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话题句英译策略

2014-03-21穆正礼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块英译语言学

穆正礼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话题句英译策略

穆正礼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对比语言学以不同语言间的对比来揭示其异同为己任,为语际翻译尤其是汉英翻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语言形式观察,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话题句是汉语句子的典型表达方式。汉语话题句主要有主谓谓语话题句、盒套式话题句、公因话题句三种,分别从《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几例,试析其英译策略。

对比语言学;话题句;英译

汉语是高度意合的语言,话题句是汉语句子的典型表达方式。如何准确地把以意合为本质特征的汉语翻译成以形合为主的英语,不得不考虑意合与形合的语言现实之间的差异。如何摒弃西方普通语言学极力“求同”对汉英翻译造成的干扰,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汉语本身的特点,并以此为纲,实现对汉语意思更加准确的转换表达,已经成为汉英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日渐兴起的对比语言学研究则为此目标提供了绝佳的研究视角。

一、对比语言学的任务

对比语言学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许余龙将对比语言学的任务界定为“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1〕。这里提到的“有关领域”,主要指语言教学和语际翻译。

语言对比有两个层次:一是语言结构的对比,表现在翻译上就是形式的对等;二是表达层的对比,表现在翻译上就是意义的转达。翻译和翻译学长期以来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对等,这是普通语言学界的悲哀。而在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翻译学不仅关注语言形式的对等,也开始关注“表达法”的不同,因为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在可能的情况下,达到语言与文化的最大交流,是对比语言学在翻译方面应用的关键所在。

二、对比语言学下的汉英翻译视角

正如前文所言,翻译和翻译学长期以来过分关注语际间语言形式的对等,汉英翻译尤其如此。自《马氏文通》始,中国的语言学家无视汉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千方百计将汉语强行纳入西方语言理论框架〔2〕。这样的恶果体现在翻译上就是涌现出了大量的翻译垃圾,充斥着欧化的语言和生硬的翻译腔。

以对比语言学视角来看待汉英翻译,首先要有一个对比的方向问题。潘文国老师指出,汉英对比无外乎三个角度:英汉对比,汉英对比,以及从不以特定语言的语法体系出发的英汉双向对比〔3〕。潘老师主张采用第二种角度,即就汉英对比而言,应从汉语出发。若从英语出发,难免带有一种印欧语的眼光,用分析印欧语的体系和框框来套汉语的语言现象,结果往往是难以定义汉语句子中的成分,因为汉语句子结构形式繁复,决不可仅用主谓二分法涵盖。而从汉语出发则容易看到汉语的特点,找出汉语的组织规律。进行汉外对比翻译时更应从汉语分析体系出发,揭示汉英语的异同,从而做到准确翻译。

三、汉语话题句英译策略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组织法则,前者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和句子的连接,后者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英语是形态型语言,运用大量的形态变化、硬性规定的形式手段组织成句子和篇章,结构严谨清晰。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素质。换言之,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这是两种语言的本质区别。

20世纪70年代两位西方学者李纳和汤普森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见解:汉语是话题占突显地位的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英语是主语占突显地位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4〕。汉语通过意合方式连接语言,无形态形式上的要求,它的句子之间的连接是松散的语义衔接,而意义的表达通过各话题的提出及阐述。话题句是汉语句子的典型表达方式,意合也通过话题句体现,因此汉语话题句的英译也应遵照意合形合的转换规律,即汉语的平铺直叙要转换成英语的主谓主轴、动词核心的中心扩散句子结构。

汉语话题句主要有主谓谓语话题句、盒套式话题句及公因话题句三类,试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分别探讨其英译之策略。

(一)主谓谓语话题句的英译

汉语句式中的“话题—评述”结构较为多见,它不仅是语用的,还是语法的,语用和语法混在一起,难分彼此。为汉语界普遍接受的主谓谓语句中的大主语实际上就是话题。胡树裕认为“主谓谓语句的主语大都是说话的起点,含有话题的性质”〔5〕,此类主语即语法上的话题主语。在翻译这类主谓谓语句时译者需处理好主语的英文转换,要分析话题主语与小主语之间的关系,再决定译为英译句子中的成分性质。比如话题主语与小主语具有领属关系时,话题主语可以译成定语,小主语译成主语;而无领属关系时,主语则要进一步具体分析话题主语与小主语、谓语的语义关系来决定英译句子中的成分性质。如以下两个例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英译: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rose in real terms by 8.4%and 11.4%,respectively.)

这句汉语句子有两个并列关系的主语,结构对等匀称,两个话题主语分别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它们和各自的小主语之间呈领属关系,在英译时话题主语都被处理成为定语,而选小主语译成两个并列关系的主语。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英译:Amid worsening inflation expectations worldwide… and a shortage of some agricultural products,we made ensuring general price stability our top priority in macro-control,pursued policies in an integrated way…)

这个长句中省略的部分与前面短语结构相同。话题主语很长,内容涉及面广而多,分析它的语义支点为“在这些严峻形势下”,此话题主语和小主语“我们”之间无领属关系,再进一步分析话题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得知话题主语与谓语动词“把……当作”“坚持……”具有条件方式语义关系,此话题主语大多都可译成英语的状语,并置于句首,在其后使用逗号,使其主位化,选小主语译成英语主语。

(二)盒套式话题句的英译

盒套式话题句是汉语依靠语义关系和语序组织句子的典型的意合句式。它的句子结构有些像英语的多层次复合句,所不同的是英语复合句通过形态形式标记连接而汉语像盒套那样的主题连环没有形式标记连接。翻译这类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到语义支点,并选取最切合作者表达思想的语义支点,把它转换成英语的以主谓为主轴、以谓语动词为核心的句式结构。例如:

……(我们)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英译:……and(we)made major progress in disaster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in Yushu,Qinghai;Zhouqu,Gansu; and Yingjiang,Yunan.)

这个句子中“我们”是话题,“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是评述,而这个评述本身又含有一个话题——评述结构,其话题是“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评述是“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它的语义支点是“我们推进工作”,变成英语句子就是主谓主轴,动词“推进”为核心。

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英译:…and(we)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the next ten years and an action plan to br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the people there.)

这个句子中“我们”是第一层级的话题,“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是评述。评述中又含有话题——评述结构,第二层级话题是“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是述题,但这个述题中又含有一个话题——评述结构,出现第三层级的话题“农村”评述“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若干层级的复句根据语义连接在一起,中间无任何形式标记。整句话的语义支点是“我们制定实施规划”翻译成英语主谓结构为“w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 program”,其余的若干话题根据与英语谓语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依附其上,实现各语义功能及语法功能。

(三)公因话题句的英译

公因话题句作为汉语意合复句的一种,与英语对比来说,是一大特色,是最能体现汉语本质特征的句型。这类句式在任何体裁的汉语文本中数量多得不胜枚举,政论文中也不例外。由于这类句式的特点是含有三个以上的音义语块,并且呈平面层铺的方式连接,所以在翻译成英文句子时常常感到或辞不达意或翻译腔很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英语的主谓主轴结构中很难在一个句子中容纳这么多或夹叙夹议或流水式记录描述的成分。翻译此类句子首先要找到公因话题,它在整个复合句中起到一种统率作用,能使看似松散的各个语块串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句子,再分析各语块是否能单独与公因话题构成句子还是需要另外更换主语,把部分音义语块拆分成几个意义单位另成句子,各意义单位之间通过形态变化和形式手段连接表达。例如:

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英译:China's economy as a whole continues to grow as we anticipated in our exercise of macro-controls and has become more resilient.Economic growth is robust,prices are stabilizing,economic returns are good,and the people's wellbeing is improving.)

这是个夹叙夹议的公因话题句。公因话题是国民经济,共有六个音义语块。前两个语块语义联系更为紧密,翻译时可以把这两个音义语块整合在一起共用公因话题“国民经济”作为主语成为一句。而后面的四个语块在语义上是对前一句整体情况的分部分、分细节的说明,各个语块的话题稍有变化,但都与公因话题紧密联系,翻译时把这几个意义单位拆分成若干小句,并补上各自的话题主语,最后用并列连词and连接成句。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英译:We put people and services first,strengthened and made innovations in social administration,strove to investigate and resolve social conflicts,cracked down on crim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nd maintaine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这个句子的公因话题是我们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有五个音义语块。每个意义单位都由公因话题统率,都是对公因话题的具体说明。各个音义语块有不同的着重点但是意义连贯,译成英语时找到各语块的谓语动词核心词,按照英语主谓主轴结构,将各语块按原文先后及轻重顺序排列成句即可。

四、结语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表象的语言现实就是“话题——评述与主语——谓语”的不同构句形式。造成这种本质差异的原因很多,诸如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审美传统等等,所以在翻译中需要译者遵循意合形合的转换规律,即汉语的平铺直叙要转换成英语的主谓主轴、动词核心的中心扩散句子结构,还需要译者不断转换思维方式,甚至具备多重的审美情趣,才能臻至完美。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

〔2〕穆正礼.哲学语言学相关问题的认知和思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5):17.

〔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4-18.

〔4〕CHARLES N.Li,SANDRA A.Thompson.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49.

〔5〕胡树裕.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54.

(责任编辑 党红梅)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Topic-Prominent Sentences into English:A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Perspective

MU Zhengl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he main task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s to reveal the majo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languages by adopting contrastive methods,which supplies a unique perspective for translation.English is a language of hypotaxis,while Chinese is a language of parataxis,and its typical expressive style lies in topic-prominent sentences.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ree main kinds of Chinese topic-prominent sentences chosen from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from a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perspective.

Contrastive Linguistics;topic-prominent sentence;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H315.9

A

1672-2345(2014)03-0037-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3.009

2013-10-06

2013-12-26

穆正礼,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英对比翻译及普通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块英译语言学
摘要英译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摘要英译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