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向坚寻亲纪游系列绘画中的大理山水

2014-03-21田增光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剑川题跋苍山

田增光,赵 雪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黄向坚寻亲纪游系列绘画中的大理山水

田增光,赵 雪

(大理学院艺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明末清初苏州画家黄向坚至云南大姚寻亲,其以寻亲旅途所历风物绘制了一系列以寻亲为主题的山水画,其中有数幅即以大理山水风物为描绘对象。参照大理风物的实际样貌,运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画面的景物构图、题跋印章以及风格情调,以窥探黄向坚作品的精神内涵,揭示黄向坚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画家对大理山水风物的认同与赞赏。

黄向坚;寻亲纪游图;大理;山水画

一、黄向坚及其《寻亲纪游图》

黄向坚(1611-1673)〔1〕,字端木,号存庵、万里归人,明末清初苏州府长洲人。明末清初画家,善画山水,师法王蒙,善用干笔,构境奇险,拓落苍秀,层次丰富,气势雄浑〔2〕。明末,其父官云南姚州(今云南姚安),兵阻不得归,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3〕黄向坚徒步万里,逾两年迎父归,因而有手绘所历滇中山水《寻亲图》多种。传世作品有《巉崖陡壁图》轴,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寻亲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剑川图》轴藏美国杨凯琳绿韵轩;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为徐枋作《秋山听瀑图》轴,图录于《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集》;《点苍山色图》轴藏上海博物馆;为徒步入滇寻父纪实之事而作《万里寻亲图》册藏苏州市博物馆。

黄向坚这一系列作品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的名为“寻亲图”有的名为“寻亲纪游”或“寻亲纪程”,而有些作品就是所描绘地域的名称,如《响水关》《剑川图》等,其主题都是寻亲纪游。流传至今的这一系列作品中有数幅名为《万里寻亲图》,至少有两幅(册)名为《寻亲纪程图》,还有的名为《寻亲图》。虽则有些作品现在的画题并没有标以寻亲的名称,但这些作品以描绘寻亲途中艰险雄奇的景物来表达共同的寻亲主题,并且题跋和印章也多钤书为“万里归人”来呼应这一主题,因此我们也可统称其为《寻亲纪游图》,也因黄向坚有《寻亲纪程》的笔记流存至今,或称为《寻亲纪程图》也可。此外,究竟有多少同主题的作品已经湮灭不闻,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相信的是此类作品应该还有相当的数量〔4〕。

从于希贤、沙露茵在《云南古代游记选》〔5〕中对《滇还日记》的注解,我们得知黄向坚经过无数艰难险阻,走了六个半月在云南盐丰见到亲人之后,并没有马上启程赶回苏州,而因募集旅资在云南中西部逗留了四个多月,奔走于双柏、鹤庆、剑川、洱源等地。他的寻亲纪游系列绘画作品中的大部分云南景象即是描绘了在这段时期的奔走途中所观览的云南山川,这些山川风物多位于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

二、寻亲纪游图系列绘画中的大理山水

(一)苍洱山水

《点苍山色图》(见封三图1),为立轴,墨笔写意山水,淡设色,或称浅绛山水,藏上海博物馆。点苍山今名苍山,在云南大理境内,是著名的文化旅游胜迹。《点苍山色图》即以苍山群峰为主要表现对象,并在画面中以大面积的空白描绘了洱海,以点景的方式描绘了帆船、拱桥、城墙、城楼、村落、佛塔以及山间小亭,当然主要的点景形象就是画面右下角的两位旅人,其中一人骑马,一人跟随,显然是一主一仆的形象,其中骑在马背上的主人或许就是黄向坚自己。熟悉大理的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画面展现给观者观看苍洱景象的角度似乎是在洱海东北方(双廊附近)朝向西南方向观望,画面中的旅人似乎是在做环洱海的游览。由于无法看到原作和更清晰的图像,此画上的题跋不能完全辨认,我们依稀可以读出为:“点苍山,亭亭十九峰,竞秀……,世尊其山,岂丹青所能仿佛耶?聊以志其大概云尔。存庵黄向坚。”

画面前景、中景中可以说是平静惬意的情景,正是黄向坚与双亲相遇之后颇为欣慰的心境的写照,若与其根据寻亲、迎亲来去云南的途中所绘制的其他绘画作品相比对,我们可以轻易地感觉到画家在面对苍洱景色时的轻松心情,这确也与其日记中所记载的彼时的处境相符。然而画面上半部分的苍山群峰,黄向坚用非常主观的方式把本应该看起来非常舒缓绵长的苍山山脉堆叠为幽深晦暗、高耸凶险的境像,这虽与立轴修长的画面的位置经营有关,也正可暗示黄向坚对来程艰险记忆和对迎亲归程的担忧〔6〕。

另外一段名为《丽江花甸》(见封三图2)的册页从题跋的内容看实际上同样是描绘点苍山周围风物的作品。作者称颂了大理苍洱坝区四季温和的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甚至于感慨苍洱地区为人间可以寻见的桃花源。上面的题跋为:

点苍山之下,原野沿江几十里,俱产花果,不特春夏时繁花浓郁,即秋冬亦红紫交加,民居多茅舍竹篱,而耕渔织牧靡不有之,真是别墅洞天,孰谓桃源不可寻耶?向坚〔7〕。

对于这幅画,稍作端详就会发现其与我们在如今大理地区许多民居、宾馆所见到的描绘苍洱山川的形象大不相同。现今的苍洱绘画作品的视角多从海东往海西苍山山脉观看,采用照相机式的焦点透视法,一带宽阔的洱海水域之上会安排平直展开的苍山十九峰山脉,构图显得过于单调,一览无余的效果很像大理市博物馆所展示的大理地区沙盘效果图。而黄向坚的这幅同样是横构图的作品,却别出心裁地从海西望海东,且作者以自由想象的视角俯瞰整个苍山洱海与海东诸山,作者也未把整个苍山山脉全都平列收入画面之中,而是取三四座突兀有致的山峰作为前景表现,夸大山峰形象的变化,留出几处大大小小的空间表现苍山东部的洱海、帆船以及海东景象。从左首进入画面的是一位背负行囊伛偻前行的旅人形象,那无疑就是黄向坚自己,他正沿着一条洱海边的道路,走进前方的“桃花源”,从黄向坚的题跋中可知苍洱坝区留给黄向坚的印象无疑是非常惬意的。

(二)剑川石壁

描绘云南山川风物最重要的一套作品就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寻亲纪程图卷》,纸本,纵30.3 cm,横69 cm。全卷共分为八段,由前至后分别写《丽江花甸》《穹县温泉》《剑川石壁》《倥侗凹峰》《太华松磴》《莲峰旭日》《灵岫云涛》《罗岷古刹》。其中七段描绘的是位于云南境内的山川景象,四段位于今大理州境内。

描绘剑川的作品有两幅,一幅是册页,一幅是立轴。其中册页的题目为《剑川石壁》(见封三图3),主体表现峻峭挺拔的山岩群峰:一条蜿蜒的山路从右侧进入画面,穿过一片矗立的岩壁进入下临万丈深渊的峡谷,绝壁的边沿有座小亭,可以让攀援的旅人歇脚休息以静心观览周围惊心动魄的山壑景象。再往前行需要跨到山谷的对岸,一架高耸的栈桥连接两端,栈桥的支架探入山谷的云雾之中,使人感到山谷之深几不可测,栈桥上一位蓝衣旅人背负行囊伛偻前行,亦正是黄向坚本人的真实写照。跨过山谷栈桥的绝壁,山路崎岖隐没通向群峰绝壁的更深处。在几乎占满整个长方形画面左上角的是一片远景湖泊,大概就是现在的剑川剑湖,开阔平远的水面与湖边曲折的田地把观者的视线引向遥远之处,整个被山岩拥塞的画面顿时开阔起来,平添了无限悠远的况味。湖边的崎岖小路上,一头驴子驮着物品在主人的引领下向山岩与湖泊之间的村落行进,这也可能暗示了古时茶马古道途经剑川的情形。

题跋的内容是:

剑川石壁:壁峭而削,下临深渊,猿鸟不能栖,后汉武侯征南时,始凿栈道,通往来,逶迤数里,有夹道处仅窥天一线,险不特如瞿塘也?及达州城乃见平原广泽。向坚并志。

这段款书题在画幅边缘一块空白的被虚化处理的山岩壁上,位置非常恰当巧妙,干湿虚实变化的书法笔触甚至会给观者造成与山岩融为一体的摩崖石刻的感觉。这幅画表现的主体正如黄向坚所书的标题,并非是剑川的其他景象,乃是剑川石壁,想必剑川的陡峭山岩一定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另外一幅名为《剑川图》(见封三图4)的作品是一幅挂轴,作品出现在中国嘉德2009年春季拍卖会上,尺寸为62 cm×37 cm,画心同样描绘了剑川附近群峰卓立的山川景象,与前一件册页画面语言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纯用水墨没有敷色。上面的题跋为:

剑川道上,群峰峻拔参天,下临绝壑,深不可测。予度鹤归硚,磴级崚嶒。蹒跚抵州城。城在山之半,草草市廛,颇可休息。与土人语,则彼此不能即晓,惟有嘻哄而已。洵乎荒徼风景之迥异,不第山川之骇目也。黄向坚并识。

这幅作品并没有留下创作的时间,我们无法得知与前幅册页相比哪个在先,但是非常明显的是出现在册页画幅上湖中的一组佛塔寺院的形象同样在立轴画幅中出现了,只不过把佛寺原本虚白的水面背景换成了飘渺的云雾。

此图的裱边异常宽大,上下左右题满了跋语,裱边上缘开首以较大的篆字书写“黄端木孝子剑川图真迹”十个大字,是清末学者罗振玉的手书。其他八段题跋也多是称颂黄向坚的绘画境界、道德情操并赞美以剑川图所代表的我国西南高原的奇异山川。

(三)鹤庆山川

《鹤庆道中》(见封三图5)题跋为:

灵岫云涛:鹤庆道中,风景殊佳,若林岚之翘秀,岩壑之幽深,尽堪入画。而悬泉百丈,每作涛声于云际,尤然化境。向坚。

此图描绘的是大理鹤庆附近的山川,画幅为横长构图,浅绛设色。画面主体的形象是几组巨大的山岩,蜿蜒的山路在山岩间忽隐忽现,右侧起首处的山路上,一位荷柴樵夫正走出画面,樵夫的来路绕到了一块巨大岩石的后面不知所踪,大岩石的背后是一巨大山涧,山涧上方的岩壁上松风婆娑藤萝倒悬,点缀的红叶暗示是秋日季节。就在植被茂密的山涧中,从盘曲的松树缝隙中露出山路一段,衔接了樵夫的来路,山路往左一闪又穿入了最高大的一块山体的背后,山体穿出画幅的上缘,又有云雾从山体背后绕出,给观者留下极大的想象余地。再往左看山路又露了出来,一位红袍携杖的高人在书童的陪伴下缓步赏景悠游于山水之间。红袍高士所处山路的高远处是一座庙宇,被云雾缭绕仅露出寺塔顶部。红袍高士的左前方有数股巨大的瀑水,我们似乎能听到瀑水冲击的响声,这些形象营造出一派悠然自在的和谐画面。可是我们再往瀑水上方远处的山路上望去,一个背着行囊伛偻着腰身匆忙前行的旅人似乎无暇顾及眼前绝佳的风景,他怀着自己的心事埋首走向更远处的青山,这个旅人无疑又是黄向坚的写照。

(四)洱源温泉

此图题为《穹县温泉》(见封三图6),穹县即浪穹县,明、清属大理府,即今大理州洱源县旧称,以丰富的地热著称。此图即描绘了洱源的山川佛寺、松涛温泉。在画面的中部画家用大面积较详尽地细节描绘了两池温泉,两池之间的石板桥头,一位红衣人倒背双手欣赏和体味着温泉周围被热气蒸腾的风景。另外的三人,可能是红衣人的朋友,已经欣喜不可忍耐,脱掉衣服涉入温泉池中,畅快沐浴。温泉左侧是倒挂虬松的巨大山岩,山岩再往左,一径山路穿了出来,路的尽头处一位蓝衣荷伞的旅人在沿着山路继续前行,再往旅人行进的方向寻去,就可看到岭间寺院佛塔藏在山树之间。此山间温泉、岭上佛寺的美妙景象很容易让人想起清代绘画大师石涛有名的《黄山八胜图》及图中有名的题画诗:“游人若宿祥符寺,先去汤池一洗之;百劫尘根都洗尽,好登峰顶细吟诗”〔8〕。黄向坚这幅画的题跋为:

穹县温泉:泉在半山间,池有二,其窄者甚暖,在石板桥之内,其宽者稍凉,在外,澄清澈底,或有木叶脱落其中,有鸟辙衔去,凡于此澡浴者不特香气袭人,肢体轻捷,且能愈疾。旁多古柏、狞松、芝草、琪花,覆荫如幕,其岭间名刹浮图,恭敬庄严,更有乐土之风。黄向坚并识。

三、结语

黄向坚自苏州至云南大姚(云南省楚雄州境内)寻亲,历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9〕,往返一万余里,道路艰险、兵马阻隔。根据沿途阅历所作的寻亲纪游系列作品多是表现山路的艰险荒芜,其中的点景人物也多为一人且在巨大的山峰间显得特别渺小与孤独无助〔10〕。而以上几幅描绘大理境内山川风物的寻亲纪游作品,以题跋的记述和标志性的从右至左贯穿画幅的山路都明确地指向这一主题。然而这几幅描绘大理州境内山川风物的寻亲纪游作品却大都表现出轻松惬意的境味。平静的湖泊、绚烂的花甸、怡人的温泉等等景象与画家在题跋中所使用的“别墅洞天”“桃源可寻”“乐土之风”等语句相参照,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作者在大姚见到双亲之后,到大理境内等地区募集返乡的旅资之时与在见到双亲之前寻亲途中无助孤寂的心境是大不相同的,大理境内的风物人情一定给黄向坚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

〔1〕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5:11-13.

〔2〕张庚.国朝画徵续录〔M〕∕∕于安澜.画史丛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83.

〔3〕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192-273.

〔4〕吕长生.黄向坚初论〔M〕∕∕故宫博物院.吴门画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228-250.

〔5〕黄向坚.滇还日记〔M〕∕∕于希贤,沙露茵.云南古代游记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177-182.

〔6〕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37.

〔7〕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中国绘画全集:清代部分:第二册〔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62-78.

〔8〕石涛.石涛画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3:21.

〔9〕卜其明.古镇钩沉:两代孝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98-108.

〔10〕陈训明.黄向坚的贵州山水〔J〕.贵州文史丛刊,1983(2):158.

(责任编辑 党红梅)

Research of Dali Landscape Painting of HUANG Xiangjian

TIAN Zengguang,ZHAO Xue
(College of Art,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Suzhou artist HUANG Xiangjian travelled to Dayao of Yunnan for his parents. He painted a series of landscape paintings on the trip,several of which were based on Dali landscape.The paper applied philosophy and iconography to interpret these work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appearance of Dali.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post⁃script,seals and style,we revealed the spirit of works of HUANG Xiangjian,further pointed out the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Dali landscape and culture by literati painters in late Ming dynasty.

HUANG Xiangjian;travel painting;Dali;landscape painting

J205

A

1672-2345(2014)03-0057-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3.014

大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QN201236)

2013-11-08

2013-12-27

田增光,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画史论、技法研究.

猜你喜欢

剑川题跋苍山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苍山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剑川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剑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