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工科专业改革

2014-03-30王春雨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院

王春雨

(河北联合大学 轻工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截止到2006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1600 余所,工科专业在校生突破600 万人,其工科培养规模为世界第一[3]。但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仍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据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Global Institute)的研究报告统计,我国的工科毕业生只有不到10 %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据瑞士洛桑管理开发研究院(IMD)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我国整体实力排名在逐年上升,但可获得资格的工程师数量始终居于末座[4]。

在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高等学校有“985”、“211”等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一般大学;有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等。但是,在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出现了培养目标模糊、人才定位不明、培养方向趋同的现象。多数高校还是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传统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致使我们培养的工程师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不足;考试能力较强,应用能力不足;单独工作能力较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创新能力不足… … 。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一、独立学院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一般被界定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范后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8年,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被确定为“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一般认为,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国家经过对独立学院的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到2010年,经教育部核准的独立学院为319 所,在校生近150 万人,承担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

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

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工程教育培养的是企业一线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管理理念先进的应用型工程师。

独立学院的优势:

第一,母体学校的强大支撑

母体学校的品牌和优质教育资源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母体学校的良好社会声誉、长期积淀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独立学院较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在考生和家长心目中享有更高的认可度。选派懂得高等教育管理的优秀领导班子、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也是独立学院高起点办学的保证。

第二,灵活的办学机制

独立学院在享有母体学校的品牌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又可以按照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进行运作。独立学院相对母体学校其它二级学院又有其独立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校园,独立的财务,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坚持相对独立性,既有利于处理好申办者(母体学校)、合作者(投资者)、办学者(独立学院)这三个主体的关系,也有利于独立学院自我办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更有利于独立学院在办学机制和模式方面进行大胆的、独立的改革和探索。

独立学院的劣势:

第一,学生人数多,专业规模不均衡

独立学院的招生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改变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观念,即受教育也是一种消费。独立学院在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意愿的同时,使得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各个专业规模严重不均。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教学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较弱,故使独立学院办学质量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二,师资队伍薄弱,整体过于年轻,缺少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是由自有教师、母体学校教师、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其中后两者视独立学院教学任务为自己的兼职,因此会弱化其工作责任感;而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师队伍整体过于年轻,平均年龄不足30 岁,他们有朝气、有热情,但缺少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还要担负着很重的成长压力和生活压力。

第三,实践教学亟待加强

独立学院重在培养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工程类专业重在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管理理念先进的应用型工程师。可见,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重要位置。而目前在独立学院却普遍缺少针对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缺少真正意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少“双师型”教师等问题。

二、独立学院工科专业改革探索

独立学院面对缺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缺少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困难;面对普遍存在的用人单位招不到企业满意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中意的工作的现实;独立学院还要面对有些用人单位对三本学生的歧视、个别学校研究生录取对三本学生的不公平待遇。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独立学院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借母体学校之力、借社会借企业之力,努力寻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大胆尝试,从一门课、一个环节、一个点做起。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因地制宜,积跬步行千里。

在高等工程教育中,机械类专业点数占工程教育专业点数的11.9%,全国设立机械类专业的高等学校有890 所。生源好、就业旺,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两个重要的优势[2]。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机械类专业是历年所有工科专业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也是学院教学投入、教学改革力度最大的专业之一。

(一)用CDIO 理念指导课程改革

CDIO 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进行了改革。首先,优化上课环境。学校建立理论课教学专用教室,除配备多媒体设备外,周边安放两门课及其课程设计的教学展示柜,常用机构、减速器等教学模型放在展示柜下面的橱柜里,任课教师可通过遥控器操纵展示柜中任一机构的动作来配合教学,也可随时取用教学模型进行演示和讲解。第二,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课移至第二课堂。由于学校实验室为全开放管理模式,以课外作业、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等为依托,将学生在课余时间吸引到实验室,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重点培养部分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三,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由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以机构分析、机构综合为主,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以传动、结构设计为主。而且课程设计题目单一,设计资料针对性强,教师指导详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机械的整体认识和系统工程意识。整合后的综合课程设计使每个学生经历某一类设计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系统工程意识。同时建立集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不同难度的综合课程设计题库。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题目,教师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设计题目进行指导。第四,在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开课之间,增加综合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为汽油发动机直联泵的拆装及主要机构的运动及动力学分析与测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动机直联泵的拆卸、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运动及动力学分析与测绘、发动机的组装、发动机点火等工作。实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本科+技能”实现专业能力的突破

2013年1月,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与唐山劳动技师学院合作,对2009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为期5 周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本科学生理论基础较好,故重点针对某一工种,如数控、电工、车工、焊工、化工设备维修等进行集中强化操作训练。培训过程中,每天到现场上下班,使这些毕业班的学生提前感受到未来的工作环境;集中的操作训练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认识;操作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手里拿到的技能证书给了他们专业上的自信。

专业技能培训环节受到广大毕业班同学的欢迎。他们不仅具备了本科生的理论功底,还具备职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一些企业免去了再培训的成本,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一些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其操作能力也收到了录取学校的青睐。把专业技能培训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将技能培训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有效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迅速完成由“在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根据社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是学校办学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1]。独立学院要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注重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扩大专业的适应面,以市场为导向,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尤其要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召开各类校企合作座谈会等,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近两年就业统计,我院及时对机械专业的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除保留原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传动与控制三个传统专业方向外,经过与企业等友好合作单位协商洽谈,增设了数控技术、矿山机械、化工机械以及汽车设计四个方向。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增至七个。

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核心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形成差异化的错位培养,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求。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三、结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校承担着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任务,以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岗位需求。因此,独立学院要理性分析、科学定位,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 号.

[2]周济.中国机械工程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1-3).

[3]吴启迪.中国工程教育的问题挑战与工程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4-8.

[4]顾佩华.CDIO 到EIP-CDIO[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