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拉图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的矛盾立场及其缘由

2014-03-21黎良华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柏拉图美德

黎良华

(安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柏拉图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的矛盾立场及其缘由

黎良华

(安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美德的统一性问题是希腊哲学所重点讨论的哲学问题。在柏拉图那里,个人的美德具有一种统一性关系,但公民的美德却体现出一种各阶层具有专属于自身的特定美德的倾向。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柏拉图在个人美德与公民美德之间体现出某种矛盾性立场,其中缘由在于柏拉图在哲学上的二元论立场所带来的实践上的二元关怀。

柏拉图;美德的统一性;矛盾立场;缘由

古希腊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整体主义的方式,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存在着统一性的原理〔1〕,他们将这样的态度贯穿于对自然与人自身的探索中,而恰是在对人自身的哲学探索中希腊哲学家提出了美德的统一性问题。如果人所可能拥有的美德不是只有一种,那么各种美德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呢?对此希腊哲学家的看法是美德之间形成的是一个紧密连结的整体关系,对任一美德的真正拥有须以对其他所有美德的拥有为前提,这样,美德的统一性(the unity of virtues)在希腊哲学家那里也可理解为美德的整体性。

美德的统一性问题无疑是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一个令人困惑而又极为迷人的问题〔2〕。之所以说令人困惑,是因为美德统一性观念与希腊人的整体性观念、宇宙有机论和特定的英雄观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而之所以说它迷人,则是因为希腊哲学家们对此问题的具体看法不仅存在差别,且充满争议,比如苏格拉底所主张的美德统一论学说的具体形式到底是怎样的?而柏拉图为何在美德统一性问题上持有一种自相矛盾的立场?鉴于前一问题笔者已有专文探讨〔3〕,这里则讨论柏拉图在美德统一性问题上的矛盾立场及其缘由,以图对美德的统一性问题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一、个人美德的统一论

苏格拉底一生都为哲学探索而奉献,但他述而不作,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嫡传弟子,可以说是苏格拉底思想的最为忠实的记录者与推进者。与先前的自然哲学家热衷于宇宙之本质这种似乎永无休止的争论不同,苏格拉底只对人的问题感兴趣,但他将自然哲学家对自然的理性思索也用到人自身的探讨中来,而美德的问题无疑是其理论探索的中心问题,苏格拉底主张所有的美德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知识”,这显然是一种理性主义的伦理致思方向。柏拉图秉承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并将之应用于对美德问题的探讨。那么,柏拉图在美德间的关系问题上到底持有的是怎样的一种观点呢?

有论者认为,柏拉图的美德统一性学说在形式上与其老师苏格拉底有别而与其弟子亚里士多德站在基本相同的立场,主张的都是一种“多元德性的统一性”〔4〕。简单地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的看法相等同是可商榷的,因为在柏拉图那里,他不仅讨论了个人的美德问题,而且还讨论了城邦中公民的美德问题,在个人和城邦中公民之间,各种美德之间的关系在两者那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里我们需将这一问题暂时放下,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在柏拉图那里,各种美德在个体身上到底是如何相互统一的。

在柏拉图看来,当灵魂进入人的肉体并被这一肉体捕获后,被分割为理智、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欲望是一种对生殖、营养、占有的冲动,牵引着人的向下运动,其相应美德是节制,占有着人的腰部以下;激情是对名誉和权力的冲动,可以听命于理智但也可能为欲望所降服,地位高于欲望,其相应美德是勇敢,占有人的胸腔部分;理智用以思考与推理,可以对真理进行直接的观照,其对应美德是智慧,坐镇于人的头部。柏拉图认为,正如给一尊塑像涂上彩色要依据其不同部位的要求进行上色方可以成为一尊美丽的塑像一样,灵魂中的各个部分只有各安其分、相互协调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个人或合理的个人〔5〕。换句话来说,在柏拉图看来,灵魂中的各个部分各安其分——理智部分发挥着领导作用,激情部分协助理智的统领,欲望部分服从理智的指导——这样的灵魂就获得了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情形下的个人在柏拉图看来就获得了正义的美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在柏拉图那里,正义美德是维系其他各种美德统一的关键?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在柏拉图那里,个人的正义是个人拥有智慧、勇敢和节制所达到的和谐状态的体现,而并不是说通过正义美德的拥有,一个人就可以拥有了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美德。

在柏拉图那里,智慧仍然是个体所拥有的各种美德的关键,勇敢、节制甚或正义都是基于智慧才可能得以存在,没有智慧的引领,一个人不可能是勇敢、节制的,进而也不可能是正义的。由此,至少是在个人美德这一领域,柏拉图依然遵循了苏格拉底所开创的路线,即强调了智慧在各种美德中的核心地位。在柏拉图那里,各种美德在其本质上都是人的一种智慧,个人美德统一于智慧或者说一个智慧的人即是一个在美德拥有方面极为全面的人,这样的人对其情欲的控制达到理想的境地,因而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正义的个人。正义的个人无论对人或对己都依循理性的指导,这样的人在柏拉图看来无疑就是一个具有全面性的卓越品质(即美德)的人。

二、公民美德的阶层专有论

这样看来,至少是在个人美德领域,柏拉图延续了苏格拉底所谓的美德统一论。问题是,当讨论城邦中公民的美德问题时,柏拉图在这里体现出某种逻辑上的跳跃或者说不一致的地方。从柏拉图的灵魂观来看,个人美德的完整拥有在于拥有灵魂各相应部分的美德及其协调运作所得的正义美德,从逻辑来看,柏拉图似乎应该承认城邦中的不同地位的公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德者也必须拥有在个体领域中所提到的各种美德。但柏拉图的等级观念使得他背离了这一逻辑,“军士阶层拥有勇敢,而较低的阶层(指生产者)拥有节制,这两个阶层都没能拥有智慧——这是一种属于理智阶层的美德”〔6〕。也就是说,在理想城邦里,柏拉图所设想的是不同阶层的公民具有相应于自身阶层的特定美德,因此在城邦中,各等级成员在美德拥有上的差异主要并不是来自于美德拥有程度上的差异,而是源于各阶层公民所拥有的美德在种类上的不同。在柏拉图那里,不同阶层的公民拥有相应不同的美德,美德在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城邦里,在美德的追求方面,不同阶层的公民之间并没有一种共同的美德的统一的理想状态,而是体现为不同阶层的公民拥有各自相应的特定美德的美德阶层论。即是说,在公民美德领域,柏拉图背弃了苏格拉底的美德统一论,而主张一种美德的阶层论。

此外,在讨论公民美德的问题上,柏拉图对美德的统一性的背离还反映在他暗示了部分公民的美德拥有存在被动的可能,这一点实际上已为麦金太尔所觉察到,“根据柏拉图自己的观点,美德不是外加于人的,它或者为少数人的理智所理解,或者无美德可言,大多数人表面上的服从取代了美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柏拉图不相信从外强加美德,毋宁说,他的信仰里所包含的混乱使他不清楚这就是他所相信的”〔7〕。在《国家篇》里,柏拉图反复强调了对处于较低阶层(特别是生产者阶层)的公民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并且不惜编造一个“高贵的谎言”以使人们安于自身所在的位置并听命于统治者的教化与训令。在这里,柏拉图实际上暗示了对底层公民进行道德教化与思想改造的合理性。总而言之,阶层的固化与严格分工以及由此而来的哲学王的绝对领导否定了美德可统一于任一阶层的可能,在城邦领域,柏拉图主张的是不同阶层具有相应不同的特定美德,这是一种美德的阶层专有论而非美德的统一论。

三、柏拉图在美德统一性问题上的矛盾立场之缘由

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柏拉图的立场为什么会在个人美德与公民美德两者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答案恐怕就隐藏在柏拉图的二元论之中。我们知道,柏拉图在哲学讨论中存在某种显明的二元倾向,“从《高尔吉亚篇》起,柏拉图的美德伦理学就一直是严格的二元论伦理学”〔8〕。实际上,柏拉图不仅在哲学讨论中存在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分的二元倾向,其在相应的实践关怀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从柏拉图的灵魂观来看,灵魂中的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每个人从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都有同等的机会走向最高的至善,因而不同的个人可享有共同的善;而从柏拉图关于现实之人(或者说灵魂的肉体方面)的讨论来看,在他的理想城邦里不同的公民处于彼此分离的不同阶级或阶层,各阶层之间有着自身特定的特性与职务,柏拉图认为各阶层之间只有彼此合作、互不僭越方是合理的,或者说从肉体方面来看,人处于不同的等级之中。柏拉图对灵魂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他对人的一般(抽象)分析,或者说柏拉图的灵魂观也可以看作是他抽象的个人观,柏拉图对现实之人的分析也可以看作是其现实的政治观。可见,柏拉图对人的灵魂方面及其肉体方面的实践关怀存在一种二元性的立场。

从柏拉图的灵魂观出发,他似乎提供了某种类宗教的终极关怀,因为如果善的理念或善本身是现实中一切善的本体,其他的善只是对这一最高善的分有或模仿,一切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分有善,只有复归于善本身才能获得自身真实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惟有通过灵魂的转向、经由理智对善本身的直接观照才能“瞥见”这一真正的实在,这是人获得其真实存在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存在听命于自身所具有的理智而走向善本身的可能,这可以说是从灵魂层面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然而,柏拉图不仅是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他在为人们提供某种精神上的终极关怀之余还念念不忘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人的肉体方面)设计理想的天堂,“理想的正义国家则是柏拉图美德伦理学的现实关怀”〔8〕。从柏拉图的政治观来看,正如合理的个体其灵魂的其他部分应听命于理智部分的指引一样,一个合格的城邦也应该由具有智慧的哲学王所治理,具有勇敢美德的军士阶层进行协助,而大多数的普通公民由于忙于盈利往往眼光短浅且常常欲壑难填,因此需要得到节制。在柏拉图的抽象个人观里,个人美德以智慧美德为纽带、以正义美德为形式而相互统一;而在柏拉图的现实政治观里,不同阶层的公民具有相应不同的美德,美德在城邦那里体现出某种阶层的专有性而非统一性。

总而言之,在美德的统一性问题上,柏拉图在个人美德与公民美德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性的立场,其根源就在于其二元论所带来的实践上的二元关怀。

〔1〕基托.希腊人〔M〕.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16-218.

〔2〕KENT Bonnie.Moral growth and the unity of the virtues〔M〕∕∕CARR David,STEUTEL Jan.Virtue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London:Routledge,1999:114.

〔3〕黎良华.苏格拉底的美德统一论探析〔J〕.江汉论坛,2012(5):99-104.

〔4〕张光华.论德性的统一性〔J〕.江汉论坛,2008(9):41-42.

〔5〕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7-173.

〔6〕PENNER Terry.Socrates and the early dialogues〔M〕∕∕理查德·克劳德.剑桥哲学指针:柏拉图.北京:三联书店,2006:127.

〔7〕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1.

〔8〕田海平.论柏拉图的美德伦理学〔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5-16.

(责任编辑 杨斯斐)

The Ambivalent Position and its Reason of Platonic Unity of Virtue

LI Lianghua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Henan 455000,China)

The unity of virtues is an important Greek philosophical issue.For Plato,individual virtues were unified,but civic virtues tended to represent a specific social class.The ambivalent position of unified individual virtues with non-unified civic virtues in Plato's philosophy was due to platonic dualism.

Plato;the unity of the virtues;ambivalent position;reason

B502-232

A

1672-2345(2014)03-0054-03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3.01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QN-597)

2013-09-09

黎良华,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研究.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柏拉图美德
诚实是美德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柏拉图之灵魂观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苏格拉底的幽默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助人为乐是美德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