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下的港口业务管理人才培养优化模式

2014-03-26李风雷

关键词:培养模式

李风雷

[摘要]港口是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由于山东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中央决定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山东省发展港口业的大好机遇,也决定了山东港口业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人才是立足之本,兴业之基”,山东省当务之急是大力培养大批优秀的港口业务人才,为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文章提出要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分析区域港口业务管理人才需求结构和趋势,提出港口业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优化模式。

[关键词]半岛蓝色经济区 港口业务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

一、“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

2009年4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山东省现代港口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港口是国家外向型经济的“窗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山东也将迎来港口业快速发展的“春天”。《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港口建设,打造以青岛港为核心,烟台港、日照港为骨干,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莱州港为支撑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

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下港口业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求

(1)山东与日本、韩国贸易往来密切,是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前沿,各国之间多元文化差异,信仰不同,语言多样,贸易方式有所不同。港口作为贸易互通的重要窗口,就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对港口业务管理人才需求应该是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都能全方位掌握的。(2)“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港口业务技术含量的增加,必将要求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而由于港口企业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协作性、涉外性等特点,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港口企业大多将人品、敬业精神、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因此港口业务管理人才的教育应注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高素质多技能人才。(3)港口业务管理的电子化,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港口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由于港口业务管理的国际化特色,跨境业务往来电子化程度日趋明显,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都建立了EDI中心。因此,要求港口业务管理从业人员能熟练操作企业的业务信息系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日趋提高。(4)当今社会,港口业务管理人才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习实践环节,使毕业生在港口能够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三、山东港口业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优化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根本任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年9号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港口业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最佳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作为高职院校,要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需要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目前,我校依托港口主体办学优势,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将港区生产实景实时传播到教学实训室,让企业参与教学活动,请专家走进课堂传授职业技能,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教学,请港口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将港口业务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和港口培训职工的优秀教材引入课堂教学。学校培养的大量优秀港口业务专业人才再输入到企业一线,为港口充实新鲜血液,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和后劲。

(2)港口业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最佳师资模式——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作为支撑,没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完成人才的培养任务,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定期到港口一线进行学习与培训,以增强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港口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在教师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最佳实践模式是“双岗双责、德艺双磬”,教师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自由流动,实际承担起港口企业一线的具体操作,并能根据生产业务和流程提炼教学要点,形成教学内容。

(3)港口业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最佳课程模式——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一是职业岗位明确。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由于是从岗位职业分析入手,首先明晰的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确立课程能够设置的源头。我院港口业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项内容就是职业岗位,实现了瞄准岗位设课程,使得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指向职业能力标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更加明确,对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更为清楚的界定。二是人才规格要求明确。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分析职业岗位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确定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明确了人才规格要求,使得课程围绕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而设置。三是证书要求明确。职业资格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所以“双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在明确职业岗位的基础上,分析专业核心技能,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与要求,确保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岗位针对性,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之一,进一步增强了职业岗位针对性,使得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转向社会评价。四是课程设置明确。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分析职业岗位与证书要求设置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并以每门专业技术核心课程为源头设置内容相关的一组课程,使得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劳动过程为主线,每门课程的设置均具明确的指向性,使得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相辅相成,实现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工作有效设置课程。

与此同时,港口业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应注意关注国际港口发展的信息化趋势,学习国际上最先进的港口信息化操作知识,与自身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提高本校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保持本校港口业务管理专业在学科领域中的先进性和独特性。

山东作为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山东半岛的港口业提供了大好机遇。要建设中日韩自贸区,促进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山东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由一个人口大省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强省。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港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港航企业的呼声,也是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下,解决高端港口业务管理人才缺口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综合,2006(05).

[2]熊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5)

[3]韩立民.李大海.于会娟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2011(1).

[4]顾冠华.张琳琳.解艳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驱动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0(16)

(作者单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