考虑练辞附辞,反之,在会义时也必须考虑分章练意,在附辞时必须考虑练辞造句。三篇相较,《附会》站得角度更高,更为全面地论述写作问题。要求作文考虑其情志、事义、辞采、宫商,考虑文章开头结尾,以及细节修改等多方面综合性问题。因此,从学报编辑的角度探讨该篇的意义就更为重大和深刻。

一、附会的概念及其外延

刘勰在开篇是这样界定附会这一概念的:“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1]650他认为,文章层次清晰,首尾呼应,详略得当,过渡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篇章,内容虽多,文辞虽杂,却不跃出主题之外,这便称之为附会。应该说刘勰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是十分准确和完备的。詹瑛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更有助于人们对附会的理解:“所谓《附会》,附即附词,会即会义,所以论述作家应如何附丽词彩与会合事义,以求群言有所联署,众理有所融和,写作之形式与内容前后一致……案即今之谋篇是也……下笔之初,审题之始,即应聚来题材之义理,统贯谋篇之首尾,确定何者应保留,何者应删去,连接上下文之辞气段落,综合全篇之形式内容,虽其言辞滋多,思理繁富,而可使之锦绮交错,脉络贯住,不致逾越主题之范畴。苟为文而不知谋篇,则虽千言万语,盈篇累牍,而散漫无纪,曷足贵哉!”又说:“盖彦和论文从内容决定形式出发,乃其一贯主张,‘附辞’与‘会义’虽相提并论,实质会义是目的,附辞是手段,辞为义而附,义非为辞而会,必也千言万语,抱定主题,使属当行之作。”[2]1589也就是说,“附会”就是“附辞会义”的简称。“会义”是把文意会合成一个整体,“附辞”是使文辞密切结合内容来安排。所以,王元化认为:“所谓《附会》也就是指作文的谋篇命意,布局结构之法。”[2]1589

篇章结构是学术论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指文章的内部构造,是作者对材料的恰当有序的组织和安排,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刘勰把安排文章结构比作“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1]650。这里“基构”是“基础结构”之意。这句话本意是说,文章的结构设计好比建房先要打好地基,再竖屋架,做衣服要先剪碎布片再细针密缝,都需要计划周密,秩序井然。当然,文章体裁不一,它在反映社会生活时的角度、容量、表现形式等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安排学术论文的结构应按照逻辑构成的关系将观点、材料和推理有机地联系起来,顺理成章地表达见解。而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材料只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只能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如果不能把这些纷繁众多的材料依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加以适当地编织和连结,进而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那么,它们将始终各自游离,不能有机统一,不能成为文质兼备的好文章。所以,《附会》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从审美观照讲,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作者把形之于心的内容通过文辞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稿件评审却恰恰相反,是通过文章形式考察内容。也就是说,学报编辑通过对论文外在形式即篇章结构的考察,可以由表及里逐步对论文作出客观而公允的评价。《附会》无疑为对学术论文结构设计及谋篇命意的评断提供了依据与参照。

二、“附辞会义,务总纲领”——学术论文结构设计的原则

《附会》篇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地以设问形式给出附会的定义。他明确指出,“附会”即指综观文章命意,联系首尾段落,决定取舍,组合章节,包举全篇,使其内容丰富而不散漫。因为“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幹”[1]650-651,即从文章的总体特征讲起,分析要求做到文章善附会的原因。世人所见的每篇文章,像大树有枝干、江河有支流一样,自成有主有次、有总有分的间架结构,意欲认清进而掌握这种篇章结构就必须做到理清源头、抓住纲领,即“附辞会义,务总纲领”[1]651。这实质上就是要求写作学术论文要纲领明确且条理清晰。

首先,文章结构安排要(“总文理”[1]650)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主题的表达。“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这句话除了要求写文章首先要打好框架外,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结构设计要符合客观规律,条理必须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学术论文不论长短,都必须有条理。例如记事,事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依照此顺序,大到编年体《资治通鉴》,小到某人物传记,都会显得条理清晰。介绍地理位置分布情况,东、西、南、北、中五方位,从某一点起由此及彼,也是客观存在的,大到介绍全国情况的《地理志》,小到建筑群落布局介绍,都会显得条理清晰。除时间、空间之外,所有客观事物,包括心理状态,都有其自身排列情况,虽未必像时间、空间那样明显,写作只要能够抓住其排列情况,依样而行,就条理清晰。同时,条理虽来自客观事物,但又高于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的条理,要通过主观,成为“思路”的条理,才能落实为文章。思路可使客观事物的既定条理改变。如倒叙和插叙手法,这种条理显然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主观思路。所谓条理就是指思路的条理,思路的条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客观事物的条理作为基础。此外,条理还强调论文的逻辑结构层次的合理。王力认为:“《文心雕龙》有一篇文章叫‘附会’,就是讲篇章结构,讲层次的。这一点跟逻辑很有关系,有了科学头脑,文章就能层次分明。”[3]10学术论文是阐释学术观点的,但并不意味着首当其冲大讲一通结论,因为受众还未理解该结论。学者应该按照研究的过程来引导读者思路,如何研究就如何写,从头至尾,引导读者逐步深人,最终归于结论。写学术论文,一般的地方应扼要。相反,在有创新点闪光点的地方,在如何得出结论的地方,要极尽详细、透彻。不够层次分明、深入详细,论文就缺乏学术研究价值和深度,就无法以理服人。

其次,文章结构安排要(“总纲领”[1]651)有助于思路的条理,使之明晰并臻于完善。也就是今人所说的论文提纲的设计问题。论文下笔前,思路的明晰程度显然不同。例如欲驳斥某人某篇论文,主旨是明确的。但用什么理由驳倒对方,论点和论据如何安排,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安排拟定,都莫衷一是。此时就需要列提纲。提纲可存在于头脑中,形成篇章结构的蓝图,胸有成竹,即腹稿,提纲亦可固定于文字,落实笔头,写成提纲。写提纲最终归旨是:一是将思路锻炼得细密,养成编写腹稿的习惯和能力,进而达到即使不写提纲亦可下笔成章的水准;二是写成提纲,论文内容和表达都会比较有把握,真正下笔时不至于盲目无方,举步维艰,上句不接下句,“尺接以寸附”[1]651;三是提纲将构思时闪现的某些精采的意念、措词等记下,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术研究者在以学术论文形式表达其研究成果时,最首要的就是应该理解并遵循“附辞会义,务总纲领”[1]651原则,在论文结构的总体把握方面抓住全篇纲要(即“务总纲领”)与条理(即“总条理”)。“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1]651没有提纲挈领的框架总目就盲目动笔,必如无头之蝇,四处碰壁。如果文章的结构没有用纲领把各部分统帅起来,就会上下乖异,结构的统一性、完整性也就不复存在,可谓恶果显见。

三、“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学术论文结构设计的目的

刘勰在该篇论述了作文“附辞会义,务总纲领”[1]651总原则后,紧随其后提出文章结构设计的目的为“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1]651,万途同归、百虑一致是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地设计文章结构的最终目的,即表达主旨、体现中心思想。

一方面,根据论文主题确定论文类型。也就是刘勰所说的“宜正体制”[1]650。正确选择论文类型,有利于鲜明、准确地表达主旨。论文的类型有学术性论文、报告性论文等类型。学术型的论文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论文,一是综述性论文。两者比较而言,综述型的论文只要充分占有资料并具有较好的概括能力,论文的撰写就会水到渠成。论述型的论文则要求逻辑思维卓越,并讲求论证的深度。论文类型的选取,主要根据意欲表达的主题为何。全面了解各种论文的类型和体制,对学报编辑评鉴稿件、帮助作者完善论文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围绕论文主题选取组织材料进行论证。也就是刘勰所说的“定与夺”[1]650。怎样“定与夺”,刘勰提出“献可替否,以裁厥中”[1]650的原则,“献可替否”是对事义进行选择,“以裁厥中”是对中心思想进行裁夺,并认为这是“缀思之恒数也”[1]650——谋篇运思永远不变的法则。刘勰这一观点与当今学术论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致的。众所周知,撰写论文先要围绕论题去占有材料,而后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再选择材料。当然,其先决条件是明确学术论文的总论点为何,分论点为何,围绕总论点设置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一定要以纲带目,以目服纲,时时紧密围绕主题。还应明确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主从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根据论述的逻辑来合理安排资料作为支撑论点的论据。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宜,“把构成作品总体的各个部份摆在适宜的位置上,让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来为表达作品的基本思想服务,这就是‘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也是作品的结构的总的目的”[2]1597。刘勰“把单一和杂多两个看来似乎矛盾的方面统一在一起,以做到‘杂而不越’,从单一中现出复杂,从杂多中现出和谐,从而迫使各种不一致的成份趋于一致的目标”[2]1598,最终达到“乘一总万,举要治繁”[1]657,“譬三十之辐,共成一毂”[1]656的目的。刘勰对结构目的之见解对作者及文章鉴审者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四、“群言虽多,无棼丝之乱”,“众理虽繁,无倒置之乖”——学术论文结构设计的方法

刘勰明确了文章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目的,诚然,这些都不是信誓旦旦、纸上谈兵,更不应曲高和寡、束之高阁。具体方法随论述的深入而显现。

“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1]651实质就是善附。此句指全篇语言虽极丰富,却不像乱丝那样纠结。随后刘勰指出“善附”的最高境界是:“善附者异旨如肝胆”[1]651,即善于组织语言安排事义的,能把不同的用意结合得像身体中的肝胆那样亲密。学术论文写作的材料和语言运用亦应如此,丰富多彩而不纠结纷乱。《诗经》描绘蒹葭的繁茂,三章分别用“苍苍”[4]346“凄凄”[4]347“采采”[4]348三个同义的叠词,表现道路艰难。分别用“长”[4]346“跻”[4]347“右”[4]348,描述道路的遥远、陡峻、迂曲,表现“伊人”可望不可即。分别用“在水一方”[4]346“在水之湄”[4]347“在水之涘”[4]348“宛在水中央”[4]346“宛在水中坻”[4]347“宛在水中沚”[4]348,显示“伊人”位置移动。用了看似相近的语言,丰富多彩,又井然有序。文学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尔特说:“话语虽然是独立的研究客体,但要从语言学出发加以研究。”[5]535他认为:“在语言学上,一个句子可以进行多层次的(语音的,音位学的,语法的,上下文的)描述。这些层次处于一种等级关系中,因为,虽说每个层次有自己的单位和相关单位,迫使我们分别单独对其进行描述,但每个层次独自产生不了意义,某一层次的任何单位只有结合到高一级层次里去才具有意义。”[5]536这里提出单位和层次的关系和层次等级的观念,深得结构主义的精神。应用于学术论文中,就是对一个论点而言,由多个论据作为支撑、多方面全方位论述,而列举论据时,应做到丰富而不驳杂,使之众星捧月,共同为论点服务。

“众理虽繁,无倒置之乖”[1]651实质就是善会。指段落大意虽极繁多,却没有前后倒置的错乱。进一步指出不“善会”的恶果是:“拙会者同音如胡越”[1]651,不会组织安排的,却把和谐的音调写得像北胡南越那样背离。怎样才能把文意会合成一个整体,“无倒置之乖”,刘勰提出“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1]651的方法,即放弃片面的技巧,学会整体完美的功夫,因为“锐精细巧,必疏体统”[1]651,即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就一定会疏忽整体。这个观点的确是很正确的。在编辑工作中,编辑经常看到一些稿件,文章在局部上写得很详细,而在整体上欠缺很多。如标题文题不符,摘要要素不全,关键词标引不当,绪论游离主题,正论逻辑不清,结尾草草收场等。这都是因“偏善之巧”所致,从而严重影响了文章对论题的整体表达。实际上,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论文写作也形成了一些习惯的格式。这些格式符合论文作者的思维规律,于是被固定下来,并逐步成为相对定型的文章结构。学术论文的编写规范就是这样形成的。一般学术论文的结构顺序是:题目——摘要——关键词——绪论——正文——结语等。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描述,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是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果和结论的简要概括。关键词要标引对表达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词。绪论(也称前言、导论)用于交待研究的背景资料,包括前人的研究情况、目前的进展、存在什么问题等以引入研究立项依据,然后提出问题、限定研究范围、阐释基本概念、出示个人观点。正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对问题的分析和对观点的证明主要是在这一部分进行并完成。结论是学术论文收束部分,概述论证得到的结果,课题解决的答案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学术论文的结构只有做到严谨、有序、完整、统一,才能够真正达到“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的目的。

五、“首尾周密,表里一体”——学术论文结构设计的标准

衡量文章结构的准则是什么?那就是刘勰认为的“首尾周密,表里一体”[1]651。“首尾周密,即《镕裁》篇所谓‘首尾圆合,条贯统序’;表里一体,即《章句》篇所谓‘外文绮交,内义脉注’。”[2]1600也就是说,文章从开头到结尾圆满吻合,正文条理层次清楚,外部文采严谨,内部思想贯通,符合这样的标准,文章的结构安排才算达到要求。可见,刘勰是非常重视文章结构的整体性的。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多次论及文章开头结尾及首尾照应的重要性。“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1]570-571文章开头的语言,已经预先蕴含了中篇内容的思想,结尾的话语,则呼应前文的主旨…… 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如花瓣和花萼一样上下衔接,首尾形成一个整体。“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1]652如果论文开头光彩熠熠,而结尾却苍白拙劣,那么论文气势就会被窒塞而大打折扣,不留余韵,论文说服力与感染力就大为削弱。“若夫断笔绝章,譬乘舟之振揖,会词切理,如引誉以挥鞭。克终底绩,寄深写远。”[1]652结尾要写得有力量,文辞又切合主旨,这样才能寄意深远,留有余味。“夫能悬识奏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1]651如果作者能够认识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文章结构自然会合理,就像胶粘木头一样紧密,罄声和玉声一样和谐,明确地揭示了结构与思路的关系。启示人们安排文章的结构不是表面上方法、技巧的问题,实质上是对所写事物(主题)内在本质、规律认识的问题。

刘勰提出文章结构的具体标准也适用于学术论文写作:其一,“首尾圆合,条贯统序”[1]543这是讲结构的完整,要求学术论文反映出事物(主题)的阶段性和多面性,有头有尾,层次齐全;其二,“外文绮交,内义脉注”[1]571,这是要求学术论文结构严谨,要合乎逻辑顺序,内通外连,精严细密;其三,“异旨如肝胆”[1]651,“杂而不越”[2]650,这要求学术论文结构统一,要使散漫的材料被中心线索贯穿,做到不枝不蔓。其四,“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1]651,是说章节层次的调整和语言文字修改的重要性,要求学术论文层次清楚,语言准确。达到这四点具体标准,文章就“首尾周密,表里一体”,就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清人纪昀对《附会》篇评论说:“附会者,首尾一贯,使通篇相附而会于一,即后来所谓章法也。”[2]1588这话是深得刘勰之旨的。刘勰对章法结构的重视,充分说明他对解决事物矛盾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只有掌握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方法,才能达到全面了解事物,反映客观规律的目的。同理,研究者要想写出好的科研论文,必须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目的是为了减少研究偏差。只有方法正确,才能有合乎逻辑的结论,才能使论文具有科学性、创新性[6]163。学报编辑作为论文的鉴审者,只有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了然于心,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储备,才能对文章采用的逻辑框架,即论点、论据、论证的结构是否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公允的评价。

总之,刘勰《附会》篇给今人带来的启示是极为深刻的,其所蕴含的内涵有待人们进一步的挖掘。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王力,朱光潜,周一良,等.怎样写学术论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法〕罗兰·巴尔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6]陈燕,陈冠华.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条理刘勰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按顺序写话条理清
清晰的条理来自于分类
收藏的乐趣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