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商标翻译

2014-03-30

关键词:音译语言学交际

邱 宇

(湛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524048)

在翻译界,翻译的原则一致广泛被大家所关注,翻译之前要在脑中形成一个有概念的过程。概念是通过大脑和身体对外界的感知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大脑、身体才能被人类所理解。所谓语言形成的基本依据就是人类对于外界的概念和在这个概念上形成的认知系统,在语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传统的翻译理论学认为翻译是一种将语码进行转换的过程,而翻译者的工作就是利用他们的知识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能力符号,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不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商标的翻译表面上看是语码之间的转换,但认知的过程才是它的实质。译者在对一种语言的商标完全理解的状态下,用另一种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一、关于理论背景的分析

(一)关于商标翻译

(二)关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

一直以来,体验哲学、领悟哲学都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互动性的体验、感知与人类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的结构往往被人类对外界所产生的概念、经验的形式所影响。所以要想透彻的对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进行相关的研究,应该从人类的认知角度出发。认知语言学从两个方面来强调了认知和语言之间存在的关系,一方面认为人类的认知和语言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经验而来的,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互动体验性。一方面认为认知和语言具有着主观性,这就是从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本质。

(三)关于认知和语言的关系分析

关于商标翻译单位,它是由音位层、词层、词组层、词素层和话语层几个因素所构成的,这个理论是巴尔胡达罗夫在1985年所提出的。商标翻译的一些原则不同于语言翻译,因为商标的翻译只与音位层和词层有关系。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与注意力,商标的译文是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新性的。

认知语言学有着自己的基本原理,它是从现实到认知再到语言的过程。人类因为有客观现实的存在才开始对外界有了认知,因为有了认知想要表达,所以才有了语言的产生。经过了现实与认知的过程所产生的就是语言,语言蕴含着人类的文明与认知规律。换句话说也就是认知是人们从实践活动中不断产生判断,并总结经验所感受到的,而语言就是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产物,所以它具有着一个特点,它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形式。总的来讲,认知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的,认知的变化会使语言也随之变化,而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的发展。

利用知识对人们的感知和行为进行指导是人类认知活动最基本的特点。它一共涉及到三个方面:

1.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和表达,并将其转化成为知识。

2.人类对知识的记忆过程。

3.人类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对某些心理过程进行相关的推理。

(四)关于商标翻译本质问题的分析

商标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商标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那么它也是一种言语活动。语言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哪种翻译形式,都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翻译活动的形式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

2.商标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活动。认知与言语活动有着一定的联系,是不能完全对立的。翻译是运用人的思维能力来进行的,它是一种言语活动,所以它就一定属于认知活动。翻译活动离不开言语活动,同样也离不开认知活动,它与两者之间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在翻译活动之前需要进行体验和认知,而对体验和认知产生的结果进行翻译,就是译文的结果。

3.商标翻译属于交际活动

所谓跨文化交际活动,就是指一些群体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之间的交际活动就叫做跨文化交际。翻译的意义有很多种,它的最终目的是令拥有着不同语言文化的群体之间进行顺利的交流。所以以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为出发点来看,翻译活动属于跨文化交际,而且属于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为商标的翻译交际是由国内消费者、国内翻译者、国外制造商三个主体构成的,所以翻译的交际过程是非常繁复的,这就足以证明它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

(五)关于翻译认知语言学模式的剖析

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是以认知主体为中心,由现实世界、源语言、目标语言构成的。翻译是翻译者先对原文章的意思进行透彻理解,理解后就会在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体验与认知。关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下面将分析它的几种特点:

1.翻译具有一定的体验性

从体验哲学的角度出发,人类的认知是离不开现实世界的,人类的概念、意义、语言等都是对外界的感知和经验所产生的,从而形成人类的思维。要通过对原文语意的体验,才能有一定的认知。不同语言之间是有互译性的,这个互译性是建立在翻译体验性认知的基础上的。作者的认知、思维等也是通过对外界的体验得来的,从而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而译者和读者的认知,是来自于对作者所创作的作品的体验。

2.翻译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翻译是人类体验、认知的过程,具有着一定的主观性,所以也会具有相应的创造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知,不同的认知方式,译者对同样的语篇就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知,所以不同的语言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人类在经历体验、认知、概念、理解这些过程的时候,是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强大的,它具有着层出不穷的创造性。翻译的过程也要经历不同的认知过程,有着不同的认知层面,所以翻译有一定的认知过程和相关的创新性。

3.翻译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前面说了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所以翻译是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的,它是经过多重互动后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这个多重互动包括很多方面,它是由现实世界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主体与源语言的互动、主体与目标语言的互动所构成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几种互动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对语篇有着全面的体验与理解,通过作者和译者的有效互动来不断调整,使源语言和翻译语之间保持和谐自然的关系,避免产生太大的偏差。

二、对三种商标翻译方法的分析

商标翻译具有很多种翻译方式,下面将着重介绍三点:

(一)关于商标翻译的音译

所谓音译,就是在将源语言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的时候,按照源语言的发音找出一个相近的替代词作为翻译语言,同时保持他们的发音是近似的,而且这种音译过来的翻译语言不再有它自身所表达的意思,只对它的书写形式和语音进行保留。综合上面所讲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音译也属于一种认知过程。因为认知原则的不同,所以人们对于某些音位会优先使用,从而使翻译语言听起来会有一定的美感。在对商标进行翻译时,认知主体会结合对实际世界的体验进行一定程度的多重互动,译者会以这些互动作为认知的基础,同时要对商标背后的企业进行一定的了解,包括企业的文化、背景,对产品的特征也要理解,充分运用记忆中的词汇,尽可能的将商标用相似的语音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在音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结合很多方面,要结合实际、企业文化等使商标翻译有一定的品位。音译的大致模式如下:

1.从产品特征、企业文化、企业背景等方面的状况对商标进行全面的了解。

2.结合各方面因素搜索记忆中与商标语音相似的词汇,同时注意保持翻译语具有较高的品位,并在音律上具有一定的艺术感与美感。

3.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词汇,结合实际进行修饰和美化,作为商标的翻译。

(二)关于商标翻译的意译

意译是一种比较实用又比较常见的商标翻译方式。无论是哪一种翻译方式,面对同一个商标,人类对有意义联系的翻译语和没有意义联系的翻译语的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是不同的,对于那些有相近意义的翻译语,会比较容易记住。

商标的意译和心理词汇的提取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所谓心理词汇,就是研究词语在记忆力存储和被提取的方式。心理词汇的研究认为,读者在认读词语的过程中要先确定一个词,然后激活记忆里原有的与这个词语有关的信息,最后选择词语并对词语的具体信息进行整合。

商标的意译充分的应用到心理词汇的这个过程,它的大致模式是:

1.对商标进行体验与认知,对它原来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理解。

2.译者的脑海中储存了一定的源语言和翻译语言的心理词汇,这时就要在这些记忆里搜索与它相近意义的词汇。

3.选择一个词汇,结合产品的背景、文化、市场的新动态来对这个词汇进行修整和美化。

4.词汇诞生后加以修饰,作为商标的翻译。

(三)关于音译与意译的结合

音译与意义结合就是将这两种翻译方式结合为一体来对商标进行翻译,这种模式翻译出来的商标更加全面化。音译与意译的结合也是一种认知过程。想对语言进行全面的使用,必须以词语的音位解码为基础,对词语进行分析和提取的过程就是对词的认知过程,这将对翻译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音译与意译结合的翻译模式要比它们单独拿出来要复杂一些,下面对模式的流程进行分析:

1.从各个方面对商标进行全面理解,如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发展背景、产品的特征等方面。

2.结合音律美感的效果、以及翻译语的意思从记忆中选择和商标在语音和意思方面都相近的词语。

结合产品特征、企业文化背景、市场动态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这个词语进行加工,并注意保持音律的美感。

三、结语

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进行翻译活动是将翻译与现代语言学结合起来的一个新方法。认知语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认为人类的语言与体验、感知是不可分割的,它属于人类认知能力组成中的一部分,并不能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语言是依据人类对于外界的体验、以及所形成的的认知系统所形成的,所以解释语言必须要先进行体验,然后用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对语言进行研究。翻译的标准一直被大家广泛关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翻译并不是将语码进行简单转换的过程,而是一个须结合人类体验、感知、经验的极为复杂的认知过程。而商标翻译与语篇翻译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它只和音位层和词层的翻译有关。本文根据商标翻译的主要原则,对认知语言学和商标的本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三种商标翻译的认知模式。商标翻译是依据人类对外界的体验与感知所进行的,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有着一定的创造力。

[1]徐莉娜.认知与翻译单位[J].中国翻译,2004.

[2]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

[3]冯立新.认知隐喻与翻译[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其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5]吴义诚.翻译研究的认知取向[J].外国语,2000.

[6]肖建军,王志军.认知在翻译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7]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8]萧立明.认知语言学与翻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

[9]侯国金.双管的认知语用学解释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音译语言学交际
情景交际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交际羊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