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寓社区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调查与分析

2014-03-23滕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区化学生公寓学生党员

滕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与公共教育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高校公寓社区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调查与分析

滕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与公共教育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高校公寓不仅是学生休息生活的地方,更是学生交流思想、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因此,对高校公寓社区化管理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的调查,掌握学生对公寓社区的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对公寓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意见,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寓社区化管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1]大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公寓化的宿舍中度过,学生由原来的“班级人”、“学院人”逐渐向以公寓为单位的“社区人”转变。公寓社区不仅是大学生休息生活的地方,更是大学生交流思想、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为了掌握学生公寓社区的情况,探索在公寓社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经研究,专门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公寓社区进行了调查。

一、问卷调查

问卷共设计了28个问题,其中主观题1个,客观题27个。题目内容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所在公寓社区的了解情况、对所在公寓社区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看法、对学生公寓社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四个方面。调查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一次性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0%。

样本选择时遵循了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在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政治面貌、所在公寓等进行了选择。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273人,占49.19%;女生282人,占50.81%。大一学生273人,占49.19%;大二学生219人,占39.46%;大三学生63人,占11.35%。普通学生(即非党员学生)为100%,其中团员554人,占99.82%;群众1人,占0.18%。各公寓的学生人数及比例分别为1号公寓(43人,7.75%)、2号公寓(60人,10.81%)、3号公寓(27人,4.86%)、4号公寓(48人,8.65%)、5号公寓(106人,19.1%)、6号公寓(99人,17.84%)、7号公寓(76人,13.69%)、8号公寓(31人,5.59%)、10号公寓(37人,6.67%)、12号公寓(28人,5.0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公寓社区服务功能和社区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公寓社区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其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从表2可见,认为比较了解公寓社区化管理的学生只占到12.61%,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公寓社区化管理的了解程度较低。

表1 学生公寓社区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排序)

表2 对公寓社区化管理的了解程度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深入学生公寓社区

表3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公寓社区“有必要”。但是,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把“公寓社区”作为校园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场所的学生只占25.04%,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公寓社区主要功能的学生比例仅占4.69%。这些统计数据都表明,学生公寓社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深入到学生公寓社区。

表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公寓社区的必要性

表4 校园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表5 公寓社区的主要功能

(三)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作用认可度较低

从表6看,对于所在公寓社区中认识的学生党员,普通学生选择“认识5人以上”的仅为10.45%,选择“认识1~5人”的只有26.67%,另外还有37.48%的学生选择了“认识0人”,25.4%的学生称“不清楚”。表7显示,有43.79%的普通学生认为“只有少数学生党员在公寓社区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可见,在公寓社区中,很多学生党员成了“隐形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认知程度较低,普通学生对于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可度也不高。

表6 学生党员在公寓社区中的被认知程度

表7 学生党员在公?寓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四)学生公寓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在表1中就可以看到,分别有34.41%和20.54%的学生认为公寓社区的“文化内涵及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改进和提高。从表8看,对于学校的公寓社区文化建设,有51.89%的学生认为“应该经常开展”,还有40.72%的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开展”。从表9看,有82.70%的学生认为“学生公寓非常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在公寓社区开展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是积极且肯定的,应该大力加强学生公寓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表8 对学校公寓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所持态度

三、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学生公寓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增强学生对公寓社区化管理的了解

第一,建立、健全公寓社区各项管理机制,明晰公寓社区管理工作职责,使公寓社区管理人员和学生都有章可循,以此来有效规范公寓社区行为。建立和完善《学生公寓社区管理细则》《学生公寓社区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公寓社区文明卫生要求》《学生公寓社区7S规范》《学生公寓社区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公寓社区实际,将公寓社区组织架构、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公开出来。

第二,积极构建公寓社区网络工作平台。通过建立公寓社区委员会QQ群、公寓社区服务网站(开辟“社区动态”“党团建设”“青春论坛”“心灵导航”“意见建议”等栏目)等方式,及时掌握公寓社区内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互动交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排忧解难,全方位地为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

第三,在所有公寓社区内加强服务功能和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寓社区化管理,认识和理解公寓社区的各个服务功能。

(二)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共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公寓社区

第一,建立一支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共同负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在这次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公寓社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多方合力来共同承担。这支团队应该包括学校领导、公寓管理人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以及其他人员。这支团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力量,共同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育人的需要。

第二,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既是被教育管理服务者,也是教育管理服务者。组织和培养一批学生干部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推选各社区的主任和各公寓楼的楼长、层长和寝室长,一起参与公寓社区管理。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并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配备专职学生公寓辅导员队伍。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大的祝词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3]面对广大共青团员学生,公寓社区的团工作必须要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团干队伍。学校要为社区配备一支作风硬、素质好、具有奉献精神的专职学生公寓辅导员队伍。在辅导员的直接指导下,利用党课、团课,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岗前业务培训、团的知识传授、工作方法指导、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等,并要求他们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个人与集体、老师与学生、做事与做人等方面的关系。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团干积极向党组织推优,优先发展入党。

第四,在学生公寓社区建立和完善党团组织。在本次调查中,有50.27%的学生认为将党团组织工作融入学生公寓社区“很有必要”。此外,有20.72%的学生认为公寓社区需要改进和提高“党团组织建设”(见表1)。因此,要在公寓社区建立和完善党团组织,制定党团组织相关工作制度,以党建带动团组织建设。这样就能从形式和制度上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行学生党员责任制和党员挂牌制度,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作用,并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考核,可以在公寓社区实行学生党员责任区和党员挂牌制度。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的认知度,树立学生党员在公寓社区的形象,激励他们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和影响其他学生,从而实现一帮一、多对一,先进带动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还可以让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接受所有同学的监督。

(四)加强学生公寓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加强学生公寓社区的文化氛围建设。根据学生公寓社区的特点和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在学生宿舍内外、走廊等场所悬挂各类伟人画像、人文景观、人生格言、警句、艺术作品、社团展示等,在楼梯口、洗漱间、卫生间等场所悬挂公益广告、安全警示标志等,让学生时刻感受文化的熏陶。

第二,拓展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在学生公寓社区内设立文体社团活动室、书报亭、教育宣传橱窗、心理咨询室等设施,让学生在自己的公寓社区接受第二课堂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第三,积极进行公寓文化活动建设。经常在公寓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学生提供拓展素质的广阔舞台。通过创建特色主题和打造社区品牌,最大限度地满足于不同专业、年级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文化需求。

第四,积极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通过“星级文明宿舍”评比、组织“学生公寓文明建设工程”,有力推动宿舍文明和文化建设。

第五,借助网络虚拟平台,师生可以实现在线实时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公寓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http://news.sohu. com/20041015/n222514470.shtml.

[2]在共青团十四大上胡锦涛的讲话[EB/OL].[2013-04-21].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1-01/05/content_502 132.htm.

[3]刘秀伦,陈静.寓思想政治教育于高校宿舍管理之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3(3):61-63.

[4]张艳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互利性探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3):29-30.

(编辑:徐永生)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ed by Community-Like Management of College Apartments:A Case Study

TENG Y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Public Education,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xi 214028,China)

The apartments are not only a place for students to live in,but an important locale for them to exchange ideas and implement self education,self management and self service.Therefore,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the study of approach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hen their apartments are managed as a community.Aft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of students in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know about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heir apartment commun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opinion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mmunity.In addition,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udent apartment;community manage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pproaches

G 647.4

:A

:1671-4806(2014)04-0059-03

2014-05-10

滕叶(1982—),男,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社区化学生公寓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社区化编码的网络协同开发模式分析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微信群:民族村落的“再社区化”——基于一个彝族村的微信群观察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