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诊断中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2014-03-23彭志宏

当代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平片心肌冠心病

彭志宏

冠心病诊断中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彭志宏

目的 本文就放射技术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 选择揭西县人民医院176例冠心病患者,均行放射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X线平片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计算机断层扫及描核磁共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为97.73%,有效提高了临床检出率。结论 放射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值得推广。

冠心病;放射技术;诊断;临床价值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属于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该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放射技术作为常用的诊断途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17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放射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揭西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冠心病治疗的1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51.84±7.69)岁;病程为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5±1.6)年。

1.2 方法 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均进行放射检查,包括X线平片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计算机断层扫及描核磁共振,并由两位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专业医生共同读片并出具检查结果单。所有患者检查前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正态计数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X线平片检查28例,放射性核素检查56例,计算机断层扫描47例,核磁共振45例,共确诊冠心病172例,确诊率97.73%。

3 讨论

3.1 X线平片 通过X线平片,可以详细地掌握疑似冠心病患者体内肺循环的改变情况[1],并且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是否出现了增大现象。同时,由于X线平片还可以检查冠心病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症状,以及出现心肌梗死后是否出现了其他并发症[2],因此,X线平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影像学辅助检查。

3.2 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通常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以及危险分层等方面,针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并不属于对患者进行侵入式的操作[3]。采用放射性核素检查应用于冠心病诊断时,主要以心肌灌注成像、以及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常见方式为主[4]。

3.2.1 心肌代谢显像 在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肌代谢主要是通过脂肪酸氧化来获取能量,占心脏所需能量的40%~60%的范围之间。而当人体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时,人体局部供血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阻碍,从而造成血氧含量无法满足机体的正常运行,脂肪酸中的氧化代谢含量逐渐降低[5],在这种情况下,心肌的代谢物则主要以葡萄糖为主,而该种代谢模式的改变需要通过正电子核素断层现象方法来完成相关的操作和辨识[6]。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偶心肌氧代谢、葡萄糖代谢以及脂肪酸代谢是目前临床诊断中应用率较高的几种正电子核素断层现象检查法,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全面、系统地完成心脏功能及心肌存活等方面的检查和评估工作,同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预计和估量,从而为制定更加全面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参考。

3.2.2 心肌灌注显像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目前冠心病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它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可达到90%[7]。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为心肌细胞对一些阳离子具有选择性摄取的能力。进行放射性标记后可使心肌显像,局部心肌聚集放射性药物的量与这个区域冠状动脉灌注的血流量呈正相关。诊断心肌缺血心肌灌注显像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解剖改变,但能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就能知道心脏的血液供应是否正常,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后所造成的心肌缺血。所以,心肌灌注显像能够反映心肌血流的病理生理变化。根据显像剂在患者心肌内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患者缺血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确定患者是可以先接受药物治疗还是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而是需要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血管重建手术治疗,为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及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3.3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显著提高了冠状动脉钙化的诊断率,尤其是运用积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康征[8]的相关研究结果:EB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和积分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66.8%、83%及77.5%。同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明显比无冠心病者高。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磁共振成像 据调查,目前,由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出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形态,所以核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放射学技术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十分理想,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由于患者所患冠心病的类型不同,每例患者疾病发展的阶段也都不尽相同,因此表现出临床症状和体征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针对每例冠心病患者所制定的治疗方案也都有所变化,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介入治疗要相互配合,要求放射学检查必须给出全面的、确切的诊断信息,并且放射学提供的一些信息,还可以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1] 唐陶富,李世胜.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20(23):363-364.

[2] 高海燕,于晓宇.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18(21):375-376.

[3] 杨青苗,吕树铮.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10(23):74-75.

[4] 尹峰,綦书抑,朱静,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9,13(26):284-285.

[5] 昌爱武.探讨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3,18(24):165-166.

[6] 伊兰.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草原学院学报,2012,15(25):103-104.

[7] 马晓青.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9),45:255-256.

[8] 康征.冠心病合并2型耱屎病的预防及临床特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14):992-9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30

广东 515400 揭西县人民医院(彭志宏)

猜你喜欢

平片心肌冠心病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