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效果观察

2014-03-21潘少兰王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6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负性情绪心理护理

潘少兰 王俊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负性效果情绪的影响及效果。 方法 76例F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加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疗程4周。 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和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更明显(P<0.05)。随访观察半年与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6和5.65,P<0.05)。 结论 对FD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其复发率。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护理;负性情绪;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117-0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心身疾病,其病程较长,治疗后易复发,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FD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在FD发病过程中起其重要作用[2,3]。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FD的心理状态和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4]。本文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对FD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FD患者76例,均来自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罗马Ⅱ体系的相关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经内镜、肝胆超声和X线钡透检查发现消化道器质性病变;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将76例F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加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疗程均为4周。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心理干预:及时掌握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状况,采用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模式,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抑郁、焦虑和恐惧等负性心理障碍,解除其思想顾虑。②认知干预: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向患者介绍FD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FD有初步的认识,改变以往错误的认知。③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遵循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严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消化道症状评分的变化,并比较随访观察干预结束后半年及1年内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1.3.1 负性不良情绪评估[6]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顿焦虑量(HAMA)对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评分。

1.3.2 临床症状积分[7] 观察患者嗳气、腹胀、早饱、腹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7项症状,每项评分0~3分,评分越高,症状越明显,计算积分总和为临床症状总积分。

1.3.3 复发的评估[8] 患者再次出现嗳气、腹胀、早饱、腹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且符合罗马Ⅱ体系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t=3.01、3.11、2.31、2.43,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更明显(t=2.39、2.37,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t=2.94、2.36,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更明显(t=2.34,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复发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予以随访观察半年及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13.16%和23.68%)明显低于对照组(34.21%和50.00%)(χ2=4.66、5.65,P<0.05)。见表4。

3 讨论

FD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消化科门诊的30%~50%,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非痛性不适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因素、胃肠道激素等参与其发病过程,其中心理因素起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治疗药物与方法,且治疗效果欠理想,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易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等负性心理障碍[9],因此,对FD患者在药物控制患者症状的同时予以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通过心理治疗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增强患者对FD认知,可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临床疗效[10]。

近年来国内外对FD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疗效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心理护理干预可对FD患者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11,12]。赵晶等[12]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使FD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改善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郭益湘等[13]研究发现,对FD患者予以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缓解患者消化道症状,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HAMD和HAMA评分下降值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且临床症状下降值也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提示对F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随访观察半年及1年内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提示心理护理干预的远期疗效较佳,可明显降低其复发率。endprint

[参考文献]

[1] 闫琴. 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25):5223.

[2] 周福生,祝淑贞.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7): 1177-1179.

[3] 张鸣,付桂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09,7(1):108-109.

[4] 李梅香,万予新,马振武. 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 12(1):65-66.

[5] 牛春燕, 罗金燕. 胃肠动力疾病新概念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体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2,22(2):163-166.

[6] 黄春玲, 黄云花. 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J]. 全科护理,2010,8(10C):2760-2762.

[7] 刘海莹,吕欣,施红琼. 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作用的对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30-31.

[8] 左文革,李瑜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医药,2007,19(1):5-7.

[9] 曹佳靓,郭锐,熊汉华,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生活质量与症状间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53-854.

[10] 卢学龙,陈小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1):73-76.

[11] Haag S, Senf W, Tagay S, et al. Is there a benefit from intensified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not respon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18):973-986.

[12] 赵晶,王爱敏,赵月坤. 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34.

[13] 郭益湘. 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3(28):6234-6235.

(收稿日期:2013-10-31)endprint

[参考文献]

[1] 闫琴. 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25):5223.

[2] 周福生,祝淑贞.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7): 1177-1179.

[3] 张鸣,付桂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09,7(1):108-109.

[4] 李梅香,万予新,马振武. 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 12(1):65-66.

[5] 牛春燕, 罗金燕. 胃肠动力疾病新概念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体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2,22(2):163-166.

[6] 黄春玲, 黄云花. 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J]. 全科护理,2010,8(10C):2760-2762.

[7] 刘海莹,吕欣,施红琼. 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作用的对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30-31.

[8] 左文革,李瑜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医药,2007,19(1):5-7.

[9] 曹佳靓,郭锐,熊汉华,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生活质量与症状间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53-854.

[10] 卢学龙,陈小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1):73-76.

[11] Haag S, Senf W, Tagay S, et al. Is there a benefit from intensified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not respon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18):973-986.

[12] 赵晶,王爱敏,赵月坤. 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34.

[13] 郭益湘. 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3(28):6234-6235.

(收稿日期:2013-10-31)endprint

[参考文献]

[1] 闫琴. 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25):5223.

[2] 周福生,祝淑贞.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7): 1177-1179.

[3] 张鸣,付桂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09,7(1):108-109.

[4] 李梅香,万予新,马振武. 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 12(1):65-66.

[5] 牛春燕, 罗金燕. 胃肠动力疾病新概念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体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2,22(2):163-166.

[6] 黄春玲, 黄云花. 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J]. 全科护理,2010,8(10C):2760-2762.

[7] 刘海莹,吕欣,施红琼. 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作用的对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30-31.

[8] 左文革,李瑜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医药,2007,19(1):5-7.

[9] 曹佳靓,郭锐,熊汉华,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心理、生活质量与症状间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53-854.

[10] 卢学龙,陈小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1):73-76.

[11] Haag S, Senf W, Tagay S, et al. Is there a benefit from intensified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not respon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18):973-986.

[12] 赵晶,王爱敏,赵月坤. 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34.

[13] 郭益湘. 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3(28):6234-6235.

(收稿日期:2013-10-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能性消化不良负性情绪心理护理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48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