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12岁游泳业余运动员“手指型”划手掌训练作用的探讨

2014-03-27凌继东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水上运动学校

游泳 2014年3期
关键词:手掌手指实验组

文|凌继东(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水上运动学校)

相对于徒手练习,“手指型”划手掌辅助练习对于提高运动员200米自由泳成绩有明显作用,并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划水效率和划手频率。

带划手掌辅助练习已成为众多教练员尤其是业余训练的常用的练习手段之一。目前采用的主要为普通型(全手掌类型)和“手指型”(半手掌类型)两种,本文主要针对后者的训练作用进行分析。

通过训练实践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当运动员带划手掌游进时,无论是在技术上的表现,还是游进速度等各方面的表现,与不带划手掌时的情况有所不同。运动员带划手掌练习时手掌无法直接感觉到水的反作用力,相反徒手练习手掌可以感受到水流对手掌的作用;普通型划手掌在训练中运动员普遍感到推水过程中力量要求较大,不利于技术动作保持,而“手指型”划手掌由于划水面积相对小,有利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稳定,通过适当增大划手的阻力,促进了手臂肌肉的发展,游进速度上也明显提高,令运动员感受到较快速度游进中保持良好的技术动作以及身体位置。

那么究竟带“手指型”划手掌练习的利弊如何?对此,本文以徐汇区水上运动学校12岁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名、女生6名,游泳训练年限均在5—6年左右),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讨。实验时 间 为 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25日,共8周。实验方法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2名运动员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周6次训练课中的3次课为实验课。实验课中,实验组带“手指型”划手掌进行2*(10*100)米自由泳配合练习,对照组进行徒手2*(10*100)米自由泳配合游。其余的练习内容和练习量等都相同,两组游后心率要求在27—28次/10秒。

实验指标如下:

(1) 200M自由泳成绩──实验前后各进行一次测定。

(2) 自由泳6次划手动作划距(划步)──实验前后各进行一次测定。200米游进中第4个25米运动员蹬壁出发后第一次划水开始至第6次划水动作结束时两点间的距离。为尽可能提高距离计算准确性,测试时,在泳池边每隔1米设置一标志物。

(3) 自由泳6次划手的划频──实验前后各进行一次测定。200米游进中第4个25米运动员蹬壁出发后第一次划水开始至第6次划水动作结束所用的时间。

此外,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实验和对比结果、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理论结论如下。

表1 两组实验前、后200米自由泳成绩统计表(N=16;单位:秒)

实验组 对照组200M自由泳成绩 实验前成绩 实验后成绩200M自由泳成绩 实验前成绩 试验后成绩王闯2:29.072:23.11虞秋辰2:29.722:27.06高易2:28.112:22.74陈翔2:26.212:25.92苏文怡2:33.642:25.03王惠莹2:34.562:31.33冯捷2:30.002:24.14黄蕊2:32.372:30.01陈冶洁2:26.892:20.13万萌萌2:28.682.25.03王梦奇2:36.892:31.89费琦2:38.892:35.43

表2 两组实验前、后200米中第5个25米6次划距统计对照表(N=16;单位:米)

实验组带“手指型”划手掌进行2*(10*100)米自由泳配合游,对照组徒手进行相同的练习。

两组通过带“手指型”划手掌练习和徒手练习两种不同练习方式,体现出两组实验前、后200米自由泳泳成绩都有所提高,见表1。

表1中统计的数据表明,带划手掌练习的运动员200米自由泳的平均成绩由实验前的2:30.77提高到2:24.51,平均提高6.62秒,提高的幅度为4.394%。对照组的运动员也有提高,平均提高2.61秒,提高的幅度为172%。但相比之下,其提高的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经“T检验”呈显著差异(P<0.05)。

带与不带划水掌的练习对200米自由泳运动成绩的影响如此,对划水效果的影响又如何?结果详见表2。

表2是显示运动员蹬壁出发后第一次划水开始至第6次划水动作结束时两点间的距离。统计表明:实验组运动员6次划手平均距离从试验前的7.28米提高到了试验后的7.56米,平均提高0.28米。对照组运动员6次划手平均距离从7.23米提高到7.32米,平均提高0.09米。实验组增长幅度3.81%对照组1.25%。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提高的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经“T检验”呈显著差异(P<0.05)。

从日常训练中观察到由于“手指型”划水掌腕部不固定,对运动员自由泳入水、抱水和推水的角度增加了一定难度,技术一旦变形,由于划水掌没有相对固定,会直接造成摇晃甚至脱落,尤其是在练习后半阶段更加明显,因此强迫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仍要保持正确的自由泳划水动作,对划水效果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由于在测量时,运动员蹬壁出发后第一次划水开始至第6次划水动作结束时,这一距离中包含运动员蹬壁出发滑行的速度,实际6次划手距离可能低于测量的距离,但是两组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相同,所以对两组的数据影响不大。

与划步一样,运动员在游进时的划水频率也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对划水频率也进行了一次测定,结果见表3。

表3统计的数据表明,带“手指型”划手掌练习的运动员6次划手所用时间从试验前5.02秒提高到4.79秒,平均提高了0.23秒,说明了实验组运动员的频率有所提高。而对照组从实验前的4.95秒到试验后的4.98秒退步了0.03秒。我们从增长幅度百分比上看出实验组成绩平均提高了4.58%对照组成绩平均提高-0.06%,经“T检验”效果呈显著差异。

我们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的划手频率明显比对照组的划水频率快。力量与身体协调性是影响动作频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运动员带划手掌练习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力量的增加。实验组实验后,上肢的力量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实验对象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项练习都具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由于实验组同时满足以上两点,划水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12岁游泳运动员是年龄组选手,运动水平相对较低,与参加大赛的高水平运动员不同。我们从该年龄组的比赛中不难看出年龄组运动员的特点:往往划手频率快的运动员得到好名次的几率较高。这一特点说明该年龄组运动员所制胜的“法宝”为划水频率。所以,划水频率的提高是运动成绩的提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手指型”划手掌练习对成绩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5-6年训练年限的业余游泳运动员来说,带划手掌划手练习时,可有效地提高肌肉耐力,划水时血液进行重新分配、参加工作的肌肉血液增加,保证了运动员可以通过划手提高肌肉的耐力。另外,戴“手指型”划手掌训练获得的力量不需要转换,可直接利用到实际游泳动作中。

训练中我们观察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没有因局部增加负荷而受到破坏,而是有明显的改进。主要表现是移臂入水时手平着往下拍和入水时手指上翘的情况大为减少。其次是划水时手掌能保证对准水角度。据运动员反映,如果戴了划手掌,手掌对不上水时就有滑脱的感觉,手对上水就会感觉到手的阻力,觉得划水比较重。从动作技术可看出,通过训练划距和划频都有了明显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得到加强。因此带划手掌对于发展运动员力量素质、保持正确技术能力起到了一个帮助、推动的作用。通过这种专项训练,在增加运动员“水感”的同时,也加强了专项力量,因此戴划手掌训练在专项肌肉力量训练中,有着其它陆上训练不可比拟的优点。

综上得出以下结论:

1 业余游泳运动员应多采用“手指型”划水掌进行练习。

2 “手指型”划手掌辅助练习有利于提高游泳运动员200米自由泳成绩。

3 “手指型”划手掌辅助练习有助于提高游泳运动员的划水效果及运动员自由泳后程正确技术的掌握。

4 “手指型”划手掌辅助练习有利于提高游泳运动员划手频率,增强了自由泳专项力量素质。

建议少儿业余游泳运动员应把划水掌训练量控制在总量的35%以内,防止肩部损伤的发生

表3 两组实验前、后100米第3个25米中6次划手频率统计对照表 (N=16;单位:米)

25米6次划手 实验前成绩 实验后成绩200M第4个25米6次划手 实验前成绩 试验后成绩王闯4.834.57虞秋辰4.885.01高易4.914.67陈翔4.864.93苏文怡4.844.53王惠莹5.215.18冯捷5.245.04黄蕊4.784.83陈冶洁4.904.77万萌萌4.985.02王梦奇5.325,05费琦5.275.25 200M第4个

猜你喜欢

手掌手指实验组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手指操
摊开手掌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手掌上的童话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把手掌放在画纸上描一描,画出一只考拉吧
笔穿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