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位性难产的临床诊治研究

2014-03-23刘新梅

当代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头位胎头难产

刘新梅

头位性难产的临床诊治研究

刘新梅

目的 探讨头位性难产的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2例头位性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头位性难产患者中剖宫产51例,产钳助产13例,用手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18例;7例产后出血者均经对症处理后之血,无1例产妇死亡;死婴3例,1例死于先天性发育不良,2例因手术助产而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明确头位性难产的原因、及早诊断、积极处理能够降低母婴死亡率,改善预后。

头位性难产;临床诊断;治疗

头位性难产指非枕前位胎头因于盆腔内回转障碍而出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或者因胎头俯屈不佳而不同程度仰伸,出现额先露、面先露、顶先露等;此种情况下由于胎头的最大径线和骨产道诸径线不能适应而发生难产[1]。目前,因围产期保健成熟开展,胎位性难产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头位性难产发生率出现持续性上升趋势,其中以胎方位异常为主要因素[2]。现将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有关头位性难产的相关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

82例头位性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5±4.7)岁;孕周36+5~42+2周,平均孕周(38.6±1.5)周;初产妇71例,经产妇11例;其中持续性枕横位45例,持续性枕后位24例,胎头高直位6例,前不均倾位4例,额位2例,颜面位1例。

1.2 治疗方法[3]确诊是异常露头且具有下列情况者应施行剖宫产:胎头位置异常严重,充分试产胎头仍不能较好衔接,手配合下胎头不能成功旋转,积极处理后仍宫缩乏力,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可于产程中变化体位以纠正胎位,产妇取胎儿的脊柱侧、同侧卧位,经旋转胎背而促使胎头旋转,增强宫缩、人工破膜,宫口开8~9cm后胎位仍是枕后位、枕横位时可用手来旋转胎头,以明显促进产程,争取阴道分娩。分娩过程应该密切观察各个环节,第一产程给予足够的水、营养及休息,4h内仍未分娩者可适当镇静,保证充分休息、体力足够。

2 结果

82例头位性难产患者中剖宫产51例,产钳助产13例,用手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18例;7例因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量约500~1200mL,产钳助产2例发生会阴切口撕裂而致出血、量约100~300mL,均经对症处理后之血,无1例产妇死亡。死婴3例,1例死于先天性发育不良,2例因手术助产而死于颅内出血。

3 讨论

3.1 原因 常见以下三种因素[4]:(1)胎儿性难产:胎头位置异常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胎儿异常发育如胎儿畸形或巨大儿,临床上常常因胎儿过大而致分娩受阻,甚至出现肩难产。(2)产道性难产:包括骨盆狭窄及畸形骨盆,另外,还有软产道异常如横膈或阴道纵隔发育异常等。(3)产力性难产:即异常宫缩,主要是宫缩乏力,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因素,前者多发生于潜伏期以及活跃期早期(宫口开大5cm以前),后者则多发于活跃期晚期(宫口开大5cm以后),常常继发于胎儿分娩受阻如抬头位置异常、头盆不称等。头位性难产是产道、产力及胎头定位三者异常而致,相互影响,应动态观察。

3.2 临床表现[5-6]产妇常常精神状态不正常如烦躁不安、肠胀气、体力衰竭、血尿、尿潴留等;宫颈可见水肿;原发性宫缩乏力而出现潜伏期延长;胎头高浮、位置发生异常;胎膜早破而使胎头不能衔接,是难产的先兆;因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头下降和内旋障碍而使活跃期延长甚至停滞,胎头下降延缓或者停滞发生于第一产程末或者第二产程中常常是头位性难产的晚期表现。

3.3 早期诊断 潜伏期胎头长时间不能进入骨盆,应该警惕头盆不称或者宫缩乏力,注意检查胎头是否存在跨耻征;进入活跃期后初产妇宫颈口的扩张速度小于1.2cm/h或者经产妇宫颈口的扩张速度小于1.5cm/h,宫颈口停止扩张超过2h,产程未见进展,应该及时进行阴道检查,了解骨盆、胎头位置、羊水等情况,评估产程预后,制定处理方案;当宫缩乏力或者过强以及胎儿窘迫时,亦应该考虑头位异常的可能,及时检查与处理;以上均是早期诊断的要点。

3.4 处理体会[8]无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者可静脉滴注小剂量催产素,严密观察宫缩情况,适时调整;潜伏期应维持有效的规律宫缩,仔细观察宫口扩张速度、胎头下降状况,试产失败可考虑施行剖宫产;活跃期时应确定胎头位置,一旦发生头盆不称,可人工破膜以促进胎头下降,若产程未见进展则考虑施行剖宫产;尽可能减少剖宫产,充分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者,子宫的切口应为弧形或锯齿状,以减少切口撕裂、避免出血。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应熟悉头位性难产的常见原因,掌握其早期临床表现,提高自身识别头位性难产的能力,一旦确诊为头位性难产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完成顺利生产,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1] 杨鸿丽.头位性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其临床处理和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223.

[2] 吾慧瑛,李景,王惠兰.头位难产28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73.

[3] 顾美娟.头位性难产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612.

[4] 周雁.头位性难产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1988.

[5] 于梅章.140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8):78.

[6] 朱燕红,李惠霞,朱斌.头位性难产16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621.

[7] 宋惠萍.头位难产11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87.

[8] 何碧绿.头位性难产的处理与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028

河南 465550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刘新梅)

猜你喜欢

头位胎头难产
母牛难产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